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文阅读一直成了我们语文老师不变的教学重点。在新课标指导下人教版教材注重语文能力训练,教材体系与训练系统均有新的突破。所以在现今的阅读教学,早已注重一个符合学生学习“源点”规律的能动学习过程来。在我们的阅读课堂上,每篇课文的教学需了解学生的“学习源点”在哪里,只有找准源点,搭建合理的学习台阶,在源点处开始学习,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摸索,才能使学生45分钟收获最丰富的达成。
关键词:阅读课;学习源点;出发
教学中如何选取合适的教学源点,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到底从学生质疑、从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源点?还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源点?或以学生应培养的能力为源点?再或以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为源点……最终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值得探究的话题。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些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阅读文章的具体情况和学的源点,课前我特意发给每个学生一份精心设计的导学案。比如:词语积累、对课文进行批注、概括课文内容、谈谈阅读感受、写出至少两处的预习疑问。
根据学生学的源点来进行有效的备课活动。笔者以两篇文章为例浅谈初中语文阅读课,从学生学习的源点出发,进行探究。针对课文的特点,从什么地方开始,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谈一谈自己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源点
《孔乙己》、《变色龙》两篇课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学生虽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感性认识较强,但是缺少理性的分析,学生阅读的源点还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极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忽略对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忽视作品背后透出的深深的思考,所以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因此,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学生会的,坚决不花时间重复讲解。比如说每课课后生字学生会读会写的就不再讲,而易错的多音的则需要强调——间或(间易读成jiàn)、打折(shé)、呱呱(gū)坠地、盛(shèng)满、逮(dài)捕等。课文中,学生一读就能明白的内容也一带而过,如《孔乙己》结合前三段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文中写孔乙己的六个片段,结合文中的相关描写和事件分析孔乙己并归纳总结人物形象。《变色龙》结合第一段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梳理故事情节,能说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理清文中的五次变色(以表格形式呈现),然后说出人物的性格。因为这些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学案基本能够自己掌握。还有一点值得提出,教学源点应在“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之处。如果探讨的问题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远,老师怎么讲学生都不会明白,这样的问题即使讨论起来也不会有太大的价值,也应尽量避免。课堂上不拔高,不降低,避免繁琐的分析,把节省出的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问题的讨论上,相信课堂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二、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源点
阅读教学的源点在哪里?“教学源点应从学生质疑、从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始!”最初看到这句话眼前忽然一亮,心中豁然开朗!回顾自己的课堂,讲得太多,太碎,甚至“一言堂”,这未必是一件好事!这就好比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他需要的食物已经不像婴儿时期那么细碎、细软,作为父母都知道随着孩子的长大应该培养孩子一定的咀嚼能力,作为老师也应该明白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如果教学能从学生质疑处开始,从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始,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那么课堂一定会是另一方景象。在教学这几篇课文时,在导学案中我让每位学生针对每篇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经过整理,我发现学生对以下几个问题比较感兴趣。
《孔乙己》1、在小說的高潮部分,掌柜的几次提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有何深意?2、文中在描写孔乙己这一人物时,在最后写到孔乙己穿着夹袄,用手撑着地走。脱去了长衫。这一细节是否也是有深意的呢?3、文中多处写到了众人的“哄笑”作者有何用意?
《变色龙》1、文中警察奥楚蔑洛夫几次第脱穿衣有何目的?2、三次提到法律有何用意?
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接着自主探究,再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讨论起来学生很感兴趣,问题解决了有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成就感,个个收获颇丰!学生们得到这样的共识:《孔乙己》1、这一细节与前面的孔乙己品行好,从不欠钱相呼应。这表明孔乙己有死的可能,为下面得出孔乙己大约是的确死了,做铺垫。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社会的世态炎凉,掌柜的记起孔乙己无非是因为他还欠这十九个钱呢。这时,一学生问道:掌柜的既然如此冷漠,社会如此炎凉。为什么在孔乙己最后一次喝酒,还欠着十九个钱的情况下,还给他酒喝,而不将这个的酒钱扣下,以偿还那十九个钱呢?言外之意,掌柜的并非十分冷漠。对此,一学生是这样解释的:这是因为孔乙己平时信用好,从不欠钱。掌柜的怕因这次的扣钱而失去孔乙己这样一个主顾。掌柜的还是为自己好。掌柜依然是自私自利,人情依然冷漠。最后我补充道这也许是鲁迅思想的外化,是鲁迅不愿将社会表现的十分黑暗,而故意表现出的些许暧色。正如《故乡》中最后的希望,失望,希望互相交织一样。《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反复出现,这是细节描写,作品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而又脱,脱而又穿,这四个细节的描绘,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他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另一学生说这也是给他变色争取时间。
这样的课堂既解决了学生的疑惑又使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发散这才是真正“以学为中心、自主型”课堂,这样的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以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源点,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真正适应了学生的阅读需求,极大地释放了学生的思想和激情,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主动探究的阅读亢奋状态。因此整节课学生都学得积极主动,兴味盎然!连下课铃声响过很久学生还意犹未尽。
我们俨然发现,既要正确认识阅读教学,又要准确操作阅读教学,这样,我们才会慢慢走向活力、高效的阅读教学。这就是本人尝试“阅读课从学生学习的源点出发”理念运用于平时教学的普通事例,实践证明阅读课学生学的源点“从学生开始 ,到学生结束!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孙绍振先生的《如是解读作品》、《名作细读》
3、百度网络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碧初级中学
关键词:阅读课;学习源点;出发
教学中如何选取合适的教学源点,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到底从学生质疑、从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源点?还是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源点?或以学生应培养的能力为源点?再或以学生的情感价值观为源点……最终提高教学效率这是值得探究的话题。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影响学生学习新知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些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阅读文章的具体情况和学的源点,课前我特意发给每个学生一份精心设计的导学案。比如:词语积累、对课文进行批注、概括课文内容、谈谈阅读感受、写出至少两处的预习疑问。
根据学生学的源点来进行有效的备课活动。笔者以两篇文章为例浅谈初中语文阅读课,从学生学习的源点出发,进行探究。针对课文的特点,从什么地方开始,最终提高教学效率呢?笔者谈一谈自己一些粗浅的尝试。
一、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源点
《孔乙己》、《变色龙》两篇课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学生虽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感性认识较强,但是缺少理性的分析,学生阅读的源点还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极易被其情节和语言所吸引,而忽略对其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分析,忽视作品背后透出的深深的思考,所以一定程度上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点拨。因此,教学中,我力求从学生的学习实际及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学生会的,坚决不花时间重复讲解。比如说每课课后生字学生会读会写的就不再讲,而易错的多音的则需要强调——间或(间易读成jiàn)、打折(shé)、呱呱(gū)坠地、盛(shèng)满、逮(dài)捕等。课文中,学生一读就能明白的内容也一带而过,如《孔乙己》结合前三段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梳理故事情节,概括文中写孔乙己的六个片段,结合文中的相关描写和事件分析孔乙己并归纳总结人物形象。《变色龙》结合第一段了解当时的社会环境,梳理故事情节,能说出文中的主要事件,理清文中的五次变色(以表格形式呈现),然后说出人物的性格。因为这些内容学生通过预习学案基本能够自己掌握。还有一点值得提出,教学源点应在“跳一跳可以摘到桃子”之处。如果探讨的问题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很远,老师怎么讲学生都不会明白,这样的问题即使讨论起来也不会有太大的价值,也应尽量避免。课堂上不拔高,不降低,避免繁琐的分析,把节省出的时间用在更有价值的问题的讨论上,相信课堂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二、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源点
阅读教学的源点在哪里?“教学源点应从学生质疑、从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始!”最初看到这句话眼前忽然一亮,心中豁然开朗!回顾自己的课堂,讲得太多,太碎,甚至“一言堂”,这未必是一件好事!这就好比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他需要的食物已经不像婴儿时期那么细碎、细软,作为父母都知道随着孩子的长大应该培养孩子一定的咀嚼能力,作为老师也应该明白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如果教学能从学生质疑处开始,从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始,从学生学习的需要出发,那么课堂一定会是另一方景象。在教学这几篇课文时,在导学案中我让每位学生针对每篇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经过整理,我发现学生对以下几个问题比较感兴趣。
《孔乙己》1、在小說的高潮部分,掌柜的几次提到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有何深意?2、文中在描写孔乙己这一人物时,在最后写到孔乙己穿着夹袄,用手撑着地走。脱去了长衫。这一细节是否也是有深意的呢?3、文中多处写到了众人的“哄笑”作者有何用意?
《变色龙》1、文中警察奥楚蔑洛夫几次第脱穿衣有何目的?2、三次提到法律有何用意?
课堂上,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接着自主探究,再进行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由于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所以讨论起来学生很感兴趣,问题解决了有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成就感,个个收获颇丰!学生们得到这样的共识:《孔乙己》1、这一细节与前面的孔乙己品行好,从不欠钱相呼应。这表明孔乙己有死的可能,为下面得出孔乙己大约是的确死了,做铺垫。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社会的世态炎凉,掌柜的记起孔乙己无非是因为他还欠这十九个钱呢。这时,一学生问道:掌柜的既然如此冷漠,社会如此炎凉。为什么在孔乙己最后一次喝酒,还欠着十九个钱的情况下,还给他酒喝,而不将这个的酒钱扣下,以偿还那十九个钱呢?言外之意,掌柜的并非十分冷漠。对此,一学生是这样解释的:这是因为孔乙己平时信用好,从不欠钱。掌柜的怕因这次的扣钱而失去孔乙己这样一个主顾。掌柜的还是为自己好。掌柜依然是自私自利,人情依然冷漠。最后我补充道这也许是鲁迅思想的外化,是鲁迅不愿将社会表现的十分黑暗,而故意表现出的些许暧色。正如《故乡》中最后的希望,失望,希望互相交织一样。《变色龙》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反复出现,这是细节描写,作品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而又脱,脱而又穿,这四个细节的描绘,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他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另一学生说这也是给他变色争取时间。
这样的课堂既解决了学生的疑惑又使课堂中学生的思维发散这才是真正“以学为中心、自主型”课堂,这样的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以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源点,真正走进了学生的心灵,真正适应了学生的阅读需求,极大地释放了学生的思想和激情,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处于一种主动探究的阅读亢奋状态。因此整节课学生都学得积极主动,兴味盎然!连下课铃声响过很久学生还意犹未尽。
我们俨然发现,既要正确认识阅读教学,又要准确操作阅读教学,这样,我们才会慢慢走向活力、高效的阅读教学。这就是本人尝试“阅读课从学生学习的源点出发”理念运用于平时教学的普通事例,实践证明阅读课学生学的源点“从学生开始 ,到学生结束!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孙绍振先生的《如是解读作品》、《名作细读》
3、百度网络
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碧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