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情感教学是对学生学习各门知识影响较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对学生的审美情感、学习趣味、情操的陶冶具有一定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加强教材内容的情感处理,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把握学生的情感需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应用数学,最终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感;教学与情感
《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对人的行为有如下功能:情感的动力功能和强化功能;情感的调节功能;情感的保健功能和协调功能。这些功能会对数学教学产生相应的功能作用。愉快、喜悦、乐观的积极情感会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果;反之,沮丧、厌恶、悲观的消极情感则会使学习失去兴趣,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中,凡遵循情感对学生学习活动产生正面影响功能的教学必是高效的教学。
一、情感的含义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凡是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这里所说的情感是情绪与情感的统称。这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上通常都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但它们又是有区别的,情绪是和机体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喜悦、愉快、厌恶、惧怕等。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
二、数学课堂教学与情感的联系
课堂教学既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又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具有情感性,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但是,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是长期的脑力劳动。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专心致志、不怕困难、善于创新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而这些关键之外是需要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智慧与学习情感的有机结合。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情感在数学教学中引发的学生的学习激情来提高教学效果。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心理学尤利·巴班斯基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中说:“情感状态总是和内心感到激动,有反响、同情、喜悦、愤怒、和许多别的情绪相联系着。正因为如此,注意、记忆、理解某事物的意义,在这种状态下由个人深刻的内心感受而使体验丰富起来,这些内心感受使上述认识过程加紧进行,并因此更能有效和高质量的达到目的”。
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没有人的情感投入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学习数学的热情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情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和催化剂。由此可见,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自制力、情绪品质,在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情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感情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授知识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础”。因此,注重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1.能为师生建立一种自主,和谐的情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潜能会得到高效发挥。教师要完成育人的任务,就得使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愿意听你的话,也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思想感情。为此,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教师的爱一旦被学生体验到是一种真诚的关怀时,学生就会相应地产生肯定的倾向,而愉快的加以接受。因为爱,才能使师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角色的互换;才会有师生教学的互补。
2.能为课堂教学发挥情感的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还可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如:端正、醒目、规范、有序的板书;投影片的制作和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来调动学生的热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要有感染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主动去接受知识,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因而情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都有重大的作用。
四、如何激发数学课堂中的情感
1.利用数学史,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一般人看来,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由于我们的数学教科书介绍的往往是一些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数学内容,如果在数学课堂中适当的渗透一些数学史内容而让数学的思想,知识和方法活起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讲授新课前,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诉一则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方法和原理的理解与认识的深化。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
情感具有情境,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熏陶。
如在教学“矩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提问,矩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样发现的?学生反映强烈,争着发言,在各种答案中,有学生说:“矩形有四条边,而且对边平行且相等,我是通过测量发现的,我再把矩形先横着对折,这样四个角就叠在一起了,用三角板量一次,就可以知道四个角都是直角”。教师肯定了这位学生的答案,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但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为学习矩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做了铺垫。
3.联系生活,引发学生的数学情感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要創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师可以创设买门票的情境,玉屏公园的门票票价规定:每人5元,若一次购买满50张,那么每张可以少1元,全班人数有52人,怎样买票合算?请同学们算一算。
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打折销售”时,先布置一个实践作业,可以让家长带学生走入市场,了解市场行情,深度理解:标价、售价、进价(成本价)、打折、利润、利润率这几个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有目的的接触,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顺利进入新课的教学。在学习中,学生始终保持着愉悦的心情,聚精会神的神态和努力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变成一种真正的自我需要。
五、小结
总之,数学课离不开情感,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必须用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趣味。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把数学教学运用到实际中来,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教学;把理解数学和发展教学情感教育渗透在全体教学之中,真正做到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师愉快,沉着地教,学生专心,有效,兴致勃勃地学。从而实现我们意想不到的教与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2000.
[2] 尤利·巴班斯基《论数学过程最优化》【M】.
[3] 何安珍《中国教育研究论丛》【J】.2009.
关键词:课堂教学;情感;教学与情感
《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对人的行为有如下功能:情感的动力功能和强化功能;情感的调节功能;情感的保健功能和协调功能。这些功能会对数学教学产生相应的功能作用。愉快、喜悦、乐观的积极情感会激发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学习的效果;反之,沮丧、厌恶、悲观的消极情感则会使学习失去兴趣,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学过程中,凡遵循情感对学生学习活动产生正面影响功能的教学必是高效的教学。
一、情感的含义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人需要之间的关系。凡是不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感体验。
这里所说的情感是情绪与情感的统称。这两个概念在心理学上通常都定义为“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但它们又是有区别的,情绪是和机体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喜悦、愉快、厌恶、惧怕等。情感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
二、数学课堂教学与情感的联系
课堂教学既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又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课堂教学具有情感性,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个性品德素质及审美素质。但是,学习数学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是长期的脑力劳动。勇于探索、勤于思考、专心致志、不怕困难、善于创新是学好数学的关键。而这些关键之外是需要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教学情感与学生的学习智慧与学习情感的有机结合。所以,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情感在数学教学中引发的学生的学习激情来提高教学效果。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心理学尤利·巴班斯基在《论教学过程最优化》》一书中说:“情感状态总是和内心感到激动,有反响、同情、喜悦、愤怒、和许多别的情绪相联系着。正因为如此,注意、记忆、理解某事物的意义,在这种状态下由个人深刻的内心感受而使体验丰富起来,这些内心感受使上述认识过程加紧进行,并因此更能有效和高质量的达到目的”。
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没有人的情感投入就没有也不可能有学习数学的热情及对数学真理的追求,情感是数学教学中的润滑剂和催化剂。由此可见,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自制力、情绪品质,在教学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三、情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指出:“教育应当是有情的,离开了感情的教育,只能走入单纯传授知识的刻板,枯燥的死胡同,以情感人,以情化人,感情的交流是育人的基础”。因此,注重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1.能为师生建立一种自主,和谐的情感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够有效地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潜能会得到高效发挥。教师要完成育人的任务,就得使学生喜欢你,亲近你,愿意听你的话,也愿意向你倾诉自己的思想感情。为此,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教师的爱一旦被学生体验到是一种真诚的关怀时,学生就会相应地产生肯定的倾向,而愉快的加以接受。因为爱,才能使师生产生情感的共鸣,才会有教和学的同步;才会有师生角色的互换;才会有师生教学的互补。
2.能为课堂教学发挥情感的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还可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如:端正、醒目、规范、有序的板书;投影片的制作和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来调动学生的热情。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要有感染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主动去接受知识,这样学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因而情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都有重大的作用。
四、如何激发数学课堂中的情感
1.利用数学史,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在一般人看来,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由于我们的数学教科书介绍的往往是一些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数学内容,如果在数学课堂中适当的渗透一些数学史内容而让数学的思想,知识和方法活起来,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讲授新课前,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诉一则引人入胜的数学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方法和原理的理解与认识的深化。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
情感具有情境,在数学教学课堂中,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受熏陶。
如在教学“矩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提问,矩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你是怎样发现的?学生反映强烈,争着发言,在各种答案中,有学生说:“矩形有四条边,而且对边平行且相等,我是通过测量发现的,我再把矩形先横着对折,这样四个角就叠在一起了,用三角板量一次,就可以知道四个角都是直角”。教师肯定了这位学生的答案,这一问题的设计,不但考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还为学习矩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做了铺垫。
3.联系生活,引发学生的数学情感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在《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中,要創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
如在教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师可以创设买门票的情境,玉屏公园的门票票价规定:每人5元,若一次购买满50张,那么每张可以少1元,全班人数有52人,怎样买票合算?请同学们算一算。
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打折销售”时,先布置一个实践作业,可以让家长带学生走入市场,了解市场行情,深度理解:标价、售价、进价(成本价)、打折、利润、利润率这几个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有目的的接触,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顺利进入新课的教学。在学习中,学生始终保持着愉悦的心情,聚精会神的神态和努力探索新知识的强烈愿望,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变成一种真正的自我需要。
五、小结
总之,数学课离不开情感,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必须用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趣味。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把数学教学运用到实际中来,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教学;把理解数学和发展教学情感教育渗透在全体教学之中,真正做到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行。只有这样才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教师愉快,沉着地教,学生专心,有效,兴致勃勃地学。从而实现我们意想不到的教与学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M】.2000.
[2] 尤利·巴班斯基《论数学过程最优化》【M】.
[3] 何安珍《中国教育研究论丛》【J】.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