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专业课程体系逐步确立,中职课堂正发生着深层次的变革,工作流程使课堂教学脉络更加清晰,典型产品使课堂教学成果更为显性,但由于典型产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单一项目普遍较大、知识负载普遍较重、执行周期普遍较长、项目教学成效显现普遍滞后,学生不但难以欣赏到“一路的风景”,甚至连“最后的风景”也难以寻觅。基于中职课堂现实,实施微型项目教学,成为打造中职高效专业课堂的应然举措。
一、微型项目:“急功近利”回归教学本原
项目教学是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成果是一个(项)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服务),这一成果是显性的、可触摸和衡量的,学生也在完成一个个产品的过程中收获学习的成果,享受学习的成功。正是这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促成了理实一体,促成了知识、技能与情感目标的融合,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生的学习力,但由于每个项目的“边界”相对较长,学生容易“浮云遮望眼”,虽说目标是清晰的(一般教师总在项目教学伊始告知学生最终的产品样式),但由于过程漫长,学生会不断地弱化项目的预期,学生的积极性也会随着项目的推进而逐步下降,所谓“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课堂的效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下降。
以典型产品为载体并不意味着产品的“横空出世”,并不意味着将该产品的所有元素都纳入项目设计的范畴,更不意味着产品的原料就是“纯天然”的材料。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半成品”为项目来源,以“来料加工”为项目实施的主要形式,不再追求完整的“产品链”,不再寻求项目的大而全,而是设法将大项目分割为一个个小项目,直至形成若干个微型项目。微型项目应是以一个连续的教学活动为项目教学周期(可以是1课时、2课时(2节连上)、4课时(4节连上)),通过在原料中融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负载进而形成完整产品的教学载体。这种微型项目可以确保课(连续)上完学生便可看见自己的作品,“所学即所见”、“所见即所得”,教师也可在课(连续)上完便可根据学生的作品作出准确的教学效果评价,从而获悉知识、技能、情感等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而实现专业课堂教学的“急于见功,收获近利”。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地址与公式”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微型项目“测测你的体重是否超标”,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软件“体重超标测量工具”,让学生先自行输入自己的体重,计算机自动作出体重是否超标的判断,以吸引学生,然后提供给学生一个半成品(工作表的相关操作、原始数据的录入等与教学内容无线性关联的知识、技能知识点集成在半成品中),只让学生完成“Excel地址与公式”的相关认知和操作,学生通过输入相应的公式(在公式中融入相对、绝对和混合地址等知识点)自行完成“来料加工”,生成“产品”,然后用自己生产的“产品”进行体重分析,教学效果及时显现。
中职生是“急功近利”的,为功所动,为利所趋,极为“近视”,这与微型项目的“品性”极为相配。项目教学微型化既是中职生的“功利”要求,也是中职课堂的现实呼唤,更是中职专业教学的理性回归!
二、微型项目:“虚情假意”成就教学风格
对于典型产品,固然可以通过将项目合理分解成若干个微型项目来实现,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有时并无典型产品可用,也很难有真实的工作流程,这些是否就意味着项目教学无从展开?是否意味着这些课程就只能“回归从前”?其实项目既有单一项目和综合项目之分,更有真实项目和虚拟项目之别,项目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微型项目大多是单一项目,很多也可以是虚拟项目。所谓虚拟项目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实际虚拟出一个产品、一项服务、一个决策、一项应用。虚拟项目的“虚情假意”为教师展现教学风格、彰显教学艺术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虚拟项目之“虚情”在于项目是虚构的,但“虚情”而非“虚心”,教师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将核心知识点、通用知识点和关联知识点等知识负载合理嵌入其中,可以说虽虚且实;虚拟项目之“假意”在于教师可将自己的教学思想、理念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假(借)”虚拟项目之体让学生意会。
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微型虚拟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都是自己的一次创作。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教学理念,采取更为个性化的设计和教学方式,使每个虚拟项目深深地烙上个人的印记。教师可摆脱项目设计的固有程式和框架,避免使教学陷入“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线性架构和单一的教学程式,避免沦为单纯的“教项目”,使课堂降低到技术层面。由于微型虚拟项目周期短,教师每次教学活动都是对自己“作品”的一次审视和检阅,每一微型项目的实施都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课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得以充分彰显。
在《网络技术基础》教学中,笔者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将远程唤醒、远程登录、远程关机三个核心知识点融合在一个虚拟项目——“玩转‘远程’登录”中,虚构了项目情景——“出门时把一个重要文件忘记在家的电脑里了,电脑虽然接了网线,但是门已锁、机已关,回去拿更不可能,怎么办?”以此造成悬念,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而随着远程唤醒、远程登录、远程关机等一个个任务的实施,学生在玩乐中完成了这一虚拟项目。
高效的课堂是一种“生命的狂欢”,是灵动而多态的。它来自教师独到而精美的构思,来自学生广泛而密集的参与,它不在乎教学载体本身之虚假,而在乎教学成果呈现之实在。虚拟项目,尤其是微型虚拟项目正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绝佳载体。
三、微型项目:“小肚鸡肠”唤回积极心理
相对于其他项目而言,微型项目的视域、切口、角度等都比较小,可谓“小肚鸡肠”,综合性也不够,似乎是“下里巴人”,难以成为“阳春白雪”。但正是这“小”却颇合中职生的胃口,也颇适中职生的肚量。众所周知,中职生都是中考的失意者,他们在初中乃至小学阶段要么是老师遗忘、忽视的对象,要么就是老师指责、批评的对象,他们已经厌倦了过去的学习方式。灰色的学习记忆,湮没了成功的渴望,暗淡了学习的激情,日积月累形成的消极学习心理也一并带到了中职课堂,他们渴望一种全新的课堂生活。项目教学打破了旧有的学科体系,给学生以“产品”的诱惑,本可给学生以成功的激励,但由于周期长、负载多、难度大,很多学生难以完成项目,刚燃起的学习之火面临再度熄灭。
微型项目不仅仅是周期的缩短、难度的降低、成果的易得,更是一种心灵的贴近,它是师生情感的充分涌动,心灵的交汇对接。项目的创作灵感不是来自教师的杜撰,而是来自对学生的深度洞悉,来自学生的学习诉求,教师对项目的自主权来自于学生的协商,由协商产生若干个项目,形成“微型项目资源包”,而每个“项目资源包”都呈现一定的知识负载,并有一定的负载梯度,学生可以任意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项目资源包”,从而使项目真正由“广谱”变为“窄谱”直至“适口”,实现现学现用、当场见效的“短期”效应,“微型项目资源包”正是以一个个“短期”效应唤回每个中职生的积极心理,逐渐积累“心理资本”。当中职生通过每个教学单元(连续教学)收获一张张“项目合格证”时,他们收获的显然不仅仅是一张张证书,更多的是信心、激情和希望。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图表”的教学中,笔者经与学生协商设计出若干个项目资源包,比如“明明白白零用钱”“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从交通事故频发说开去”等,每个项目包括的知识负载基本相同,但呈现一定的负载梯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真正做到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享受真正的学习自由。教师的职责也不再是教项目,因为有众多的项目,教师根本无暇顾及,这就促使教师从教项目转变为引导学生学项目,从而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的“华丽转身”。
“形式承载着内容,就会显现出巨大的能量”,高效的课堂是“知识的超市”,那里有丰富的“知识产品”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也应是“微型项目的超市”,学生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从而真正做到目标自己确定,问题自己发现,知识自己习得,方法自己运用,能力自己提升,教师也在根本上完成了从“演”向“导”的转变。
教学是无止境的相遇,中职专业教学与微型项目的相遇绝不仅仅是一场邂逅,而是对现实呼唤的回应,是中职专业教学的必然。在这场无止境的相遇中,微型项目必将为中职专业教学带来全新的气象,催生出千姿百态的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三厂职业高级中学)
一、微型项目:“急功近利”回归教学本原
项目教学是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成果是一个(项)具有实际价值的产品(服务),这一成果是显性的、可触摸和衡量的,学生也在完成一个个产品的过程中收获学习的成果,享受学习的成功。正是这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促成了理实一体,促成了知识、技能与情感目标的融合,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生的学习力,但由于每个项目的“边界”相对较长,学生容易“浮云遮望眼”,虽说目标是清晰的(一般教师总在项目教学伊始告知学生最终的产品样式),但由于过程漫长,学生会不断地弱化项目的预期,学生的积极性也会随着项目的推进而逐步下降,所谓“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课堂的效度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下降。
以典型产品为载体并不意味着产品的“横空出世”,并不意味着将该产品的所有元素都纳入项目设计的范畴,更不意味着产品的原料就是“纯天然”的材料。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半成品”为项目来源,以“来料加工”为项目实施的主要形式,不再追求完整的“产品链”,不再寻求项目的大而全,而是设法将大项目分割为一个个小项目,直至形成若干个微型项目。微型项目应是以一个连续的教学活动为项目教学周期(可以是1课时、2课时(2节连上)、4课时(4节连上)),通过在原料中融入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负载进而形成完整产品的教学载体。这种微型项目可以确保课(连续)上完学生便可看见自己的作品,“所学即所见”、“所见即所得”,教师也可在课(连续)上完便可根据学生的作品作出准确的教学效果评价,从而获悉知识、技能、情感等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进而实现专业课堂教学的“急于见功,收获近利”。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地址与公式”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微型项目“测测你的体重是否超标”,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软件“体重超标测量工具”,让学生先自行输入自己的体重,计算机自动作出体重是否超标的判断,以吸引学生,然后提供给学生一个半成品(工作表的相关操作、原始数据的录入等与教学内容无线性关联的知识、技能知识点集成在半成品中),只让学生完成“Excel地址与公式”的相关认知和操作,学生通过输入相应的公式(在公式中融入相对、绝对和混合地址等知识点)自行完成“来料加工”,生成“产品”,然后用自己生产的“产品”进行体重分析,教学效果及时显现。
中职生是“急功近利”的,为功所动,为利所趋,极为“近视”,这与微型项目的“品性”极为相配。项目教学微型化既是中职生的“功利”要求,也是中职课堂的现实呼唤,更是中职专业教学的理性回归!
二、微型项目:“虚情假意”成就教学风格
对于典型产品,固然可以通过将项目合理分解成若干个微型项目来实现,但在现实的教学中,有时并无典型产品可用,也很难有真实的工作流程,这些是否就意味着项目教学无从展开?是否意味着这些课程就只能“回归从前”?其实项目既有单一项目和综合项目之分,更有真实项目和虚拟项目之别,项目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微型项目大多是单一项目,很多也可以是虚拟项目。所谓虚拟项目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实际虚拟出一个产品、一项服务、一个决策、一项应用。虚拟项目的“虚情假意”为教师展现教学风格、彰显教学艺术提供了足够的空间。虚拟项目之“虚情”在于项目是虚构的,但“虚情”而非“虚心”,教师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将核心知识点、通用知识点和关联知识点等知识负载合理嵌入其中,可以说虽虚且实;虚拟项目之“假意”在于教师可将自己的教学思想、理念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假(借)”虚拟项目之体让学生意会。
对于教师来说,每个微型虚拟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都是自己的一次创作。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教学理念,采取更为个性化的设计和教学方式,使每个虚拟项目深深地烙上个人的印记。教师可摆脱项目设计的固有程式和框架,避免使教学陷入“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线性架构和单一的教学程式,避免沦为单纯的“教项目”,使课堂降低到技术层面。由于微型虚拟项目周期短,教师每次教学活动都是对自己“作品”的一次审视和检阅,每一微型项目的实施都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建构,课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也得以充分彰显。
在《网络技术基础》教学中,笔者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将远程唤醒、远程登录、远程关机三个核心知识点融合在一个虚拟项目——“玩转‘远程’登录”中,虚构了项目情景——“出门时把一个重要文件忘记在家的电脑里了,电脑虽然接了网线,但是门已锁、机已关,回去拿更不可能,怎么办?”以此造成悬念,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而随着远程唤醒、远程登录、远程关机等一个个任务的实施,学生在玩乐中完成了这一虚拟项目。
高效的课堂是一种“生命的狂欢”,是灵动而多态的。它来自教师独到而精美的构思,来自学生广泛而密集的参与,它不在乎教学载体本身之虚假,而在乎教学成果呈现之实在。虚拟项目,尤其是微型虚拟项目正是打造高效课堂的绝佳载体。
三、微型项目:“小肚鸡肠”唤回积极心理
相对于其他项目而言,微型项目的视域、切口、角度等都比较小,可谓“小肚鸡肠”,综合性也不够,似乎是“下里巴人”,难以成为“阳春白雪”。但正是这“小”却颇合中职生的胃口,也颇适中职生的肚量。众所周知,中职生都是中考的失意者,他们在初中乃至小学阶段要么是老师遗忘、忽视的对象,要么就是老师指责、批评的对象,他们已经厌倦了过去的学习方式。灰色的学习记忆,湮没了成功的渴望,暗淡了学习的激情,日积月累形成的消极学习心理也一并带到了中职课堂,他们渴望一种全新的课堂生活。项目教学打破了旧有的学科体系,给学生以“产品”的诱惑,本可给学生以成功的激励,但由于周期长、负载多、难度大,很多学生难以完成项目,刚燃起的学习之火面临再度熄灭。
微型项目不仅仅是周期的缩短、难度的降低、成果的易得,更是一种心灵的贴近,它是师生情感的充分涌动,心灵的交汇对接。项目的创作灵感不是来自教师的杜撰,而是来自对学生的深度洞悉,来自学生的学习诉求,教师对项目的自主权来自于学生的协商,由协商产生若干个项目,形成“微型项目资源包”,而每个“项目资源包”都呈现一定的知识负载,并有一定的负载梯度,学生可以任意选择适合自己口味的“项目资源包”,从而使项目真正由“广谱”变为“窄谱”直至“适口”,实现现学现用、当场见效的“短期”效应,“微型项目资源包”正是以一个个“短期”效应唤回每个中职生的积极心理,逐渐积累“心理资本”。当中职生通过每个教学单元(连续教学)收获一张张“项目合格证”时,他们收获的显然不仅仅是一张张证书,更多的是信心、激情和希望。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Excel图表”的教学中,笔者经与学生协商设计出若干个项目资源包,比如“明明白白零用钱”“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从交通事故频发说开去”等,每个项目包括的知识负载基本相同,但呈现一定的负载梯度,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真正做到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享受真正的学习自由。教师的职责也不再是教项目,因为有众多的项目,教师根本无暇顾及,这就促使教师从教项目转变为引导学生学项目,从而实现教师课堂教学的“华丽转身”。
“形式承载着内容,就会显现出巨大的能量”,高效的课堂是“知识的超市”,那里有丰富的“知识产品”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中职计算机专业课堂也应是“微型项目的超市”,学生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从而真正做到目标自己确定,问题自己发现,知识自己习得,方法自己运用,能力自己提升,教师也在根本上完成了从“演”向“导”的转变。
教学是无止境的相遇,中职专业教学与微型项目的相遇绝不仅仅是一场邂逅,而是对现实呼唤的回应,是中职专业教学的必然。在这场无止境的相遇中,微型项目必将为中职专业教学带来全新的气象,催生出千姿百态的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三厂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