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几年,国家在解决“三农”问题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积极适应了我国农村以家庭经济为特点的分散性和小规模的生产方武,有效地配合了农村经济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扩大了农村生产和消费需求,拓展了农村信用社服务群体和空间。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户的金融信贷需求以及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的优势,探讨了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小额信贷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0—0064-03
一、我国农户金融信贷需求的特点
(一)农户对资金的需求较为普遍。现阶段农户借贷构成中,生活性借款比重较大,一方面说明农户先进购买力过低,生活压力过大;另一方面也表明农村生产经营性借款市场狭窄。
(二)就农户贷款情况看,收入水平与其贷款规模呈正相关关系,收入等级越低,贷款额越低;收入等级越高。贷款额也越高。收入等级高并向农业发展的农户,其贷款基本用于生产经营,而低收入水平的农户,其贷款用于生活支出的比例较高。
(三)小农经济的特征是农业规模不足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收益率低下。这种条件下的农户及其借款行为也就带有明显的小农经济特色。农户对信贷资金的需求表现出一定的特性:一是贷款数额小。家庭经营的规模决定了用于家庭生活和生产方面的贷款需求规模不会太大。二是希望采用较少抵押甚至无抵押的贷款方式。由于土地的所有权不属于农户,土地不能用于抵押,住房作为农户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又很难用于抵押,因而农户可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很少。三是农户希望贷款手续简便、灵活、及时。
二、农信社是为农户提供小额信贷的重要力量
(一)农户小额信贷的概念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根据农户的经济状况和信用程度,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它采用“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方式,根据农户的生产周期确定不同的贷款期限。手续简便。利率优惠。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政策效应
1、农户小额信贷是农信社发展的现实选择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是农信社积极开展贷款营销活动的有效途径。就农村信用社而言,贷款业务是其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农村应该是其最主要的市场,因此能否抓住并赢得一般农户关系着各家农村信用社今后业务发展与竞争成败。农村市场主体——农民大多数以家庭为作业单位,进行小规模经营,资金需求额度较小。又无有效抵押物作担保品。农户小额信贷,改变了过去金融机构追求抵押、担保,寻找大户的贷款方式,采取了分散、小额贷款形式,按照农户信用等级或采取联保方式发放的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为农村市场提供的最适合产品。
从农户小额信贷的实施效果看,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促进了农村信用社资产的优化和自身业务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支农实力。形成良性循环。如今的农村信用社已经是商业化了的独立经济主体,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首要目标。因此。如果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不能为其带来任何好处的话,其必然会退出小额信贷市场。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的热情不断高涨,这无疑源于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成功实践。因此,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不仅是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且是不断满足农户贷款需求的一种积极表现,同时也是培育自身新的金融业务点和盈利点的需要。
2、农户小额信贷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法宝
农信社小额信贷极大地改善了农户贷款环境,而且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由于村委会成员对本村村民的具体情况比较了解,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业务采取与村委会成员合作组成信用评定小组对农户进行全面的信用等级评定,并在此基础上发放贷款证,农户凭贷款证可以随时到农信社营业点柜台办理贷款,这种贷款方式对于农户来说。不仅简化了贷款手续,还降低了一些不必要的成本。
实践证明,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在有效缓解农村金融抑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农业发展有了新的要求——中国农业必须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而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无疑为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三、农户小额信贷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资金需求仍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目前,农户的信贷需求呈现多样化、分散化和复杂化的状态,并且,农户的信贷能力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特征,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的金融组织和不同形式的金融供给来满足。尽管目前农信社对农户的支持力度较大,但由于信贷资金总量有限,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农户的资金需求额也越来越大。因此,日益扩大的信贷资金需求与有限的信贷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就日益凸显出来。
(二)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接受信贷者不能按约偿付贷款的可能性,这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首要风险。由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贷款。面大,对农户信用调查、评级及贷款后检查的工作量较大,如果不能有效地检查、审查、监督,农信社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可能加大。同时,农业经营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都较大,农户信用等级和经营收入、还款能力会因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而变化。农信社一般规定每两年对评定的农户信用等级重新审查一次,如果在两年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承诺”期限内农户信用等级发生变化,农信社的信用风险程度必然会受到影响。因为农户信用等级降低,意味着农信社的贷款信用风险增加。最后,由于一些农户的还款意识不强,使信用风险管理的成本过高。管理难度较大。
2、农村信用社的内部风险。信用社由于缺乏有效的信贷管理和制约监督机制,有的出现违规放款、以贷谋私等问题。有的信用社对贷款责任追究制度执行不力。致使个别信贷员工作不负责任。对信贷的管理缺乏责任意识。并且,有一些信贷人员缺乏相关的金融业务知识,不可避免地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呆帐、坏帐,严重影响了信用社的贷款质量,也造成了管理成本偏高。
(三)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单一
农户对贷款融资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征。随着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品种单一的小额信贷已经难以满足多层次的需求,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农业产品结构全面升级,已由以往单一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结构转向以种植业、渔业、养殖业、畜牧业等多方面为主,以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构造环保节能型生产、餐饮、旅游业等附加产业推进的全面综合的农业产业结构。因此,当前小额信贷的额度、期限等特点难以跟上时代步伐。并且,金融产品自主创新薄弱,更多局限于对他人金融产品的简单引进与修 补,很难立足客户需求推新产品服务,特色产品、品牌产品短缺,产品服务的引力和张力显得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综合化、优质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四、推动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虽然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有它本身的局限性和不少难以操作之处,但农村小额信贷的发放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资金投放不足、融资困难、资金短缺问题。对维护农村金融稳定。繁荣农村经济具有积极意义。为了加快“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步伐,我们须积极地、审慎地发展小额信贷业务,克服这一贷款方式存在的一些缺陷,完善服务功能,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扩展发展空间。
(一)解决多层次贷款需求的供给问题
1、明确并规范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是解决供求失衡的关键。小额信贷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农户,如果不顾对象,造成的结果便是不需要贷款的农户出于逆向选择参与贷款,而真正需要的农户却不一定能够贷到足够的资金数额。明确小额贷款的对象是当务之急。基层组织(以村委会为主)应该及时、全面地掌握本地农民的收入、生产情况,并与农村信用社积极合作,农村信用社全面掌握了农户信息后确定各个农户适合贷款的种类,做好资金规划,通过这些措施,更加及时、有效率地为农户提供融资服务。
2、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疏通横向资金融通渠道。由于我国各地农村的自然条件、产业构成不同,信贷资金供求状况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有的地方资金严重不足。有的地方资金过剩,需要找出路。由于农业投资和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余缺问题,单靠短期拆解是难以解决的,这就需要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中央银行应继续加大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有效调节农村自给供求关系。
(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
1、按照《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的规定,发放小额贷款。农村信用社为增强自身防范信贷资金风险和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在贷款的发放上就必须坚持以小额、流动、分散为主,逐步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现信贷资产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相统一。
2、适当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用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主要面向种植业,并不包括农户急需资金的养殖业、运输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等,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同时由于农信社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结构单一,许多农民可能种植同类庄稼或养殖相同种类的禽畜,在气候反常或出现流行性疾病的时候导致较高的风险。因此,农信社应该因地制宜地确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用途,减少一些不确定的风险。
3、提升内部管理素质。农信社是高风险的行业,任何时候都应保持理智的头脑,坚持把防控风险、稳健经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采取治本措施,以推进合规文化建设为核心来提升内部控制水平:以规范信贷风险管理为轴心来提升风险管理效率:以构建新型考核评价体系为基础来完善内部激励机制:以完善案件防控机制为重点来推进和谐系统创建。
4、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由于小额信用贷款主要用于农业领域,而农业生产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受到自然资源、气候及市场等因素的多重制约,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加大了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为了分散和规避风险,可在农村推行农业意外保险制度,扩大承担风险的主体,提高信贷当事人的抗风险能力,使农业风险由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
(三)促进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
从农村金融市场的新需求和新变化出发,农村信用合作社要加快金融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以满足农民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首先,农信社应充分发挥其扎根乡土、了解乡土的优势。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特点,设计不拘泥于金额和期限的、围绕项目周期来进行的贷款发放。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除此之外,推动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必须允许多元化的小额信贷发展模式,在小额信贷业务中推出若干创新举措。比如。创建“呼图壁模式”。即由农村社保机构与农村信用社共同创建农民养老保险证券质押贷款制度,解决农民生产性融资贷款问题。又如,开发公务员担保模式。部分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在小额贷款操作中,实行由农村地区的国家公务员为农户提供担保。该模式的违约率和不良率都很低。
同时,政府应创造适合小额信贷机构生存发展的政策环境,从总体上实行对小额信贷发展有利的政策,并为保证金融部门稳定和保护公众储蓄安全实施谨慎的监管措施。制定与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通过立法引导小额信贷正确发展方向与价值取向。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小额信贷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09)00—0064-03
一、我国农户金融信贷需求的特点
(一)农户对资金的需求较为普遍。现阶段农户借贷构成中,生活性借款比重较大,一方面说明农户先进购买力过低,生活压力过大;另一方面也表明农村生产经营性借款市场狭窄。
(二)就农户贷款情况看,收入水平与其贷款规模呈正相关关系,收入等级越低,贷款额越低;收入等级越高。贷款额也越高。收入等级高并向农业发展的农户,其贷款基本用于生产经营,而低收入水平的农户,其贷款用于生活支出的比例较高。
(三)小农经济的特征是农业规模不足和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收益率低下。这种条件下的农户及其借款行为也就带有明显的小农经济特色。农户对信贷资金的需求表现出一定的特性:一是贷款数额小。家庭经营的规模决定了用于家庭生活和生产方面的贷款需求规模不会太大。二是希望采用较少抵押甚至无抵押的贷款方式。由于土地的所有权不属于农户,土地不能用于抵押,住房作为农户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又很难用于抵押,因而农户可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很少。三是农户希望贷款手续简便、灵活、及时。
二、农信社是为农户提供小额信贷的重要力量
(一)农户小额信贷的概念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是根据农户的经济状况和信用程度,在核定的额度和期限内,向农户发放的不需抵押、担保的贷款。它采用“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方式,根据农户的生产周期确定不同的贷款期限。手续简便。利率优惠。
(二)我国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政策效应
1、农户小额信贷是农信社发展的现实选择
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是农信社积极开展贷款营销活动的有效途径。就农村信用社而言,贷款业务是其最主要的盈利来源,农村应该是其最主要的市场,因此能否抓住并赢得一般农户关系着各家农村信用社今后业务发展与竞争成败。农村市场主体——农民大多数以家庭为作业单位,进行小规模经营,资金需求额度较小。又无有效抵押物作担保品。农户小额信贷,改变了过去金融机构追求抵押、担保,寻找大户的贷款方式,采取了分散、小额贷款形式,按照农户信用等级或采取联保方式发放的小额贷款是农村信用社为农村市场提供的最适合产品。
从农户小额信贷的实施效果看,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促进了农村信用社资产的优化和自身业务的健康发展,进一步增强支农实力。形成良性循环。如今的农村信用社已经是商业化了的独立经济主体,以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为首要目标。因此。如果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不能为其带来任何好处的话,其必然会退出小额信贷市场。但是从现实的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的热情不断高涨,这无疑源于农户小额信贷业务的成功实践。因此,农村信用社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不仅是顺应时代的潮流,而且是不断满足农户贷款需求的一种积极表现,同时也是培育自身新的金融业务点和盈利点的需要。
2、农户小额信贷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法宝
农信社小额信贷极大地改善了农户贷款环境,而且有效降低了交易成本。由于村委会成员对本村村民的具体情况比较了解,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贷款业务采取与村委会成员合作组成信用评定小组对农户进行全面的信用等级评定,并在此基础上发放贷款证,农户凭贷款证可以随时到农信社营业点柜台办理贷款,这种贷款方式对于农户来说。不仅简化了贷款手续,还降低了一些不必要的成本。
实践证明,农村信用社开展的小额信贷业务,在有效缓解农村金融抑制。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的深入,尤其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农业发展有了新的要求——中国农业必须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而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无疑为支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保障。
三、农户小额信贷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资金需求仍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目前,农户的信贷需求呈现多样化、分散化和复杂化的状态,并且,农户的信贷能力具有鲜明的层次性特征,不同的需求需要不同的金融组织和不同形式的金融供给来满足。尽管目前农信社对农户的支持力度较大,但由于信贷资金总量有限,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农户的资金需求额也越来越大。因此,日益扩大的信贷资金需求与有限的信贷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就日益凸显出来。
(二)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
1、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接受信贷者不能按约偿付贷款的可能性,这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首要风险。由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贷款。面大,对农户信用调查、评级及贷款后检查的工作量较大,如果不能有效地检查、审查、监督,农信社发生风险的可能性可能加大。同时,农业经营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都较大,农户信用等级和经营收入、还款能力会因农业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而变化。农信社一般规定每两年对评定的农户信用等级重新审查一次,如果在两年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承诺”期限内农户信用等级发生变化,农信社的信用风险程度必然会受到影响。因为农户信用等级降低,意味着农信社的贷款信用风险增加。最后,由于一些农户的还款意识不强,使信用风险管理的成本过高。管理难度较大。
2、农村信用社的内部风险。信用社由于缺乏有效的信贷管理和制约监督机制,有的出现违规放款、以贷谋私等问题。有的信用社对贷款责任追究制度执行不力。致使个别信贷员工作不负责任。对信贷的管理缺乏责任意识。并且,有一些信贷人员缺乏相关的金融业务知识,不可避免地在经营过程中出现呆帐、坏帐,严重影响了信用社的贷款质量,也造成了管理成本偏高。
(三)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单一
农户对贷款融资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特征。随着农业经济不断发展,品种单一的小额信贷已经难以满足多层次的需求,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农业产品结构全面升级,已由以往单一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结构转向以种植业、渔业、养殖业、畜牧业等多方面为主,以农村资源循环利用和构造环保节能型生产、餐饮、旅游业等附加产业推进的全面综合的农业产业结构。因此,当前小额信贷的额度、期限等特点难以跟上时代步伐。并且,金融产品自主创新薄弱,更多局限于对他人金融产品的简单引进与修 补,很难立足客户需求推新产品服务,特色产品、品牌产品短缺,产品服务的引力和张力显得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公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综合化、优质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四、推动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虽然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有它本身的局限性和不少难以操作之处,但农村小额信贷的发放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了农村资金投放不足、融资困难、资金短缺问题。对维护农村金融稳定。繁荣农村经济具有积极意义。为了加快“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步伐,我们须积极地、审慎地发展小额信贷业务,克服这一贷款方式存在的一些缺陷,完善服务功能,增强抗风险能力,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扩展发展空间。
(一)解决多层次贷款需求的供给问题
1、明确并规范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是解决供求失衡的关键。小额信贷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农户,如果不顾对象,造成的结果便是不需要贷款的农户出于逆向选择参与贷款,而真正需要的农户却不一定能够贷到足够的资金数额。明确小额贷款的对象是当务之急。基层组织(以村委会为主)应该及时、全面地掌握本地农民的收入、生产情况,并与农村信用社积极合作,农村信用社全面掌握了农户信息后确定各个农户适合贷款的种类,做好资金规划,通过这些措施,更加及时、有效率地为农户提供融资服务。
2、发展农村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疏通横向资金融通渠道。由于我国各地农村的自然条件、产业构成不同,信贷资金供求状况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别。有的地方资金严重不足。有的地方资金过剩,需要找出路。由于农业投资和农业生产的周期较长,农村信用社的资金余缺问题,单靠短期拆解是难以解决的,这就需要发展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借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中央银行应继续加大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的投放力度,有效调节农村自给供求关系。
(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控制
1、按照《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办法》的规定,发放小额贷款。农村信用社为增强自身防范信贷资金风险和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在贷款的发放上就必须坚持以小额、流动、分散为主,逐步实施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实现信贷资产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相统一。
2、适当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用途,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农村信用社发放小额信用贷款,主要面向种植业,并不包括农户急需资金的养殖业、运输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等,影响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同时由于农信社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结构单一,许多农民可能种植同类庄稼或养殖相同种类的禽畜,在气候反常或出现流行性疾病的时候导致较高的风险。因此,农信社应该因地制宜地确定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用途,减少一些不确定的风险。
3、提升内部管理素质。农信社是高风险的行业,任何时候都应保持理智的头脑,坚持把防控风险、稳健经营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采取治本措施,以推进合规文化建设为核心来提升内部控制水平:以规范信贷风险管理为轴心来提升风险管理效率:以构建新型考核评价体系为基础来完善内部激励机制:以完善案件防控机制为重点来推进和谐系统创建。
4、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由于小额信用贷款主要用于农业领域,而农业生产由于其本身的特点,受到自然资源、气候及市场等因素的多重制约,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就加大了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的风险。为了分散和规避风险,可在农村推行农业意外保险制度,扩大承担风险的主体,提高信贷当事人的抗风险能力,使农业风险由信用社和保险公司共同承担。
(三)促进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
从农村金融市场的新需求和新变化出发,农村信用合作社要加快金融服务内容和方式的创新以满足农民多层次金融服务需求。首先,农信社应充分发挥其扎根乡土、了解乡土的优势。结合当地农业发展的特点,设计不拘泥于金额和期限的、围绕项目周期来进行的贷款发放。更好地为农民服务。
除此之外,推动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必须允许多元化的小额信贷发展模式,在小额信贷业务中推出若干创新举措。比如。创建“呼图壁模式”。即由农村社保机构与农村信用社共同创建农民养老保险证券质押贷款制度,解决农民生产性融资贷款问题。又如,开发公务员担保模式。部分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在小额贷款操作中,实行由农村地区的国家公务员为农户提供担保。该模式的违约率和不良率都很低。
同时,政府应创造适合小额信贷机构生存发展的政策环境,从总体上实行对小额信贷发展有利的政策,并为保证金融部门稳定和保护公众储蓄安全实施谨慎的监管措施。制定与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通过立法引导小额信贷正确发展方向与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