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码产品的时尚化与伪时尚化。
时尚的数字价值
新世纪,似乎越来越缺乏放任兴奋的事情了!也许你也有这样的一丝空虚,尤其是在数码界,产品在不断创新中技术的进步占据着主导地位,好像总有这样那样从天上掉下来的新技术,厂商告诉我们,它是新的,它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向我们推销:用吧,这就是高科技。
随着体验性消费时代的到来,在各个领域这种由厂商王导的创新逐渐开始被消费者推动的创新所代替,强调消费者的体验,而弱化技术上的革命成为时下数字产品创新的方向之一,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IBM主导的大企业工业设计审美被后来者索尼(Sony)式的轻巧愉悦取代一样,将使用者的便捷及更加融入生活的时尚化元素视为核心推动了新一轮业界创新的风潮。又化混血、目的混杂、趣味混繁,风格混搭的设计理念让业界和消费者之间找到了久违的共鸣。于是,渴望新鲜感的媒体就此创造出了不少全新的单词,Technosexual、Metrosexual、Ubersexual成为了他们记录这个全新时代的里程碑——数字世界已经和全面时尚接轨。
时尚凸现价值
为什么西装笔挺的商务人士带上一部iPod并露出白色的耳机线就会鲜活起来,甚至被称作时髦?(如果他是一个外形隽雅的职场男性也许还会被冠以Technosexual之名。)而带上其他的随身听这种感觉也许就会打上折扣?
伦敦时装学院的山迪·布兰科曾经说过,iPod的惊人成功已经证明——技术也可以是时尚的,而时尚也是可以复制的,将来会有更多像苹果这样点亮时尚灵感的公司出现。于是,我们看到了披上范思哲华服的诺基亚(NOKIA)7270限量版手机;珠宝商Christofle带着纯银打造的XBOX向游戏迷挥手;梅赛德斯·奔驰热销已久的CLS跑车被瑞士钟表巨头万国重新修饰;SNOOPY的钻石iPod也在熠熠生辉;Paul Smith和宝马Mini同时瞧上了SMEG的经典冰箱FAB28CS……
三星(SAMSUNG)是近年来业界的一个神话,它从亚洲金融风暴的洗礼中蜕变成为一个品牌价值排名赶超索尼的一线公司。它的创造能力来自其在伦敦、东京、旧金山、汉城以及上海的设计中心,以此来获得来自全世界的时尚灵感源泉。类似的设计中心索尼也有,他们给来自全球的青少年提供数码相机,让他们随性拍摄记录下自己的生活状态,以此获得灵感设计自己最新的产品,以确保自己的产品不是为上一代人设计的。不仅是海外品牌,民族知名企业如联想、海尔、Acer、华硕(ASUS)等也极为注重品牌和产品的时尚化研发,他们都鲜有品牌历史包袱,时尚化转型简单,成为下一个三星或者说超越三星已经成为这些品牌的共同目标。如今,注重设计,熔炼时尚元素已经成为苹果(Apple)、三星等品牌的鲜明图腾,2001年以来的七年间,三星获得了超过两位数以上的美国工业设计年会奖项(前五年获得191贞,而苹果公司则为17项)。当时尚已经成为品牌中的应有之意,我们就不难看到皮草搭薄纱,朋克配葛罗莉塔风格,Hermes配GAP这种新兴的时尚元素包裹着消费类电子技术出现在各大卖场的展台之中。
不仅仅是外观,内涵同样也应该是时尚的。买一部iPod,你便拥有了一个虚拟的无缝的全球音乐支持,通过iTunes软件转换、购买音乐,从此让音乐充满你生活的每—点空白,
相比你口袋里那个小盒子,这一切才是苹果真正的产品外衍。天梭公司的一块手表,融触摸屏,天气预报,气压,海拔等尖端科技于腕上,设计师不忘为它想一个很酷的名字——T-Touch,再配上安吉丽娜朱丽和布拉德皮特这对性感男女在《史密斯夫妇》戏里戏外上天入地的演绎和卖力宣传,就变成了近两年来经久不衰的时尚元素,06、07款不断升温。如今无论这块表出现在谁的手腕上,都会引发观众对手表主人品味的审视。无论评价褒贬,这种关注和审视本身在这个眼球时代便显得弥足珍贵,值回了五千大洋。一只VERTU手机,也许可以融汇最完美性感的工业设计,最值得炫耀的贵价金属、宝石材质甚至是F1赛车文化,这—切除了给时代新贵们带来的新的玩物和谈资之外更为母公司诺基亚带来滚滚的财源。因此,我们看到一个时尚的数码设备总是会从心里冒出“这东西真酷”的感慨,一个酷字便点穿了时尚设计对由外而内的本意,它贯穿外观,功能和服务并将之融会于用户腕际指尖,换来一个酷由心生的评价。
时尚乎?无奈乎
如前所述,为了给这些越来越挑剔的消费看再制造些兴奋点,数码巨头们都纷纷祭出了自家的时尚大旗。除了索尼、三星、联想、天梭这些让品牌扶摇直上的经典案例之外,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用牵强模仿的时尚外衣包裹众多并不新鲜的技术概念推出的“应试之作”,比如IT巨头戴尔(DELL)公司。对业界稍有了解的用户都知道,戴尔的根本—直都是产量和市场份额而非利润率或时尚或技术。在近来丧失业界龙头地位后(其实早在这之前就有所行动),戴尔巨龙好像正在调头游向一个未知的领域:早年推出硬盘随身听继而旋即宣布退出,在主营业务产品中增加更多炫耀性的新鲜元素以改变定位,都是他的探路之举。一个品牌无法以价格优势在低端市场竞争时,提升品牌、设计和技术本来就是再正常不过的转型手段,三星就是这么崛起的。但在戴尔身上为什么就会有所不妥?想必根源还在于品牌文化本身,从宿舍里开始组装的第一台戴尔电脑到如今联合国大楼里运行的戴尔服务器、笔记本,它们的使命便是用有限的资金实现最大化的使用价值。它更大的价值在于独有的、领先业界的但又相对单一的销售模式和售后服务一张网络订单足不出户便能买来心仪的机型;一个电话,上门服务,大部分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出于对库存近乎变态的控制,就算是在体验店,消费者买了东西之后往往也要等上一周以后才能提货。在体验消费主导下,这种网络营销挺式似乎注定是难以“时尚”的。因此,简单的复刻时尚设计元素,在营销、宣传中生硬的贴上时尚的标签,就显得有些东施效颦。现在看来时尚难以和戴尔联姻,就像通用不会将凯迪拉克、萨博上的设计和理念灌注到雪福莱品牌中—样。戴尔要一定想用时尚化蜕变推升企业价值恐怕还是走诺基亚——VERTU的模式或者建立传统意义下母品牌隐身的多品牌架构更为行之有效。
同样的例子还有那些动不动就拉来几颗人造水钻或者动用贵金属材质却缺乏时尚内涵的产品,如一些曾经定位中、低端品牌的MP3、手机品牌。他们在未对品牌气质、设计理念、产品本质等众多环节进行换血的前提下,简单地认为可以利用这些徒具其表的外化元素来作出一个时尚化的产品。这个出发点本身便是错的,这种做法便像我们周遭永远不缺的暴发户,戴再多金银珠宝也散发不出半点时尚或者贵族的气质所以,要想对自己的产品乃至品牌作时尚化变身之前,做好前述一系列功课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看来,时尚绝对不是强出头,更不是惘顾品牌价值的照搬照抄,当时尚从一种内在需求变成恶俗的炫耀,便是在用瑞士军刀剁汽水肉,这种伪时尚注定是费力又不讨好的。对于品牌而言,这样不自然的伪时尚化过渡会迷失了时尚和品牌本身的魅力和价值,相信这种结果谁也不愿意看到。
时尚的数字价值
新世纪,似乎越来越缺乏放任兴奋的事情了!也许你也有这样的一丝空虚,尤其是在数码界,产品在不断创新中技术的进步占据着主导地位,好像总有这样那样从天上掉下来的新技术,厂商告诉我们,它是新的,它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向我们推销:用吧,这就是高科技。
随着体验性消费时代的到来,在各个领域这种由厂商王导的创新逐渐开始被消费者推动的创新所代替,强调消费者的体验,而弱化技术上的革命成为时下数字产品创新的方向之一,就像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由IBM主导的大企业工业设计审美被后来者索尼(Sony)式的轻巧愉悦取代一样,将使用者的便捷及更加融入生活的时尚化元素视为核心推动了新一轮业界创新的风潮。又化混血、目的混杂、趣味混繁,风格混搭的设计理念让业界和消费者之间找到了久违的共鸣。于是,渴望新鲜感的媒体就此创造出了不少全新的单词,Technosexual、Metrosexual、Ubersexual成为了他们记录这个全新时代的里程碑——数字世界已经和全面时尚接轨。
时尚凸现价值
为什么西装笔挺的商务人士带上一部iPod并露出白色的耳机线就会鲜活起来,甚至被称作时髦?(如果他是一个外形隽雅的职场男性也许还会被冠以Technosexual之名。)而带上其他的随身听这种感觉也许就会打上折扣?
伦敦时装学院的山迪·布兰科曾经说过,iPod的惊人成功已经证明——技术也可以是时尚的,而时尚也是可以复制的,将来会有更多像苹果这样点亮时尚灵感的公司出现。于是,我们看到了披上范思哲华服的诺基亚(NOKIA)7270限量版手机;珠宝商Christofle带着纯银打造的XBOX向游戏迷挥手;梅赛德斯·奔驰热销已久的CLS跑车被瑞士钟表巨头万国重新修饰;SNOOPY的钻石iPod也在熠熠生辉;Paul Smith和宝马Mini同时瞧上了SMEG的经典冰箱FAB28CS……
三星(SAMSUNG)是近年来业界的一个神话,它从亚洲金融风暴的洗礼中蜕变成为一个品牌价值排名赶超索尼的一线公司。它的创造能力来自其在伦敦、东京、旧金山、汉城以及上海的设计中心,以此来获得来自全世界的时尚灵感源泉。类似的设计中心索尼也有,他们给来自全球的青少年提供数码相机,让他们随性拍摄记录下自己的生活状态,以此获得灵感设计自己最新的产品,以确保自己的产品不是为上一代人设计的。不仅是海外品牌,民族知名企业如联想、海尔、Acer、华硕(ASUS)等也极为注重品牌和产品的时尚化研发,他们都鲜有品牌历史包袱,时尚化转型简单,成为下一个三星或者说超越三星已经成为这些品牌的共同目标。如今,注重设计,熔炼时尚元素已经成为苹果(Apple)、三星等品牌的鲜明图腾,2001年以来的七年间,三星获得了超过两位数以上的美国工业设计年会奖项(前五年获得191贞,而苹果公司则为17项)。当时尚已经成为品牌中的应有之意,我们就不难看到皮草搭薄纱,朋克配葛罗莉塔风格,Hermes配GAP这种新兴的时尚元素包裹着消费类电子技术出现在各大卖场的展台之中。
不仅仅是外观,内涵同样也应该是时尚的。买一部iPod,你便拥有了一个虚拟的无缝的全球音乐支持,通过iTunes软件转换、购买音乐,从此让音乐充满你生活的每—点空白,
相比你口袋里那个小盒子,这一切才是苹果真正的产品外衍。天梭公司的一块手表,融触摸屏,天气预报,气压,海拔等尖端科技于腕上,设计师不忘为它想一个很酷的名字——T-Touch,再配上安吉丽娜朱丽和布拉德皮特这对性感男女在《史密斯夫妇》戏里戏外上天入地的演绎和卖力宣传,就变成了近两年来经久不衰的时尚元素,06、07款不断升温。如今无论这块表出现在谁的手腕上,都会引发观众对手表主人品味的审视。无论评价褒贬,这种关注和审视本身在这个眼球时代便显得弥足珍贵,值回了五千大洋。一只VERTU手机,也许可以融汇最完美性感的工业设计,最值得炫耀的贵价金属、宝石材质甚至是F1赛车文化,这—切除了给时代新贵们带来的新的玩物和谈资之外更为母公司诺基亚带来滚滚的财源。因此,我们看到一个时尚的数码设备总是会从心里冒出“这东西真酷”的感慨,一个酷字便点穿了时尚设计对由外而内的本意,它贯穿外观,功能和服务并将之融会于用户腕际指尖,换来一个酷由心生的评价。
时尚乎?无奈乎
如前所述,为了给这些越来越挑剔的消费看再制造些兴奋点,数码巨头们都纷纷祭出了自家的时尚大旗。除了索尼、三星、联想、天梭这些让品牌扶摇直上的经典案例之外,我们也能看到一些用牵强模仿的时尚外衣包裹众多并不新鲜的技术概念推出的“应试之作”,比如IT巨头戴尔(DELL)公司。对业界稍有了解的用户都知道,戴尔的根本—直都是产量和市场份额而非利润率或时尚或技术。在近来丧失业界龙头地位后(其实早在这之前就有所行动),戴尔巨龙好像正在调头游向一个未知的领域:早年推出硬盘随身听继而旋即宣布退出,在主营业务产品中增加更多炫耀性的新鲜元素以改变定位,都是他的探路之举。一个品牌无法以价格优势在低端市场竞争时,提升品牌、设计和技术本来就是再正常不过的转型手段,三星就是这么崛起的。但在戴尔身上为什么就会有所不妥?想必根源还在于品牌文化本身,从宿舍里开始组装的第一台戴尔电脑到如今联合国大楼里运行的戴尔服务器、笔记本,它们的使命便是用有限的资金实现最大化的使用价值。它更大的价值在于独有的、领先业界的但又相对单一的销售模式和售后服务一张网络订单足不出户便能买来心仪的机型;一个电话,上门服务,大部分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但出于对库存近乎变态的控制,就算是在体验店,消费者买了东西之后往往也要等上一周以后才能提货。在体验消费主导下,这种网络营销挺式似乎注定是难以“时尚”的。因此,简单的复刻时尚设计元素,在营销、宣传中生硬的贴上时尚的标签,就显得有些东施效颦。现在看来时尚难以和戴尔联姻,就像通用不会将凯迪拉克、萨博上的设计和理念灌注到雪福莱品牌中—样。戴尔要一定想用时尚化蜕变推升企业价值恐怕还是走诺基亚——VERTU的模式或者建立传统意义下母品牌隐身的多品牌架构更为行之有效。
同样的例子还有那些动不动就拉来几颗人造水钻或者动用贵金属材质却缺乏时尚内涵的产品,如一些曾经定位中、低端品牌的MP3、手机品牌。他们在未对品牌气质、设计理念、产品本质等众多环节进行换血的前提下,简单地认为可以利用这些徒具其表的外化元素来作出一个时尚化的产品。这个出发点本身便是错的,这种做法便像我们周遭永远不缺的暴发户,戴再多金银珠宝也散发不出半点时尚或者贵族的气质所以,要想对自己的产品乃至品牌作时尚化变身之前,做好前述一系列功课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看来,时尚绝对不是强出头,更不是惘顾品牌价值的照搬照抄,当时尚从一种内在需求变成恶俗的炫耀,便是在用瑞士军刀剁汽水肉,这种伪时尚注定是费力又不讨好的。对于品牌而言,这样不自然的伪时尚化过渡会迷失了时尚和品牌本身的魅力和价值,相信这种结果谁也不愿意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