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的互动教学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xiax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互动是当前课程改革中的常用语词。“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的定位,也是教师课堂教学新的价值取向。心理学认为:教学是师生传意互动的过程。不同的传意互动方式,其效果不同。单向传意,效果最差;双向传意,效果较好;多向传意,效果最佳。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互动教学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个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是在学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时候,通过全过程参与习得新知。
  具体地说:其一,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通过“我们应当学会什么” “我想学会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习目标。这一过程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课前,在熟透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一开始,师生交流,确立学习目标。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画,我们一起来看看,画了什么?你看了以后还想说什么?可以跟同桌交流。(通过投影把春夏秋冬四幅画展现在同学面前),一下子,课堂就非常热闹,你一句,我一句,大家都无拘无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同学交流,教师在学生间走动,听到了许多惊讶的谈话。这样,学生对学习本课有了明确的目标,产生了浓厚地学习兴趣。
  其二,参与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确立,通过对重难点的讨论和对不同意见的分析,学生主动向教师进行即时反馈,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实现多向互动。这一过程是由“我要学”向“我会学”的转化。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时,在出示四幅图后,让学生自主观察,想象的基础上,根据图意,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1、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最美?为什么?2、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在同学自由讨论的基础上,自主选择。有的说,春天花儿开了,是最美的季节。有的说,夏天我们可以到小溪里洗澡,还可以到小溪里捉小鱼,我喜欢夏天。也有的说,秋天 最美,秋天桔子成熟了,黄黄的桔子挂在枝头上多漂亮。还有的说,冬天最美,冬天下雪了,我们在雪地上,追跑,玩耍,堆雪人,滚雪球……多有趣啊,我喜欢冬天。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了教学的重难点,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其三,教师要在学完一课之后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转化,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如:教学《四季》这篇课文后,师生共同反思:师: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什么?把你知道的告诉你的好朋友好吗?生:畅所欲言。 但是,互动教学课堂不应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课堂,所以需要创造一种“双主”和谐、充 分参与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钻教材,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即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备媒体),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创设好基本事实情境,并启发学生感悟基本原理,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留出空间。组织必要的讨论,对重点、难点进行适时点拨。进行学法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指向问题求解的过程。设计好练习,指导实践运用,启发创新意识。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互动教学中师生、生生交互作用发展过程分三阶段:启动阶段(发动—萌动);联动阶段(调动—主动);能动阶段(助动—自动)。学生在教学互动中行为状态分为七个环节:引发、投入、耦联、加速、深入、强化、拓展。互动发展分为七个过程:准备互动——开始互动——初步互动——充分互动——深化互动——内联互动——发展互动。 各阶段、各环节的基本含义和特点及其与认识过程的对应关系如下:
  准备互动——引发:学生开课后即不同程度地被引发互动学习的欲望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了解学习目标,产生求知兴趣,进入学习角色, 感兴趣,开始引起内在兴奋复习旧知。
  开始互动—— 投入: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推入准运转状态 架设桥梁,揭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唤起学习愿望 ,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产生问题,引发解决问题的学习动机 ,从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感受新知。
  初步互动—— 耦联:学生已将互动学习的欲望外化为互动学习的运行,提出学习提纲,教师指导学法,组织学生自学, 运用学法,了解、摄入学习内容,质疑问难 ,兴奋趋于明显热烈——理解知识。充分互动—— 加速: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在相应的层次上达到与环境互动的最大频率, 以疑难为线索进行比较、分析、组织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消化知识 ,在讨论中畅所欲言,
  主动思考,多向交流,理解、消化知识, 情绪高涨,外在兴奋达到最高点——消化知识。
  深化互动—— 深入:形式上暂时降低互动频率,以巩固、内化获得,为更具创造性互动作准备。以反复训练为手段,进行评价反馈,把新知识综合为完整的体系,加深理解, 加强练习,矫正错误,把知识内化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巩固知识,从外在兴奋再转化为强烈的内在兴奋——巩固知识。
  内联互动—— 强化:学生各自在理解的基础上作内在能动式的学习 ,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再现、联想,诱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行有深度的交流。 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比较异同,找出规律,举一反三,出现多向交互活动的冲动,情绪强烈,再一次外在化——掌握知识。
  发展互动—— 拓展:在一定量和质的互动学习基础上,学生向更广泛的外部环境互动学习、发展 ,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着重思维品质的改善,发展创造性,把所学的知识与方法用于学习和实践生活以及新的学习中,并形成习惯。全体保持兴奋状态对运用创新产生欲望——运用知识。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是近年新开设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日渐重要。信息技术课的主旨在于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注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
物理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从而建立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及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物理实验包括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小实验。以往的教学中,多是先进行理论教学结合演示实验,再分课时进行学生分组实验。针对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觉得新授课实验教学可以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归纳演义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素质。同
摘要: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本文从挖掘教材特点,重视学生实验和能力,教法和学法的改革三方面对素质教育下的生物教学进行了思考和论述。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是落实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教育模式,素质教育是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中国教育的主流。作为基础学科的初中生物科的教学,如何根
目的:糖尿病肺损害(diabetic lung damage)已经被证实是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糖尿病引起的氧化应激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
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在提高学生道德品质,为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独特的作用。“爱是教育的润滑剂”爱是沟通教师与学生的桥梁。我注重运用“人本”原则,以丰富、真挚的情感去感化学生。要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就必须重视学习方法指导的研究,发挥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的魅力;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将以往脱离实际的说教,转变为知识、能力、觉悟相统一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水源性高碘地区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 HT)患者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各种生物体的结构必须通过实验才能观察清楚,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所以实验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于历史等原因,我国的生物实验教学起步较晚,以致重知识、轻实验,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的“高分低能”现象至今仍相当严重。随着教育的改革,在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注重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