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汽车,应该算是最坚定地走着“中国路线”的汽车厂商了。
1984年上海大众第一台桑塔纳诞生,8年之后的1992年,第一辆国产捷达在长春诞生。尽管时隔8年,捷达还是和桑塔纳一起,成为了上个世纪的“老三样”之一。而今,这两款车虽然仍是中国车市的中坚分子,但势已见微。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曾高达50%以上,到2003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从2002年的41%降至33%,下降了8个百分点,2004年下降到25%左右,彻底失去其市场主导地位。大众的路应该怎么走,有待探讨。
努力推新产品 大众的路仍不平坦
推新产品,大众一直在努力。不仅仅是大众在努力,上汽和一汽也一直在努力。1991年12月,被大众拿到中国的捷达,其实是大众在1983年推出的第二代高尔夫,中间隔了将近9年;1997年,第四代高尔夫亮相法兰克福,2001年,基于该平台的三厢版出现在中国,就是宝来,时间隔了4年;再后来,2005年1月,第5代高尔夫在洛杉矶露面,同年,基于第5代高尔夫平台的开迪和途安就出现在中国。今年,基于同一平台的速腾也即将上市。——引进新产品,大众一直在不断地提速,但是这一路子并未让大众走得平坦。
在大众汽车还在中国市场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时候,面对通用、本田等挑战者,大众公司没有利用自己的各种垄断优势,主动出击,却一味地在引进车型方面下功夫,结果错失了把竞争对手扼杀在摇篮或阻击竞争对手发展速度的大好机会。汽车史上有这样的先例,上个世纪30年代,通用公司正是利用福特公司类似的营销战略上的失误,一举超过福特公司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公司并保持至今。通用公司取胜的关键就在于成功的营销策略。今天,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惊人的相似正在再次上演,只是福特换成了大众。
桑塔那和捷达十几年畅销不衰是大众公司的成功案例,但是,成功的背后有其特有的历史背景,脱离这个历史背景再沿用老套的经验必将出现问题。帕萨特的畅销与中国畸形的官车市场有着极大的关系。当车型进入战国时期,当家庭款式轿车成为市场主流,当中国消费者开始面向全世界并逐渐成熟时,这些优势就逐渐变为劣势,就会成为企业的包袱,并会为经营者在产品引进时提供假象,忽视产品的市场调查。
一汽一大众2001年引进了宝来,并以“驾驶者之车”的名义,赢得了不错的销量,但此后推出的水土不服的高尔夫和开迪,却成为一汽一大众的失败之笔,尽管GOLF曾一度是单一品牌世界销量最高的轿车。
上海大众凭借桑塔纳及其后来的桑塔纳2000、3000和1999年推出的帕萨特、2002年推出的波罗,从产品线上来说,似乎要比一汽一大众强一些,但帕萨特的面前,前有雅阁,后有一大堆“追兵”。
大众的出量在于“大众”
每个汽车公司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品牌定位,大众汽车从成立之日,其成功之处就在于贴近大众的设计和贴近大众的价格,大众化是其根本。GOLF单车销售两千多万辆,是因为在国外它是一辆普通百姓就可以买得起的汽车,但在中国绝对不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大众公司开始逐渐脱离了“大众化”的道路,向豪华车型进军,其结果业内皆知,在这里不敢枉加评论。在中国市场,家庭轿车消费者在选购20万以下的轿车时,价格是影响购买决策的第一因素。
一次一个朋友问我,如果你有8万块钱,你会建议我买什么车?你会买什么车?我说,我建议你等206降价,买它;我嘛,我要等捷达降价,买它。
实事求是地说,GOL、三厢POLO和GOLF都是性能和品质很不错的轿车,而且是非常适合中国家庭使用的轿车,不幸的是,它们都是20万元以内的轿车,其脱离大众所能承受的价格,只能使这些车型痛失许多喜欢它们的消费者。
大众最好的出路应该是,把桑塔纳和捷达的价格降下来。
这两款车作为最早在中国合资生产并销售的轿车,比其他跨国公司在华车型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遍布城乡各地的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丰富的中国市场经验、相对完善的配套体系、良好的品牌形象等等。这款车目前的价位是9万左右,但现在有多少人兜儿里揣着9万块钱,会想到去买桑车和捷达呢?但如果这两款车的价位降到了6万以里了呢?价钱低,维修网点多,维护成本低,品牌过硬。很多二、三线城市,肯定会卖火的。
怎么能降到这样的价钱?办法也是有的。第一,把这样的生产线卖给吉利或者比亚迪等民营企业,或者,在这样的生产线上,打造一个全新的低端品牌。——想想,有多少人是在所谓的一线城市!
而在一线城市,大众要和其他品牌火拼,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事实上,大众目前的推广策略比通用差老远了。而广告呢,迄今为止,除了那支“Areu POLO?”还算不错外,其他的实在是乏善可陈。
当大众公司脱离了大众,结果会怎样?!当大众公司重新回归大众,结果又会怎样?!
1984年上海大众第一台桑塔纳诞生,8年之后的1992年,第一辆国产捷达在长春诞生。尽管时隔8年,捷达还是和桑塔纳一起,成为了上个世纪的“老三样”之一。而今,这两款车虽然仍是中国车市的中坚分子,但势已见微。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上的占有率曾高达50%以上,到2003年,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从2002年的41%降至33%,下降了8个百分点,2004年下降到25%左右,彻底失去其市场主导地位。大众的路应该怎么走,有待探讨。
努力推新产品 大众的路仍不平坦
推新产品,大众一直在努力。不仅仅是大众在努力,上汽和一汽也一直在努力。1991年12月,被大众拿到中国的捷达,其实是大众在1983年推出的第二代高尔夫,中间隔了将近9年;1997年,第四代高尔夫亮相法兰克福,2001年,基于该平台的三厢版出现在中国,就是宝来,时间隔了4年;再后来,2005年1月,第5代高尔夫在洛杉矶露面,同年,基于第5代高尔夫平台的开迪和途安就出现在中国。今年,基于同一平台的速腾也即将上市。——引进新产品,大众一直在不断地提速,但是这一路子并未让大众走得平坦。
在大众汽车还在中国市场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时候,面对通用、本田等挑战者,大众公司没有利用自己的各种垄断优势,主动出击,却一味地在引进车型方面下功夫,结果错失了把竞争对手扼杀在摇篮或阻击竞争对手发展速度的大好机会。汽车史上有这样的先例,上个世纪30年代,通用公司正是利用福特公司类似的营销战略上的失误,一举超过福特公司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公司并保持至今。通用公司取胜的关键就在于成功的营销策略。今天,在中国汽车市场上,惊人的相似正在再次上演,只是福特换成了大众。
桑塔那和捷达十几年畅销不衰是大众公司的成功案例,但是,成功的背后有其特有的历史背景,脱离这个历史背景再沿用老套的经验必将出现问题。帕萨特的畅销与中国畸形的官车市场有着极大的关系。当车型进入战国时期,当家庭款式轿车成为市场主流,当中国消费者开始面向全世界并逐渐成熟时,这些优势就逐渐变为劣势,就会成为企业的包袱,并会为经营者在产品引进时提供假象,忽视产品的市场调查。
一汽一大众2001年引进了宝来,并以“驾驶者之车”的名义,赢得了不错的销量,但此后推出的水土不服的高尔夫和开迪,却成为一汽一大众的失败之笔,尽管GOLF曾一度是单一品牌世界销量最高的轿车。
上海大众凭借桑塔纳及其后来的桑塔纳2000、3000和1999年推出的帕萨特、2002年推出的波罗,从产品线上来说,似乎要比一汽一大众强一些,但帕萨特的面前,前有雅阁,后有一大堆“追兵”。
大众的出量在于“大众”
每个汽车公司都有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和品牌定位,大众汽车从成立之日,其成功之处就在于贴近大众的设计和贴近大众的价格,大众化是其根本。GOLF单车销售两千多万辆,是因为在国外它是一辆普通百姓就可以买得起的汽车,但在中国绝对不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大众公司开始逐渐脱离了“大众化”的道路,向豪华车型进军,其结果业内皆知,在这里不敢枉加评论。在中国市场,家庭轿车消费者在选购20万以下的轿车时,价格是影响购买决策的第一因素。
一次一个朋友问我,如果你有8万块钱,你会建议我买什么车?你会买什么车?我说,我建议你等206降价,买它;我嘛,我要等捷达降价,买它。
实事求是地说,GOL、三厢POLO和GOLF都是性能和品质很不错的轿车,而且是非常适合中国家庭使用的轿车,不幸的是,它们都是20万元以内的轿车,其脱离大众所能承受的价格,只能使这些车型痛失许多喜欢它们的消费者。
大众最好的出路应该是,把桑塔纳和捷达的价格降下来。
这两款车作为最早在中国合资生产并销售的轿车,比其他跨国公司在华车型具有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遍布城乡各地的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丰富的中国市场经验、相对完善的配套体系、良好的品牌形象等等。这款车目前的价位是9万左右,但现在有多少人兜儿里揣着9万块钱,会想到去买桑车和捷达呢?但如果这两款车的价位降到了6万以里了呢?价钱低,维修网点多,维护成本低,品牌过硬。很多二、三线城市,肯定会卖火的。
怎么能降到这样的价钱?办法也是有的。第一,把这样的生产线卖给吉利或者比亚迪等民营企业,或者,在这样的生产线上,打造一个全新的低端品牌。——想想,有多少人是在所谓的一线城市!
而在一线城市,大众要和其他品牌火拼,就要看自己的本事了。——事实上,大众目前的推广策略比通用差老远了。而广告呢,迄今为止,除了那支“Areu POLO?”还算不错外,其他的实在是乏善可陈。
当大众公司脱离了大众,结果会怎样?!当大众公司重新回归大众,结果又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