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泌尿科外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39例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一时期来泌尿外科住院治疗未发生感染的40例患者对照分析,观察临床特征。结果39例院内感染患者共培养出52例病原菌。主要感染部位为泌尿道路感染及其他感染。患者性别与院内感染无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基础疾病、留置尿管、留置时间、不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是导致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发生感染机率较高并且临床表现复杂,要求医护人员要对感染原因深入分析并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从而把医院感染机率降低。
[关键词]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观察
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细菌感染,主要包括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因感染导致的致病细菌和携带医院病菌出院后受到后续细菌感染的致病群体。有学者指出,因导尿管导致的院内感染患者在0.8%~31.7%之间。患者出现感染后会给治疗、康复和预后等均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及时研究泌尿外科患者容易出现医院感染的原因、特征并且加强预防非常重要。为研究泌尿科外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39例泌尿科患者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39例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一时期来泌尿外科住院治疗未发生感染的40例患者对照分析。感染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在18~87岁之间,平均(58.8±12.5)岁。未感染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19~86岁之间,平均(58.9±12.1)岁。两组患者主要疾病为肾绞痛、肾积水、前列腺增生、囊肿、结石、尿道结石、膀胱癌以及生殖道损伤等。
1.2医院感染诊断指标
按照卫生部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确定患者有无感染迹象,主要诊断依据为患者临床体征、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等。
1.3观察指标
(1)对感染组患者的粪便、痰液、切口渗液、尿液等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病原菌情况。(2)观察感染组患者不同部位感染情况及感染率。(3)两组合并对比,观察引发医院感染的诱因。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是否留置尿管、留置时间、是否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原菌培养结果分析
研究发现,39例院内感染患者共培养出52例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他。具体株数和构成比见表1。
2.2感染部位分析
研究发现,39例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为泌尿道路感染,其次分别为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胃肠道感染、口腔感染及其他感染。具体例数及构成比例见表2。
2.3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进行了合并分析发现,患者性别与院内感染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基础疾病、留置尿管、留置时间、是否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是导致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医院感染会对患者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院感染的预防方案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以及完善,但是因泌尿外科患者住院时间长、手术创伤性大等原因,导致医院感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并且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各脏器器官会不断衰退并且免疫力逐渐降低,加上患者有多种基础疾病、受手术时间等影响,导致泌尿外科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极易出现院内感染。
本研究发现,52例病原菌中最常见的即为大肠埃希杆菌,占34.6%,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6.9%)、白色假丝酵母菌(17.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5%)、其他(7.7%)。通过研究发现,导致泌尿外科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均为内源性感染,主要原因为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免疫力较低。
39例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为泌尿道感染(35.9%),主要原因是因患者治疗期间多留置尿管,并且经研究发现,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患者出现泌尿道感染的机率就越高。其次分别为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胃肠道感染、口腔感染及其他感染。基于此现象,要求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加强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并且密切观察临床体征和症状,从而预防院内感染现象。
研究发现,患者性别与院内感染无关,无统计意义(P>0.05)。而年龄、基础疾病、留置尿管、留置时间、是否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是导致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有关学者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当前随着医院护理技术、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加强,大部分医院在控制和预防泌尿外科感染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因为泌尿外科患者大部分为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治疗疗程长等原因,导致院内感染机率仍然处于居高不下的趋势。这不仅会将护理难度和临床治疗的难度增加,还会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有学者经研究发现,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身体体质会处于应激状态,机体内的能量消耗较大,代谢紊乱性和抵抗力均有一定差异,更容易使患者出现细菌或者真菌感染。因此,在临床治疗及护理中要把泌尿外科患者作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所以在临床护理中要做好以下护理工作:(1)改善病房内环境,保证卫生清洁以及室内通风,对相关卫生用品及器具实施消毒工作,降低因医护人员双手介导导致的交叉感染,对护理人员的双手卫生进行严格规定。(2)对护理人员加强干预,增强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无菌观念并对医务人员定期进行技能培训,保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对患者严谨、慎重,对医院内的各项感染控制制度严格落实,最大限度的避免侵入性操作。(3)患者术后在导尿期期间为防止尿道口细菌繁殖,要对患者的尿道外口及时消毒处理,并且要把消毒范围控制在尿管的1cm长度。(4)对院内产生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首先要降低口咽部真菌或者病原菌定植,针对全麻手术患者、老年患者等身体素质较差的患者,术前要对患者做好相应的口腔护理工作,加强舌下清洁以及咽部清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并且排除相应的隐患,此外在护理工作中还要预防外源性感染现象。(5)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要按照病情需要对患者饮食加强护理干预,把患者身体抵抗能力有效提高;同时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还要严格按照医嘱要求和抗菌药物说明对患者适当的实施药物治疗,在用药治疗后要随时观察患者用药治疗后的反应,如有任何不良反应则要及时对症处理并且告知临床医师。(6)对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要每间隔1~3h对其进行拍背、翻身,指导患者科学咳痰;对患者引流管、尿管、造瘘管等加强护理,严格预防侵入性感染。(7)维持患者机体内部环境稳定,对微生物学各项指标加强检测,按照检测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发生感染机率较高并且起因复杂,要求医护人员要对感染原因深入分析并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从而把医院感染机率降低。
[关键词]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征;观察
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细菌感染,主要包括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因感染导致的致病细菌和携带医院病菌出院后受到后续细菌感染的致病群体。有学者指出,因导尿管导致的院内感染患者在0.8%~31.7%之间。患者出现感染后会给治疗、康复和预后等均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及时研究泌尿外科患者容易出现医院感染的原因、特征并且加强预防非常重要。为研究泌尿科外科住院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39例泌尿科患者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2年10月~2015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39例泌尿外科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一时期来泌尿外科住院治疗未发生感染的40例患者对照分析。感染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在18~87岁之间,平均(58.8±12.5)岁。未感染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19~86岁之间,平均(58.9±12.1)岁。两组患者主要疾病为肾绞痛、肾积水、前列腺增生、囊肿、结石、尿道结石、膀胱癌以及生殖道损伤等。
1.2医院感染诊断指标
按照卫生部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确定患者有无感染迹象,主要诊断依据为患者临床体征、症状和实验室检验结果等。
1.3观察指标
(1)对感染组患者的粪便、痰液、切口渗液、尿液等进行细菌培养,观察病原菌情况。(2)观察感染组患者不同部位感染情况及感染率。(3)两组合并对比,观察引发医院感染的诱因。包括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是否留置尿管、留置时间、是否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8.0软件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原菌培养结果分析
研究发现,39例院内感染患者共培养出52例病原菌,包括大肠埃希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其他。具体株数和构成比见表1。
2.2感染部位分析
研究发现,39例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为泌尿道路感染,其次分别为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胃肠道感染、口腔感染及其他感染。具体例数及构成比例见表2。
2.3医院感染因素分析
感染组与未感染组进行了合并分析发现,患者性别与院内感染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基础疾病、留置尿管、留置时间、是否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是导致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医院感染会对患者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随着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院感染的预防方案已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以及完善,但是因泌尿外科患者住院时间长、手术创伤性大等原因,导致医院感染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并且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各脏器器官会不断衰退并且免疫力逐渐降低,加上患者有多种基础疾病、受手术时间等影响,导致泌尿外科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极易出现院内感染。
本研究发现,52例病原菌中最常见的即为大肠埃希杆菌,占34.6%,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6.9%)、白色假丝酵母菌(17.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3.5%)、其他(7.7%)。通过研究发现,导致泌尿外科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均为内源性感染,主要原因为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免疫力较低。
39例患者主要感染部位为泌尿道感染(35.9%),主要原因是因患者治疗期间多留置尿管,并且经研究发现,尿管留置时间越长患者出现泌尿道感染的机率就越高。其次分别为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胃肠道感染、口腔感染及其他感染。基于此现象,要求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过程中要对患者加强抗生素药物的使用并且密切观察临床体征和症状,从而预防院内感染现象。
研究发现,患者性别与院内感染无关,无统计意义(P>0.05)。而年龄、基础疾病、留置尿管、留置时间、是否使用抗生素、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是导致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有关学者研究结果基本相符。
当前随着医院护理技术、护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加强,大部分医院在控制和预防泌尿外科感染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但是因为泌尿外科患者大部分为侵入性操作、住院时间长、治疗疗程长等原因,导致院内感染机率仍然处于居高不下的趋势。这不仅会将护理难度和临床治疗的难度增加,还会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有学者经研究发现,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身体体质会处于应激状态,机体内的能量消耗较大,代谢紊乱性和抵抗力均有一定差异,更容易使患者出现细菌或者真菌感染。因此,在临床治疗及护理中要把泌尿外科患者作为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所以在临床护理中要做好以下护理工作:(1)改善病房内环境,保证卫生清洁以及室内通风,对相关卫生用品及器具实施消毒工作,降低因医护人员双手介导导致的交叉感染,对护理人员的双手卫生进行严格规定。(2)对护理人员加强干预,增强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无菌观念并对医务人员定期进行技能培训,保证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对患者严谨、慎重,对医院内的各项感染控制制度严格落实,最大限度的避免侵入性操作。(3)患者术后在导尿期期间为防止尿道口细菌繁殖,要对患者的尿道外口及时消毒处理,并且要把消毒范围控制在尿管的1cm长度。(4)对院内产生呼吸道感染的患者首先要降低口咽部真菌或者病原菌定植,针对全麻手术患者、老年患者等身体素质较差的患者,术前要对患者做好相应的口腔护理工作,加强舌下清洁以及咽部清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并且排除相应的隐患,此外在护理工作中还要预防外源性感染现象。(5)患者住院治疗期间要按照病情需要对患者饮食加强护理干预,把患者身体抵抗能力有效提高;同时住院治疗期间护理人员还要严格按照医嘱要求和抗菌药物说明对患者适当的实施药物治疗,在用药治疗后要随时观察患者用药治疗后的反应,如有任何不良反应则要及时对症处理并且告知临床医师。(6)对长期卧床治疗的患者要每间隔1~3h对其进行拍背、翻身,指导患者科学咳痰;对患者引流管、尿管、造瘘管等加强护理,严格预防侵入性感染。(7)维持患者机体内部环境稳定,对微生物学各项指标加强检测,按照检测结果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泌尿外科住院患者发生感染机率较高并且起因复杂,要求医护人员要对感染原因深入分析并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从而把医院感染机率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