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京联合举办首届“国医大师”表彰暨座谈会,30位从事中医临床工作的老专家获得了“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部门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92岁的朱良春获此殊荣。
当代中医界很多人都知道“朱良春现象”,这是卫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史载祥教授提出来的。他曾经跟随朱良春先生工作多年,目睹朱老不凡的学术成就, 深有体会地说:“朱良春先生在中医学术领域中的大家风范,博采百家,自成系统,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平生所处,偏于东南一隅,当今中医居地区一级,而影响 及于全国者,朱老一人而已。超越区位强势,独树一帜,声誉遍及国内外,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久病知医”“久病成医”
1934年,鲁迅先生在上海因结核病而痛苦的时候,朱良春在南通也遭受着同样病痛的折磨。但是,他们的结局大不一样。
朱良春因病休学一年,接受中医治疗。一年,对于一个勤学上进的17岁青年来说实在太长了。然而,朱良春并没有缠绵病榻,也没有仅仅停留在接受治疗上,而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最后决定放弃商业中学的学习,转而学习中医。病愈后,朱良春发誓要“济世活人”。这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也成就了又一段“久病知医”、“久病成医”的历史佳话。
多方拜良师 立志求高远
自1936年初起,朱良春先生先后学习于孟河御医传人马惠卿、章太炎任校长的国医专科学 校,还结交了曾国藩的外甥聂云台先生。聂先生不幸因糖尿病足而两下肢被截肢,但他矢志研究中医学,经过反复验证,总结出来两个治疗传染病很有效的方子:表 里和解丹、温病三黄丸。这位没有腿的研究者,把自己的智慧创造传给了朱良春,把自己身遭不幸却有大爱的精神也传给了朱良春。
1939年,朱良春在南通开业。当时正赶上登革热流行,他用聂先生的两个方子,或单行,或配以汤药,表里双解,解救了大批患者,也验证了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的良好效果。朱良春名声大震。
育人不拘泥 山水万年青
1945年,朱良春与同道创办“南通国医专修学校”,培养合格的中医专科人才。而那时,上海的几所中医学校已经被国民党政府取消了。解放后,已经开业十年的朱良春,带头响应号召组办联合诊所、办私立中医院,后来又无偿地捐献给国家,成立了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公办中医院。
靠真诚,靠独特的人格魅力,他赢得了民间医生的信任,把他们的独门绝活变成国家的“科研成果”,让不识字的农民成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特约研究员”。这种“点石成金”的神奇事迹,不仅需要明亮的慧眼,更需要宽阔的胸怀,温暖的政策环境。
他讲课教学都是从临床实用出发,百分之百的都是“干货”,很受学员的欢迎。他常说:“经验不保守,知识不带走”。一定要把中医学的火种,播撒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使之万年常青。
开拓虫类药 艰苦治顽痹
很多中医同人知道朱良春先生,都是因为他写的《虫类药之应用》。的确,在虫类药的应用上,朱良春先生是有开拓性贡献的。虽然古人早就认识了虫类药,也有运用虫类药的不少经验方剂。但是,没有系统地加以研究。
朱良春先生系统地搜集了古人的记载,而且一味一味地加以验证,取得经验之后再发表出来,提供给全国的中医同道。很多人在文革之前就通过朱良春的文章,认识了虫类药的重要性,带动了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朱良春先生对于肝硬化的治疗,善于使用虫类药;对于脑外伤后遗症的治疗,也善于使用虫类药;类风湿关节炎号称“不死的癌症”,朱良春先生称其为“顽痹”,治疗的难度很大,他以虫类药加入祛风湿、补肝肾的药物之中,“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顽痹”的控制和治愈,开辟了新的道路。
1989年根据朱良春的经验方研制的“益肾蠲痹丸”获国家新药证书,获国家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奖。该药的研制成功,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带来了福音,成为国家中医管理局“八五”科技成果推广用药和中国中西医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推荐用药并进入全国医保用药。
古稀再创业 志在千里心
1992,已经75岁、功成名就的朱良春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决心,支持子女艰苦创业,开创了“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随着事业的发展,课题组经科技攻关,将朱良春先生所创“益肾蠲痹丸”改进成更高效、方便的第二代“浓缩益肾蠲痹丸”,深受海内外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和骨关节退变患者的青睐。2002年,该项目列入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攻关项目“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案研究”。
研究所不断创下辉煌业绩,并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科研教学基地,应各地医院邀请开设特色门诊。2006年,以朱良春名字命名的“南通良春风湿病医院”正式成立。朱良春先生在90高龄、从医70余载的时候,又迈出了令人可羡可敬的一步。
国医大师的养生之道
很多初次见面的人,一听说老先生90多岁了还坚持每周出诊看病,身体还颇硬朗,必定打听他的长寿之道。
朱良春一辈子刻苦求学、艰苦创业、埋头研究,终年忙碌,很少有时间专门从事某种养生活动。也许正是这种长年牢筋骨、动心智的劳作,使他磨练出强健的体魄和过人的精力。如果一定要说有哪项具体养生措施的话,那就提两点:
一、一定要在子时前入睡
朱良春在担任院长的20多年中,白天既要上门诊,又要开会、处理行政事务,晚上回到家还要写文章,给患者回信。但是他都尽量在晚12点之前入睡。晚上23点到午夜1点,也就是子时,是人体阴阳交接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候。《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所以,这个时候是睡眠的最好时间。也就是要学会顺应大自然昼夜的阴阳变化,如果继续熬夜,或过了午夜1点入睡,就会耗损人体的阳气,第二天阳气不足,就打不起精神了。即使你睡到第二天10时都补不过来。
二、常年爱喝养生粥
朱良春为了解决身体疲劳的问题,经常用生黄芪煎沸,去渣后加入薏苡仁、杞子、百合、绿豆等同煮粥,早晚食之。此粥有益气健脾、解毒防病之功,朱良春常年服用。
朱氏养生粥:
配料:黄芪250克,绿豆50克、扁豆50克、莲子50克、薏米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
做法:先做黄芪水:黄芪加入适量的水,小火煮15分钟,将水滗出,再加入适量的水,再煮15分钟,将水滗出。用这两次的黄芪水去熬粥即可。
其他原料加入特制的黄芪水,熬成粥即可。注意枸杞一定要等最后粥快熬好前再放,以免药性丢失。
这里给出的分量是五天喝粥需要总量,不是一天食用,否则就成了吃药了,而不再是饮食调养。
“朱良春:
此粥最早是母亲给我熬,后来是妻子给我煮,现在是女儿给我 做,可以说已经经历了三代人的手,坚持了几十年。虽然我觉得此粥使我受益匪浅,但是未必人人需要。就像中医的辨证论治需要个体化一样,中医的养生也需要个 性化,辨证养生是一个原则,不能跟着宣传跑,听别人一说就跟着学。应该结合自己的体质,做到辨证养生。”
当代中医界很多人都知道“朱良春现象”,这是卫生部中日友好醫院史载祥教授提出来的。他曾经跟随朱良春先生工作多年,目睹朱老不凡的学术成就, 深有体会地说:“朱良春先生在中医学术领域中的大家风范,博采百家,自成系统,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平生所处,偏于东南一隅,当今中医居地区一级,而影响 及于全国者,朱老一人而已。超越区位强势,独树一帜,声誉遍及国内外,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久病知医”“久病成医”
1934年,鲁迅先生在上海因结核病而痛苦的时候,朱良春在南通也遭受着同样病痛的折磨。但是,他们的结局大不一样。
朱良春因病休学一年,接受中医治疗。一年,对于一个勤学上进的17岁青年来说实在太长了。然而,朱良春并没有缠绵病榻,也没有仅仅停留在接受治疗上,而是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最后决定放弃商业中学的学习,转而学习中医。病愈后,朱良春发誓要“济世活人”。这是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也成就了又一段“久病知医”、“久病成医”的历史佳话。
多方拜良师 立志求高远
自1936年初起,朱良春先生先后学习于孟河御医传人马惠卿、章太炎任校长的国医专科学 校,还结交了曾国藩的外甥聂云台先生。聂先生不幸因糖尿病足而两下肢被截肢,但他矢志研究中医学,经过反复验证,总结出来两个治疗传染病很有效的方子:表 里和解丹、温病三黄丸。这位没有腿的研究者,把自己的智慧创造传给了朱良春,把自己身遭不幸却有大爱的精神也传给了朱良春。
1939年,朱良春在南通开业。当时正赶上登革热流行,他用聂先生的两个方子,或单行,或配以汤药,表里双解,解救了大批患者,也验证了中医药治疗外感热病的良好效果。朱良春名声大震。
育人不拘泥 山水万年青
1945年,朱良春与同道创办“南通国医专修学校”,培养合格的中医专科人才。而那时,上海的几所中医学校已经被国民党政府取消了。解放后,已经开业十年的朱良春,带头响应号召组办联合诊所、办私立中医院,后来又无偿地捐献给国家,成立了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公办中医院。
靠真诚,靠独特的人格魅力,他赢得了民间医生的信任,把他们的独门绝活变成国家的“科研成果”,让不识字的农民成了“中国医学科学院的特约研究员”。这种“点石成金”的神奇事迹,不仅需要明亮的慧眼,更需要宽阔的胸怀,温暖的政策环境。
他讲课教学都是从临床实用出发,百分之百的都是“干货”,很受学员的欢迎。他常说:“经验不保守,知识不带走”。一定要把中医学的火种,播撒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使之万年常青。
开拓虫类药 艰苦治顽痹
很多中医同人知道朱良春先生,都是因为他写的《虫类药之应用》。的确,在虫类药的应用上,朱良春先生是有开拓性贡献的。虽然古人早就认识了虫类药,也有运用虫类药的不少经验方剂。但是,没有系统地加以研究。
朱良春先生系统地搜集了古人的记载,而且一味一味地加以验证,取得经验之后再发表出来,提供给全国的中医同道。很多人在文革之前就通过朱良春的文章,认识了虫类药的重要性,带动了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朱良春先生对于肝硬化的治疗,善于使用虫类药;对于脑外伤后遗症的治疗,也善于使用虫类药;类风湿关节炎号称“不死的癌症”,朱良春先生称其为“顽痹”,治疗的难度很大,他以虫类药加入祛风湿、补肝肾的药物之中,“益肾壮督治其本,蠲痹通络治其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顽痹”的控制和治愈,开辟了新的道路。
1989年根据朱良春的经验方研制的“益肾蠲痹丸”获国家新药证书,获国家中医管理局科技进步奖。该药的研制成功,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带来了福音,成为国家中医管理局“八五”科技成果推广用药和中国中西医风湿病专业委员会推荐用药并进入全国医保用药。
古稀再创业 志在千里心
1992,已经75岁、功成名就的朱良春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决心,支持子女艰苦创业,开创了“南通市良春中医药临床研究所”。随着事业的发展,课题组经科技攻关,将朱良春先生所创“益肾蠲痹丸”改进成更高效、方便的第二代“浓缩益肾蠲痹丸”,深受海内外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椎病和骨关节退变患者的青睐。2002年,该项目列入国家科技部“十五”重点攻关项目“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案研究”。
研究所不断创下辉煌业绩,并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科研教学基地,应各地医院邀请开设特色门诊。2006年,以朱良春名字命名的“南通良春风湿病医院”正式成立。朱良春先生在90高龄、从医70余载的时候,又迈出了令人可羡可敬的一步。
国医大师的养生之道
很多初次见面的人,一听说老先生90多岁了还坚持每周出诊看病,身体还颇硬朗,必定打听他的长寿之道。
朱良春一辈子刻苦求学、艰苦创业、埋头研究,终年忙碌,很少有时间专门从事某种养生活动。也许正是这种长年牢筋骨、动心智的劳作,使他磨练出强健的体魄和过人的精力。如果一定要说有哪项具体养生措施的话,那就提两点:
一、一定要在子时前入睡
朱良春在担任院长的20多年中,白天既要上门诊,又要开会、处理行政事务,晚上回到家还要写文章,给患者回信。但是他都尽量在晚12点之前入睡。晚上23点到午夜1点,也就是子时,是人体阴阳交接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一天中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时候。《黄帝内经》说:“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寐”。所以,这个时候是睡眠的最好时间。也就是要学会顺应大自然昼夜的阴阳变化,如果继续熬夜,或过了午夜1点入睡,就会耗损人体的阳气,第二天阳气不足,就打不起精神了。即使你睡到第二天10时都补不过来。
二、常年爱喝养生粥
朱良春为了解决身体疲劳的问题,经常用生黄芪煎沸,去渣后加入薏苡仁、杞子、百合、绿豆等同煮粥,早晚食之。此粥有益气健脾、解毒防病之功,朱良春常年服用。
朱氏养生粥:
配料:黄芪250克,绿豆50克、扁豆50克、莲子50克、薏米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
做法:先做黄芪水:黄芪加入适量的水,小火煮15分钟,将水滗出,再加入适量的水,再煮15分钟,将水滗出。用这两次的黄芪水去熬粥即可。
其他原料加入特制的黄芪水,熬成粥即可。注意枸杞一定要等最后粥快熬好前再放,以免药性丢失。
这里给出的分量是五天喝粥需要总量,不是一天食用,否则就成了吃药了,而不再是饮食调养。
“朱良春:
此粥最早是母亲给我熬,后来是妻子给我煮,现在是女儿给我 做,可以说已经经历了三代人的手,坚持了几十年。虽然我觉得此粥使我受益匪浅,但是未必人人需要。就像中医的辨证论治需要个体化一样,中医的养生也需要个 性化,辨证养生是一个原则,不能跟着宣传跑,听别人一说就跟着学。应该结合自己的体质,做到辨证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