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解读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中女性独立意识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son23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女性主义批评方法从女性视角解读文学作品,是对传统以男性为中心父权文化的挑战。本文从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女性主义小说《简·爱》为文本,从女性主义批评视角来分析主人公独立女性形象,挖掘隐藏在小说中的独立女性意识,寻找主人公作为普通女性在男权社会中自我解放的历程。
  关键词:女性主义批评;简爱;女性独立意识;父权文化
  《简·爱》是19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之作,是一部充满激情经典爱情故事,读者大多认为《简·爱》是夏洛蒂·勃朗特“诗意的生平”的写照,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小说通过简爱悲惨的童年生活及与罗切斯特波折的爱情故事的描述,塑造了一个坚强、勇敢、维护人格独立,追求个人自由的现代女性形象,作品诠释了人的价值源于尊严和爱这样一个主题,展现出简爱一生中的精神航标,富有激情的幻想和反抗、坚持不懈的精神及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念和对更高精神境界的追求,成为数世纪以来被人们广为赞誉的经典名著和精神支柱。
  这部小说讲述的是出身于贫苦牧师家庭的女主人公简.爱的成长历程,她从小失去父母,寄住在舅妈家,后因与表哥的对抗被送到了罗沃德孤儿院,肉体上和精神上受尽歧视和不平等的对待,小小年纪承受了别人无法想象的委屈和痛苦。成年后,她成了桑菲尔德贵族庄园的家庭教师,她以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品德赢得了男主人罗切斯特的尊敬和爱恋,谁料命运对她如此残忍,她为这段婚姻又付出了难以预料的代价,但自始至终她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执着自己的理想与追求。
  随着20世纪中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兴起,批评家们立足于从女性经验和女性审美视角对女性文本进行重新阐释和解读。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历经了两大形态:一类批评方法为女权批评,关注文学现象的意识形态性,包括对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历史分析;一类为女性批评,主要对女性作家的创作心理,历史,主题的分析,研究女性创作于男性创作的区别。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来分析《简·爱》这部作品的创作风格和人物特征为女性小说的研究开启了全新的阅读视域,也使得《简·爱》成为一部广为流传的经典的女性主义批评文本。小说一方面以叙事形式强烈的突出了一种女性主义叙述声音,另一方面又借助阁楼上疯女人的形象体现出简爱的双重人格意识。小说自始至终体现出女性的独立意识,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鲜活的、独立的、坚强的女性形象,也深层次的揭露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摧残和压抑。勃朗特在小说中较多采用叙事手法逐渐排斥了传统的家庭女教师的特点,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女性叙述风格,赋予主人公简爱面对权威敢于对抗的勇气。如简爱面对雷德夫人的质问所表现出的不敬,“绝对没错”,“我怎么不敢,雷德夫人?”“我怎么不敢,因为我没错。”面对洛克勒先生的污蔑,简爱大胆地向坦普尔小姐讲述,她充分意识到开口说话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她知道讲述意味着生存,沉默意味着死亡。在《简·爱》中,夏洛蒂赋予主人公说话和分辨的权利,将简爱的反抗精神和女性主义的呐喊声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男性统治的社会制度下,这是一种强有力的愤怒和抗议,将女权主义思想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在双重人格意识描写方面,作者把阁楼上的疯女人伯莎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化身,借助伯莎的精神障碍毁灭了桑菲尔德庄园,伤害了罗切斯特,在大多数人看来,伯莎只是一个蓬头垢面的疯子,但实际上伯莎就是愤怒的简爱,而简爱就是理性的伯莎,伯莎是反抗的、疯狂的、压抑的简爱的表现,是被压抑的女性的创造力的象征,罗切斯特是男权的象征,他为了金钱和欲望娶了伯莎为妻,发现她疯掉后就将其关押在阁楼之上,伯莎一次次的逃离和纵火,最后将庄园烧掉,这一切都是简爱对男性为中心的抗争,只是迫于社会形势简爱只有借助伯莎的力量向这个不公平的社会发起反抗,疯女人是推动小说情节迅速发展的道具,为作品增添了神秘的色彩,营造了强烈的悬念,伯莎这个人物是为了简和罗切斯特的爱情故事的延续而故意虚拟出来的,同时也是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点睛之笔。
  《简·爱》是世界文学史上赞美女性形象的力作,长期以来,文学作品中男性作者总是刻意在歪曲妇女形象,所刻画出来的女性大多为自私、丑陋、凶狠、风骚等,这与现实中的女性并不相符,完全是隐藏在男性父权制度下对女性的曲解和压抑。小说中对间的描写接近于平常生活中的女性,她长相并不出众,却个性极强,充满了叛逆的抗争,这打破了传统的将女性神圣化,并将男性审美标准强加于女性身上的创作风格,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更为吻合,这种对于女性相貌的反传统描写也是勃朗特女性独立意识的体现。女人不再是男权主义的附属品,因此无论从女性主义还是从小说的精神境界来看,这部作品所体现出的都是一个维护自我尊严的独立女性形象,将女性塑造的完美纯洁,成为一个有血肉的新女性代表,这鼓舞着一代女性走出束缚,追求自由民主独立的目标,为女性的自我解放开辟了新的道路。
  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视角去解读《简·爱》这部作品,使读者更为清晰透彻地了解了一个独立、自主、坚强的简爱,也使读者深刻感受到简爱作为普通女性愤怒和压抑的一面,展现女性的反叛性力量的强大,小说中女性自立、自强、追求男女平等的精神在现代社会中仍存在很高的社会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夏洛蒂.勃朗特.简·爱[M].上海:世界图书与出版公司,2000.
  [2]邱运华.文学批评方法与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其他文献
戏剧《哈姆莱特》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它代表了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剧中丹麦王子为父复仇的故事选于公元1200年的丹麦史,在莎士比亚之前,这个故事多次被人改编为流行的复仇剧,但莎翁的《哈姆莱特》则点石成金,在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成为欧洲戏剧史上的奇观。  之前的学者关于哈姆莱特疯癫的情况,更着重地在于讨论他是否是“真疯”。目前共有三种意见,第一种如法国斯达尔夫人的观点,
期刊
摘 要:《傲慢与偏见》堪称言语、话语运用的宝典。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言内、言外和言后等各种表现各个人物性格以及对话双方态度、目的的言语行为三分法在书中随处可见。另外,反讽、白描、议论等话语特色突出了人物对话艺术,透露了人物修养与社会地位,赋予了全书喜剧色彩。  关键词:对话艺术;合作原则;语言风格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丁(Jane Austen)的代表作品,写于十八世纪九十年代,其影响经历两世纪
过氧化苯甲酰(BPO)作为一种面粉改良剂,可在短时间内提高面粉白度,但是过量添加会严重危害到消费者健康.结合过氧化苯甲酰可直接氧化鲁米诺产生化学发光的特点,在催化剂血色
摘 要:在刘祖威的《爱的痛苦》一书中,庞太太和她的两个儿子在日常生活中的矛盾被展现在读者面前。本文通过分析他们三人在生活中各个方面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语言习惯,可以看出,庞太太和她的儿子之间的沟通是消极的、被动的,而不是主动、积极的。对于中国和美国的文化差异,母子双方都持有完全相反的态度。对于美国华裔而言,在面对他人的世界观时,交流的双方应该持有开放、认同的心态。在面对语言和文化冲突时,努力、主动地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摘 要:礼貌原则是一重要且实用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它来达到某种目的。当然在文学中也是一重要手段,通过会话可展现人物个性。所以本文将从这一原则出发分析《傲慢与偏见》。  关键词:礼貌原则;会话;《傲慢与偏见》  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戈夫曼从戏剧角度提出了“面子理论原则”建立礼貌模式。他认为人们在交际中十分注重面子。如果把人的行为分类可以分成“台前”和“台后”行为。在交际中注重面子很
费奥多尔·米哈伊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一生都致力于研究人,试图洞察人的本质的最深处。他创作的《罪与罚》、《白痴》、《群
摘 要:由于圣经有着浓厚的宗教意识形态,其中安排的每一个人物都有其特点的意义,但是也能够发现所有的人物设定和故事情节都是围绕着一个人来进行服务的就是上帝.圣经中有很多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他们都有存在在圣经中的重要意义,但是现在的很多研究者都忽略了这部分的研究,只是对男性主导的社会来进行研究,没有更好的研究女性,其实圣经也是我们这样社会的缩影,男性是这个社会发展的主导但是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是要女
摘 要:在文学作品中,“替罪羊”用来描绘替人受过的无辜者形象。本文用“替罪羊”这一理论来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哈桑和阿米尔。哈桑不被亲生父亲承认,过着仆人的生活,为了阿米尔而受到侮辱,最终为了保护阿米尔家的房子死于非命。碍于主流社会对哈拉扎人的偏见,阿米尔违背自己的本性嘲讽、诋毁哈桑;因父爱被分享心生嫉妒,而对哈桑犯下终其一生不可原谅的错误。他们本质上都是种族歧视和父亲罪过的替罪羊。  关键词: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