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工民建设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项具体工作,其工程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本文重点分析了工民建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问题,探索了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些施工技术和原料控制的策略,对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工民建 混凝土 裂缝 原因 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3(b)-0089-01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外形也越来越漂亮,其建筑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工民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项具体工作,其工程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各项要素是否按照规划审批的要求进行施工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切身利益。其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是工民建工程的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问题,如果出现严重的裂缝问题就会给建设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现就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和控制措施进行了一些探讨。
1裂缝的原因分析
1.1 材料自身特性因素
混凝土是由水、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石等六大原料组成的。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材料是水泥,水泥在与水作用会产生放热反应,在水泥硬化过程中,不断放出的热量称为水化热,水化热的失调,也就是温度控制不当就会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缝。另外,各种原料之间的配合比也是影响质量、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材料的配备比不合理就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使得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超负荷地收缩,进而产生裂缝[1]。
1.2 现场监督控制的因素
混凝土施工时必须要有现场监督和实验,如果监督工作完成的不够细致就会造成很多施工问题,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例如:缺少现场监督,有时在计算荷载的时候,因为考虑不周全,出现漏算荷载,从而导致施工和使用时因超荷载而产生裂缝。同时,要在进行混凝土配比时要进行实验,以此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
1.3 结构的变形因素
混凝土的结构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收缩和膨胀、混凝土结构的不均匀沉降都会导致裂缝的产生。这种结构变形因素的产生与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直接关系,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防裂缝技术的应用,要尽可能在各个施工环节都考虑到裂缝问题,同时对产生裂缝的地段要运用先进技术进行及时修补[2]。
2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2.1 原材料的控制
施工中要尽可能地选用中低热的低收缩水泥品种,低热的水泥品种选择是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升的最基本方法。选择时要注意: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一般用量较大,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在350kg以上,而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在280kg左右,所以,是否一定要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还要根据实际产生的水化热来进行比较。除了水泥之外,其他原材料的控制也十分重要。首先生产混凝土用水一般使用洁净的地下水或自来水,应注意其有害离子不能超标。其次,石子的粒形和级配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影响较大。石子的选择要先实验后使用,实验重点要测定其压碎值,保证能够应用在足够强度的混凝土之中。同时石子的质量控制要尽可能选择空隙小的,以此来稳定混凝土强度,并节省原料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石场不同批次的石子也要进行检测。而黄砂应尽量使用II区中砂,目测其中有无泥块,及泥块的多少。一般泥块多的黄砂含泥量也大,若使用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含泥量多的湿砂用手搓,手上会有较多泥粉。使用粗砂和细砂应调整砂率和粉煤灰掺量,平时重点检测黄砂级配[3]。
2.2 工地试验监督
工程实验监督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手段,分为两步:首先是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实验,试验室必需根据工程结构各部位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提出性能好,成本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每天工地进行混凝土搅拌前,试验室必需检验砂、石料的含水量,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而对于现场的施工监督则要有常规控制,以保证每次施工都能按照实验室出示的配合比数据进行。其次是对完整施工技术的实验。实验方式主要以开展试验段的施工为主,为了保证施工的碾压程序、碾压速度等能够有足够的技术指标,保证裂缝不产生。所以要针对一部分施工进行实验,确定达到要求压实度时的碾压遍数,确定压实厚度和混合料的松铺系数,验证没计配合比,确定施工配合比,确定含水量拌和的控制,确定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组合,确定作业段的合适施工长度。
2.3 和易性分析
和易性的分析要注重对分析材料的配比,要严格按照实验室提供的数据进行配比,然后将搅拌好的实验分析材料使之与实验筒顶面齐平。然后将坍落度筒小心平稳地垂直向上提起,将筒放在拌和物试体一旁,量出坍落后拌和物试体最高点与筒的高度差,即为该拌和物的坍落度。粘聚性测定要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拌和物锥体侧面轻轻敲打,如果锥体逐步下沉,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突然倒塌,部分崩裂或石子离析,则为粘聚性不好的表现。和易性的测定分析可以看出混凝土的粘聚性,而粘聚性和坍落度则是控制混凝土质量、预防裂缝产生的一项关键指标,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裂缝控制往往会忽视对这项指标的分析,往往会造成很多不利影响。
2.4 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是减少其内外温差,避免出现超负荷干缩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温度的控制首先要控制入模温度。我国规范提出混凝土入模温度应不超过28℃,但是施工的具体情况不同,如果施工是大体积混凝土,或者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就会使得温度出现偏差,这时就要随着气温计算混凝土内外温差,一旦出现问题就要首选降低水温,次选降低石子温度。另外,也可以进行测温点布置。测温点布置必须有代表性,能反映基础底板各部位的温度变化。一般可根据基础底板结构布置和混凝土浇筑方案选择有代表性的局部区域布置测温点,测温点一般选择在混凝土施工的中心、边缘、中心与边缘之间位置。
总之,工民建在混凝土裂缝的控制要以保证混凝土质量为前提,总结裂缝产生的原因,从原材料的控制、工地试验监督、和易性分析和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着手,保证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近海.浅谈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华章,2010(29):123~126.
[2] 李坤业.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0(27):224~228.
[3] 金玉星.初探工民建以及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8):78~81.
[4] 鲍鲜.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原因浅析及防治[J].价值工程,2010(6):22~25.
[5] 汪国成.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预防和控制[J].知识经济,2007(9):114~119.
关键词:工民建 混凝土 裂缝 原因 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1)03(b)-0089-01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外形也越来越漂亮,其建筑结构也越来越复杂。工民建设是城市规划建设的一项具体工作,其工程质量的要求非常严格,各项要素是否按照规划审批的要求进行施工直接影响着居民的切身利益。其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是工民建工程的一项重要的质量控制问题,如果出现严重的裂缝问题就会给建设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现就工民建中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原因和控制措施进行了一些探讨。
1裂缝的原因分析
1.1 材料自身特性因素
混凝土是由水、水泥、掺合料、外加剂、砂、石等六大原料组成的。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材料是水泥,水泥在与水作用会产生放热反应,在水泥硬化过程中,不断放出的热量称为水化热,水化热的失调,也就是温度控制不当就会使得混凝土产生裂缝。另外,各种原料之间的配合比也是影响质量、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材料的配备比不合理就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使得混凝土硬化过程中产生超负荷地收缩,进而产生裂缝[1]。
1.2 现场监督控制的因素
混凝土施工时必须要有现场监督和实验,如果监督工作完成的不够细致就会造成很多施工问题,影响混凝土的质量。例如:缺少现场监督,有时在计算荷载的时候,因为考虑不周全,出现漏算荷载,从而导致施工和使用时因超荷载而产生裂缝。同时,要在进行混凝土配比时要进行实验,以此来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
1.3 结构的变形因素
混凝土的结构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而发生收缩和膨胀、混凝土结构的不均匀沉降都会导致裂缝的产生。这种结构变形因素的产生与混凝土施工技术有直接关系,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到防裂缝技术的应用,要尽可能在各个施工环节都考虑到裂缝问题,同时对产生裂缝的地段要运用先进技术进行及时修补[2]。
2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2.1 原材料的控制
施工中要尽可能地选用中低热的低收缩水泥品种,低热的水泥品种选择是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升的最基本方法。选择时要注意: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硅酸盐水泥,一般用量较大,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在350kg以上,而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在280kg左右,所以,是否一定要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还要根据实际产生的水化热来进行比较。除了水泥之外,其他原材料的控制也十分重要。首先生产混凝土用水一般使用洁净的地下水或自来水,应注意其有害离子不能超标。其次,石子的粒形和级配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影响较大。石子的选择要先实验后使用,实验重点要测定其压碎值,保证能够应用在足够强度的混凝土之中。同时石子的质量控制要尽可能选择空隙小的,以此来稳定混凝土强度,并节省原料价值。需要注意的是,同一个石场不同批次的石子也要进行检测。而黄砂应尽量使用II区中砂,目测其中有无泥块,及泥块的多少。一般泥块多的黄砂含泥量也大,若使用则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含泥量多的湿砂用手搓,手上会有较多泥粉。使用粗砂和细砂应调整砂率和粉煤灰掺量,平时重点检测黄砂级配[3]。
2.2 工地试验监督
工程实验监督是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主要手段,分为两步:首先是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实验,试验室必需根据工程结构各部位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进行各项试验,提出性能好,成本低的混凝土配合比。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所以,每天工地进行混凝土搅拌前,试验室必需检验砂、石料的含水量,调整混凝土的用水量,以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而对于现场的施工监督则要有常规控制,以保证每次施工都能按照实验室出示的配合比数据进行。其次是对完整施工技术的实验。实验方式主要以开展试验段的施工为主,为了保证施工的碾压程序、碾压速度等能够有足够的技术指标,保证裂缝不产生。所以要针对一部分施工进行实验,确定达到要求压实度时的碾压遍数,确定压实厚度和混合料的松铺系数,验证没计配合比,确定施工配合比,确定含水量拌和的控制,确定拌和、运输、摊铺和碾压机械组合,确定作业段的合适施工长度。
2.3 和易性分析
和易性的分析要注重对分析材料的配比,要严格按照实验室提供的数据进行配比,然后将搅拌好的实验分析材料使之与实验筒顶面齐平。然后将坍落度筒小心平稳地垂直向上提起,将筒放在拌和物试体一旁,量出坍落后拌和物试体最高点与筒的高度差,即为该拌和物的坍落度。粘聚性测定要用捣棒在已坍落的拌和物锥体侧面轻轻敲打,如果锥体逐步下沉,表示粘聚性良好;如果突然倒塌,部分崩裂或石子离析,则为粘聚性不好的表现。和易性的测定分析可以看出混凝土的粘聚性,而粘聚性和坍落度则是控制混凝土质量、预防裂缝产生的一项关键指标,在以往的施工过程中裂缝控制往往会忽视对这项指标的分析,往往会造成很多不利影响。
2.4 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
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是减少其内外温差,避免出现超负荷干缩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温度的控制首先要控制入模温度。我国规范提出混凝土入模温度应不超过28℃,但是施工的具体情况不同,如果施工是大体积混凝土,或者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就会使得温度出现偏差,这时就要随着气温计算混凝土内外温差,一旦出现问题就要首选降低水温,次选降低石子温度。另外,也可以进行测温点布置。测温点布置必须有代表性,能反映基础底板各部位的温度变化。一般可根据基础底板结构布置和混凝土浇筑方案选择有代表性的局部区域布置测温点,测温点一般选择在混凝土施工的中心、边缘、中心与边缘之间位置。
总之,工民建在混凝土裂缝的控制要以保证混凝土质量为前提,总结裂缝产生的原因,从原材料的控制、工地试验监督、和易性分析和控制混凝土入模温度着手,保证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陈近海.浅谈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的质量控制[J].华章,2010(29):123~126.
[2] 李坤业.浅谈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致富向导,2010(27):224~228.
[3] 金玉星.初探工民建以及水工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8):78~81.
[4] 鲍鲜.现浇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原因浅析及防治[J].价值工程,2010(6):22~25.
[5] 汪国成.钢筋混凝土楼面裂缝的预防和控制[J].知识经济,2007(9):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