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股市的诞生和发展始终贯穿着一条主线就是不稳定,反映经济发展晴雨表的功能,始终没有体现出来,而被专家、机构和广大股民冠以“政策市”、“过山车市”的称谓,现有的市场分析方法和手段均难以对其运行做出准确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股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但在我国这样一个经济未完全市场化的经济结构下,经济的发展必定会产生诸多不协调、不稳定的局面,表现出来的形式之一就是股市不按经济发展规律增长,而是按照政府频繁变幻的经济政策上下巨幅波动,表现在股价和股指上就是“过山车”式的乱象。在一小部分人享受市场盛宴的同时,给广大参与交易的群众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而这种复杂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则是资本市场制度设计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不合理。表现为机构投资者少,股民散户大量存在,作为经济社会基本细胞的企业缺乏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的能力和意识,从而不能有效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的经营和交易;而更多的股民散户在这个市场上由于获得信息的绝对不对称性,更是被某些机构投资者设下的层层圈套深套,造成个人财产的严重损失。
其次,资本市场架构不合理。资本市场的要求是一个多层次、宽构架、不同投资主体共同参与的市场。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却是一个结构单一、层次不明、交易产品稀缺的市场。这一点在资本市场发展初期表现得尤为充分,虽然后来陆续开设了中小板、创业板交易市场,三板交易市场也将启动,但仍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不相匹配,特别是制度设立上雷同,没有各自的特色和不同设立主体的针对性。老百姓的资金没有更多的渠道投资,而是在证券市场上挤“天梯”,结果赔得一塌糊涂。
第三,资本市场的审批制度不合理。资本运作本来是市场行为,投、融资的参与者都是市场的主体。但我国投、融资的主体的交易行为均为行政审批的对象,这样首先牺牲了市场的效率,其次部分环节和领域成为审批者寻租的温床,牺牲了市场的公平。企业的投资价值应该交由市场决定,融资能力也应该由公司的价值决定。发达的资本市场,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投、融资主体行为采取注册制而非审批制,这一成功经验有待我们学习。
第四,金融产品设计不合理。金融产品(包括金融衍生产品)本该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金融机构发展需要而设计的,是对经济发展运营起到促进作用的载体。但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顶层设计的缺失,金融机构成了国家垄断行业,面对单一的市场金融产品,广大群众想要买的更是门槛畸高的稀缺品种,由于采取严格的准入制度,很多产品不能进入投资领域交易,市场产品丰富速度缓慢,投资资金只能在小圈子里打转转。
第五,金融产品定价不合理。层层的审批制度使一些金融产品畸形出生、畸形生长,股市中长期存在的“三高”现象就是最好的佐证。
第六,房地产市场这个准金融产品制度设计不合理。在一个超过13亿人口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国,土地的稀缺性无疑使房产的资源属性日显突出,进入交易市场后逐步演化为一种准金融产品。体现为许多开发商本来没有什么资金实力,但就是因为取得了政府审批的一块土地项目,就开始了集资、贷款、垫资施工、售卖楼花、收取与收款、银行按揭、滚动开发的金融运作之旅。长此以往就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绑架了经济运行的健康发展,甚至到了一但发生重大闪失就会将整个经济推入崩溃边缘的程度。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我国经济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风险。为使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汲取过往教训,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要妥善解决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使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做到有机结合,使更多的机构投资者诞生。国家要鼓励资本拥有者创办投资机构,出台必要的优惠政策,逐步扩大机构投资者比例,对大规模投资者要加强监管,对中小规模投资者要有充足的保护措施。
第二,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和调整市场结构,解决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要尽快放开三板市场,认真执行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相信群众的智慧,让他们自己去判断自己适合在哪个平台上交易、交易哪些品种,以使资本市场繁荣发展。
第三,解决审批制度不合理的问题。逐步取消审批制并过渡到注册制,遵循管办分离的原则,证监会要突出一个“监”字,也就是发挥监督职能,维护市场秩序,查出违法行为。扩大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真正发挥市场的作用,合理确定上市公司的价值。尽快使资本市场形成多层次、宽结构的合理局面。打破资本市场不活跃、管理混乱的状态,使经济发展有适合的资本市场与之配套。
第四,解决金融产品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必须首先着手解决产品设计缺陷的问题,使广大群众投资的金融产品不再稀缺。放宽准入标准,让民间资本积极介入资本市场的建设,规范金融产品的交易门槛、交易层次、交易标准和价格。
第五,解决金融产品定价不合理的问题。必须解决的是利益输送问题,首先要解决非市场化定价问题;其次是发行流通股锁定期问题,不能人为制造证券产品的稀缺,继续加快推进市场交易全流通工作;再次是增加金融产品品种,丰富金融产品内容,抑制投机炒作,让不同投资档次的品种,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
第六,解决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必须抓源头治理,坚决执行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各项调控政策和措施,绝不能使一些两手空空的开发商通过批文、拿地、融资、按揭等流程制造创富神话,对房价推波助澜直接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繁荣。让房地产回归大众商品的属性,净化资本市场,防止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的发生。
首先,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不合理。表现为机构投资者少,股民散户大量存在,作为经济社会基本细胞的企业缺乏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的能力和意识,从而不能有效积极参与资本市场的经营和交易;而更多的股民散户在这个市场上由于获得信息的绝对不对称性,更是被某些机构投资者设下的层层圈套深套,造成个人财产的严重损失。
其次,资本市场架构不合理。资本市场的要求是一个多层次、宽构架、不同投资主体共同参与的市场。而我国的资本市场却是一个结构单一、层次不明、交易产品稀缺的市场。这一点在资本市场发展初期表现得尤为充分,虽然后来陆续开设了中小板、创业板交易市场,三板交易市场也将启动,但仍与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不相匹配,特别是制度设立上雷同,没有各自的特色和不同设立主体的针对性。老百姓的资金没有更多的渠道投资,而是在证券市场上挤“天梯”,结果赔得一塌糊涂。
第三,资本市场的审批制度不合理。资本运作本来是市场行为,投、融资的参与者都是市场的主体。但我国投、融资的主体的交易行为均为行政审批的对象,这样首先牺牲了市场的效率,其次部分环节和领域成为审批者寻租的温床,牺牲了市场的公平。企业的投资价值应该交由市场决定,融资能力也应该由公司的价值决定。发达的资本市场,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投、融资主体行为采取注册制而非审批制,这一成功经验有待我们学习。
第四,金融产品设计不合理。金融产品(包括金融衍生产品)本该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金融机构发展需要而设计的,是对经济发展运营起到促进作用的载体。但在我国,由于资本市场顶层设计的缺失,金融机构成了国家垄断行业,面对单一的市场金融产品,广大群众想要买的更是门槛畸高的稀缺品种,由于采取严格的准入制度,很多产品不能进入投资领域交易,市场产品丰富速度缓慢,投资资金只能在小圈子里打转转。
第五,金融产品定价不合理。层层的审批制度使一些金融产品畸形出生、畸形生长,股市中长期存在的“三高”现象就是最好的佐证。
第六,房地产市场这个准金融产品制度设计不合理。在一个超过13亿人口和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大国,土地的稀缺性无疑使房产的资源属性日显突出,进入交易市场后逐步演化为一种准金融产品。体现为许多开发商本来没有什么资金实力,但就是因为取得了政府审批的一块土地项目,就开始了集资、贷款、垫资施工、售卖楼花、收取与收款、银行按揭、滚动开发的金融运作之旅。长此以往就导致了房地产市场畸形发展,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绑架了经济运行的健康发展,甚至到了一但发生重大闪失就会将整个经济推入崩溃边缘的程度。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我国经济存在着诸多不确定性风险。为使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汲取过往教训,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要妥善解决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大力发展资本市场,使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做到有机结合,使更多的机构投资者诞生。国家要鼓励资本拥有者创办投资机构,出台必要的优惠政策,逐步扩大机构投资者比例,对大规模投资者要加强监管,对中小规模投资者要有充足的保护措施。
第二,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和调整市场结构,解决资本市场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顶层设计上解决。要尽快放开三板市场,认真执行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相信群众的智慧,让他们自己去判断自己适合在哪个平台上交易、交易哪些品种,以使资本市场繁荣发展。
第三,解决审批制度不合理的问题。逐步取消审批制并过渡到注册制,遵循管办分离的原则,证监会要突出一个“监”字,也就是发挥监督职能,维护市场秩序,查出违法行为。扩大中介机构的业务范围,强化中介机构的责任,真正发挥市场的作用,合理确定上市公司的价值。尽快使资本市场形成多层次、宽结构的合理局面。打破资本市场不活跃、管理混乱的状态,使经济发展有适合的资本市场与之配套。
第四,解决金融产品设计不合理的问题。必须首先着手解决产品设计缺陷的问题,使广大群众投资的金融产品不再稀缺。放宽准入标准,让民间资本积极介入资本市场的建设,规范金融产品的交易门槛、交易层次、交易标准和价格。
第五,解决金融产品定价不合理的问题。必须解决的是利益输送问题,首先要解决非市场化定价问题;其次是发行流通股锁定期问题,不能人为制造证券产品的稀缺,继续加快推进市场交易全流通工作;再次是增加金融产品品种,丰富金融产品内容,抑制投机炒作,让不同投资档次的品种,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
第六,解决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必须抓源头治理,坚决执行国务院关于房地产市场的各项调控政策和措施,绝不能使一些两手空空的开发商通过批文、拿地、融资、按揭等流程制造创富神话,对房价推波助澜直接损害实体经济的发展繁荣。让房地产回归大众商品的属性,净化资本市场,防止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