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 对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12h以内给予尿激酶150万U+生理盐水100ml,30min静脉滴入。结果 本组68例中,溶栓成功者54例,成功率为79.4%;溶栓未通者14例。溶栓成功者于2h内心电图抬高的ST段均回落>50%,而且胸痛明显缓解或者基本消失。结论 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再通率高,患者获益大,尤其适用于基层医院。
【关键词】 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
1980年证实梗死动脉血栓性栓塞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一个原因。若能够迅速完全恢复梗死动脉血流和梗死区心肌灌注,则溶栓治疗受益最大[1]。而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迅速、致死率高、非常凶险的疾病,是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斑块表面血栓形成,造成血管腔完全闭塞引起所供应心肌缺血坏死。所以,及时开通罪犯血管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近年来,虽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发展迅速,但是尿激酶溶栓治疗具有简便、经济、易操作等特点,尤其是在基层医院,仍然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我科自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对68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自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68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2],并都具备以下溶栓条件:①患者胸痛持续时间≥30min;②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体导联≥0.1mv);③在患者胸痛发作的12h以内;④患者的年龄<75岁。同时排除有以下情况的患者:①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卒中;②既往有出血性卒中病史;③近期有外科大手术;④已知有出血倾向;⑤严重的高血压(>180/100mmHg)。本组68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21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61岁。梗死部位:前壁26例,广泛前壁19例,下壁14例,下壁加右室5例,下壁加广泛前壁2例,前间壁1例,高侧壁1例。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常规吸氧、卧床休息、心电监护、镇静。即刻嚼服阿司匹林片300mg,口服氯吡格雷片300mg。将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内,30min内滴完。除右心室梗死外,酌情静脉应用硝酸甘油;无禁忌者尽早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静脉滴注尿激酶12h后,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1次/12h,连续5~7天。前3天阿司匹林片每天给予300mg,以后每天100mg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片第二天开始,每天75mg维持。
1.3 血管再通指标 ①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2h内,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50%;②2h内患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或者基本消失;③患者于2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峰值出现前移,于14h内提前出现。同时具备以上2项或2项以上者为成功,但具备②③两项则不能判断为成功。
2结果
本组68例中,溶栓成功者54例,成功率为79.4%;溶栓未通者14例。在54例成功病例中,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50%者49例。41例胸痛症状基本消失,13例胸痛明显缓解。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46例,其中频发室性早搏32例,短阵室速10例,频发房性早搏2例,二度Ⅰ型及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各1例。CK-MB峰值前移者47例。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齿龈轻微渗血,除此之外未发现出血并发症。溶栓未通者中,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为猝死。
3 讨论
尿激酶作为第一代纤溶酶原激活剂,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具有以下优点:①从健康人的尿液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无抗原性。直接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它对新鲜血栓效果较好[3]。②无过敏反应,严重出血并发症少。③价格便宜。④尿激酶溶栓治疗越早,患者获益越大。如果发病时间<3h,而且导管治疗无延误,则溶栓治疗和直接PCI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别。如不能在90min中内进行直接PCI,若没有禁忌症,应首先进行溶栓治疗[4]。⑤对纤维蛋白无选择性,疗效确切。尿激酶的上述优点适合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治疗。本组入选的68例患者中,溶栓成功者54例,成功率为79.4%,血管再通率高,而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溶栓成功者中无死亡病例。而溶栓未通者中发生2例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生闭塞后20~30min内,其供血区域的心肌即开始少量坏死,1~2h大部分心肌凝固性坏死。可见早期的再灌注治疗、争分夺秒地及时开通闭塞的血管临床获益最大。而目前在大部分基层医院尚不能广泛开展PCI和CABG,所以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颜红兵,马长生,霍勇.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2.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91.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77.
[4]周玉杰,汤楚中.冠心病规范化治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48.
【关键词】 尿激酶;急性心肌梗死
1980年证实梗死动脉血栓性栓塞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一个原因。若能够迅速完全恢复梗死动脉血流和梗死区心肌灌注,则溶栓治疗受益最大[1]。而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发病迅速、致死率高、非常凶险的疾病,是冠状动脉内的不稳定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斑块表面血栓形成,造成血管腔完全闭塞引起所供应心肌缺血坏死。所以,及时开通罪犯血管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近年来,虽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发展迅速,但是尿激酶溶栓治疗具有简便、经济、易操作等特点,尤其是在基层医院,仍然是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一种重要方法。我科自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对68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AMI)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自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68例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2],并都具备以下溶栓条件:①患者胸痛持续时间≥30min;②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导联ST段抬高(胸导联≥0.2mv,肢体导联≥0.1mv);③在患者胸痛发作的12h以内;④患者的年龄<75岁。同时排除有以下情况的患者:①1年内发生过缺血性卒中;②既往有出血性卒中病史;③近期有外科大手术;④已知有出血倾向;⑤严重的高血压(>180/100mmHg)。本组68例患者中,男性47例,女性21例。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61岁。梗死部位:前壁26例,广泛前壁19例,下壁14例,下壁加右室5例,下壁加广泛前壁2例,前间壁1例,高侧壁1例。
1.2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常规吸氧、卧床休息、心电监护、镇静。即刻嚼服阿司匹林片300mg,口服氯吡格雷片300mg。将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ml内,30min内滴完。除右心室梗死外,酌情静脉应用硝酸甘油;无禁忌者尽早使用β—受体阻滞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他汀类药物。静脉滴注尿激酶12h后,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000U,1次/12h,连续5~7天。前3天阿司匹林片每天给予300mg,以后每天100mg长期服用;氯吡格雷片第二天开始,每天75mg维持。
1.3 血管再通指标 ①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2h内,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50%;②2h内患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或者基本消失;③患者于2h内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④血清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峰值出现前移,于14h内提前出现。同时具备以上2项或2项以上者为成功,但具备②③两项则不能判断为成功。
2结果
本组68例中,溶栓成功者54例,成功率为79.4%;溶栓未通者14例。在54例成功病例中,心电图抬高的ST段回落>50%者49例。41例胸痛症状基本消失,13例胸痛明显缓解。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46例,其中频发室性早搏32例,短阵室速10例,频发房性早搏2例,二度Ⅰ型及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各1例。CK-MB峰值前移者47例。4例患者出现一过性齿龈轻微渗血,除此之外未发现出血并发症。溶栓未通者中,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为猝死。
3 讨论
尿激酶作为第一代纤溶酶原激活剂,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具有以下优点:①从健康人的尿液中提取的一种蛋白水解酶、无抗原性。直接使纤维蛋白溶酶原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它对新鲜血栓效果较好[3]。②无过敏反应,严重出血并发症少。③价格便宜。④尿激酶溶栓治疗越早,患者获益越大。如果发病时间<3h,而且导管治疗无延误,则溶栓治疗和直接PCI的效果没有明显差别。如不能在90min中内进行直接PCI,若没有禁忌症,应首先进行溶栓治疗[4]。⑤对纤维蛋白无选择性,疗效确切。尿激酶的上述优点适合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再灌注治疗。本组入选的68例患者中,溶栓成功者54例,成功率为79.4%,血管再通率高,而且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溶栓成功者中无死亡病例。而溶栓未通者中发生2例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生闭塞后20~30min内,其供血区域的心肌即开始少量坏死,1~2h大部分心肌凝固性坏死。可见早期的再灌注治疗、争分夺秒地及时开通闭塞的血管临床获益最大。而目前在大部分基层医院尚不能广泛开展PCI和CABG,所以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颜红兵,马长生,霍勇.临床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2.
[2]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91.
[3]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77.
[4]周玉杰,汤楚中.冠心病规范化治疗.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