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课堂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pe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多媒体技术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提出:“ 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现实生活中,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知识结构的原因,对于事物的认识往往只是表面的、浅层次的、非常感知的。因此想让小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小学数学教学就必须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多媒体课件正是这样一座桥梁。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教学情趣,利用其穿针引线的作用满足学生的求知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周长的认识》这一课,新课引入时,我借助小胖在操场上跑步的情景,即富有童趣又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三次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和调用学生“跑一圈”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边线”“封闭”;接着抽象到平面图形,再次组织学生辨析,及时巩固学生“一周”的表象。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周有多长的度量问题,通过多媒体演示,数据连加得到操场一周长度并揭示“周长”概念,借助“操场的周长”这一材料,帮助学生及时形成“周长是一周的长度”这一初步表象。
  二、尊重学生思维转换,将知识由难转易、化零为整,有效突破重难点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多媒体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角的分类》这一课时,借助多媒体动态演示钝角、平角、周角的形成过程,衍生出角的动态定义,相对传统教学更具有说服力,容易使学生理解。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让不易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生动、形象、具体,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圆的面积》,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了“极限”的思想和方法,要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主要是长方形)来计算面积,这对小学生来讲是深奥难懂的。因此,我在学生实践操作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精确演示圆割补拼图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理解自己推导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再一次让学生熟悉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较复杂问题的策略。
  三、节省板书、演示时间,巧妙设计分层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创设的教学情景,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唤起了学生求知的好奇心。多媒体教学可以迅速地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提高授课能力及水平,教师能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巧妙设计分层次练习,将练习环节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将学生练习中的典型问题也可以在全班进行示范。
  四、多媒体运用有助于拓宽学生知识范围,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提供一个生动活泼的发展空间。在数学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充分的展示与数学教学相关的历史、人物或其他资料等,使学生的认识领域大大拓宽,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其发展目标,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毋庸置疑,把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基础教育教学中, 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显著的提高,同时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但运用多媒体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过分追求华丽的外表,课件内容华而不实。因此,课件作为一种辅助教学软件,它的使用应以实现最终教学目的为宗旨,应避免出现“重形式、轻内容”的不良现象。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
其他文献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的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创造性思维是思维活动的高级水平,即是指人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问题中找出新关系,寻求新答案的过程。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同时,幼儿是一个个体,个性不一,能力有别,知识经验缺乏或认知策略不当,探索容易停留在表面或陷于困境,无法对事物进行深
期刊
初中的历史知识比起高中来比较简单,考试也是开卷形式,但八年级不仅是初中教学的最重要的阶段,还是初中生身心发展独具特色、至关重要的阶段。所以八年级历史课堂教学工作的探索必不可少。本人在课堂教学中经过几年的思考与探索,认为八年级历史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1.唱响“问题式教学”的主旋律  传统的教学一般是教师满堂灌,把结论和答案告诉学生。课堂上为节省时间,教师很少提问题。学生几乎没有质疑的时
期刊
一、体验学习的认识  体验是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带有主观经验和感情色彩的认识,与个人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数学学习中的体验是指学生个体在数学活动中,通过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参与,获得对数学事实与经验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态度。因此,体验具有以下特点。  1.体验是学习个体在数学活动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整体参与  数学课堂上的行为具体表现为: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拆一
期刊
从文化视角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本质是一部分文化程序被遵循、被不断完善,同时,另一部分文化程序被逐渐放弃、被改变的过程。程序具有过程性、顺序性、重复性特点,可分为自然程序和文化程序两类。自然程序即自然界的物质运行程序、规律,如天体运行、生物进化规律等,文化程度则是人为制定并执行的次序规则,如法律、制度、道德规范等,具有塑造人、规范社会的功能。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基本存在,对其使用
期刊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三节《伴性遗传》。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教学知识点。本节内容重点在于分析现象、总结特点、归纳规律(内在的实质)方面能力的应用,需要学生做到从现象到本质的剖析,总体学习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  一是说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二是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
期刊
当看到这个题目时,也许有人在心里头会产生一个疑问:低年级的学生会什么习作?的确,低年级的学生对习作的概念还很模糊,更谈不上去写了。在这,我想谈怎样给学生打好写作文的基础。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尽量把内部语言化为外部语言  一年级的学生本身就是活泼可爱、争强好胜,小小的嘴巴总有说不完的话。但他们在互相交流中,受到本地方语言环境的影响,外部语言不加思索立即脱口而出。例如,有一个大人问一
期刊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  怀着改革的愿想,我于2014年12月22日—23日参加了在即墨市第二十八中学召开的“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即墨28
期刊
访谈法是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搜集第一手资料的有效方法,与其它方法相比,访谈法有利于了解受访者的所思所想和情绪反应,有利于了解受访者的生活细节,可以对某些关键问题进行及时的追问。合理、灵活的运用访谈调查法,对整个主题研究的深入开展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主题研究活动中的访谈与日常谈话的区别  日常谈话通常没有明显的目的性,在日常谈话中,虽然双方都有一些事情想谈,但不会直接对对方说:“让我们来谈一
期刊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师,我们要树立新理念,走进新课程,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真正承担起新课改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从实施新课改近几年来的情况看,从领导到教师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都在努力探索“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但真
期刊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慢慢发现一种现象,很多学生上完一节课后不知道自己必须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是什么,也有很多学生非常认真听课,但若让他归纳总结、简要说明学到哪些知识和能力时往往主次不分、重难点不分,语言表达模糊不清,甚是做题时方法匮乏,不会审题,不会按照题目要求作答,总感觉学生的思路分支太多而缺乏主支,很多学生往往因理不清学习思路而苦恼万分,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认真思考,现总结如下:强化教师和学生的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