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行业也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而两极化和贫富差距拉大等问题也显现出来,此时“普惠金融”便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普惠金融是一种金融资源配置策略,使中国乃至全世界共同分享金融发展成果,缩小贫富差距,实现社会公平。目前,普惠金融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普惠金融的主要目的是解决“三农”等弱势领域的金融服务缺失问题。本文就普惠金融是什么,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今后普惠金融怎样更好的为提高农民收入服务等方面进行展开论述。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民收入
1.普惠金融的界定
1.1普惠金融的概念
普惠金融以扶贫为目的,为融资难的中小型企业、低收入阶层、贫困农户提供储蓄、贷款、保险、信托等金融服务。其最终目的是全民共享金融发展成果,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完备的金融体系,促进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
1.2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
1.2.1经济发达程度
经济发达程度首先体现在人民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高低上。一国经济发达,人民可支配收入多、生活水平高,便有更多的资金进行金融投资,而一国经济贫困仅够一国的生活支出,人民没有多余的可支配收入参与金融市场,自然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低。一般情况下经济越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水平越高。
1.2.2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般,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場业务、再贴现,财政政策包括国债、政府转移支付等手段。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对物价水平有着直接影响,政府在采取不合理扩张性经济政策时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等问题。政府只有采取适时的经济政策,才能保证稳定的物价,才能有稳定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
1.2.3依托互联网基础设施进行的金融产品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这一大背景下,大数据成为发展金融所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大数据拥有节省成本、规模运作、专家管理、可靠可行、提高信任度等好处。互联网技术越发达,普惠金融的发展越迅速,金融机构或政府机构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进行有重点有规划地普及大众和优惠全民。此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立的覆盖面越广、金融产品创新越符合农民需求,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就会越高。
1.2.4金融知识普及程度及投资成本
在金融知识普及的环境下发展普惠金融会避免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金融知识的普及程度越高,普惠金融的发展越顺利。农民的金融知识获得途径局限,所以金融知识应更多途径地走进农村、普及农村。降低金融投资的成本、降低金融投资的门槛以及普及金融知识才能使普惠金融的发展更加顺利。
2.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1减贫效应
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降低失业率,提高农民收入,从而达到减贫效果。主要是通过信贷减贫、财政补贴两个途径,具体来说通过提供村民便利的信贷途径、充足的信贷资金、优惠的利率政策,从而增加农民的资金获得量。
2.2市场效应
普惠金融完善了金融市场信用信息机制、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绿色金融市场环境的建设。首先,通过完善贷款客户信息查询系统,信用风险得到控制并降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信息不对称或者无信息可寻的缺点,创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其次,改善了金融基础设施,推行银行卡、网上转账缴费、手机便利支付、电话银行等完善了支付结算体系,加快了“互联网+”的金融方式在农村覆盖的步伐,提高了农民对科技水平的接受度,便利了农民支付结算;最后,创新金融产品使得金融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全民参与、遵纪守法,保障金融市场安全与稳定,实现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可持续的金融市场发展环境。
2.3政策效应
针对农村金融的有关法律逐步达到完善,使作为法律主体的农民有法可依,从而规范了民间金融“高利贷”等非法集资放贷等金融行为,使农民在受到不正当金融机构威胁时可以运用正当的渠道保障自己的财产人身安全;普惠金融政策效应还表现在财政政策方面,对农民的贷款提供低利率,对农民的保险提供补助资金,对农民所得降低税率等优惠的财政政策提高了农民自主脱贫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了自身收入。
3.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农民收入的建议
3.1建立完善信用信息体系
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首先从农村和小微型企业征信数据库的建设开始入手,加快推进农户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和管理工作,提高信用信息建档率;其次,提高农民的诚信意识,加强对信用信息体系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农民对信用信息体系的接受度;最后,加快推进山东省对于符合央行征信条件的村镇银行、民间资本管理机构、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介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
3.2政府扶持引导,地方有效落实
政府应加大扶持地方财政的力度,对地方个别贫困市县提供财政补助从而缓解地方财政紧张,地方财政要保证对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的补贴资金落实到位;其次,政府放权,简化财政扶持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降低小微企业申请地方扶持的时间成本;最后,政府引导监督中央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所需的配套资金落实到基层,基层要严格落实配套政策,不得出现舍弃或不履行政策的问题。
3.3提高科技水平、创新多元化普惠金融信贷产品
首先,推行“村村通”金融服务点建立方式,支持银行机构在乡村布放POS机、自动柜员机等电子化金融服务机具,利用互联网技术,向乡村延伸银行卡受理网络;其次,针对上文中所指出的动产抵押信贷产品创新不足、厂房无法抵押贷款的问题,创新钢结构资产抵押贷款产品,使得中小企业可将钢结构的厂房作为抵押品进行贷款,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最后,利用农村土地经营收益权抵押贷款方式解决农民无抵押品进行抵押贷款的困境,创新农业机械抵押贷款、畜禽活体抵押贷款、农产品存货抵押贷款等多种抵押贷款产品,提高农民参与经济积极性。
3.4推进金融扶贫、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农民收入
各省要加大对重点地区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而且,各省还应建立风险共担机制,由“政府+银行+企业+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市场风险与道德风险,对农业或扶贫的贷款损失,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共担;此外,应鼓励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鼓励银行对农业种植生产进行贷款投资。
参考文献:
[1]高霞.当代普惠金融理论及中国相关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6.
[2]彭向升.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
关键词:普惠金融;农民收入
1.普惠金融的界定
1.1普惠金融的概念
普惠金融以扶贫为目的,为融资难的中小型企业、低收入阶层、贫困农户提供储蓄、贷款、保险、信托等金融服务。其最终目的是全民共享金融发展成果,缩小贫富差距,构建完备的金融体系,促进金融的持续健康发展。
1.2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因素
1.2.1经济发达程度
经济发达程度首先体现在人民当前可支配收入水平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高低上。一国经济发达,人民可支配收入多、生活水平高,便有更多的资金进行金融投资,而一国经济贫困仅够一国的生活支出,人民没有多余的可支配收入参与金融市场,自然普惠金融的发展水平低。一般情况下经济越发达地区的普惠金融水平越高。
1.2.2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政府的经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般,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場业务、再贴现,财政政策包括国债、政府转移支付等手段。无论是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都对物价水平有着直接影响,政府在采取不合理扩张性经济政策时可能会导致通货膨胀等问题。政府只有采取适时的经济政策,才能保证稳定的物价,才能有稳定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
1.2.3依托互联网基础设施进行的金融产品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这一大背景下,大数据成为发展金融所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大数据拥有节省成本、规模运作、专家管理、可靠可行、提高信任度等好处。互联网技术越发达,普惠金融的发展越迅速,金融机构或政府机构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进行有重点有规划地普及大众和优惠全民。此外,互联网基础设施建立的覆盖面越广、金融产品创新越符合农民需求,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就会越高。
1.2.4金融知识普及程度及投资成本
在金融知识普及的环境下发展普惠金融会避免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金融知识的普及程度越高,普惠金融的发展越顺利。农民的金融知识获得途径局限,所以金融知识应更多途径地走进农村、普及农村。降低金融投资的成本、降低金融投资的门槛以及普及金融知识才能使普惠金融的发展更加顺利。
2.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2.1减贫效应
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降低失业率,提高农民收入,从而达到减贫效果。主要是通过信贷减贫、财政补贴两个途径,具体来说通过提供村民便利的信贷途径、充足的信贷资金、优惠的利率政策,从而增加农民的资金获得量。
2.2市场效应
普惠金融完善了金融市场信用信息机制、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绿色金融市场环境的建设。首先,通过完善贷款客户信息查询系统,信用风险得到控制并降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信息不对称或者无信息可寻的缺点,创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其次,改善了金融基础设施,推行银行卡、网上转账缴费、手机便利支付、电话银行等完善了支付结算体系,加快了“互联网+”的金融方式在农村覆盖的步伐,提高了农民对科技水平的接受度,便利了农民支付结算;最后,创新金融产品使得金融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全民参与、遵纪守法,保障金融市场安全与稳定,实现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可持续的金融市场发展环境。
2.3政策效应
针对农村金融的有关法律逐步达到完善,使作为法律主体的农民有法可依,从而规范了民间金融“高利贷”等非法集资放贷等金融行为,使农民在受到不正当金融机构威胁时可以运用正当的渠道保障自己的财产人身安全;普惠金融政策效应还表现在财政政策方面,对农民的贷款提供低利率,对农民的保险提供补助资金,对农民所得降低税率等优惠的财政政策提高了农民自主脱贫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了自身收入。
3.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农民收入的建议
3.1建立完善信用信息体系
健全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首先从农村和小微型企业征信数据库的建设开始入手,加快推进农户和城镇低收入群体电子信用档案建设,加强信用信息归集和管理工作,提高信用信息建档率;其次,提高农民的诚信意识,加强对信用信息体系的宣传与推广,提高农民对信用信息体系的接受度;最后,加快推进山东省对于符合央行征信条件的村镇银行、民间资本管理机构、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介入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
3.2政府扶持引导,地方有效落实
政府应加大扶持地方财政的力度,对地方个别贫困市县提供财政补助从而缓解地方财政紧张,地方财政要保证对小微型企业生产经营的补贴资金落实到位;其次,政府放权,简化财政扶持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降低小微企业申请地方扶持的时间成本;最后,政府引导监督中央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所需的配套资金落实到基层,基层要严格落实配套政策,不得出现舍弃或不履行政策的问题。
3.3提高科技水平、创新多元化普惠金融信贷产品
首先,推行“村村通”金融服务点建立方式,支持银行机构在乡村布放POS机、自动柜员机等电子化金融服务机具,利用互联网技术,向乡村延伸银行卡受理网络;其次,针对上文中所指出的动产抵押信贷产品创新不足、厂房无法抵押贷款的问题,创新钢结构资产抵押贷款产品,使得中小企业可将钢结构的厂房作为抵押品进行贷款,满足中小企业贷款需求;最后,利用农村土地经营收益权抵押贷款方式解决农民无抵押品进行抵押贷款的困境,创新农业机械抵押贷款、畜禽活体抵押贷款、农产品存货抵押贷款等多种抵押贷款产品,提高农民参与经济积极性。
3.4推进金融扶贫、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农民收入
各省要加大对重点地区脱贫攻坚的支持力度;而且,各省还应建立风险共担机制,由“政府+银行+企业+保险公司”共同承担市场风险与道德风险,对农业或扶贫的贷款损失,按照不同的比例进行共担;此外,应鼓励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鼓励银行对农业种植生产进行贷款投资。
参考文献:
[1]高霞.当代普惠金融理论及中国相关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16.
[2]彭向升.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