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型语文课堂模式,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语文课堂建设中的应用。在学习型语文课堂建设过程中,要不断巩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自我超越;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改善心智模式;树立合作学习意识,开展团队学习;展望课堂未来,确立共同愿景;扩展开放思维,进行系统思考。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语文课堂;学习型语文课堂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术,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共同愿景以及系统思考。这五项技术适用范围极广,也因此吸引了众多团体的借鉴与引用。
学习型语文课堂模式,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语文课堂建设中的应用,其基本特征是用系统的观点来思考语文课堂建设,语文教师与学生一同在语文课堂上通过绘制本课堂语文学科发展的共同愿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性,促进其不断进取与超越,形成团队学习景象,从而实现语文课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第五项修炼》的文本阅读,本文试图从学习型组织必备的五项技能入手就学习型语文课堂建设进行初步探究。
一、巩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自我超越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个人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没有个人学习就不会有组织学习。彼得·圣吉指出:“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出自组织中的个人对不断学习的追求。”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我超越。例如,在讲到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看到“背影”这个词会联想到什么,进入课文学习时,再次让学生去联想还有哪些课文或者自己读过的文章是以父爱为主题的,等等。通过一系列的联想与回忆,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从而促进其实现自我超越。
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改善心智模式
《第五项修炼》认为,“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是图像、画面或形象。”简言之,它就是一种根植于人们内心的思维方式。我们靠这种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基于这种思维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想法与感受。有些时候,心智模式却会将我们禁锢在一个先入为主的思维中,仅仅依靠第一印象或者固有的思维模式来判断眼前的人或事,从而阻碍我们创新的步伐。
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是教师来教与学生来学。这种教学模式固然有其优点,但是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会形成一定的障碍,在本质上属于“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因此,改善心智模式,跳出传统教学形式的框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根据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做“小先生”,自己备课、讲课,最后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再如,对于有情景的课文,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教学。如学习《将相和》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预习内容编排情景剧,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树立合作学习意识,开展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开始于“深度会谈”,而深度会谈的目的则是超越单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在每个人的分享下形成一种新的心智来对组织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深度会谈不仅仅围绕个人已经有了完美答案的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还会对没有想好、没有得出自己结论的问题进行交谈。课堂讨论对于语文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最需要大家的畅所欲言,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口语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可以加深师生情谊,更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四、展望课堂未来,确立共同愿景
对于共同愿景,彼得·圣吉认为共同愿景是对“我们想要创造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同样在学习型语文课堂建设中,教师首先要思考的也是“我们想要创造什么”这个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绘制关于语文学习的蓝图,蓝图可以是一学期,也可以是一学年,甚至可以是本学段的。有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景,师生共同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学习,来不断进步。
五、扩展开放思维,进行系统思考
彼得·圣吉把系统思考称为第五项修炼,原因在于“它是整合其他修炼的修炼,它把其他修炼融入一个条理清晰一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并且,它在不断地提醒我们: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在学习型语文课堂建设中,教师要从整体出发看待问题、把握问题。教师不可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给每个学生以自我超越的自信,鼓励每个学生都参加到课堂讨论中来。教师只有在空间与时间上都安排好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
参考文献
[1] [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刘成若,女,1992年生,山东淄博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校管理理论。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理论;学习型语文课堂;学习型语文课堂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一书中提出了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五项技术,即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团队学习、共同愿景以及系统思考。这五项技术适用范围极广,也因此吸引了众多团体的借鉴与引用。
学习型语文课堂模式,是学习型组织理论在语文课堂建设中的应用,其基本特征是用系统的观点来思考语文课堂建设,语文教师与学生一同在语文课堂上通过绘制本课堂语文学科发展的共同愿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性,促进其不断进取与超越,形成团队学习景象,从而实现语文课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第五项修炼》的文本阅读,本文试图从学习型组织必备的五项技能入手就学习型语文课堂建设进行初步探究。
一、巩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自我超越
学习型组织理论认为,个人学习是组织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没有个人学习就不会有组织学习。彼得·圣吉指出:“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出自组织中的个人对不断学习的追求。”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运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的自我超越。例如,在讲到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看到“背影”这个词会联想到什么,进入课文学习时,再次让学生去联想还有哪些课文或者自己读过的文章是以父爱为主题的,等等。通过一系列的联想与回忆,激发学生的探究学习意识,从而促进其实现自我超越。
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改善心智模式
《第五项修炼》认为,“心智模式是决定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方法和行为方式的那些根深蒂固的假设、归纳、甚至是图像、画面或形象。”简言之,它就是一种根植于人们内心的思维方式。我们靠这种思维方式去理解世界,基于这种思维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想法与感受。有些时候,心智模式却会将我们禁锢在一个先入为主的思维中,仅仅依靠第一印象或者固有的思维模式来判断眼前的人或事,从而阻碍我们创新的步伐。
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是教师来教与学生来学。这种教学模式固然有其优点,但是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会形成一定的障碍,在本质上属于“填鸭式”或“灌输式”教学。因此,改善心智模式,跳出传统教学形式的框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根据课程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自己做“小先生”,自己备课、讲课,最后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对课堂内容进行补充。再如,对于有情景的课文,教师可以采取情景教学。如学习《将相和》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根据课文预习内容编排情景剧,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升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树立合作学习意识,开展团队学习
团队学习开始于“深度会谈”,而深度会谈的目的则是超越单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在每个人的分享下形成一种新的心智来对组织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深度会谈不仅仅围绕个人已经有了完美答案的问题进行交流与探讨,还会对没有想好、没有得出自己结论的问题进行交谈。课堂讨论对于语文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在语文课堂上,最需要大家的畅所欲言,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与口语表达能力,同时通过师生的交流互动可以加深师生情谊,更利于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四、展望课堂未来,确立共同愿景
对于共同愿景,彼得·圣吉认为共同愿景是对“我们想要创造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同样在学习型语文课堂建设中,教师首先要思考的也是“我们想要创造什么”这个问题。教师和学生一起绘制关于语文学习的蓝图,蓝图可以是一学期,也可以是一学年,甚至可以是本学段的。有了这样一个美好的愿景,师生共同努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新学习,来不断进步。
五、扩展开放思维,进行系统思考
彼得·圣吉把系统思考称为第五项修炼,原因在于“它是整合其他修炼的修炼,它把其他修炼融入一个条理清晰一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并且,它在不断地提醒我们:整体大于局部之和。在学习型语文课堂建设中,教师要从整体出发看待问题、把握问题。教师不可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要给每个学生以自我超越的自信,鼓励每个学生都参加到课堂讨论中来。教师只有在空间与时间上都安排好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和为了学生的一切。
参考文献
[1] [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刘成若,女,1992年生,山东淄博人,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校管理理论。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