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摘抄是读书笔记的一种方式,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摘抄,可以积累写作材料,储备写作能源,以备有效开发,从而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關键词】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一、因材施教与因人制宜的圆融
因材施教原则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在作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够有最充足的发展。不同的学生写作层次也不尽相同,各有高低。若全班制定同一个目标,只会压抑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的发展,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个负担,只会抹杀他们对作文仅存的信心与兴趣,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整体发展,使他们的写作水平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因此,为了达到预定的效果,可以依据学生写作水平的不同,确立不同的目标。
1.基础目标:一日一句,并按记事、写人、状物、写景等分类。
2.发展目标:一日一句,分类并编写《摘抄集》。
3.超越目标:一日一句,并能依据摘抄内容写出几句与之相关联的话。
另外,每次摘抄无论长短多少,都要写清出处,摘抄时间、地点等,以便日后查询。对学生的摘抄,教师每周要收缴一次,以便及时检查,并适当加些评语,给予点评和鼓励。
二、个体发展与整体提高的共生
学生的成长需要鼓励和激赏,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能时时享受成功的喜悦。我们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在引导学生摘抄的过程中,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与激赏,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学生因为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赏识,而从摘抄中寻找到写作的自信和快乐,并逐渐演化为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最重要的动力,而更加喜爱摘抄。教师在开展摘抄活动时,应注意去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做到以点带面,以面促片。
三、勤记与精读的有机契合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两个环节。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对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和基本功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勤读书。除了要求学生阅读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课外读物外,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读一些国内外名著、优秀作文等,将学生领进阅览室、图书室。要求他们在阅读中要及时做好摘抄,同时在语文课时中开辟课外阅读指导课,定期检查课外阅读量。
在勤记的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精读。在精读的基础上将作品中的句词、谚语、格言、警句、短诗、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抒情、精辟的议论及精美的开头、过渡、结尾等摘录下来。并能够把摘抄现成的内容背诵或在作文时摘引模仿。分析其中好的语句和字词的妙处,并写出自己的启示。从内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等多个角度分析。通过精读,培养了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作者的体验、感受、思想和情绪,最终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勤记与精读的基础上,还应积极倡导“读中探写,以读促写”。指导学生读书从语言文字入手,摘录优美词句。“写中求读,以写促读。”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心态变为“开卷有益”的行动。这样,学生天长日久地坚持下去,书读得多了,读书能做有心人,勤于动笔,勤于摘抄,写起作文来也便自然地进入“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水到渠成,能“入”能“出”。
四、需要与应用的自然顺成
在强化摘抄需要时,应特别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1.注重实用,把摘抄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可以先让学生围绕习作范围摘抄,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摘抄的积极性。把摘抄训练引向实用化的学习生活、工作实际需要。做到“有所写才写”,变学生“要我写”为“我要写”。
2.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注意平时积累。要善于引导学生把亲身的观察、知识的积累,应和环境而发生的情思等尽情地“倾吐”出来,化为文字,跃然纸上。这样,学生便感觉摘抄不是与生活无关的事,摘抄的欲望和兴趣便激发出来。
五、交流与汇报的相辅相成
在摘抄过程中应注重评价,采取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摘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体验。
1.讲评交流。积极为每位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讲评时,让每一位学生都唱主角:一是同组交流评价,二是异组交流评价,三是全班交流评价。先交流摘抄内容,再交流摘抄分类,后交流下次摘抄建议,最后推出佳品名句,全班进行交流。
2.评选摘抄之冠,促进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促进,共同提高。每次活动评选出优秀篇章,可以放在教室的“读书园地”中。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以满足其成就感,尽情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摘抄的热情与动力。
3.分层要求,同步发展。对于写作水平较高学生的要求应适当提高:要求他们对引用摘录的材料,能够加以改造、扩充。因为不同材料只适应于不同的文情,运用时要根据习作意图,选择有用的材料,并加以语言文字加工。还要注意内容的前后联系,是否符合自己写作的目的。
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创造欲、好胜心,对未来世界的好奇和探求,渴望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去创造……要让这些潜在的创新意识得以发挥、发展,形成实实在在的创新能力,这需要教师去用心发现,去细心呵护,努力引导,精心培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投身于书的海洋,在“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我进步”的指引下,在“书丛”中自由欢快地摘抄,让写作焕发生命活力!
(编辑:李敏)
【關键词】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一、因材施教与因人制宜的圆融
因材施教原则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在作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让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能够有最充足的发展。不同的学生写作层次也不尽相同,各有高低。若全班制定同一个目标,只会压抑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的发展,而对于基础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个负担,只会抹杀他们对作文仅存的信心与兴趣,限制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整体发展,使他们的写作水平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因此,为了达到预定的效果,可以依据学生写作水平的不同,确立不同的目标。
1.基础目标:一日一句,并按记事、写人、状物、写景等分类。
2.发展目标:一日一句,分类并编写《摘抄集》。
3.超越目标:一日一句,并能依据摘抄内容写出几句与之相关联的话。
另外,每次摘抄无论长短多少,都要写清出处,摘抄时间、地点等,以便日后查询。对学生的摘抄,教师每周要收缴一次,以便及时检查,并适当加些评语,给予点评和鼓励。
二、个体发展与整体提高的共生
学生的成长需要鼓励和激赏,每一位学生都渴望能时时享受成功的喜悦。我们应珍惜学生心灵深处的渴望,在引导学生摘抄的过程中,不要吝啬对学生的鼓励与激赏,要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学生因为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赏识,而从摘抄中寻找到写作的自信和快乐,并逐渐演化为追求新目标、新成绩的最重要的动力,而更加喜爱摘抄。教师在开展摘抄活动时,应注意去发现典型,树立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做到以点带面,以面促片。
三、勤记与精读的有机契合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两个环节。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对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和基本功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勤读书。除了要求学生阅读适合他们年龄特征的课外读物外,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读一些国内外名著、优秀作文等,将学生领进阅览室、图书室。要求他们在阅读中要及时做好摘抄,同时在语文课时中开辟课外阅读指导课,定期检查课外阅读量。
在勤记的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精读。在精读的基础上将作品中的句词、谚语、格言、警句、短诗、精彩的描写、动人的抒情、精辟的议论及精美的开头、过渡、结尾等摘录下来。并能够把摘抄现成的内容背诵或在作文时摘引模仿。分析其中好的语句和字词的妙处,并写出自己的启示。从内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写作方法等多个角度分析。通过精读,培养了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作者的体验、感受、思想和情绪,最终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在勤记与精读的基础上,还应积极倡导“读中探写,以读促写”。指导学生读书从语言文字入手,摘录优美词句。“写中求读,以写促读。”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将“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心态变为“开卷有益”的行动。这样,学生天长日久地坚持下去,书读得多了,读书能做有心人,勤于动笔,勤于摘抄,写起作文来也便自然地进入“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水到渠成,能“入”能“出”。
四、需要与应用的自然顺成
在强化摘抄需要时,应特别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1.注重实用,把摘抄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工具。可以先让学生围绕习作范围摘抄,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摘抄的积极性。把摘抄训练引向实用化的学习生活、工作实际需要。做到“有所写才写”,变学生“要我写”为“我要写”。
2.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注意平时积累。要善于引导学生把亲身的观察、知识的积累,应和环境而发生的情思等尽情地“倾吐”出来,化为文字,跃然纸上。这样,学生便感觉摘抄不是与生活无关的事,摘抄的欲望和兴趣便激发出来。
五、交流与汇报的相辅相成
在摘抄过程中应注重评价,采取多种评价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摘抄,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充分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体验。
1.讲评交流。积极为每位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讲评时,让每一位学生都唱主角:一是同组交流评价,二是异组交流评价,三是全班交流评价。先交流摘抄内容,再交流摘抄分类,后交流下次摘抄建议,最后推出佳品名句,全班进行交流。
2.评选摘抄之冠,促进学生之间共同学习,共同促进,共同提高。每次活动评选出优秀篇章,可以放在教室的“读书园地”中。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作品,以满足其成就感,尽情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摘抄的热情与动力。
3.分层要求,同步发展。对于写作水平较高学生的要求应适当提高:要求他们对引用摘录的材料,能够加以改造、扩充。因为不同材料只适应于不同的文情,运用时要根据习作意图,选择有用的材料,并加以语言文字加工。还要注意内容的前后联系,是否符合自己写作的目的。
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创造欲、好胜心,对未来世界的好奇和探求,渴望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去创造……要让这些潜在的创新意识得以发挥、发展,形成实实在在的创新能力,这需要教师去用心发现,去细心呵护,努力引导,精心培育。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投身于书的海洋,在“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我进步”的指引下,在“书丛”中自由欢快地摘抄,让写作焕发生命活力!
(编辑: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