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宾县实施了三北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加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年大造林”工程,使得宾县的森林覆盖率大幅度增加,中、幼龄林比重大,多数林农还不能从林木采伐获得经济效益。为此我们林业工作者要率先转变林业发展思路,以短养长,积极引导林农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发展林下经济,提高林农收入,使林农不离开林地,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和林木的更好生长。如何科学利用林下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促进林木更好生长,走高效集约经营、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是当前宾县林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 宾县林下经济现状及优势
1.宾县林下经济现状
我们根据林木不同的生长期,把“林下经济”大致分成短、中、长期三个阶段,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目的,在前3年的幼林期,一般以不影响林木生长的矮棵林粮、林药、林菜、绿化苗等经济作物套种为主。之后的3年中,随着林木的生长,林内阳光减少,林下草类生长较旺,重点是进行林禽、放养。而在树木长到6~8年后,茂密的树林提供了极为理想的生态环境,主要是进行养蜂、养畜禽、林蛙、食用菌栽培等更多的经营项目开发。
1.1林禽模式
主要在郁闭的林下、沟壑放养或圈养鸡、鸭、鹅、山鸡等,是发展林下养殖的首要模式。林下为禽类动物提供生存环境,如,鸡食昆虫,蚂蚁、草籽等不需再喂任何添加剂,所产鸡蛋比普通鸡蛋价格高出许多,2011年山鸡蛋卖到2.5元一枚,且供不应求,同时,鸡粪还可以为林木提供有机肥料,实现了林“养”鸡、鸡“育”林的良性循环。目前农户在林地内放养蛋鸡、肉鸡,出产时鸡肉和鸡蛋价格比圈养饲料添加剂鸡高出50~100%。
1.2林畜模式
主要在林下规模圈养、放养生猪、肉牛等,是林下养殖的重要模式。同时,养殖牲畜所产生的粪便为树木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促进树木增长,形成了一条良性生物产业链。也可利用林间种植的牧草发展生猪等家畜、兽类养殖,效益可观。
1.3林药模式
在未郁闭的林地内种植较耐阴的不影响林木生长的中药材,如人参、百合、甘草等低杆作物,通过松土施肥又更加的促进了林木生长。需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培训、对市场进行准确预测和调查、。
1.4林粮、林菜模式
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蔬菜的需光特性,选择种植种类,或根据林间光照和蔬菜需光二者的生长季节差异选择种类。如:大豆、小豆、土豆、白菜萝卜等等。仅蔬菜、瓜果每亩就可获得千元的收益,弥补了林木生长的先期投入。既保护了生态,又促进了经济发展。
1.5林菌模式
在郁闭的林下种植木耳、元蘑、金针菇等各种食用菌,主要原料为锯沫、玉米秸等加工和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目前,已引导一些农户已开始培植,开发前景十分看好,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
2.宾县林下经济发展优势
2.1面积优势
宾县自然概貌为“五山、半水、四分半田”。张广才岭支麓余脉延伸全县,地势为南高北低,中部为丘陵地带,北部沿江为河谷平原区。宾县有一半的面积都是山区、林地,据初步调查估算,适宜发展林下经济面积占总面积的1/3以上,多数都处于闲置状态,这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优势。
2.2地理优势
宾县地处哈尔滨市东郊,与哈市道外区直接接壤,哈同、同三公路贯穿宾县全境,交通发达便利,到哈市仅1小时车程。
2.3比较优势
利用林地资源,在林下综合发展种养业效益十分可观。与现有农作物相比,实践证明效益十分可观,既节省了资源,又保证了短期、长期效益,这些都直接激发了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另外,近自然的生产方式的稀缺和纯绿色产品,也是林下产品的比较优势。
二、林下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1.林下经济发展的特点
林下经济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是保护森林资源、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新举措。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是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为依托发展的产业经济,主要有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两种基本模式。
1.2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林下自然条件,循环发展林下经济,既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而且可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
1.3以科技为支撑,具有投资少、产出高、见效快,优质、安全、节省劳动力等优势。
1.4发展林下经济,不仅“盘活”大量闲置的林业资源,同时能产出备受大家欢迎的绿色农产品,并为生态林的长期养护开辟新的经济来源,极大地增加了林地附加值。
2.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2.1通过发展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可以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林业综合效益得到不断提高。而林下集约化经营又会反过来促进林业生产,进而可以探索出一条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2.2在现有条件下,由于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很小,传统农作物单产增加的空间也十分有限,依靠传统种植业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几乎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利用闲置林地把农村的一些多种经营项目转移到林下,在不新增占地的情况下,为农民开辟出了一个新的增收渠道。
2.3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促使农村农林牧各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时改变传统家庭养殖业污染环境、影响村容整洁的问题,促进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林下经济迅速发展,会引导带动农民更加重视学习、掌握科技知识、管理本领,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
3.宾县林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3.1林下种养殖业缺少建设大户,缺少龙头企业,全县100亩以上的林下种养大户少。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龙头,无法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
3.2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能坐等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或市场零售,效益得不到较好保障。
3.3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在养殖方面,农户大多数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模式比较单一,缺少高附加值的经营模式。对科学种养技术掌握不够,缺乏科技支撑,致使种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3.4经调查,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一些养、种植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规模、拉长链条方面也是止步不前,致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3.5我县林木种植较多的地方大多是丘陵岗地,这些地方存在路、电、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致使一些先进的种养方式无法推广,从而制约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4.林下经济发展需走出认识误区
4.1要从更好的保护和促进林木生长的前提下选择品种。例如羊,就不适合在林中放养,因为它会啃树皮,对林业有破坏作用。发展林下经济,引入外来植物时,也一定要慎重,不能盲目引进外来物种。要经过科学论证和严格试验,才能确定是否适宜大面积推广。否则,很可能会造成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破坏森林。
4.2林下养种的规模应恰到好处,不能对林木和林下草灌植被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得不偿失。林下经济发展,需要有相关的科学数据来指导。
4.3林下杂草、灌木等植被对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非常重要,发展林下经济要有科学观念,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不能毁掉林下植被种植经济作物和饲养禽畜等。
5.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发展林下经济,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林业发展和市场经济规律,选择最适宜的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生产力。
5.1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发展林下经济对保护、促进森林良好生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对成功典型进行广泛的宣传,调动林农积极性,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5.2按照“因地制宜,注重保护,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思路,制定森林保护和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规划制定过程中,要把发展林下经济与保护森林资源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多渠道地挖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要根据林农意愿,科学选择种养模式,不能盲目发展,一哄而上。
5.3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发展模式,抓好典型带动。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发展的突破口,实施品牌战略,进行重点培育,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
5.4发展林下经济,要多部门联合支持、协调服务。成立以林业站为主体的专业技术服务队,开展技术服务,加强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加强市场研究,建立市场预警机制,使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使林下经济发展好,效益高,以短养长,促进森林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森林、林木的更好生长。
一、 宾县林下经济现状及优势
1.宾县林下经济现状
我们根据林木不同的生长期,把“林下经济”大致分成短、中、长期三个阶段,以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目的,在前3年的幼林期,一般以不影响林木生长的矮棵林粮、林药、林菜、绿化苗等经济作物套种为主。之后的3年中,随着林木的生长,林内阳光减少,林下草类生长较旺,重点是进行林禽、放养。而在树木长到6~8年后,茂密的树林提供了极为理想的生态环境,主要是进行养蜂、养畜禽、林蛙、食用菌栽培等更多的经营项目开发。
1.1林禽模式
主要在郁闭的林下、沟壑放养或圈养鸡、鸭、鹅、山鸡等,是发展林下养殖的首要模式。林下为禽类动物提供生存环境,如,鸡食昆虫,蚂蚁、草籽等不需再喂任何添加剂,所产鸡蛋比普通鸡蛋价格高出许多,2011年山鸡蛋卖到2.5元一枚,且供不应求,同时,鸡粪还可以为林木提供有机肥料,实现了林“养”鸡、鸡“育”林的良性循环。目前农户在林地内放养蛋鸡、肉鸡,出产时鸡肉和鸡蛋价格比圈养饲料添加剂鸡高出50~100%。
1.2林畜模式
主要在林下规模圈养、放养生猪、肉牛等,是林下养殖的重要模式。同时,养殖牲畜所产生的粪便为树木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促进树木增长,形成了一条良性生物产业链。也可利用林间种植的牧草发展生猪等家畜、兽类养殖,效益可观。
1.3林药模式
在未郁闭的林地内种植较耐阴的不影响林木生长的中药材,如人参、百合、甘草等低杆作物,通过松土施肥又更加的促进了林木生长。需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培训、对市场进行准确预测和调查、。
1.4林粮、林菜模式
根据林间光照程度和蔬菜的需光特性,选择种植种类,或根据林间光照和蔬菜需光二者的生长季节差异选择种类。如:大豆、小豆、土豆、白菜萝卜等等。仅蔬菜、瓜果每亩就可获得千元的收益,弥补了林木生长的先期投入。既保护了生态,又促进了经济发展。
1.5林菌模式
在郁闭的林下种植木耳、元蘑、金针菇等各种食用菌,主要原料为锯沫、玉米秸等加工和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可多茬轮种,目前,已引导一些农户已开始培植,开发前景十分看好,是郁闭林地种植的首选模式。
2.宾县林下经济发展优势
2.1面积优势
宾县自然概貌为“五山、半水、四分半田”。张广才岭支麓余脉延伸全县,地势为南高北低,中部为丘陵地带,北部沿江为河谷平原区。宾县有一半的面积都是山区、林地,据初步调查估算,适宜发展林下经济面积占总面积的1/3以上,多数都处于闲置状态,这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优势。
2.2地理优势
宾县地处哈尔滨市东郊,与哈市道外区直接接壤,哈同、同三公路贯穿宾县全境,交通发达便利,到哈市仅1小时车程。
2.3比较优势
利用林地资源,在林下综合发展种养业效益十分可观。与现有农作物相比,实践证明效益十分可观,既节省了资源,又保证了短期、长期效益,这些都直接激发了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另外,近自然的生产方式的稀缺和纯绿色产品,也是林下产品的比较优势。
二、林下经济发展的特点及意义
1.林下经济发展的特点
林下经济是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农民增收致富的新渠道;是保护森林资源、巩固生态建设成果的新举措。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是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为依托发展的产业经济,主要有林下种植和林下养殖两种基本模式。
1.2在充分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基础上,有效利用林下自然条件,循环发展林下经济,既可以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而且可增加林地生物多样性,在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
1.3以科技为支撑,具有投资少、产出高、见效快,优质、安全、节省劳动力等优势。
1.4发展林下经济,不仅“盘活”大量闲置的林业资源,同时能产出备受大家欢迎的绿色农产品,并为生态林的长期养护开辟新的经济来源,极大地增加了林地附加值。
2.发展林下经济的意义
2.1通过发展林下养殖业和种植业,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可以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产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林业综合效益得到不断提高。而林下集约化经营又会反过来促进林业生产,进而可以探索出一条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的新路子。
2.2在现有条件下,由于农产品市场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很小,传统农作物单产增加的空间也十分有限,依靠传统种植业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几乎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利用闲置林地把农村的一些多种经营项目转移到林下,在不新增占地的情况下,为农民开辟出了一个新的增收渠道。
2.3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促使农村农林牧各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同时改变传统家庭养殖业污染环境、影响村容整洁的问题,促进农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林下经济迅速发展,会引导带动农民更加重视学习、掌握科技知识、管理本领,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
3.宾县林下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3.1林下种养殖业缺少建设大户,缺少龙头企业,全县100亩以上的林下种养大户少。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和产业龙头,无法形成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
3.2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能坐等外地经销商上门收购或市场零售,效益得不到较好保障。
3.3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在养殖方面,农户大多数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模式比较单一,缺少高附加值的经营模式。对科学种养技术掌握不够,缺乏科技支撑,致使种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3.4经调查,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一些养、种植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支持,在做大规模、拉长链条方面也是止步不前,致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3.5我县林木种植较多的地方大多是丘陵岗地,这些地方存在路、电、水等基础设施不完善、不配套的问题,致使一些先进的种养方式无法推广,从而制约林下经济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4.林下经济发展需走出认识误区
4.1要从更好的保护和促进林木生长的前提下选择品种。例如羊,就不适合在林中放养,因为它会啃树皮,对林业有破坏作用。发展林下经济,引入外来植物时,也一定要慎重,不能盲目引进外来物种。要经过科学论证和严格试验,才能确定是否适宜大面积推广。否则,很可能会造成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破坏森林。
4.2林下养种的规模应恰到好处,不能对林木和林下草灌植被等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得不偿失。林下经济发展,需要有相关的科学数据来指导。
4.3林下杂草、灌木等植被对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非常重要,发展林下经济要有科学观念,注意保护生态环境,不能毁掉林下植被种植经济作物和饲养禽畜等。
5.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发展林下经济,须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林业发展和市场经济规律,选择最适宜的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生产力。
5.1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宣传发展林下经济对保护、促进森林良好生长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对成功典型进行广泛的宣传,调动林农积极性,激发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5.2按照“因地制宜,注重保护,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思路,制定森林保护和林下经济发展规划。规划制定过程中,要把发展林下经济与保护森林资源相结合,多角度、深层次、多渠道地挖掘林下经济的发展潜力。要根据林农意愿,科学选择种养模式,不能盲目发展,一哄而上。
5.3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立足本地实际,选择发展模式,抓好典型带动。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发展的突破口,实施品牌战略,进行重点培育,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龙头企业,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
5.4发展林下经济,要多部门联合支持、协调服务。成立以林业站为主体的专业技术服务队,开展技术服务,加强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加强市场研究,建立市场预警机制,使群众能够及时了解市场行情,使林下经济发展好,效益高,以短养长,促进森林资源得到更好的保护和森林、林木的更好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