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天是腹泻的多发季节,不同的“拉肚子”,其临床表现也有所区别。认清各自特征,利于及时治疗和早日康复。
三种类型 脓血相兼的腹泻主要见于痢疾杆菌侵入结肠所引起的肠黏膜严重病变,发生溃疡、脱落、出血。这些脱落的脓血与肠内的物质一起排出,形成黏液脓血相兼的大便。由于此菌主要侵犯结肠,且以乙状结肠和直肠为主,一般病变的总长度不过50厘米~70厘米。病变可对人的肠壁感受器产生刺激,让腹中便意不断。有人形容痢疾的腹泻:“10分钟一次,一次10分钟”,意为次数频繁,每次总有便不净、排不完的感觉而不愿尽快结束,但每次排出的量并不多。医学上称这种感觉为“里急后重”。
水样便腹泻多见于各种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的病原菌可产生肠毒素,刺激肠皮细胞膜上的酶系统,导致一系列反应,从而抑制肠黏膜细胞对肠腔的水和钠吸收,同时促进肠液与氯离子的分泌,造成大量水分从肠道内排出。
肠毒素性腹泻 主因是霍乱弧菌侵袭小肠后,在肠黏膜上,迅速大量繁殖,并产生大量毒素,抑制肠道的再吸收,致使肠液过度分泌及胃肠道排空蠕动。人的小肠总长度约有6米,在如此长度内,同时分泌肠液,产生腹泻,势必导致大量液体从肠道倾泻而出。轻者,一般每天排出量为4000毫升~6000毫升,重者,排出量可达18000毫升。由于霍乱性腹泻量大,致使胆汁分泌减少或停止,加上肠液的稀释,就使原来被胆色素染成黄色的大便变成清水样,或淘米水样了。
另外,有些细菌引起的腹泻,表现为血水样大便。如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其产生的毒素可直接引起肠黏膜上皮细胞坏死以及肠黏膜充血、水肿和出血。还有些细菌,如副溶血性弧菌,兼有侵入肠黏膜和产生肠毒素的两种致病能力。
表现症状不同上吐下泻是感染性腹泻最典型的写照。无论是痢疾、食物中毒,还是霍乱,都有呕吐的表现,但呕吐出现的时间和程度不完全一样。食物中毒的呕吐比较明显,多在腹泻之前先有恶心、呕吐,继而出现腹部绞痛和腹泻,吐泻过后可有症状好转的感觉。霍乱的呕吐,则多因肠道内的大量液体来不及排出体外所致。因此,一般先发生剧烈腹泻,然后出现呕吐,呕吐为喷射性的,恶心的症状不突出。因此,人们常说食物中毒是“先吐后泻”,而霍乱是“先泻后吐”。由于痢疾的肠道病变部位较低,所以,痢疾的呕吐症状较轻。
腹痛是最常见的伴随症状。别看霍乱的腹泻严重,由于霍乱弧菌并不引起肠道病变,因而很少有腹痛的感觉,而痢疾和食物中毒都可伴有明显的腹痛。
腹泻是否伴有发热,要看致病菌及其毒素是否侵入血液。痢疾杆菌的内毒素、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均可侵入血液,故而感染后有发热的表现。霍乱菌及霍乱毒素均不侵入血液,因此霍乱早期不发热,只有一些严重病例可在恢复期出现发热。
急救招数一旦家中出现腹泻、呕吐的病人,首先要及时到医院的肠道门诊就诊。如一时做不到,患者就要在家中及时口服补液盐。因为发生腹泻后,人体损失最多的是液体和电解质。人体一旦脱水,很可能引发肾功能衰竭,这就是腹泻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如果腹泻后想喝水,就要喝点补液盐。小孩发生腹泻后也同样需要多补充水分。补液盐在医院和药店里都有供应。
其次,发生腹泻也要继续进食。有些人觉得既然已经“拉肚子”,就要再减轻些肠道负担,所以往往采用“饥饿疗法”。但专家并不提倡这种做法。腹泻导致身体营养损失,即使腹泻也要进行营养补充,此时可以吃一些稀、软和易消化、有营养的食物,如鸡蛋羹、麦片粥、米粥、面条等。此外,发生腹泻不可滥用抗生素治疗。因为药物不但可杀灭病原微生物,也会影响人体的正常菌群,急性腹泻有可能因此转为慢性,治疗起来得不偿失。还有些腹泻是由病毒或寄生虫引起的,抗生素对之也毫无效力。而且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也就是说,一周左右就能自愈,所以,为了避免出现耐药性,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如果病情严重,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谨慎使用。
应对措施专家提醒,夏天腹泻大都因为饮食不当、不洁引起,只要严把“入口关”,就完全可以预防。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每天勤洗手,尤其是饭前便后;生吃瓜果,要多清洗或削皮;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在外就餐时,最好不吃凉拌菜和易带致病菌的水产品,餐具要消毒。
天气炎热,食物容易变质,吃剩的东西,应及时储存在冰箱内,做到生熟分开,食前用高温加热杀灭细菌。老人和孩子抵抗力较弱,在饮食上更要留神,并以少吃冷食为宜。平时家里可备点黄连素等消炎药,以便轻微腹泻时服用。已经出现腹泻的患者家庭,餐具应分开、消毒,以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