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文中的关键词在文中起着关键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找准关键字词,把“关键词”概念运用于语文阅读之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细读文本、品味语言,对提升学生的提炼、概括、思维能力大有裨益。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关键词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读书常常是走马观花,读前任务不明确,读中很少思索,读后一脸茫然。学生怎样的读法才是高效读书呢?本人认为就是学生读书时要读有所得,即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把握。而了解和把握文章大意,常常需要做适当的概括和提炼,“抓关键词法”不失为一剂良方。所谓“抓关键词法”,即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信息,直接从文中提取或者提炼出能概括全文内容或揭示全文主题的词语或者短语。
而相对于文献范畴关键词的作用即归类和检索,语文课文关键词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欣赏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主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细读文本、品味语言,进而提升学生的提炼、概括、思维能力。
我们如何引导学生捕捉关键词呢?
1从文章标题中寻找关键词
文章的标题一般情况下来讲有以下作用:确定描写对象;交代故事背景或主要内容;揭示或暗示文章中心;作为文章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人深思,给人启迪。因此,从课题中找关键词,开门见山。很多课文的课题其实就是文章的眼睛、窗户,更像隐藏在树叶丛中的瓜果。只要顺着题目中的关键词这根藤去搜索,一定能摘到丰硕的果实。如《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课题中的“盗火”即本课的关键词,“盗”这个词其实是贬义词,而普罗米修斯则是一个正义的神,这两者搭配,产生了奇妙的反应,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围绕“盗火”展开教学:为何盗—如何盗—盗的结果,学生学起来思路清晰明朗,教师教得轻松自如。
2从文章关键句中寻找关键词
关键句有议论抒情句、主旨句、反复使用的语句等。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这些句子,尤其是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便可把握文章的中心。散文中,尤其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散文中,作者往往是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摹来寄寓思想情感。作者会不惜笔墨,极力铺排,然后委婉地托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表明自己的心志,实现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目的,体现了散文的含蓄美。于是那些或者是在文中反反复复的出现,或者对理解文章内容或思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的词语就是关键词。
3从课文找关键句,深挖内涵
有些课文的关键词不只是一个词,而是一句话。透过这句话可以窥视文章全部的内在气息,映照出整个作品的精神风貌。抓住了这样的句子,启发、引导学生感悟、想象,能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内在情感水乳交融。
听过一位教师教学《广玉兰》,教者从“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这一句话导入,请学生谈谈作者对广玉兰有什么样的感情。教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广玉兰的形状、颜色、质感之后,再次出示这句关键句,此时学生就能明白作者为何喜爱广玉兰。然后教者启发学生思考:广玉兰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学生就能感受到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并内化这样的精神。整节课围绕“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展开教学,以此开头,由此结尾,结构完整,文章内涵挖掘深刻。
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整合教学内容,从而领会文本的内涵。以三年级《日月潭的传说》一文为例。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之后,大多数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因此在第二课时开始,我就请学生找出一个词语来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个传说。我以填空题的方式出示:日月潭有一个( )的传说。我预设的是“动人”一词,学生果然能迅速找出。此时,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哪些句子或场面让人感受到这个故事打动人、感染人?“挺身而出”“披荆斩棘”“翻山越岭”这些词语自然而然映入学生眼帘。在关键词的引导之下,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大尖哥和水社姐的伟大,还能牢牢记住这个故事,复述自然不在话下。
抓住关键词,让学生品味文字的魅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关键词作为作者情感集中的表现点,仅存于文本中,需要我们去挖掘。《梅兰芳学艺》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想教给学生的是梅兰芳勤学苦练的精神。教师在教学时可启发学生思考,梅兰芳先生是如何“勤学”如何“苦练”的。借助文本,学生理解了词语表面的意思,但词语背后深刻的含义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体会:当你了解了梅兰芳勤学苦练的故事后,你又想到了哪些勤学苦练的人和事?最后再谈谈你的哪个方面比较薄弱,你準备“勤学苦练”了吗?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能掌握到这里,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
语文的人文性是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展开教学,往往就能高屋建瓴、以简驭繁地把握整篇课文。找准关键字词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细读文本、品味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提炼、概括、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关键词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读书常常是走马观花,读前任务不明确,读中很少思索,读后一脸茫然。学生怎样的读法才是高效读书呢?本人认为就是学生读书时要读有所得,即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和把握。而了解和把握文章大意,常常需要做适当的概括和提炼,“抓关键词法”不失为一剂良方。所谓“抓关键词法”,即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课文信息,直接从文中提取或者提炼出能概括全文内容或揭示全文主题的词语或者短语。
而相对于文献范畴关键词的作用即归类和检索,语文课文关键词的作用是帮助学生进行阅读欣赏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文章的中心(主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词,从而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细读文本、品味语言,进而提升学生的提炼、概括、思维能力。
我们如何引导学生捕捉关键词呢?
1从文章标题中寻找关键词
文章的标题一般情况下来讲有以下作用:确定描写对象;交代故事背景或主要内容;揭示或暗示文章中心;作为文章线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引人深思,给人启迪。因此,从课题中找关键词,开门见山。很多课文的课题其实就是文章的眼睛、窗户,更像隐藏在树叶丛中的瓜果。只要顺着题目中的关键词这根藤去搜索,一定能摘到丰硕的果实。如《普罗米修斯盗火》这篇课文,课题中的“盗火”即本课的关键词,“盗”这个词其实是贬义词,而普罗米修斯则是一个正义的神,这两者搭配,产生了奇妙的反应,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围绕“盗火”展开教学:为何盗—如何盗—盗的结果,学生学起来思路清晰明朗,教师教得轻松自如。
2从文章关键句中寻找关键词
关键句有议论抒情句、主旨句、反复使用的语句等。记叙文中议论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抓住这些句子,尤其是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便可把握文章的中心。散文中,尤其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散文中,作者往往是通过对景物或事物的描摹来寄寓思想情感。作者会不惜笔墨,极力铺排,然后委婉地托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表明自己的心志,实现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目的,体现了散文的含蓄美。于是那些或者是在文中反反复复的出现,或者对理解文章内容或思想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的词语就是关键词。
3从课文找关键句,深挖内涵
有些课文的关键词不只是一个词,而是一句话。透过这句话可以窥视文章全部的内在气息,映照出整个作品的精神风貌。抓住了这样的句子,启发、引导学生感悟、想象,能使学生的情感和语言文字的内在情感水乳交融。
听过一位教师教学《广玉兰》,教者从“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这一句话导入,请学生谈谈作者对广玉兰有什么样的感情。教者在引导学生学习广玉兰的形状、颜色、质感之后,再次出示这句关键句,此时学生就能明白作者为何喜爱广玉兰。然后教者启发学生思考:广玉兰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学生就能感受到广玉兰旺盛的生命力,并内化这样的精神。整节课围绕“我爱广玉兰的幽香与纯洁,更爱广玉兰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展开教学,以此开头,由此结尾,结构完整,文章内涵挖掘深刻。
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整合教学内容,从而领会文本的内涵。以三年级《日月潭的传说》一文为例。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之后,大多数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这个故事,因此在第二课时开始,我就请学生找出一个词语来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个传说。我以填空题的方式出示:日月潭有一个( )的传说。我预设的是“动人”一词,学生果然能迅速找出。此时,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悟:哪些句子或场面让人感受到这个故事打动人、感染人?“挺身而出”“披荆斩棘”“翻山越岭”这些词语自然而然映入学生眼帘。在关键词的引导之下,学生不仅能感受到大尖哥和水社姐的伟大,还能牢牢记住这个故事,复述自然不在话下。
抓住关键词,让学生品味文字的魅力。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关键词作为作者情感集中的表现点,仅存于文本中,需要我们去挖掘。《梅兰芳学艺》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作者想教给学生的是梅兰芳勤学苦练的精神。教师在教学时可启发学生思考,梅兰芳先生是如何“勤学”如何“苦练”的。借助文本,学生理解了词语表面的意思,但词语背后深刻的含义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体会:当你了解了梅兰芳勤学苦练的故事后,你又想到了哪些勤学苦练的人和事?最后再谈谈你的哪个方面比较薄弱,你準备“勤学苦练”了吗?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能掌握到这里,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
语文的人文性是蕴涵在语言文字中的,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如果能抓住关键词展开教学,往往就能高屋建瓴、以简驭繁地把握整篇课文。找准关键字词可以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细读文本、品味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提炼、概括、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