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 要]森林资源资产绿色核算是针对于我国传统的林木资产核算而提出的。本文在分析传统林木资产核算局限性的基础上,阐述了森林资源资产绿色核算的必要性。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产;林木资产核算;绿色核算
[作者简介]李 霞(1970—),女,江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副教授,会计师。(江西南昌 330045)
森林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它既包括林木、林地以及以森林为依托生存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林地上所有的其他附着物,也包括森林资源中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所构成的环境资源,甚至有许多尚未发现的其他资源。
一、森林资源资产
森林资源资产是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认识的日益深刻及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对于什么是森林资源资产,理论界有不同看法:钱阔(1993)认为,“森林资源资产是指人们在现有的认识和现实的科技水平下,其开发利用能带来一定经济价值的森林资源”;柴恒忠(1994)认为,“森林资源资产是指具有森林生态系统物质结构,以森林资源为物质财富内涵的财产”;彭道黎(1996)认为,“森林资源资产可视为森林资产,资产等同于财富,是一种有价值的物质产品”;林业部财务司(1995)认为,“森林资源资产是用货币表现的森林物质财产、环境财产和其他无形资产的综合体”。
会计学把资产定义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要将森林资源作为一项资产进行核算,必须符合会计学关于资产的定义。前面所提及的各种观点,大多从一般经济学或森林生态经济学的角度给森林资源资产下定义,所以很难得到理论与实物界的认同。森林资源资产的概念既要考虑会计学对资产的定义,同时又要考虑森林资源资产的特殊性。魏远竹(2006)认为“森林资源资产是指在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下,森林资源经营主体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其拥有或控制的森林资源,这些森林资源能够以货币加以计量或合理估计,并能为其经营者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二、森林资源资产绿色核算
绿色核算是将生态资源和环境状况纳入核算,以有关的环境、会计法规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正确核算和评估企业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并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环境信息的一门新兴学科。绿色核算着重强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促使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森林资源资产绿色核算是针对我国传统的林木资产核算而提出的。我国传统的林木资产核算没有将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很好地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也没有将环境所带来的经济问题很好地纳入会计理论与实践中加以研究与解决。森林资源资产绿色核算应当从以下两方面扩展:一是向森林资源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有关森林资源的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等方面的综合信息,以满足其进行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决策需要;二是通过会计管理活动的实施,正确评价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传统林木资产核算的局限性
传统的林木资产核算的内容主要是林木核算,只核算木材。林木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五种。用材林、薪炭林可以用木材来核算,但不全面,它们没被采伐之前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社会效益,而砍伐后没有考虑环境成本,如土地变贫瘠,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属于公益林,公益林主要考虑的是它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林主要考虑的是它生产产品的能力。森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提供氧气、繁衍生物、美化环境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自然力,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产生的价值比它的直接经济效益高很多,而传统的林木资产核算却没有对这部分价值进行核算,即森林生态、社会效益不作为收益;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的消耗不计入成本。
四、森林资源资产绿色核算的必要性
1、森林资源的特点决定了建立森林资源资产绿色核算的必要性
森林资源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和林地,它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殊的生态环境。森林资源是周期性自然生长和可更新的再生资源,其生产经营活动有其特殊性,正是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建立森林资源资产绿色核算的必要性。
(1)森林资源资产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价值构成的复杂性。森林资源资产是在特定林地基础上形成的主体性整体资产,通常情况下,森林生物资产、森林景观资产、森林生态资产等与森林有关而又能够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资产,都不能离开林地和森林环境而独立存在,它们是同一森林资产的不同侧面,其价值的形成、消费、补偿过程是密不可分的。
(2)森林资源资产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决定了其核算的困难性。森林资源资产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木材、竹材和林副产品等实物产品,而且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提供氧气、繁衍生物、美化环境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自然力,从而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森林资源资产绿色核算既要考虑实物资产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森林资源资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对于森林资源资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估、确认、计量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3)森林资源资产生产的长期性决定了按历史成本提供的会计信息的不相关性。森林资源资产培育从造林、抚育,直到采伐,短则十几年,长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基于历史成本的会计信息无法提供现实条件下可供决策的相关信息。
(4)森林资源资产生产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其确认、计量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森林资源资产是人力和自然力相互作用形成的,森林资源资产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风险高,由此给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带来许多不确定性。
(5)森林资源生产效益的反差性导致投入产出不配比。森林资源资产培育早期投入资金多,林木生长量小,后期投入资金少,林木生长量却大。投入与产出不配比,呈现出生产效益的反差性。这种反差性导致在核算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特性,区分不同的阶段分别将投入与产出配比。
2、森林资源资产绿色核算是对森林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森林资源是构成森林资源资产的物质基础,更是维持生态平衡的主体。只有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资产化管理,才能实现森林的综合效益。在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工作中,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科学规范的核算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核算提供的信息对森林资源的合理配置、人类生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过去我们的经济活动很少考虑自然界的平衡,片面地追求经济的虚增长,不考虑森林资源的损耗,造成环境日益恶化,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进行森林资源资产绿色核算是对森林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把森林资源和经济活动统一起来,作为自然的组成部分,从经济的角度观察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又从生态的角度保证人类自身生存的条件,保护好环境,保证社会、经济、环境、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钱阔.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林业经济,1993,(2)[2]柴忠恒,甄世武.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3]彭道黎.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J].世界林业研究,1996,(4).[4]林业部财务司.关于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设想和试点安排[J].林业财务与会计,1995,(7).[5]魏远竹.森林资源资产浅析[J].理论研究,2006,(3).[6]许家林,冯俊,王昌锐.论我国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体系:背景·现状·重构[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5,(4).[7]魏远竹,任恒祺,张春霞.关于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业经济,2001,(10):22~26.[8]于桂娥,王海东,李梅英.森林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9]侯元兆.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10]王东.绿色会计势在必行[J].山东国土资源,2005,(6-7).
[责任编辑:王建平]
[关键词]森林资源资产;林木资产核算;绿色核算
[作者简介]李 霞(1970—),女,江西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副教授,会计师。(江西南昌 330045)
森林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自然资源,它既包括林木、林地以及以森林为依托生存的动物、植物、微生物等林地上所有的其他附着物,也包括森林资源中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和森林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所构成的环境资源,甚至有许多尚未发现的其他资源。
一、森林资源资产
森林资源资产是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认识的日益深刻及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而提出的。对于什么是森林资源资产,理论界有不同看法:钱阔(1993)认为,“森林资源资产是指人们在现有的认识和现实的科技水平下,其开发利用能带来一定经济价值的森林资源”;柴恒忠(1994)认为,“森林资源资产是指具有森林生态系统物质结构,以森林资源为物质财富内涵的财产”;彭道黎(1996)认为,“森林资源资产可视为森林资产,资产等同于财富,是一种有价值的物质产品”;林业部财务司(1995)认为,“森林资源资产是用货币表现的森林物质财产、环境财产和其他无形资产的综合体”。
会计学把资产定义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要将森林资源作为一项资产进行核算,必须符合会计学关于资产的定义。前面所提及的各种观点,大多从一般经济学或森林生态经济学的角度给森林资源资产下定义,所以很难得到理论与实物界的认同。森林资源资产的概念既要考虑会计学对资产的定义,同时又要考虑森林资源资产的特殊性。魏远竹(2006)认为“森林资源资产是指在现有的科技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下,森林资源经营主体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并由其拥有或控制的森林资源,这些森林资源能够以货币加以计量或合理估计,并能为其经营者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
二、森林资源资产绿色核算
绿色核算是将生态资源和环境状况纳入核算,以有关的环境、会计法规为依据,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多元化的计量手段,正确核算和评估企业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并向利益相关者提供企业环境信息的一门新兴学科。绿色核算着重强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促使企业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森林资源资产绿色核算是针对我国传统的林木资产核算而提出的。我国传统的林木资产核算没有将森林资源、生态环境很好地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也没有将环境所带来的经济问题很好地纳入会计理论与实践中加以研究与解决。森林资源资产绿色核算应当从以下两方面扩展:一是向森林资源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有关森林资源的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等方面的综合信息,以满足其进行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决策需要;二是通过会计管理活动的实施,正确评价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传统林木资产核算的局限性
传统的林木资产核算的内容主要是林木核算,只核算木材。林木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五种。用材林、薪炭林可以用木材来核算,但不全面,它们没被采伐之前既有生态效益,又有社会效益,而砍伐后没有考虑环境成本,如土地变贫瘠,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属于公益林,公益林主要考虑的是它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林主要考虑的是它生产产品的能力。森林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提供氧气、繁衍生物、美化环境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自然力,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产生的价值比它的直接经济效益高很多,而传统的林木资产核算却没有对这部分价值进行核算,即森林生态、社会效益不作为收益;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的消耗不计入成本。
四、森林资源资产绿色核算的必要性
1、森林资源的特点决定了建立森林资源资产绿色核算的必要性
森林资源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和林地,它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殊的生态环境。森林资源是周期性自然生长和可更新的再生资源,其生产经营活动有其特殊性,正是这种特殊性决定了建立森林资源资产绿色核算的必要性。
(1)森林资源资产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价值构成的复杂性。森林资源资产是在特定林地基础上形成的主体性整体资产,通常情况下,森林生物资产、森林景观资产、森林生态资产等与森林有关而又能够带来预期经济利益的资产,都不能离开林地和森林环境而独立存在,它们是同一森林资产的不同侧面,其价值的形成、消费、补偿过程是密不可分的。
(2)森林资源资产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决定了其核算的困难性。森林资源资产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大量木材、竹材和林副产品等实物产品,而且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提供氧气、繁衍生物、美化环境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自然力,从而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森林资源资产绿色核算既要考虑实物资产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森林资源资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然而,对于森林资源资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估、确认、计量存在相当大的困难。
(3)森林资源资产生产的长期性决定了按历史成本提供的会计信息的不相关性。森林资源资产培育从造林、抚育,直到采伐,短则十几年,长则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基于历史成本的会计信息无法提供现实条件下可供决策的相关信息。
(4)森林资源资产生产的高风险性决定了其确认、计量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森林资源资产是人力和自然力相互作用形成的,森林资源资产在很大程度上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风险高,由此给资产、收益的确认与计量带来许多不确定性。
(5)森林资源生产效益的反差性导致投入产出不配比。森林资源资产培育早期投入资金多,林木生长量小,后期投入资金少,林木生长量却大。投入与产出不配比,呈现出生产效益的反差性。这种反差性导致在核算时应充分考虑这一特性,区分不同的阶段分别将投入与产出配比。
2、森林资源资产绿色核算是对森林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森林资源是构成森林资源资产的物质基础,更是维持生态平衡的主体。只有对森林资源进行有效的资产化管理,才能实现森林的综合效益。在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工作中,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行科学规范的核算是整个管理工作的核心,核算提供的信息对森林资源的合理配置、人类生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过去我们的经济活动很少考虑自然界的平衡,片面地追求经济的虚增长,不考虑森林资源的损耗,造成环境日益恶化,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进行森林资源资产绿色核算是对森林资源实行资产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把森林资源和经济活动统一起来,作为自然的组成部分,从经济的角度观察环境与经济的关系,又从生态的角度保证人类自身生存的条件,保护好环境,保证社会、经济、环境、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钱阔.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J].林业经济,1993,(2)[2]柴忠恒,甄世武.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管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3]彭道黎.论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J].世界林业研究,1996,(4).[4]林业部财务司.关于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设想和试点安排[J].林业财务与会计,1995,(7).[5]魏远竹.森林资源资产浅析[J].理论研究,2006,(3).[6]许家林,冯俊,王昌锐.论我国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体系:背景·现状·重构[J].林业财务与会计,2005,(4).[7]魏远竹,任恒祺,张春霞.关于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J].林业经济,2001,(10):22~26.[8]于桂娥,王海东,李梅英.森林资源会计有关问题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3).[9]侯元兆.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10]王东.绿色会计势在必行[J].山东国土资源,2005,(6-7).
[责任编辑:王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