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宗祠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在历史文化传承中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与发展,这种传统文化及价值正在逐渐消失。本文以华安县宗祠为对象,从宗祠存在的历史价值、现代价值及保护传承三方面对如何保护宗祠的传统文化,提升宗祠的利用价值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宗祠、傳统、文化价值、保护、利用
华安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漳州市北部,九龙江北溪中游,素有“北溪明珠”之美誉。华安县保存有大量的宗祠古厝,仅在2014全县宗祠文化普查中,具有代表性的宗祠就有近百座。这些散落在乡村中的一座座风格古朴宗祠建筑,在有历史发展中曾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宗祠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已渐渐消失,如何保护和挖掘宗祠古厝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拟就我县宗祠存在的文化价值、宗祠文化的现代价值以及宗祠文化的保护传承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宗祠存在的文化价值
1.宗祠保存了传统的建筑风格
华安地处闽南山区,先辈们在漫长的迁徙、繁衍、创业历史进程中,每每在开基地立稳脚根之后,就怀着慎终追远、感恩报本的思想,在当地建造宗祠庙宇,形成了许多家族宗祠。这些宗祠,大多与居所一起选择在地势开阔、适于居住的平地而建,少数则是依山就势,构筑灵活。这些宗祠大多数采土木结构,主堂面阔三间至五间,屋顶为悬山顶燕尾脊,具有浓郁的闽南乡土建筑气息。在建筑设计上还具有“天人合一”、人文与自然相和谐的意境与韵味,至今仍然值得称道。可以说,大多数宗祠,其建筑物本身就是一本值得精读细研的建筑文化艺术的教科书。当我们深入了解宗祠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品味建筑师精湛的技术,就不得不被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所折服。
2.宗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每一座宗祠记载的不仅是一部这个家庭的迁徙史、创业史,更是一部家族的文化史。[1] 宗祠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主要体现在楹联文化。各地宗祠内一幅幅对联,很多都洋溢着浓厚的文化色彩,寄托着家族的夙愿和壮志,有的追根溯源,有的颂扬治家孝道,有的祈求福光永照、多出人才,有的歌颂风水宝地。如某宗祠对联云:“源远流长念祖宗许多勤劳功德为后裔丕谟宏开世泽;本深叶荗作子孙不外追报孝思匡先人是训克振家声”,这副对联,歌颂祖先的功德,勉励后人将祖先的良好家风传承下去,对后人有很大的导向。
3.宗祠传承着厚重的传统思想
宗祠传统文化重视儒教礼俗教育,提倡以孝事亲,以诚待人,以信为本,以忍处世,提倡开拓、创新、奉献的儒家精神。许多立在宗祠、写在族谱中的“祖规”、“家训”等,都是教育子孙注意社会公德、家庭道德、从政官德等的良好教材。它所提倡的道德内容,不少东西在现在仍是值得传承、弘扬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不相悖。
二、宗祠文化的现代价值
1.宗祠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弘扬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基于宗祠特定空间的民俗活动,是群众千百年来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认知的结晶。宗祠的群体活动,寄托人的信仰、调节人的心态、释放人的情感、抒发人的情怀,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保护和传承宗祠活动有利于弘扬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
2.宗祠文化的传承有利于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传统的优秀伦理道德正在加速流失,而很多宗祠都有祖训家规,其中有敬长老、孝父母、尊师长、崇俭朴、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这是族群共同的精神空间,也成了族群内道德约束的天然资源[2]。
3.宗祠文化的传承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宗祠文化活动具有活态性、民间性、生活性及生态性。”[3]各地丰富多彩、充满时代特性的宗祠活动,往往吸引群众热心参与。充分利用宗祠空间,通过宗祠组织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可以活跃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宗祠文化的保护传承
1.可与当地公共文体服务体系相结合,提供活动场所。仙都镇市后村詹氏宗祠、沙建日新陈氏宗祠、丰山碧溪杨氏宗祠、华丰李氏宗祠等,都已开设为村级文化活动室及老年人活动室,为当地群众提供图书借阅、体育健身、棋牌等文化娱乐和体育服务,深受村民欢迎。同时,把改建后宗祠的文化活动纳入到文明村、文化示范村等创建活动,提高了基层和群众对宗祠改建的积极性。[4]
2.可以举办大型节庆活动,让群众感受文化大餐。仙都镇、湖林乡的年俗活动丰富,每年举行的宗祠祭祀赛大猪活动在本地有较大影响,受到周边群众喜欢。人们亲临、亲历祭祀活动现场,在活动中领略宗祠祭祀活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美的建筑艺术风采,体验多重精神文化享受。
3.可以开辟名人纪念堂,为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思想教育平台。由祖厝改建而成的云山村汤晓丹纪念馆,是纪念从当地走出去的我国著名导演汤晓丹,他被称为“银幕将军”,曾先后独立导演过电影《渡江侦察记》、《红日》,戏曲片《白金龙》、故事片《飞絮》、《廖仲恺》等五十多部脍炙人口的影片。通过对其生前的照片、电影片、录像片、书籍、衣物等物品的展出,全面、生动介绍本土杰出人物,对于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增进本土文化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积极作用。
4.可以开发旅游项目,发挥宗祠文化时代特色。在被称为“闽南西藏”的马坑乡和春村,深处崇山峻岭之中,海拔1000多米,由于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较少,保留了大量的宗祠古厝,这些宗祠古厝数量众多,保存完整,与和春的古树、悬棺以及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如果合理地进行保护规划,将成为华安又天下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新热点。这也是宗祠作用转型的一大亮点。
总之,宗祠及其所保留的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深入挖掘其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让传统的宗祠文化价值得到更好的利用。
参考文献:
[1]袁显荣:《清水江下游宗祠文化探微》,《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年4月。
[2]余达忠:《祖先祖籍宗祠——古代宗族制度下的文化认同》,《南通大学学报》,2010年3月。
[3]江广和等:《农村宗族体育文化的阐扬与发展》,《体育科学研究》,2011年第3期。
[4]福建省华安县文明办:《从传统宗祠到文化阵地》,2012年8月。
关键词:宗祠、傳统、文化价值、保护、利用
华安县位于福建省南部、漳州市北部,九龙江北溪中游,素有“北溪明珠”之美誉。华安县保存有大量的宗祠古厝,仅在2014全县宗祠文化普查中,具有代表性的宗祠就有近百座。这些散落在乡村中的一座座风格古朴宗祠建筑,在有历史发展中曾起到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宗祠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已渐渐消失,如何保护和挖掘宗祠古厝文化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拟就我县宗祠存在的文化价值、宗祠文化的现代价值以及宗祠文化的保护传承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宗祠存在的文化价值
1.宗祠保存了传统的建筑风格
华安地处闽南山区,先辈们在漫长的迁徙、繁衍、创业历史进程中,每每在开基地立稳脚根之后,就怀着慎终追远、感恩报本的思想,在当地建造宗祠庙宇,形成了许多家族宗祠。这些宗祠,大多与居所一起选择在地势开阔、适于居住的平地而建,少数则是依山就势,构筑灵活。这些宗祠大多数采土木结构,主堂面阔三间至五间,屋顶为悬山顶燕尾脊,具有浓郁的闽南乡土建筑气息。在建筑设计上还具有“天人合一”、人文与自然相和谐的意境与韵味,至今仍然值得称道。可以说,大多数宗祠,其建筑物本身就是一本值得精读细研的建筑文化艺术的教科书。当我们深入了解宗祠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品味建筑师精湛的技术,就不得不被当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才能所折服。
2.宗祠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每一座宗祠记载的不仅是一部这个家庭的迁徙史、创业史,更是一部家族的文化史。[1] 宗祠蕴含的丰富的文化主要体现在楹联文化。各地宗祠内一幅幅对联,很多都洋溢着浓厚的文化色彩,寄托着家族的夙愿和壮志,有的追根溯源,有的颂扬治家孝道,有的祈求福光永照、多出人才,有的歌颂风水宝地。如某宗祠对联云:“源远流长念祖宗许多勤劳功德为后裔丕谟宏开世泽;本深叶荗作子孙不外追报孝思匡先人是训克振家声”,这副对联,歌颂祖先的功德,勉励后人将祖先的良好家风传承下去,对后人有很大的导向。
3.宗祠传承着厚重的传统思想
宗祠传统文化重视儒教礼俗教育,提倡以孝事亲,以诚待人,以信为本,以忍处世,提倡开拓、创新、奉献的儒家精神。许多立在宗祠、写在族谱中的“祖规”、“家训”等,都是教育子孙注意社会公德、家庭道德、从政官德等的良好教材。它所提倡的道德内容,不少东西在现在仍是值得传承、弘扬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并不相悖。
二、宗祠文化的现代价值
1.宗祠文化的传承有利于弘扬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基于宗祠特定空间的民俗活动,是群众千百年来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认知的结晶。宗祠的群体活动,寄托人的信仰、调节人的心态、释放人的情感、抒发人的情怀,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保护和传承宗祠活动有利于弘扬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
2.宗祠文化的传承有利于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传统的优秀伦理道德正在加速流失,而很多宗祠都有祖训家规,其中有敬长老、孝父母、尊师长、崇俭朴、戒奢侈、禁赌博等伦理规范,这是族群共同的精神空间,也成了族群内道德约束的天然资源[2]。
3.宗祠文化的传承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宗祠文化活动具有活态性、民间性、生活性及生态性。”[3]各地丰富多彩、充满时代特性的宗祠活动,往往吸引群众热心参与。充分利用宗祠空间,通过宗祠组织各种内容和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可以活跃和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宗祠文化的保护传承
1.可与当地公共文体服务体系相结合,提供活动场所。仙都镇市后村詹氏宗祠、沙建日新陈氏宗祠、丰山碧溪杨氏宗祠、华丰李氏宗祠等,都已开设为村级文化活动室及老年人活动室,为当地群众提供图书借阅、体育健身、棋牌等文化娱乐和体育服务,深受村民欢迎。同时,把改建后宗祠的文化活动纳入到文明村、文化示范村等创建活动,提高了基层和群众对宗祠改建的积极性。[4]
2.可以举办大型节庆活动,让群众感受文化大餐。仙都镇、湖林乡的年俗活动丰富,每年举行的宗祠祭祀赛大猪活动在本地有较大影响,受到周边群众喜欢。人们亲临、亲历祭祀活动现场,在活动中领略宗祠祭祀活动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美的建筑艺术风采,体验多重精神文化享受。
3.可以开辟名人纪念堂,为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思想教育平台。由祖厝改建而成的云山村汤晓丹纪念馆,是纪念从当地走出去的我国著名导演汤晓丹,他被称为“银幕将军”,曾先后独立导演过电影《渡江侦察记》、《红日》,戏曲片《白金龙》、故事片《飞絮》、《廖仲恺》等五十多部脍炙人口的影片。通过对其生前的照片、电影片、录像片、书籍、衣物等物品的展出,全面、生动介绍本土杰出人物,对于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增进本土文化认同感和历史使命感具有积极作用。
4.可以开发旅游项目,发挥宗祠文化时代特色。在被称为“闽南西藏”的马坑乡和春村,深处崇山峻岭之中,海拔1000多米,由于交通不便,与外界联系较少,保留了大量的宗祠古厝,这些宗祠古厝数量众多,保存完整,与和春的古树、悬棺以及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如果合理地进行保护规划,将成为华安又天下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新热点。这也是宗祠作用转型的一大亮点。
总之,宗祠及其所保留的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财富,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深入挖掘其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让传统的宗祠文化价值得到更好的利用。
参考文献:
[1]袁显荣:《清水江下游宗祠文化探微》,《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09年4月。
[2]余达忠:《祖先祖籍宗祠——古代宗族制度下的文化认同》,《南通大学学报》,2010年3月。
[3]江广和等:《农村宗族体育文化的阐扬与发展》,《体育科学研究》,2011年第3期。
[4]福建省华安县文明办:《从传统宗祠到文化阵地》,201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