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范德与“都市传说”的关系及其学术贡献

来源 :民族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gufe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8年,正值美国民俗学“都市”领域和“传说”文类研究兴起之时,多尔森首先使用了“都市传说”概念。1981年,布鲁范德在其学术畅销书《消失的搭车客》中采纳了导师多尔森的术语,使“都市传说”概念普及大众和学界。从此,这个词和布鲁范德的名字紧密相连,他因“都市传说”而广为人知,但也因该词而颇受诟病。在都市传说研究领域,布鲁范德耕耘数十年,始终处在科普民俗学知识的前沿,他以突出的学术实绩更新了现代民俗学研究的取材范畴和资料搜集范式,更是凭依“历史的和比较的”方法出版多部经典著述,奠定了国际都市传说类型研究的坚实基础。
其他文献
比利时"阿尔斯特狂欢节"项目在2019年底被移出UNESCO(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设立该名录以来,首例被移出的项目。阿尔斯特狂欢节是当地重要的民间节日,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任意讽刺、嘲笑,这是节日发展至今仍具有活力的重要原因。近年来,该节日因出现不合时宜的场面而陷入反犹太主义、种族主义的争议。当地社区认为,所有场景都需要考虑"狂欢节"这一语境。然而,狂欢节的游戏规则与以UNESCO为代表的权威遗产话语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引发对非物质文化
汉代壁画中描绘了大量的云纹,这些纹饰有单纯的云气纹、多变的拟物云纹和代表王公贵胄社会地位的云纹,它们实际上被广泛应用于汉代日常、礼仪以及丧葬相关事物上,原因不仅是因为云纹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更因为汉代人认为它们代表着元气,是生命的本源,可助墓主肉身不朽、羽化登仙。
回顾中国跨界族群音乐研究的30年发展历程,在方法论上呈现由定点个案到多点、线索音乐民族志,由地域、民族性向跨地域、跨民族、跨文化比较研究等性质特点。中国学者从跨界族群音乐入手,以相关的文化目的为出发点,对音乐文化所体现的文化多样性、文化地理、心理差异等做出一定程度的解释,形成了"由内向外"的文化本位观和"由外向内"的客位文化观。近年来,在中国跨界族群音乐研究领域已初步形成了依文化生态群落区分的陆路、路带、环岛、环山、海上丝路五种音乐文化研究类型或课题研究方向。从民族音乐学研究角度看,跨界族群音乐研
人类社会正在超越现代性而迈向后现代,甚至比后现代更超前的知识性、服务性、环保性的新时代。通过社区研究、全球视野、文化实践方法、视角和理论,以景德镇这样一个传统手工艺城市的复兴作为案例来剖析和论证可以看到,现代性的最大特点就是未来性,其未来的后果是全球化,全球化所需要的条件是对外开放和市场经济,这正是景德镇取得巨大变化的外在动力。可以说,景德镇的今天是建立在国家改革开放的基础之上的,没有这一基础景德镇就不可能成为今天的景德镇,也就不会有"超越现代性的景德镇模式"的存在。
张建宇,北京人,1976年出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史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人民大学佛教艺术研究所副所长,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高级研究学者(2018-2019年)。主要研究领域:中国艺术史、佛教艺术、丝绸之路中外艺术交流。出版著作《枕带林泉——苏州园林之宅园关系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5年)、《汉唐美术空间表现研究——以敦煌壁画为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等。
期刊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五代宋辽西夏法华美术研究"(编号:19BF089),项目负责人: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张建宇,课题组主要成员:刘晨(北京大学)、陈粟裕(中国社会科学院)、冯安宁(波士顿大学)。《法华经》是中古时期广泛流行、影响深远的经典,除中国外还在印度、尼泊尔、中亚、朝鲜半岛、日本等地流传。围绕着这部经典,不同区域的民众展开了丰富的图像创作,形成"一带一路"上复杂多样的文化交流与艺术互动。目前对"法华美术"的研究,多集中于北朝至唐代石窟艺术、日本法华美术这两大领域,而
据说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即是修行。把常让人吃不好饭(收入不高)、睡不好觉(夜里一有想法就爬起来写)的学术研究作为终生的追求是我没有想到的。天地间,最难琢磨的是人;万物中,最不好说清楚的是艺术。将研究两者的艺术人类学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好的人生一定不是规划成的,我走向艺术人类学的这条道路是一系列不可预知的人、事、物的聚合,可以说是一种缘吧。
琵琶又称“批把”,其名最早见于东汉刘熙的《释名 释乐器》:“批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推手前曰批,引手却曰把,象其鼓时,因以为名也。”为了与当时的琴、瑟等乐器在书写上统一起来,后改称为琵琶。
刘猛将是产生于江南吴越地区以驱蝗为主要职能的民间神灵,关于其原型及历史演变,此前有很多考订。然而,基于前人之上的分析可知,民间知识的考据学应与文人知识有所差异,其名号、功能都可能比实际记录的时间要早。祂最重要的历史节点是在雍正年间非常戏剧化地改换了民族身份,从区域神一变而为全国性神灵,这一过程可以得到最充分的还原,从而为神灵的演变提供一个绝佳案例,但我们没有必要夸大其中民族政治的对立关系。而从信仰实践来说,与官方系统对应的民间系统,它们关于刘猛将的叙事、形貌等完全不同,各自并行不悖,互文型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