浅谈戏曲唱腔发声方法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un3538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戏曲唱腔革新的时代,作为一个职业戏曲工作者,要想满足新时期不同观众的欣赏需求,除了有较好的剧本、导演和舞台美术外,更应注重表演的“四功”、“五法”,尤其是唱腔。下面就戏曲唱腔发声方法简述个人的观点。
  一、呼吸与吸气
  善歌者都知道悦耳动听的声音必须建立在正确良好的气息运用基础之上,有气才有声,反之有声必有气,所有声音的表现和技巧都与呼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国古代声原理论就有“善歌者,比先调其气”之说法。正确的呼吸可以为自由的发声铺平道路,而不正确的呼吸往往造成不良的发声,并且会引起喉部肌肉的紧张、声带小结等等。
  呼吸是人的一种自然生活的本能。我们把鼻、口、喉、气管、支气管、肺、胸部、横膈膜及腹部称作歌唱的呼吸器官。歌唱中的呼吸大概分为四种:锁骨呼吸法、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一般而言,大多数声乐家认为胸腹式联合呼吸法是一种最完善、最科学的方法,也就是在歌唱中要把胸腔、横膈膜和腹肌互相配合着进行呼吸和控制气息的呼吸方法。
  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吸气。用口鼻垂直向下吸气,胸和两肩放松使下部肋骨附近扩张,横膈膜下使腹部向前及左右两侧膨胀,但吸量不能过深,这样易造成人为压力,造成声音不流畅、僵硬。但也不能过浅,这样会憋在胸部,造成声音单薄、发漂,而且还会引起喉头和颈肌的紧张。
  2.呼憋。在呼吸时,仍要保持吸气的状态,横膈膜在呼吸时仍要保持吸气时的状态,逐步放松控制气息徐徐地吐出。
  3.支点。横膈膜是吸气肌肉,小腹是呼气肌肉,前者在控制气息时,后者起一种推动的作用,只有控制没有推动气息出不来。反之,气息很快就跑光了,这样对抗作用叫做支点。
  4.换气。在演唱中,换气是歌唱呼吸的重要环节,也称“气口”换气,在歌唱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换气混乱,就会直接影响戏曲演唱的空憋性,影响声音的质量,大段的演唱你就会无法坚持下来,促使你失音,最终影响你的演唱质量等等。换气应根据旋律的分句、唱词的内容、剧情感情的需要以及节奏的变化合理地安排。
  二、发声
  人声分为真声(也叫大本声)、假声(小嗓)、真假混合声。真声有强烈的“个性”,假声音色单调。现代无论是戏曲演员或是歌手都在追求真假混合声,这种发声方法能使音乐旋律优美化,歌唱者省力。但这必须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获得。
  首先我认为从“哼鸣”唱法开始练习。“哼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现象。歌唱中的哼鸣要把喉头放松嘴不张开,把“M”延长哼唱可使喉头放松处于自由的位置。但要注意:首先,胸部自然扩张,两肩放松,吸气适量;其次,嘴唇放松,舌头平放,舌尖靠下牙根,上下牙齿分开,下颚和颈部肌肉放松;然后,哼唱时,声音集中在鼻腔眉心上方,无论音高音低,声音都必须保持在这种状态上。戏曲演员必须准确地掌握发声部位和方法,咬字唱曲才能字音清晰无误,字正腔圆。
  “哼鸣”也分“小哼鸣”、“大哼鸣”,小哼鸣声音集中明亮,声带批复力小较适合豫东唱法,演唱时喉头上会有打开或空的感觉。在母音方面,大多数采用“咪”、“妈”等进行练习。戏曲演员都知道这叫喊嗓子,这在练习声音中是必不可少的。母音是语言和歌唱的主要音素,我们常用母音有a、o、e、i、u,这些母音发音有宽有窄,有暗有亮,有前有后,为使他们位置统一、音色统一,可以把母音结合子音发声,并将其分为宽母音和窄母音。在练习中要注意母音变形,从而产生吐字不清的毛病,所以宽母音的练习声音基本音不可缺少的。
  在窄母音方面,相对“o”、“u”母音,“e”、“i”母音练习就不同了。他们集中靠前,声带的张力相对比较强,在歌唱“e”、“i”时通常应把胸腔打开,表现出来的声音相对来讲也比较明亮、轻巧、灵活,用它带上其他母音练习,使其音色甜美。还有就是混合声唱法的练习。所谓的混合声唱法,就是真假声混合,用假声的感觉唱真声,用真声的感觉唱假声。此种唱法在豫东唱腔中较为常见。也就是从低音区开始,就使声带变薄,渗入少量的假声,随着音域的提高,渐渐增多假声成份,但必须保持少量真声。中声区真假声相伴混合共鸣较好,混声音域是大约从6-7 或i(但是根据个人的情况而论),整个声区自下而上均为真假混合,但必须做到声音统一连贯,无明显换声区或换声点,做到真假难分真声不尖,假声不虚,把真假声很好地融为一体。
  混合声使高音明亮、低音结实,比较接近中州人的语音,容易做到吐字清楚,声音上下贯通,比较方便,所以这种声音色彩非常符合大部分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
  三、吐字咬字
  演唱是人声和语言的结合,没有准确的吐字,就称不上是很好的演唱。在传统唱法上,就非常讲究吐字,常提到“以字带声、字正腔圆”,“字是骨,韵是肉”,吐字归韵十三辙,以及吐字行腔中的五音、四呼、四声等等。那么在演唱中要做到字正腔圆,吐字清楚、准确,首先要掌握我国语言的规律,及构成汉字的三个因素即声、韵、调,也就是声母、韵母、声调。必须分辨“四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咬清“五音”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喉音。吐准“四呼”开口呼、齐齿呼、撮口呼、合口呼。这些是声腔中发音的着力点。
  组成汉字音素的两大类有元音和辅音,要做到“字正腔圆”就必须唱好每一个字头、字腹和字尾。首先要咬好字头,也就是母音,母音不能咬的太死,也不能太长,要咬得敏捷利索,着力点准,气息要有一定的爆发力,要咬而不死、清晰。其次要吐好字腹,也就是子音,此音是字的发声最长部分,要发得丰满圆润。
  在歌唱中要注意剧情的需要,保持口型的观赏性,气息不间断,否则会失去艺术性。最主要收尾收到好处,也就是归韵,如果字不归韵会走样,而过早地归韵会使字干突变,起不到美化的作用。要做到咬字正、吐字清、归韵准,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字与字的关系
  歌唱字与字的转换和衔接必须做到连贯统一,要保持气息一根“线”并放在同一个部位的共鸣点。
  2.字与气的关系
  演唱中都必须有正确的呼吸支持,都要在气息的轨道上行走转换,用气线将字贯穿起来,如果气息不足失去了支持,就会声跌、字落、里出外进。
  3.字与声的关系
  发声时要求咽喉部稳定,而在吐字时又要吐字器官灵活, 要保持以字行腔。
  4.字与情的关系
  歌唱时时刻刻注意声情并茂,要唱情、唱人物,仅注意唱词,不唱意,就失去歌唱的意义。
  综上所述,为使戏曲艺术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每个戏曲演员都应该为自己的事业倾注心血、提高演唱艺术水准,所以科学的发声是有重要意义的。
  
  
其他文献
>摘要:  合唱艺术是音乐众多艺术表现形式中的一种,它也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合唱艺术的介绍,及其合唱艺术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系统阐述在合唱艺术中所体现的中国文化的审美、振兴民族文化、传播中国文化、丰富中国文化的四大功能,使人们看到合唱艺术所具有的文化魅力。  一、合唱艺术和文化功能  合唱,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很多人一起唱歌的意思,其实不然。真正的合唱艺术并不是仅仅是唱歌的人数的多与少,而
通过对PVC树脂生产过程中产生杂点的各种因素及生产环节分析,查找出不同工序产生杂点的原因,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摘要:  人类的日常生活与环境息息相关,家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空间,住区是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元之一。环境艺术是绿色的艺术和科学,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通过分析和谐生活方式与住区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和构成要素,对其设计方案提出了几点方法和措施。  关键词:和谐生活方式;住区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是绿色的科学和艺术,是创造和谐永久的一门科学艺术。通过对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行详细
摘要:陈子庄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画家,年少时好武,爱打不平,富有侠义精神。自幼便有绘画的天份,小时候常拾炭在地上画牛,所画之牛能辨牝牡,十二岁便可卖画挣钱,他的画早期以花鸟画为主,到六十年代末逐渐转为山水画创作,正当其艺术风格逐渐成型之际,画风却由追求奇险雄强转变为平淡天真。  陈子庄,重庆永川人,原名陈富贵,字子庄,又号兰园、南原、阿九等,晚年一直自称“石壶”。擅长山水画,作品多为小品,平淡天真
摘要:在教育研究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轨,一直是困扰着人们的一个问题。由于人们常常关注于实践与理论的一致性,却忽略了它的内在差异,这就导致两者脱节。而教育技术对教育理论是实用,对教育实践是批判的,这是实践转向理论及实践创新的前提。  关键词:教育技术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干系  教育技术,是作为学科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在美国,教育技术是在教育领域的面目出现的;而在中国,教育技术则被视为学科的研究
伴放线放线杆菌能产生一种热不稳定蛋白--细胞致死膨胀毒素.该毒素主要由三个相邻的基因编码,分别为cdtA,cdtB,cdtC,对应的蛋白产物分别是CDTA,CDTB,CDTC,它们构成三聚体的全
通过对混凝土试件断裂韧度的分析,得到了碾压混凝土断裂韧度的尺寸效应规律,将该规律运用到单向间隔诱导缝等效强度计算公式中,得到与缝长有关的强度计算公式,并得出相同面积
本文在归纳总结国内外水资源系统模拟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规则控制方式实现水资源系统模拟.通过分析水资源系统供、用、耗和排各个环节中所涉及的各类元素及其作用,抽象
渗透陶瓷是一种新型口腔全瓷修复材料,在国外应用已日趋广泛,而国内学者也对其进行了研制、测试和临床试用.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外对渗透陶瓷的研究进展,较系统地介绍其材料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