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荒野的呼唤》是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成名作,自其发表之后就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深受人们的喜爱。作者在这部小说中通过对自我存在主义的解读,唤醒人们对于生存意义的思考,同时也生动体现了当人们处于荒谬世界时内心的痛苦和孤独。本文主要通过对杰克·伦敦在《荒野的呼唤》中所体现的对于人性、自然生态、追求自我以及对自由等的分析和探讨,对作者想要在小说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进行探究。
关键词:《荒野的呼唤》 杰克·伦敦 人性 自然生态 自我 自由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深受贫穷的折磨。杰克·伦敦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大量阅读小说和其他读物,24岁时开始尝试写作,报告文学《深渊中的人们》标志着他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倾向。杰克·伦敦曾参与1905年的美国运动,并在这个时期完成了大量的政治论文和作品,这些论文和作品基本上都是以反抗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斗争为主题,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形态和心理。杰克·伦敦去世的时候只有40岁。在短短的16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一共完成了19部长篇小说、150部短篇小说,及大量的随笔和论文,这些作品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纪实意义,对美国以及世界各国的政治、文学思想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杰克·伦敦的创作语言质朴,情节富有戏剧性,在他的笔下,往往对人性在最艰难、最严酷的环境下展现出来的最真实的美好品质,如勇敢、坚毅和爱等进行大量的赞美,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杰克·伦敦的创作生涯是短暂的,但是他馈赠给世界人民的财富是巨大的,他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一 小说《荒野的呼唤》以及荒野文学的介绍
《荒野的呼唤》以一条名叫巴克的狗为主线,它被卖到阿拉斯加做苦工。巴克与其他的狗一样,每天拉雪橇,劳动非常的繁重,但是获得的食物却非常得少,并且还要忍受主人各种各样的虐待。在小说中,被累垮的狗会被卖掉,巴克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比其他狗更加勇猛、更加机敏、更加能吃苦。在与史皮兹争夺强者地位的斗争过程中,巴克战胜了史皮兹成为了胜利者。最终,巴克选择回到狼群中,并且通过自己的聪明和勇猛在狼群中赢得了领袖地位。这部小说是荒野文学的充分体现。荒野文学,顾名思义就是以荒野或者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荒野”为主题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荒野文学在经过了多年的环境变化和历史沉淀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独立的文学流派。在早期的荒野文学中,作家的创作行为还只是停留在当时对先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对荒野的发掘、探索以及开垦等方面的记录和描写,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为后人留下了教育和引导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荒野被人们用来承载更多的人类理性思考,内容变得更加丰富,逐渐发展成为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符号,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二 《荒野的呼唤》中对人性和文明的呼唤
《荒野的呼唤》不仅仅是一部描写探险历程故事的小说,更是一部对人性最原始的自私、贪婪和残酷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的作品,这在作品中有大量的体现。巴克本来在加利福尼亚的家中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它是那里最强壮的狗,在狗群中的地位也举足轻重,并深得主人的喜爱,可以和孩子们一同出去散步、玩耍,在冬天的时候,它也可以和主人一起在温暖的火炉边上取暖。作者通过这些温暖情节的描述为我们展现了现代文明的美好画卷,但是这些都不能改变巴克与人类之间的主仆和附属关系,主人对于它的爱护只是出于喜欢,对它的照顾也仅仅是由于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工作方面的需要。但是巴克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它是受到人类文明驯化的一只有尊严的狗。1897年,人们在育空河发现了金矿,金矿的挖掘需要大量的狗,这就为巴克后来被送往荒野埋下了伏笔。文章在开篇运用了美国著名诗人约翰·迈尔斯·奥哈拉一首名为《返祖》的诗歌,这首诗歌是整篇故事的浓缩,向我们预示了巴克将要面临退回蛮荒时代生活,同时这种野性的复苏也是对人性中的欺诈和贪婪的控诉。
巴克在被卖到荒野的途中遇到了它的第二任主人,这个拿着棍棒教训它的红衣男子给巴克上了到达荒野之后的第一节课,让它第一次对荒野最原始、最残酷的生存法则有了初步的接触,同时它也明白了自己是不可能与一个拿着棍子的人相抗衡的。巴克虽然没有被驯服,但是它已经学会了妥协。之后,巴克遇到了它的第三任主人,法兰士和帕劳欧,他们与第四任主人都属于正派人,他们做事比较冷静,因此巴克并没有受太多的苦。紧接着,巴克被偷偷运送到了北方,真正地被投入到原始的荒野生活中。在这里,它学会了拉雪橇,每天都在冰天雪地中艰难的跋涉,从而挣得少得可怜的事物,还要忍受主人不时的虐待。在这个过程中,巴克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会了偷食,破冰取水解渴,同时为了生存与其他的狗相斗争,并最终赢得了胜利。巴克以其极强的适应能力在荒野中为自己争得了生存的机会,他开始有意识地接触公正与自然的法则,懂得并开始充分地利用欺诈和狡猾。最后,巴克在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时候,遇到了它最后一任主人约翰·桑腾。约翰收留并照顾它,两人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巴克从此告别了那些极端繁重、残酷的苦役生涯。在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桑腾唤醒了巴克心中隐藏的狂热、疯狂的爱,这成为巴克后来摆脱人类文明社会,加入狼群的行列的精神力量。但是好景不长,正当他们过着平静的生活时,桑腾却被印第安人杀害,愤怒的巴克闯进可印第安的营地并咬死了杀害桑腾的凶手。无处可归的巴克感到巨大的孤独,最终选择加入了狼群。
三 《荒野的呼唤》中对自然生态的呼唤
在小说中,巴克被作者描绘成一个具有力和美的象征的英雄,而巴克身上所特有的野性也是伦敦非常欣赏的。文中对巴克的这种野性美有着大量的描写,并且作者还突出表现了这个特点,这为巴克回归荒野生活奠定了基础。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对巴克在荒野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穿梭于树林的巴克,奔跑于狂野的巴克,还有聆听鸟儿歌唱的巴克,无一不透露着作者对于荒野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另外,在巴克与黑熊搏斗的过程中,作者将巴克塑造成了一个靠自己的力量和勇敢的心生活的杀戮者,同时也是一位完美的荒野英雄,这些都体现了杰克理想中的生命形式,以及对自然生态的呼唤。 四 《荒野的呼唤》中对追求自我的呼唤
巴克对于自我的追求贯穿于整部作品中。巴克最初出生在温暖的美国南方,一直住在贵族米勒法官的家里,过着安逸而养尊处优的生活,是一只思想非常单纯的家养狗,每天会在游泳池里游泳,或是跟法官的儿子去打猎,给法官的女儿摩莉和爱丽丝当保镖;在冬天的晚上,它睡在法官脚边。这样的生活使它感到自豪,认为这一片天地是它的,总有几分自我中心意识。由于轻易地相信了园丁,巴克被拐骗到车站,并被卖到北极,当它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之后非常的愤怒,通过咆哮和挣扎进行反抗。然而,仍没有使自己命运的车轮挪动半分。在冰天雪地的北国荒原,巴克开始了雪撬狗的生涯。当它第一次见到同伴狗柯利被咬死的情景时,感到非常震惊和反感,但很快适应了,意识到北方无际荒野与南方法官府邸完全不同。为了生存,巴克不仅要冒着严寒晓行夜宿、忍饥挨饿,还努力学会拉雪撬的各种技巧和在雪地上挖洞防风过夜的本事;同时要面对同类间血腥的撕杀,大自然的肆虐无情,在饥饿时进行偷窃和野蛮地对付同类的袭击。因为在北方,崇高和美德是没有市场的。在之后的生活中,巴克在不公平、完全没有尊严的生活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苦的日子。当它意识到在这儿不奋斗、不抗争、不拼杀就有被吞食的危险,野性在它身上重新复苏,并且在凶残和狡猾上很快胜过了其他的北方狗。自此之后,巴克学会了欺诈和狡猾,获得了尊严和荣耀,同时也目睹了人类世界的阴险狡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它的原始记忆从潜意识中苏醒,原始本能越发显现,荒野的呼唤对它也越来越有吸引力。当它征服了北方之后,意识到它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而令人激动向往的世界。新的世界强烈地吸引着它,促使它做出在一个新的世界发展自己的人生的决定。巴克对于荒野生存原则的适应,以及在这个适应过程中所进行的抗争,都是巴克对于自我本质的寻找。
五 《荒野的呼唤》中对自由的呼唤
作者对自由的呼唤主要体现在巴克与桑顿之间的故事叙述中,这也是整部小说中最为感人的部分。桑顿收留了在棍棒下奄奄一息的巴克,他照顾它、爱护它,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成为一对相依为命的好友。但是巴克仍然不能充分地享有自由的权利,还要随时听从桑顿的命令。巴克为了报答桑顿的救命之恩,还曾三次跳入河中将落水的桑顿救了上来,并且还在桑顿与道森的打赌中为桑顿赢得了一千六百美元。由此看来,巴克虽然拜托了棍棒的折磨,但是仍然被一条无形的锁链拴住了自由,这条锁链是由桑顿抓住的。在后来的情节发展中,桑顿在淘金的时候被印第安人残忍地杀害了,巴克与人类的纽带也被剪断了。巴克对于整个人类的社会也再也没有任何牵挂,因此它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到狼群中去,回到冰天雪地的荒野中,因为那里才是可以让它自由奔腾的天堂。
六 结语
作者通过对《荒野的呼唤》创作使我们了解到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一只受人类文明熏陶下成长的狗,最终在原始的荒野中,逐渐退化成了一只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残忍和无耻,看到了残酷、冷漠、自私的人类是如何将巴克一步一步的逼向荒野时代的生活。在文章的最后巴克失去所有的牵挂,在荒野中对月长啸,我们看到了一种对人性、对爱、对追求自我以及自由的呼唤。这也是作者杰克·伦敦想要向我们表达的主题,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当这种索取逐渐使人类脱离文明社会的时候,人类就会遭到整个大自然的抛弃。
参考文献:
[1] 苏焕莉:《育空河畔的一曲悲歌——浅析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生火〉》,《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8期。
[2] 孙媛:《冰山上的火焰——杰克·伦敦的冷血与爱情在《〈荒野的呼唤〉中的体现》,《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3] 李爱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相融合的巅峰之作——〈野性的呼唤〉浅析》,《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8期。
[4] 孙媛:《杰克·伦敦心中的狼图腾——杰克·伦敦的狼性崇拜在〈荒野的呼唤〉中的体现》,《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5] 矫晓娇:《“灵”与“肉”的存亡——浅议海明威与伦敦笔下“硬汉”形象差别》,《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第6期。
[6] 刘向前:《孤独的硬汉——再读杰克·伦敦》,《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第8期。
[7] 施建华:《大棒、法律及服从——浅析〈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色彩》,《作家》(下半月),2011年第16期。
[8] 吕洋:《杰克·伦敦与〈马丁·伊登〉:美国梦的追寻与幻灭;相关理论及艺术手法探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周玉玲,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关键词:《荒野的呼唤》 杰克·伦敦 人性 自然生态 自我 自由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幼深受贫穷的折磨。杰克·伦敦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大量阅读小说和其他读物,24岁时开始尝试写作,报告文学《深渊中的人们》标志着他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倾向。杰克·伦敦曾参与1905年的美国运动,并在这个时期完成了大量的政治论文和作品,这些论文和作品基本上都是以反抗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斗争为主题,由此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形态和心理。杰克·伦敦去世的时候只有40岁。在短短的16年的创作生涯中,他一共完成了19部长篇小说、150部短篇小说,及大量的随笔和论文,这些作品都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纪实意义,对美国以及世界各国的政治、文学思想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杰克·伦敦的创作语言质朴,情节富有戏剧性,在他的笔下,往往对人性在最艰难、最严酷的环境下展现出来的最真实的美好品质,如勇敢、坚毅和爱等进行大量的赞美,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杰克·伦敦的创作生涯是短暂的,但是他馈赠给世界人民的财富是巨大的,他的贡献是无法估量的。
一 小说《荒野的呼唤》以及荒野文学的介绍
《荒野的呼唤》以一条名叫巴克的狗为主线,它被卖到阿拉斯加做苦工。巴克与其他的狗一样,每天拉雪橇,劳动非常的繁重,但是获得的食物却非常得少,并且还要忍受主人各种各样的虐待。在小说中,被累垮的狗会被卖掉,巴克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比其他狗更加勇猛、更加机敏、更加能吃苦。在与史皮兹争夺强者地位的斗争过程中,巴克战胜了史皮兹成为了胜利者。最终,巴克选择回到狼群中,并且通过自己的聪明和勇猛在狼群中赢得了领袖地位。这部小说是荒野文学的充分体现。荒野文学,顾名思义就是以荒野或者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荒野”为主题进行创作的文学作品,荒野文学在经过了多年的环境变化和历史沉淀后,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特殊意义的独立的文学流派。在早期的荒野文学中,作家的创作行为还只是停留在当时对先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对荒野的发掘、探索以及开垦等方面的记录和描写,作为一种精神力量,为后人留下了教育和引导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荒野被人们用来承载更多的人类理性思考,内容变得更加丰富,逐渐发展成为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符号,为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二 《荒野的呼唤》中对人性和文明的呼唤
《荒野的呼唤》不仅仅是一部描写探险历程故事的小说,更是一部对人性最原始的自私、贪婪和残酷进行深刻揭露和批判的作品,这在作品中有大量的体现。巴克本来在加利福尼亚的家中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它是那里最强壮的狗,在狗群中的地位也举足轻重,并深得主人的喜爱,可以和孩子们一同出去散步、玩耍,在冬天的时候,它也可以和主人一起在温暖的火炉边上取暖。作者通过这些温暖情节的描述为我们展现了现代文明的美好画卷,但是这些都不能改变巴克与人类之间的主仆和附属关系,主人对于它的爱护只是出于喜欢,对它的照顾也仅仅是由于与生俱来的责任感和工作方面的需要。但是巴克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它是受到人类文明驯化的一只有尊严的狗。1897年,人们在育空河发现了金矿,金矿的挖掘需要大量的狗,这就为巴克后来被送往荒野埋下了伏笔。文章在开篇运用了美国著名诗人约翰·迈尔斯·奥哈拉一首名为《返祖》的诗歌,这首诗歌是整篇故事的浓缩,向我们预示了巴克将要面临退回蛮荒时代生活,同时这种野性的复苏也是对人性中的欺诈和贪婪的控诉。
巴克在被卖到荒野的途中遇到了它的第二任主人,这个拿着棍棒教训它的红衣男子给巴克上了到达荒野之后的第一节课,让它第一次对荒野最原始、最残酷的生存法则有了初步的接触,同时它也明白了自己是不可能与一个拿着棍子的人相抗衡的。巴克虽然没有被驯服,但是它已经学会了妥协。之后,巴克遇到了它的第三任主人,法兰士和帕劳欧,他们与第四任主人都属于正派人,他们做事比较冷静,因此巴克并没有受太多的苦。紧接着,巴克被偷偷运送到了北方,真正地被投入到原始的荒野生活中。在这里,它学会了拉雪橇,每天都在冰天雪地中艰难的跋涉,从而挣得少得可怜的事物,还要忍受主人不时的虐待。在这个过程中,巴克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学会了偷食,破冰取水解渴,同时为了生存与其他的狗相斗争,并最终赢得了胜利。巴克以其极强的适应能力在荒野中为自己争得了生存的机会,他开始有意识地接触公正与自然的法则,懂得并开始充分地利用欺诈和狡猾。最后,巴克在被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时候,遇到了它最后一任主人约翰·桑腾。约翰收留并照顾它,两人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巴克从此告别了那些极端繁重、残酷的苦役生涯。在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桑腾唤醒了巴克心中隐藏的狂热、疯狂的爱,这成为巴克后来摆脱人类文明社会,加入狼群的行列的精神力量。但是好景不长,正当他们过着平静的生活时,桑腾却被印第安人杀害,愤怒的巴克闯进可印第安的营地并咬死了杀害桑腾的凶手。无处可归的巴克感到巨大的孤独,最终选择加入了狼群。
三 《荒野的呼唤》中对自然生态的呼唤
在小说中,巴克被作者描绘成一个具有力和美的象征的英雄,而巴克身上所特有的野性也是伦敦非常欣赏的。文中对巴克的这种野性美有着大量的描写,并且作者还突出表现了这个特点,这为巴克回归荒野生活奠定了基础。在文章的最后,作者对巴克在荒野中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穿梭于树林的巴克,奔跑于狂野的巴克,还有聆听鸟儿歌唱的巴克,无一不透露着作者对于荒野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另外,在巴克与黑熊搏斗的过程中,作者将巴克塑造成了一个靠自己的力量和勇敢的心生活的杀戮者,同时也是一位完美的荒野英雄,这些都体现了杰克理想中的生命形式,以及对自然生态的呼唤。 四 《荒野的呼唤》中对追求自我的呼唤
巴克对于自我的追求贯穿于整部作品中。巴克最初出生在温暖的美国南方,一直住在贵族米勒法官的家里,过着安逸而养尊处优的生活,是一只思想非常单纯的家养狗,每天会在游泳池里游泳,或是跟法官的儿子去打猎,给法官的女儿摩莉和爱丽丝当保镖;在冬天的晚上,它睡在法官脚边。这样的生活使它感到自豪,认为这一片天地是它的,总有几分自我中心意识。由于轻易地相信了园丁,巴克被拐骗到车站,并被卖到北极,当它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之后非常的愤怒,通过咆哮和挣扎进行反抗。然而,仍没有使自己命运的车轮挪动半分。在冰天雪地的北国荒原,巴克开始了雪撬狗的生涯。当它第一次见到同伴狗柯利被咬死的情景时,感到非常震惊和反感,但很快适应了,意识到北方无际荒野与南方法官府邸完全不同。为了生存,巴克不仅要冒着严寒晓行夜宿、忍饥挨饿,还努力学会拉雪撬的各种技巧和在雪地上挖洞防风过夜的本事;同时要面对同类间血腥的撕杀,大自然的肆虐无情,在饥饿时进行偷窃和野蛮地对付同类的袭击。因为在北方,崇高和美德是没有市场的。在之后的生活中,巴克在不公平、完全没有尊严的生活中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苦的日子。当它意识到在这儿不奋斗、不抗争、不拼杀就有被吞食的危险,野性在它身上重新复苏,并且在凶残和狡猾上很快胜过了其他的北方狗。自此之后,巴克学会了欺诈和狡猾,获得了尊严和荣耀,同时也目睹了人类世界的阴险狡诈。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它的原始记忆从潜意识中苏醒,原始本能越发显现,荒野的呼唤对它也越来越有吸引力。当它征服了北方之后,意识到它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而令人激动向往的世界。新的世界强烈地吸引着它,促使它做出在一个新的世界发展自己的人生的决定。巴克对于荒野生存原则的适应,以及在这个适应过程中所进行的抗争,都是巴克对于自我本质的寻找。
五 《荒野的呼唤》中对自由的呼唤
作者对自由的呼唤主要体现在巴克与桑顿之间的故事叙述中,这也是整部小说中最为感人的部分。桑顿收留了在棍棒下奄奄一息的巴克,他照顾它、爱护它,就像是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成为一对相依为命的好友。但是巴克仍然不能充分地享有自由的权利,还要随时听从桑顿的命令。巴克为了报答桑顿的救命之恩,还曾三次跳入河中将落水的桑顿救了上来,并且还在桑顿与道森的打赌中为桑顿赢得了一千六百美元。由此看来,巴克虽然拜托了棍棒的折磨,但是仍然被一条无形的锁链拴住了自由,这条锁链是由桑顿抓住的。在后来的情节发展中,桑顿在淘金的时候被印第安人残忍地杀害了,巴克与人类的纽带也被剪断了。巴克对于整个人类的社会也再也没有任何牵挂,因此它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回到狼群中去,回到冰天雪地的荒野中,因为那里才是可以让它自由奔腾的天堂。
六 结语
作者通过对《荒野的呼唤》创作使我们了解到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一只受人类文明熏陶下成长的狗,最终在原始的荒野中,逐渐退化成了一只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残忍和无耻,看到了残酷、冷漠、自私的人类是如何将巴克一步一步的逼向荒野时代的生活。在文章的最后巴克失去所有的牵挂,在荒野中对月长啸,我们看到了一种对人性、对爱、对追求自我以及自由的呼唤。这也是作者杰克·伦敦想要向我们表达的主题,随着文明的发展,人类对于自然的索取越来越多,当这种索取逐渐使人类脱离文明社会的时候,人类就会遭到整个大自然的抛弃。
参考文献:
[1] 苏焕莉:《育空河畔的一曲悲歌——浅析杰克·伦敦的短篇小说〈生火〉》,《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8期。
[2] 孙媛:《冰山上的火焰——杰克·伦敦的冷血与爱情在《〈荒野的呼唤〉中的体现》,《皖西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3] 李爱群:《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和浪漫主义相融合的巅峰之作——〈野性的呼唤〉浅析》,《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第8期。
[4] 孙媛:《杰克·伦敦心中的狼图腾——杰克·伦敦的狼性崇拜在〈荒野的呼唤〉中的体现》,《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5] 矫晓娇:《“灵”与“肉”的存亡——浅议海明威与伦敦笔下“硬汉”形象差别》,《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第6期。
[6] 刘向前:《孤独的硬汉——再读杰克·伦敦》,《时代文学》(上半月),2011年第8期。
[7] 施建华:《大棒、法律及服从——浅析〈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色彩》,《作家》(下半月),2011年第16期。
[8] 吕洋:《杰克·伦敦与〈马丁·伊登〉:美国梦的追寻与幻灭;相关理论及艺术手法探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周玉玲,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