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芝加哥快报》的编辑总监道格拉斯先生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琼妮。一次,5岁的琼妮把幼稚园里的拼图游戏偷偷带回家。道格拉斯发现后,让她把玩具送回到幼稚园,并当面向老师道歉。回家后,让她选择惩罚内容:一是一个星期内不能吃冰淇淋;二是取消周日下午在中央公园的滑草游戏和野餐;三是在屁股上狠揍两巴掌。最后,女儿决定接受第三种惩罚。
于是,道格拉斯给前妻打电话,请她回来当肉刑的“监刑官”,他要让女儿“体面地接受肉刑”。道格拉斯提醒女儿注意这个细节——因为过错我愿意接受惩罚,但任何人不能剥夺我的尊严,我有权选择至少一位目击者证实惩罚的过程是否伤害到了我的尊严。而这次肉刑是否伤害到琼妮的尊严,必须有“监刑官”证实。
此事过后一个星期,道格拉斯因为贪睡没及时送琼妮上学,导致琼尼迟到。当园长问琼妮为什么迟到时,道格拉斯找了个借口,琼妮却大声地揭穿了他。道格拉斯尴尬地向园长作了解释后又对女儿道歉。女儿说:“我接受你的道歉,但是你因为撒谎也必须接受惩罚。你现在有两个惩罚方式可以选择:一是取消本周末与辛蒂小姐的约会(辛蒂小姐是道格拉斯刚认识的女友);二是接受肉刑。”而道格拉斯选择了肉刑,并由幼稚园园长出任“监刑官”。最后,道格拉斯向他的女儿——一个年仅5岁的美国女公民撅起了屁股……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我觉得,首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是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名誉权、荣誉权都是一样的。教育者不能因为身份差异,就对受教育者大声训斥,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
其次,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批评、管教、甚至惩戒,都是针对受教育者的行为,而不是他的尊严。有些教师批评、管教甚至惩戒学生,目的却是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有些学生对老师的批评不服,倒不是认为老师说得不对,而是他的潜意识里感到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了伤害。如果教师批评学生,像道格拉斯先生惩罚他的女儿那样只对行为,不对人,那么我们的学生也许会像小琼妮那样,口服心服地接受批评。
再次,教育者要研究对受教育者的批评、管教方法,让受教育者选择愿意接受的方式。我们不妨学学道格拉斯先生,双方先就某些原则达成共识,然后要求大家都得遵守。一旦违反了原则,不管是谁都得接受惩罚,至于惩罚的方式,不妨多出几种,让受教育者自己选择。当然任何一种方式都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我想,只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寻找到了平衡点,问题总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据《中国教育报》)
于是,道格拉斯给前妻打电话,请她回来当肉刑的“监刑官”,他要让女儿“体面地接受肉刑”。道格拉斯提醒女儿注意这个细节——因为过错我愿意接受惩罚,但任何人不能剥夺我的尊严,我有权选择至少一位目击者证实惩罚的过程是否伤害到了我的尊严。而这次肉刑是否伤害到琼妮的尊严,必须有“监刑官”证实。
此事过后一个星期,道格拉斯因为贪睡没及时送琼妮上学,导致琼尼迟到。当园长问琼妮为什么迟到时,道格拉斯找了个借口,琼妮却大声地揭穿了他。道格拉斯尴尬地向园长作了解释后又对女儿道歉。女儿说:“我接受你的道歉,但是你因为撒谎也必须接受惩罚。你现在有两个惩罚方式可以选择:一是取消本周末与辛蒂小姐的约会(辛蒂小姐是道格拉斯刚认识的女友);二是接受肉刑。”而道格拉斯选择了肉刑,并由幼稚园园长出任“监刑官”。最后,道格拉斯向他的女儿——一个年仅5岁的美国女公民撅起了屁股……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我觉得,首先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是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名誉权、荣誉权都是一样的。教育者不能因为身份差异,就对受教育者大声训斥,甚至体罚和变相体罚。
其次,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批评、管教、甚至惩戒,都是针对受教育者的行为,而不是他的尊严。有些教师批评、管教甚至惩戒学生,目的却是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有些学生对老师的批评不服,倒不是认为老师说得不对,而是他的潜意识里感到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了伤害。如果教师批评学生,像道格拉斯先生惩罚他的女儿那样只对行为,不对人,那么我们的学生也许会像小琼妮那样,口服心服地接受批评。
再次,教育者要研究对受教育者的批评、管教方法,让受教育者选择愿意接受的方式。我们不妨学学道格拉斯先生,双方先就某些原则达成共识,然后要求大家都得遵守。一旦违反了原则,不管是谁都得接受惩罚,至于惩罚的方式,不妨多出几种,让受教育者自己选择。当然任何一种方式都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我想,只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寻找到了平衡点,问题总能得到圆满的解决。
(据《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