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复归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_s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福音”——人文性的复归。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上强调的则是在掌握了基本语文知识、技巧的基础上,侧重于建立学科与社会、文化、伦理的联系,侧重于学生个性和性格的发展,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1. 转变教学方式 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受”,这里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精神被扼杀。提倡人文性,变授受式教学为商讨、合作、研究式教学,提倡勇于质疑、敢于问难、乐于合作、主动探究的学习风气,能使语文课堂充满民主、宽容、和谐的气氛,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上《琥珀》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根据图片谈感受、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然后再自由地读,在小组中讨论、探究。再把各自的体验以制板书的形式体现出来。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他们个个兴趣盎然,想象力丰富,创新能力强,所制的板书有的图文并茂,有的思路清晰,一目了然。
  2. 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 在课堂上,传统教学的“课堂权威”、“话语霸权”转变为“课堂民主”、“心灵沟通”,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师生平等,营造和谐的师生对话氛围。教师说什么?说自己读书的心得,说肺腑之言,不要说参考书上的陈言套话,更不要讲辅导材料的标准答案。教师只有用真心话,才能换得学生的心里话,这样才能实现师生间心灵的沟通,充分体现课堂民主和人文关怀。师生平等对话是一个开放的、未完成的动态教学过程,它意味着对学生尊重,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的相互造就。
  3. 鼓励学生自主体验 传统语文教学以灌输为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常常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实施人文性教学,势必改变这种状况,认可学生对语文材料多元化的反应。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影响深广,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学生阅读课文不仅是一种“发现”、“吸收”,而且是一种创造。语文材料为学生留下的“空白之点”和“顿歇之处”,应让学生在阅读时根据自己的审美体验来填充。因此,语文教学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同时,还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他们的多元化反应。对两种教学方式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一元化的作文课堂上,雪融化后变成了什么?答案全只有一个:“变成了水”。多元化的课堂提倡“淡化文体”,允许“雪融化后可以变成泥巴、春天,变成了美好的世界”多元的答案。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对文本也有不同思考和理解,无论它正确或错误,教师都不应该一棍子打死,应允许学生有创意,多角度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4. 拓宽课堂空间视野 北师大的肖川博士讲关于研究性学习的时候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鱼场。”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应在学习空间上体现人文性,改变以往以课堂为中心的封闭式教学空间,构建开放、自主和充满人文气息、富于生命力的语文课程空间,利用综合性语文教学活动和一切社会现象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如学习了《飞夺泸定桥》一文,便可以“感受红军精神”为主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家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可以出一份手抄报,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写一篇报道……通过这样的语文综合性活动方式,让学生走进多元丰富的生活,在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在语文教育中注重人文性有助于转变教师观念,有助于转变学生观,有助于转变知识观;在语文课程中倡导人文性,无疑将有助于纠正片面强调工具性的偏差,使知识的获取与学生的个人体验与感悟相联系,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文素质的养成。
其他文献
中国和西方(以美国为代表)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不同造就了中西餐饮文化的差别。有人形象地说:如果说中餐大餐文化像是一首混声大合唱,那西餐(大餐)就像是一支浪漫的小夜曲;如果说中餐馆充满了一股阳刚之气,那西餐厅则富有一种阴柔之美;中餐馆营造的是一种公众交友的场所,而西餐厅则是在制造私密幽会的空间。可见,中西餐饮文化有着本质差异。理解这些差异,分析比较这些差异,在经营管理中巧妙地处理这些差异,是中餐连锁
期刊
【摘 要】牛顿曾经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猜想,也称“合情推理”,在各个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猜想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方面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本文分别从三个方面阐述合情推理的应用。  【关键词】高中数学;猜想;应用
期刊
【摘 要】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一定情景中发现问题、选择课题、设计方案、通过主体的探索、研究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索过程,养成自主探索、创新的意识和习惯,形成和提高能力,增长知识,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的活动过程。研究性学习具有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和过程性等特点。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研究性;探究性;实践性;开放性;过程性  在2001年教育部下发的《普通教育高中新课程方案》中,把普通
期刊
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是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基础,也是小学几何初步知识教学中的一项主要任务。空间观念就是要求学生能根据几何形体的名称,再现出它的表象,如一提到圆柱体就立即再现出水管、圆木那样的表象,这实际上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从能力方面看,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随着空间观念的累积,可以逐步形成空间想象力,这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相
期刊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有效教学是一重要途径。这不得不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为此,笔者谈几点浅见。  1. 有效教学的理念 有效教学的提出也是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之争的产物。教学是艺术,它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
期刊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时代赋予素质教育的中心任务,因此,在新大纲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启发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我国古代十分强调读书要“存疑”。孔子认为“疑,思之始,学之端”。老师应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这是因为:多问和好奇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是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的表现。问题不会无端生发,这说明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有人曾提出:学贵在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
期刊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衡量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标志。因此,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着一个人语言素质的高低。要想使学生具备较高的语文素质,就必须加强作文教学。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但是,选择材料新颖、立意深刻、构思巧妙的习作却很少。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狠抓一个“新”字,努力引导和加强学生创新意识,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期刊
【摘 要】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给我校的小学数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为生硬呆板的数学教学插上了五彩的翅膀。  【关键词】远程教育;小学数学;生机活力  远程教育在我校安装使用已经快两年了,正是由于它的到来,让我受益匪浅。大家都知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的教育环境和学生的生活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既要组织学生进行有趣的探究活动,又要面对他们随时会提出各式的问题,这就要求我
期刊
【摘 要】在文言文课堂上,学生普遍感到乏味、枯燥,甚至老师也是深感头疼。但是,文言文教学又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课题,特别是以其在高考中所占的比例,令许多老师是花费太多精力而收效甚微。在此,我就针对这个问题谈谈我的一些陋见,以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关键词】文言文;课堂教学;技巧;积极性  在文学作品的阅读中,我们一般不主张咬文嚼字,但在文言文教学中我们又要要求学生要有朱光潜先生的“一字不肯放松的谨
期刊
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于渔。”这说明了传授自学方法的重要性。通过多年的教学,我在这一方面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1. 精心设问 自学需要欲望,欲望始于需要。在学生自学之前,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认真钻研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精心设问,创设各种问题情境,造成学生解答问题的知识与方法的危机,使学生处于“亢奋状态”,激发学生的自学欲望,从而使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