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王实甫的《西厢记》和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都是文学史上不朽的名作。两部戏剧分别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丫鬟(侍女)形象:红娘和玛利亚。他们虽然社会地位低于主人但是才智却更胜一筹。但是由于剧本结构以及作者写作意图的不同,两个人物除了相似点以外更多的是不同之处,本文将比较分析这两个人物的相似点及不同点。
关键词:红娘 玛利亚 性格特点 剧本结构 人物用途
在文学史上,王实甫和莎士比亚都是当之无愧的戏剧大师。二位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形象。王实甫和莎士比亚这两位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里的剧作家,笔下的人物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西厢记》中的红娘和《第十二夜》中的玛利亚,这不免让人称奇。但是由于不同的剧情,人物设置的差异以及故事结构上的差别,使得这两个人物在具有相似之处的同时也有许多不同点。本文将通过对红娘以及玛利亚两个人物的比较,分析这两个角色身上的相似点以及不同之处。
首先比较相同点:
一、聪明伶俐,眼光独到。
在《西厢记》中,随处可见红娘所表现出的聪明伶俐。在“赖婚”一折当中,红娘问莺莺,夫人既然“敢著小姐和张生结亲呵,怎生不做大筵席,会亲戚朋友,安排小酌为何?”虽然莺莺对母亲的行为向红娘作出解释,但是在此难免会对张生与莺莺的爱情之路是否顺畅有些担忧。果然事情的进展不幸被红娘言中。后来夫人的确以老相国在世时已经将女儿许配给自家侄儿为由拒绝履行之前许下的“若能破敌必将莺莺妻之”的诺言。看到夫人意料之中的反悔,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认识这桩婚姻的难度上面,红娘比张生和莺莺都来得清醒。正是由于对事情的发展在事先有了认识,所以当张生面对悔婚的打击之后欲自寻短见之时,遭到了红娘的严厉斥责,同时红娘也宽慰他说:“你休慌,妾当与君谋之。”于是便出现了引莺莺月夜听张生抚琴表真心的主意。
与红娘一样,玛利亚也有着识人的独到眼光。她之所以捉弄奥丽维娅的管家马伏里奥,除了由于马伏里奥斥责了她所倾心的托比爵士,更重要的是由于她讨厌马伏里奥的那种自命不凡的虚荣心和假正经。这个表面看起来清心寡欲、一本正经的人物,玛利亚却一语道破了其本质:“他是个鬼清教徒,反复无常、逢迎取巧是他的本领;一头装腔作势的驴子,背熟几句官话,便倒也似的倒了出来,以为自己真了不得,谁看见都会爱他。……”
二、大胆泼辣。
在《西厢记》最后一本中,郑恒上场争婚,他讽刺张生穷酸饿醋,白衣饿夫穷士,又夸耀自己的出身。红娘言语犀利痛骂郑恒,说道:“他凭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你值一分,他值百十分,萤火焉能比月轮?”君瑞是君子清贤,郑恒是小人浊民。
同样,面对自命不凡,仗势欺人的管家马伏里奥,玛利亚也想出了惩治的办法。玛利亚模仿小姐的笔迹写了一封信,让马拾到,误认为小姐爱上了他。信中提到了几句“有的人是生来的富贵,有的人是挣来的富贵,有的人是送上来的富贵。”对他颇具诱惑,果然使得伪君子上当,按照信中所说的,他穿着小姐最讨厌的黄色袜子,打上小姐最讨厌的十字袜带,面带笑容向满心哀愁的小姐走来。结果小姐吓得花容失色,把他关进了黑屋子。最后马伏里奥的求爱只能以失败告终。
三、促进戏剧情节发展,助衬托其它人物个性的发展。
《西厢记》情节单纯,结构严谨。全剧主要写了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从他们一见钟情,私定终身,被迫分离到最后团圆。而红娘这个角色的设置对戏剧情节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红娘在张生与莺莺从爱情到婚姻的发展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担任了一个帮助者的角色。在老夫人“赖婚”以后是红娘安排莺莺月下听琴,崔张二人互诉衷肠。又是红娘替二人传书递简,才能使剧中二人感情进一步发展最后互定终生。在“拷红”一折当中也是红娘义正辞严地斥责老夫人背信弃义在先,从而引出了本剧中的一个高潮。最后当郑恒出场来争婚时,也是红娘将其数落嘲讽一番。所以在《金圣叹批本西厢记》中,金圣叹会评道“譬如文字,则双文(莺莺)是题目,张生是文字,红娘是文字之起承转合”;“譬如药,则张生是病,双文是药,红娘是药之炮制”。在衬托人物方面,红娘这个角色也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描写张生见到红娘,只见她“大家举止端详,全没那半点儿轻狂”。金圣叹在此点评说:“今写侍妾尚无半点轻狂,即双文之严重可知也。”“以明侍妾早是一位小姐矣,其小姐又当何如哉?”通过描写身为丫鬟的红娘的端庄举止,衬托出身为大家闺秀的崔莺莺该是多么的不同一般。在《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有一段红娘在崔张二人在遭遇赖婚之变之后的唱词,“憔悴潘郎鬓有丝,杜韦娘似旧时,带围宽清减了瘦腰肢。一个睡昏昏不待观经史,一个意悬悬懒去拈针指;一个丝桐上调弄出离恨谱,一个花笺上删抹成断肠诗;一个笔下写幽情,一个弦上传心事:两下里都一样害相思。”这里虽然没有着面描写到崔张二人的深厚感情,却从侧面通过红娘之口来展现二人如何受相思所累,衬托出二人都已经深陷情网难以自拔。
与《西厢记》不同的是,《第十二夜》的结构要更加复杂,在该剧中主要的人物关系可以分为两个组,第一组的薇奥拉—奥西诺—奥里维娅的三角关系是主体结构。第二组人物是托比—安德鲁—玛利亚—马伏里奥。第二组人物又通过不同的关系与第一组的人物相联系,其中马伏里奥是一个关联的关键人物,而正是玛利亚恶作剧的模仿奥里维亚写的那封言辞暧昧的信让马伏里奥认为小姐爱上了他,才在奥利维娅面前装模作样大显其高贵与众不同之处。这一情节构成了全剧的一个高潮,让读者忍俊不禁。这样的设置使得《第十二夜》表现出了节奏多变,情节设置出人意表的特点,而玛利亚的写信投信的情节正是能使剧情达到高潮的一个缘由。另外玛利娅也是作者设置烘托人物性格的一个关键。现在马伏里奥在英语世界当中简直就成了自命不凡的一个代名词。如何使那个人物表现出他该有的特点,我想作者应是煞费苦心的。与其旁人单薄的描述来表现还不如让人物自己来说话。所以在《第十二夜》当中才有了马伏里奥对着影子练习优雅礼仪,满心想着“有人是送上来的富贵”的滑稽行为。在此一个自命不凡,装腔作势的形象跃然纸上。多亏了玛利亚那封伪造的信,才让这个文学史上有名的人物这么栩栩如生。
以上都是谈到了红娘与玛利亚二个角色之间的共同点,但是二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少的差异:
一、红娘具有正义感、不爱钱财。
《西厢记》中红娘作为崔府的一个丫鬟是断不敢得罪家中老夫人的。但是她最后冒着被老夫人打死的危险,为张生与莺莺之间的感情发展来牵线搭桥。对张生的态度由起初认为他是个“傻角”转变为从心里认同,在这个逐渐的转变过程中,有多处体现了红娘认同真爱,具有正义感,鄙视功利又不为金钱所动的性格特点。在第三本第一折当中,张生央求红娘帮忙传递书简给莺莺,并说“小生久后多以金帛拜酬小娘子”。张生以金帛相酬,以为红娘是为了钱财而来,当然遭到了红娘的严厉斥责,“哎,你个馋穷酸徕没意儿,卖弄你有家私,莫不图谋你东西来到此?先生的钱物,与红娘做赏赐,是我爱你的金货?”“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儿。我虽是个婆娘有气志,则说道:‘可怜见小子,只身独自!’”。由此可见,红娘冒险帮助张生与莺莺全然不是为了金钱所动,而是由于对美好、真挚爱情婚姻的理解与支持。
反观《第十二夜》中的玛利亚,由于她只是个次要角色,所以作者除了表现她的机灵大胆之外并未花更多的笔墨,所以更无从说起该人物具有不畏权势的特点了。
二、在《西厢记》与《第十二夜》中都有丫鬟(仕女)传书的情节,但传书的角色即红娘跟玛利亚的出发点不同。红娘传书的起因在于感恩和同情之心。在“寺警”一折当中,由于张生修书一封给杜确将军解了孙飞虎之围,才使得崔氏一门幸免于难,所以红娘对张生有感激之情。解围之后,在满心欢喜之时崔张二人又遭遇到老夫人赖婚的打击,以致都形容憔悴,所以红娘也不由对二人心存同情。后来亲眼见到了二人之间深厚感情的进展,也使得红娘心甘情愿地成为二人的支持者和同盟军。
玛利亚传书戏弄马伏里奥有一方面原因是讨厌他那自命不凡、装腔作势的派头,但是还有一个原因是她倾心于托比爵士,而托比爵士不止一次地被马伏里奥指责奚落,所以玛利亚传书包含有为倾心对象出气的成分。从剧本当中我们是不难发现玛利亚倾心于托比爵士的蛛丝马迹的。托比爵士与他的朋友艾古契克爵士经常在晚上一起喝酒闹事,玛利亚不止一次规劝他们以免被管家马伏里奥责难。当他们受到斥责以后玛利亚对他们说:“亲爱的托比老爷,今夜请忍耐一下子吧;……至于马伏里奥,我去对付他好了;……”
几百年来,红娘成为一个中国民众家喻户晓的名字,其原因在于她那生动活泼的形象,大胆直率、不畏权势促成美好姻缘的性格特点引起了共鸣。而红娘这一个虽地位低微但才智却不输于大家小姐的戏剧形象也是《西厢记》能广为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莎士比亚戏剧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我们赞美他笔下一个个富有人文主义色彩、才貌双全的女性角色时也不要忘了像玛利亚这样一些小角色,虽然所费笔墨不多,却是同样的栩栩如生,精彩无比。
参考文献:
[1]金圣叹批改.张国光校注.金圣叹批本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2]李春祥.元杂剧史稿.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
[3]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第十二夜.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年.
[4]王实甫著.张燕瑾校注.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5]幺书仪.明人批评《西厢记》述评.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一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6]朱更,张君川.莎士比亚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
[7]Margreta de Grazia. Stanely Wells,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Shakespear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
关键词:红娘 玛利亚 性格特点 剧本结构 人物用途
在文学史上,王实甫和莎士比亚都是当之无愧的戏剧大师。二位作家在他们的作品中都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形象。王实甫和莎士比亚这两位处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度里的剧作家,笔下的人物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如《西厢记》中的红娘和《第十二夜》中的玛利亚,这不免让人称奇。但是由于不同的剧情,人物设置的差异以及故事结构上的差别,使得这两个人物在具有相似之处的同时也有许多不同点。本文将通过对红娘以及玛利亚两个人物的比较,分析这两个角色身上的相似点以及不同之处。
首先比较相同点:
一、聪明伶俐,眼光独到。
在《西厢记》中,随处可见红娘所表现出的聪明伶俐。在“赖婚”一折当中,红娘问莺莺,夫人既然“敢著小姐和张生结亲呵,怎生不做大筵席,会亲戚朋友,安排小酌为何?”虽然莺莺对母亲的行为向红娘作出解释,但是在此难免会对张生与莺莺的爱情之路是否顺畅有些担忧。果然事情的进展不幸被红娘言中。后来夫人的确以老相国在世时已经将女儿许配给自家侄儿为由拒绝履行之前许下的“若能破敌必将莺莺妻之”的诺言。看到夫人意料之中的反悔,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认识这桩婚姻的难度上面,红娘比张生和莺莺都来得清醒。正是由于对事情的发展在事先有了认识,所以当张生面对悔婚的打击之后欲自寻短见之时,遭到了红娘的严厉斥责,同时红娘也宽慰他说:“你休慌,妾当与君谋之。”于是便出现了引莺莺月夜听张生抚琴表真心的主意。
与红娘一样,玛利亚也有着识人的独到眼光。她之所以捉弄奥丽维娅的管家马伏里奥,除了由于马伏里奥斥责了她所倾心的托比爵士,更重要的是由于她讨厌马伏里奥的那种自命不凡的虚荣心和假正经。这个表面看起来清心寡欲、一本正经的人物,玛利亚却一语道破了其本质:“他是个鬼清教徒,反复无常、逢迎取巧是他的本领;一头装腔作势的驴子,背熟几句官话,便倒也似的倒了出来,以为自己真了不得,谁看见都会爱他。……”
二、大胆泼辣。
在《西厢记》最后一本中,郑恒上场争婚,他讽刺张生穷酸饿醋,白衣饿夫穷士,又夸耀自己的出身。红娘言语犀利痛骂郑恒,说道:“他凭师友君子务本,你倚父兄仗势欺人。你值一分,他值百十分,萤火焉能比月轮?”君瑞是君子清贤,郑恒是小人浊民。
同样,面对自命不凡,仗势欺人的管家马伏里奥,玛利亚也想出了惩治的办法。玛利亚模仿小姐的笔迹写了一封信,让马拾到,误认为小姐爱上了他。信中提到了几句“有的人是生来的富贵,有的人是挣来的富贵,有的人是送上来的富贵。”对他颇具诱惑,果然使得伪君子上当,按照信中所说的,他穿着小姐最讨厌的黄色袜子,打上小姐最讨厌的十字袜带,面带笑容向满心哀愁的小姐走来。结果小姐吓得花容失色,把他关进了黑屋子。最后马伏里奥的求爱只能以失败告终。
三、促进戏剧情节发展,助衬托其它人物个性的发展。
《西厢记》情节单纯,结构严谨。全剧主要写了张生与莺莺的爱情故事,从他们一见钟情,私定终身,被迫分离到最后团圆。而红娘这个角色的设置对戏剧情节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红娘在张生与莺莺从爱情到婚姻的发展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担任了一个帮助者的角色。在老夫人“赖婚”以后是红娘安排莺莺月下听琴,崔张二人互诉衷肠。又是红娘替二人传书递简,才能使剧中二人感情进一步发展最后互定终生。在“拷红”一折当中也是红娘义正辞严地斥责老夫人背信弃义在先,从而引出了本剧中的一个高潮。最后当郑恒出场来争婚时,也是红娘将其数落嘲讽一番。所以在《金圣叹批本西厢记》中,金圣叹会评道“譬如文字,则双文(莺莺)是题目,张生是文字,红娘是文字之起承转合”;“譬如药,则张生是病,双文是药,红娘是药之炮制”。在衬托人物方面,红娘这个角色也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描写张生见到红娘,只见她“大家举止端详,全没那半点儿轻狂”。金圣叹在此点评说:“今写侍妾尚无半点轻狂,即双文之严重可知也。”“以明侍妾早是一位小姐矣,其小姐又当何如哉?”通过描写身为丫鬟的红娘的端庄举止,衬托出身为大家闺秀的崔莺莺该是多么的不同一般。在《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有一段红娘在崔张二人在遭遇赖婚之变之后的唱词,“憔悴潘郎鬓有丝,杜韦娘似旧时,带围宽清减了瘦腰肢。一个睡昏昏不待观经史,一个意悬悬懒去拈针指;一个丝桐上调弄出离恨谱,一个花笺上删抹成断肠诗;一个笔下写幽情,一个弦上传心事:两下里都一样害相思。”这里虽然没有着面描写到崔张二人的深厚感情,却从侧面通过红娘之口来展现二人如何受相思所累,衬托出二人都已经深陷情网难以自拔。
与《西厢记》不同的是,《第十二夜》的结构要更加复杂,在该剧中主要的人物关系可以分为两个组,第一组的薇奥拉—奥西诺—奥里维娅的三角关系是主体结构。第二组人物是托比—安德鲁—玛利亚—马伏里奥。第二组人物又通过不同的关系与第一组的人物相联系,其中马伏里奥是一个关联的关键人物,而正是玛利亚恶作剧的模仿奥里维亚写的那封言辞暧昧的信让马伏里奥认为小姐爱上了他,才在奥利维娅面前装模作样大显其高贵与众不同之处。这一情节构成了全剧的一个高潮,让读者忍俊不禁。这样的设置使得《第十二夜》表现出了节奏多变,情节设置出人意表的特点,而玛利亚的写信投信的情节正是能使剧情达到高潮的一个缘由。另外玛利娅也是作者设置烘托人物性格的一个关键。现在马伏里奥在英语世界当中简直就成了自命不凡的一个代名词。如何使那个人物表现出他该有的特点,我想作者应是煞费苦心的。与其旁人单薄的描述来表现还不如让人物自己来说话。所以在《第十二夜》当中才有了马伏里奥对着影子练习优雅礼仪,满心想着“有人是送上来的富贵”的滑稽行为。在此一个自命不凡,装腔作势的形象跃然纸上。多亏了玛利亚那封伪造的信,才让这个文学史上有名的人物这么栩栩如生。
以上都是谈到了红娘与玛利亚二个角色之间的共同点,但是二者之间还是存在着不少的差异:
一、红娘具有正义感、不爱钱财。
《西厢记》中红娘作为崔府的一个丫鬟是断不敢得罪家中老夫人的。但是她最后冒着被老夫人打死的危险,为张生与莺莺之间的感情发展来牵线搭桥。对张生的态度由起初认为他是个“傻角”转变为从心里认同,在这个逐渐的转变过程中,有多处体现了红娘认同真爱,具有正义感,鄙视功利又不为金钱所动的性格特点。在第三本第一折当中,张生央求红娘帮忙传递书简给莺莺,并说“小生久后多以金帛拜酬小娘子”。张生以金帛相酬,以为红娘是为了钱财而来,当然遭到了红娘的严厉斥责,“哎,你个馋穷酸徕没意儿,卖弄你有家私,莫不图谋你东西来到此?先生的钱物,与红娘做赏赐,是我爱你的金货?”“你看人似桃李春风墙外枝,卖俏倚门儿。我虽是个婆娘有气志,则说道:‘可怜见小子,只身独自!’”。由此可见,红娘冒险帮助张生与莺莺全然不是为了金钱所动,而是由于对美好、真挚爱情婚姻的理解与支持。
反观《第十二夜》中的玛利亚,由于她只是个次要角色,所以作者除了表现她的机灵大胆之外并未花更多的笔墨,所以更无从说起该人物具有不畏权势的特点了。
二、在《西厢记》与《第十二夜》中都有丫鬟(仕女)传书的情节,但传书的角色即红娘跟玛利亚的出发点不同。红娘传书的起因在于感恩和同情之心。在“寺警”一折当中,由于张生修书一封给杜确将军解了孙飞虎之围,才使得崔氏一门幸免于难,所以红娘对张生有感激之情。解围之后,在满心欢喜之时崔张二人又遭遇到老夫人赖婚的打击,以致都形容憔悴,所以红娘也不由对二人心存同情。后来亲眼见到了二人之间深厚感情的进展,也使得红娘心甘情愿地成为二人的支持者和同盟军。
玛利亚传书戏弄马伏里奥有一方面原因是讨厌他那自命不凡、装腔作势的派头,但是还有一个原因是她倾心于托比爵士,而托比爵士不止一次地被马伏里奥指责奚落,所以玛利亚传书包含有为倾心对象出气的成分。从剧本当中我们是不难发现玛利亚倾心于托比爵士的蛛丝马迹的。托比爵士与他的朋友艾古契克爵士经常在晚上一起喝酒闹事,玛利亚不止一次规劝他们以免被管家马伏里奥责难。当他们受到斥责以后玛利亚对他们说:“亲爱的托比老爷,今夜请忍耐一下子吧;……至于马伏里奥,我去对付他好了;……”
几百年来,红娘成为一个中国民众家喻户晓的名字,其原因在于她那生动活泼的形象,大胆直率、不畏权势促成美好姻缘的性格特点引起了共鸣。而红娘这一个虽地位低微但才智却不输于大家小姐的戏剧形象也是《西厢记》能广为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莎士比亚戏剧在世界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我们赞美他笔下一个个富有人文主义色彩、才貌双全的女性角色时也不要忘了像玛利亚这样一些小角色,虽然所费笔墨不多,却是同样的栩栩如生,精彩无比。
参考文献:
[1]金圣叹批改.张国光校注.金圣叹批本西厢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2]李春祥.元杂剧史稿.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
[3]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第十二夜.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0年.
[4]王实甫著.张燕瑾校注.西厢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
[5]幺书仪.明人批评《西厢记》述评.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第一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6]朱更,张君川.莎士比亚辞典.安徽文艺出版社,1992年.
[7]Margreta de Grazia. Stanely Wells,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Shakespeare,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