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检验工作作为制造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能,对产品的质量把关和预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检验职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了相关产品的质量,也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本文基于现实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畅谈了质量检验工作的矛盾特点以及管理角度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质量检验;基本矛盾;质量管理
【分类号】:TD327.3
1 引 言
质量检验工作做为制造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能,从工业企业产生以来就已经存在。无论是何产品,其质量特性的波动都是客观存在的,要求每个工序都保证生产100%的合格品,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是生产自动化高度发展的将来,检验的手段和技术有所发展和变化,质量检验的把关作用,仍旧是不可缺少的。因此,通过检验,实行把关职能,是完全有必要的。而检验工作中随之产生的问题也会长期存在,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解决才能充分发挥质量检验的作用。对产品把关的同时解决相关的管理问题,对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都发挥了作用。
2 基本矛盾以及原因
我们知道,质量和进度作为产品的两项重要约束条件,一直以来都是以对立统一的状态存在的。对立是说如果过分强调质量,就不得不降低进度,而如果特别关注进度,就需要降低质量要求;统一则表现为进度计划制定得既可行又优化,进度控制协调均衡,不但有利于产品质量的保证,还可以降低成本并且缩短工期。协调的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才能达到企业最大的效益。检验工作做为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把关环节,是质量控制部门与生产部门矛盾的主战场,其中表现出来的对立往往大于统一。因此,检验岗位也成为工作中矛盾的高发地带,在检验环节基本矛盾主要体现为三点:
一是检验时间的不够所带来的压力,与生产部产生冲突。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生产科的排产计划忽视检验的时间,在生产科的排产计划中往往只考虑到加工制造环节的周期,却很少考虑到检验时间,即使考虑,也会非常理想化,将检验操作时间压缩到最少;而且没有充分评估质量风险,检验环节作为质量问题的主要发现环节,发现了质量问题却缺少处理问题的时间,虽然是生产部门犯得错误,但检验部门却会无形中承受来自进度压力。另一方面,生产科在进度压力增大时,会转移产品到检验环节以求归避进度压力或者通过暂时的产品转移来争取时间,通常的手段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自检工作(首件例外),将存在质量风险的产品迅速转入检验环节,将问题遗留给质量部门处理,以期缩短加工周期,减轻进度的承重压力。
二是对无法量化的检验项目难以把握尺度,容易引起争议,给质量部门造成检验时间的拖延。在难以量化的检验内容(如外观质量检验)出现不合格判定时,生产部门往往会要求质量部门拿出相应的标准,或者要求客户放宽,力争产品能够放行,以减少自己的返工时间和工作量。有时也拖延时间并牵扯前道加工工序和检验,将事情复杂化,以便收集更多的谈判筹码,给质量部门增加压力,以求最终能够过关。
三是由于工作分工和视角的不同,对质量认知存在着相当多的差异,容易与生产部门的操作人员产生冲突。尤其在不合格品处置过程中存在争议时,生产部门的人员会与检验人员有不同程度的争辩,在无法统一意见,履行检验员的职责时,很难客观的相互理解。因此双方的情绪回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危机,甚至会导致操作者在工作中给检验员设置壁垒,转移责任,不但影响团结,还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拖延进度。
3 问题的解决
针对质量检验工作中存在的基本矛盾以及原因,本文提出相应应对措施如下:
一、检验时间排程和检验顺序制度化
针对生产部门在生产计划制定过程中忽略检验时间的实际情况,质量部门需要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和检验的难易程度,对不同的检验科目需要结合生产制造过程中核定工序工时,估算出合理的检验时间,通过部门间的沟通后形成文件,要求生产部门在排产时按规定给出符合产品特点的检验时间;对于临时增加的检验内容,需要生产部门自己根据现实情况进行选择,给出优先检验的产品和项目,减少检验工作和进度控制的冲突,从制度上保证质量检验员有时间处理产品质量问题并完成自己的工作,避免进度压力带来的负面效应。
二、难量化检验项目判别尺度规范化
检验人员需要在日常检验工作不断加强对执法尺度的掌握。对难以量化的检验项目建立判别规则,对执行依据以及尺度进行制定检验标准,特别是出现具有争议的判别内容时,要将产品出现缺陷后将会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分等级,防止生产工人与检验员认识不一致而造成不必要的争议。检验员要将难量化检验项目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处理模式加以归纳整理,把处理得当的案例进行规范,作为以后判别同类问题的参考,在参与人员范围,质量风险程度以及执法尺度方面形成通例;在以后同类问题发生时能够做到有例循例,无例并按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质量处理方案,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质量争议,减少等待时间,在保证进度的同时,提高检验工作效率。
三、质量意识和态度的培养人性化
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非常重要,但企业在质量意识的过程中往往是教条的理念和标准的机械灌输,忽略了职工质量态度的引导和完善,而职工质量态度对其行为的方向性和对象的选择性具有调节作用。如一个职工对质量工作抱有肯定态度,就会乐意配合检验工作,重视质量工作;相反质量态度不端正,就会反感,忽视检验工作,态度是在过去认识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经形成之后,就会使人对某种对象或事物采取相应的行为模式,重视质量,在工作中把质量放在重要位置。相反,质量态度差,一听到质量立马就会产生反感,也难以把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更谈不上把质量放在首位,人们对事物的态度不一样,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也不相同,质量态度是一种习惯的心理倾向,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工作和生产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质量态度一旦形成,会对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的形成过程产生相一致的反应,因此只有连续不断的修正并完善的质量态度,才能使得职工在工作中的行为与企业要求趋于一致。
在日常工作中,要想生产部门职工有良好的质量态度,管理人员可以有计划的定期组织质量交流。一方面,检验人员与生产人员的沟通应该强力而有效。检验人员可以先给予生产人员“一分钟”的赞美,再给予“一分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使质量的宣贯和互动的有效性得以增强,从而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另一方面,将质量部门在检验产品时发现的质量问题及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产生原因、解决办法及预防措施,检验员可以与问题产生者面对面的沟通,帮助犯错误者进行改进,降低同类问题的发生几率。另外,管理者可组织相关岗位的操作者和检验员开展活动,通过近距离的沟通,从内心里取得相互之间的理解,只有消除了相互之间的对立情绪,才可在根本上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只有加强培养职工良好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态度,才可以真正化解工作中的矛盾。
结束语
检验工作作为制造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要想化解工作中产生的主要矛盾、切实将工作做好,需要质量管理人员从规章制度、工作习惯、员工意识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精心组织及不断完善,在保证职能得以履行的同时,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正权. 质量心理学引论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007
[2] 杨 蓉. 人力资源管理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 质量检验;基本矛盾;质量管理
【分类号】:TD327.3
1 引 言
质量检验工作做为制造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能,从工业企业产生以来就已经存在。无论是何产品,其质量特性的波动都是客观存在的,要求每个工序都保证生产100%的合格品,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即使是生产自动化高度发展的将来,检验的手段和技术有所发展和变化,质量检验的把关作用,仍旧是不可缺少的。因此,通过检验,实行把关职能,是完全有必要的。而检验工作中随之产生的问题也会长期存在,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解决才能充分发挥质量检验的作用。对产品把关的同时解决相关的管理问题,对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和提高生产效率方面都发挥了作用。
2 基本矛盾以及原因
我们知道,质量和进度作为产品的两项重要约束条件,一直以来都是以对立统一的状态存在的。对立是说如果过分强调质量,就不得不降低进度,而如果特别关注进度,就需要降低质量要求;统一则表现为进度计划制定得既可行又优化,进度控制协调均衡,不但有利于产品质量的保证,还可以降低成本并且缩短工期。协调的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才能达到企业最大的效益。检验工作做为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把关环节,是质量控制部门与生产部门矛盾的主战场,其中表现出来的对立往往大于统一。因此,检验岗位也成为工作中矛盾的高发地带,在检验环节基本矛盾主要体现为三点:
一是检验时间的不够所带来的压力,与生产部产生冲突。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生产科的排产计划忽视检验的时间,在生产科的排产计划中往往只考虑到加工制造环节的周期,却很少考虑到检验时间,即使考虑,也会非常理想化,将检验操作时间压缩到最少;而且没有充分评估质量风险,检验环节作为质量问题的主要发现环节,发现了质量问题却缺少处理问题的时间,虽然是生产部门犯得错误,但检验部门却会无形中承受来自进度压力。另一方面,生产科在进度压力增大时,会转移产品到检验环节以求归避进度压力或者通过暂时的产品转移来争取时间,通常的手段是减少生产过程中的质量自检工作(首件例外),将存在质量风险的产品迅速转入检验环节,将问题遗留给质量部门处理,以期缩短加工周期,减轻进度的承重压力。
二是对无法量化的检验项目难以把握尺度,容易引起争议,给质量部门造成检验时间的拖延。在难以量化的检验内容(如外观质量检验)出现不合格判定时,生产部门往往会要求质量部门拿出相应的标准,或者要求客户放宽,力争产品能够放行,以减少自己的返工时间和工作量。有时也拖延时间并牵扯前道加工工序和检验,将事情复杂化,以便收集更多的谈判筹码,给质量部门增加压力,以求最终能够过关。
三是由于工作分工和视角的不同,对质量认知存在着相当多的差异,容易与生产部门的操作人员产生冲突。尤其在不合格品处置过程中存在争议时,生产部门的人员会与检验人员有不同程度的争辩,在无法统一意见,履行检验员的职责时,很难客观的相互理解。因此双方的情绪回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危机,甚至会导致操作者在工作中给检验员设置壁垒,转移责任,不但影响团结,还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拖延进度。
3 问题的解决
针对质量检验工作中存在的基本矛盾以及原因,本文提出相应应对措施如下:
一、检验时间排程和检验顺序制度化
针对生产部门在生产计划制定过程中忽略检验时间的实际情况,质量部门需要根据企业产品的特点和检验的难易程度,对不同的检验科目需要结合生产制造过程中核定工序工时,估算出合理的检验时间,通过部门间的沟通后形成文件,要求生产部门在排产时按规定给出符合产品特点的检验时间;对于临时增加的检验内容,需要生产部门自己根据现实情况进行选择,给出优先检验的产品和项目,减少检验工作和进度控制的冲突,从制度上保证质量检验员有时间处理产品质量问题并完成自己的工作,避免进度压力带来的负面效应。
二、难量化检验项目判别尺度规范化
检验人员需要在日常检验工作不断加强对执法尺度的掌握。对难以量化的检验项目建立判别规则,对执行依据以及尺度进行制定检验标准,特别是出现具有争议的判别内容时,要将产品出现缺陷后将会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分等级,防止生产工人与检验员认识不一致而造成不必要的争议。检验员要将难量化检验项目出现的质量问题的处理模式加以归纳整理,把处理得当的案例进行规范,作为以后判别同类问题的参考,在参与人员范围,质量风险程度以及执法尺度方面形成通例;在以后同类问题发生时能够做到有例循例,无例并按实际情况采取具体的质量处理方案,以最快的速度解决质量争议,减少等待时间,在保证进度的同时,提高检验工作效率。
三、质量意识和态度的培养人性化
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非常重要,但企业在质量意识的过程中往往是教条的理念和标准的机械灌输,忽略了职工质量态度的引导和完善,而职工质量态度对其行为的方向性和对象的选择性具有调节作用。如一个职工对质量工作抱有肯定态度,就会乐意配合检验工作,重视质量工作;相反质量态度不端正,就会反感,忽视检验工作,态度是在过去认识和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经形成之后,就会使人对某种对象或事物采取相应的行为模式,重视质量,在工作中把质量放在重要位置。相反,质量态度差,一听到质量立马就会产生反感,也难以把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更谈不上把质量放在首位,人们对事物的态度不一样,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也不相同,质量态度是一种习惯的心理倾向,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工作和生产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质量态度一旦形成,会对产品质量、工作质量、服务质量的形成过程产生相一致的反应,因此只有连续不断的修正并完善的质量态度,才能使得职工在工作中的行为与企业要求趋于一致。
在日常工作中,要想生产部门职工有良好的质量态度,管理人员可以有计划的定期组织质量交流。一方面,检验人员与生产人员的沟通应该强力而有效。检验人员可以先给予生产人员“一分钟”的赞美,再给予“一分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使质量的宣贯和互动的有效性得以增强,从而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另一方面,将质量部门在检验产品时发现的质量问题及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产生原因、解决办法及预防措施,检验员可以与问题产生者面对面的沟通,帮助犯错误者进行改进,降低同类问题的发生几率。另外,管理者可组织相关岗位的操作者和检验员开展活动,通过近距离的沟通,从内心里取得相互之间的理解,只有消除了相互之间的对立情绪,才可在根本上建立和谐的工作关系,只有加强培养职工良好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态度,才可以真正化解工作中的矛盾。
结束语
检验工作作为制造企业的一项重要职能,也是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的重要窗口。要想化解工作中产生的主要矛盾、切实将工作做好,需要质量管理人员从规章制度、工作习惯、员工意识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精心组织及不断完善,在保证职能得以履行的同时,努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正权. 质量心理学引论 .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007
[2] 杨 蓉. 人力资源管理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