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BAR沟通模式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围手术期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nosu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SBAR沟通模式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隙出血(aSAH)围手术期患者床旁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72例aSAH患者按照患者收住病区的单双数顺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交接班模式,观察组采用SBAR交接班模式,比较2组床旁交接班时长、交接班问题发生率、护士对交接工作满意度、患者或家属对护士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交接班时长(5.43 ± 0.44)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81 ± 0.5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496,P<0.01)。观察组交接班问题发生率9.63%(13/13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41%(37/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38,P<0.01)。观察组护士对交接工作各指标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93~-4.971,P<0.01)。观察组中患者或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0~-2.120,P<0.05)。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3/36),低于对照组的27.78%(1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P<0.05)。

结论

SBAR沟通模式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护理风险,促进团队和谐。

其他文献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和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为中国核心期刊及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广大皮肤病
在二语习得的研究领域中,很多研究证实了外语水平和进一步的语言学习之间存在着互惠的关系,即外语水平更高的学习者在相同的学习任务中能获得更多的语言知识,反过来,这又更有
针对高职城轨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的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水平要求,完成人才培养目标,就要对课程标准进行开发.据此,对《城轨行车组织》课程标准进行开发.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专业认同与专业自我概念的现状,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促进临床护士的专业认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应用专业认同量表和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对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的250名护士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41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96.4%。临床护士专业认同得分为(42.54±8.70)分,属于中等水平。护士的专业自我概念
目的 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单用与联合度洛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度洛西汀组、艾司西酞普兰组和联合用药组,每
目的研究对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LIDH)患者实施网络延续护理的意义。方法2011年11月至2013年10月招募180例LIDH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各90例。对照组实施电话延续护理,试验组实施网络延续护理。延续护理实施4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依从性、疗效、焦虑抑郁及满意度,再于6个月后评价复发率。结果延续护理实施4周后,试验组有5例退出研究,对照组有11例退出研究。试验组完全依从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