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君子品质的涵义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在《论语》中,“君子”一词一共出现了107次,可见“君子”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张津铭在《〈论语〉的君子观对学生人格养成的价值》一文中谈到:在孔子看来,“圣人”是道德修养的至高境界,是一般人可望不可即的,而“君子”则更具现实意义,是通过努力修行就能达到的一种人格境界。何谓君子?在笔者看来,凡是《论语》中提到的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质都属于君子品质。比如,诚实守信,知礼懂礼,心胸宽广,言行一致,志向远大,好学善学等。
如何让这些美好的品质和智慧的思想渗透到学生心理,陶冶情操,提升人格素养,为以后的人生道路铺上基石呢?笔者带领课题组成员做了以下的尝试。
二、君子品质引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选定主题,编校本教材
中学是人生成长的关键词,学生在其中完成了由少年到青年的过渡,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有好的精神引导至关重要。学生在不同年级呈现出不一样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七年级时,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环境,认识新的教师和学生,需要在新的集体中重新生活;八年级时,多数学生来到青春叛逆期,会与父母产生情感上的隔阂,甚至顶撞父母或者封闭沟通,情绪容易激动,有时候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九年级时,升学压力渐升,学生开始悟到学习的紧迫性,迫切需要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时候会出现懈怠和自暴自弃情况等。根据这些特点,课题组从《论语》中选出六大主题的内容,分别作用于三个年级,它们是七年级的“君子之行”“君子之交”,从交友和和行为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八年级的“君子之量”“君子之孝”,从度量和孝顺上引领学生;九年级的“君子之学”“君子之志”,从学习和志向方面鼓舞学生。
选好六大主题后,我们从《论语》中选择与之相关的章节,汇编成《君子修炼手册》的校本教材。比如,“君子之交”这个主题,我们选了13章,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等章节。班主任利用早读、语文课前三分钟、班会课让学生朗读,形成初步的认知感受。
(二)开展活动渗透君子品质
学生熟悉了《君子修炼手册》的内容之后,我们开展了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感悟君子品质并进行内化。
1.知识竞赛。每一个主题出一份竞赛试题,包含选择题5道,填空题10道,翻译题5句,简答题2道。选择题指向《论语》相关的常识,填空题和翻译题考察内容的背诵和理解,简答题引领学生反观自己,思考生活与人生。比如,“君子之行”中的两道简答题是:1.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请你结合在生活中、学校里的所见所闻所感,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也经常说“冲动是魔鬼”,但也有学生说“正值青春年少,该出手时就出手”,认为中学生不需要考虑太多,大胆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赞同哪种观点?这种竞赛的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兴趣。
2.辩论赛。每个主题一个辩题,如,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不需拘小节,中学生广泛交友利大于弊(弊大于利),传统的孝文化是财富(包袱)等。辩论赛在提高学生能力上,可谓一举多得,既提高了学生收集检索材料和团队向协作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临场应变能力,又能展示学生的个人才华。学生在辩论中加深了对辩题的理解。如,在“广泛交友”的辩论赛之后,有学生写了体会“我想说的是,矛盾确实会有,但对于真心朋友,矛盾之后是理解,理解之上是包容。”有学生写了感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品行好的人做朋友,学习他身上的长处,我们要真诚地对待朋友,这样才能让友谊长存。” 班主任反映辩论赛后,班里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了,学生之间也更加有礼貌了。
3.演讲比赛。先在班级进行初赛,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再选出优秀者参加年级决赛。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演讲,或谈理解,或谈生活,或发出警醒,或提出忠告。如,学生在讲“君子之孝”这个主题时,有的学生说:“将‘孝’字拆开,我们可以发现,上方是‘老’的上部,下方是一个‘子’,我们在佩服古人造字智慧的同时,也不禁为其中的含义所折服。”是啊,“子”从小在“老”的呵护下成长,在“子”长大成人之后,“子”是不是也要以实际行动回报“老”之前的爱呢?有的学生说:“‘孝’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只要不调皮捣蛋就是孝,但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就是认真学习,分担家务,为父母排忧解难。”这次演讲比赛之后,有家长给笔者发信息说:“孩子今天晚上主动说洗碗,这是上了初中没有的事情,问他怎么了,他说我们上班很累了,他要分担家务。”也有家长说:“原来脾气挺爆的,现在和我们意见不合时,就说我进房间静静,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怼回,很感谢老师组织了这样的活动,我们做家长的千言万语都抵不过老师的引导教育啊。”
4.故事会
故事会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讲故事的人讲的妙趣横生,或者感人肺腑,听故事的人听得津津有味。比如,在“君子之量”这场故事会中,学生小颖给大家讲了《六尺巷》的故事:在康熙年间,有一个大官叫张英,是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有一天他接到老家来的一封信,说他的老家与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由于牵涉到尚书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只好写信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张英思量后,回诗一首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收到信后立即将垣墙拆让三尺。张家的忍让感动了吴家,他们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村民们可以自由通过,“六尺巷”由此得名。乡亲们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
学生们在故事中明白了:六尺巷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
5.主题班会
除了以上四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我们还针对相关主题,设计主题班会,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六个主题六节班会,分别为《见贤思齐,力争上游》《朋友一生一起走》《学会宽容》《孝——为人之本》《常温习,有成效》《立于实际,志在必行》。在班会课上,教师通过视频、情景剧、歌曲、故事、讨论、朗诵、小品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主题,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三)通过评价促进性格养成
评价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它可以修正学生的言行,促进学生的成长。为此,我们开展过程性评价,制定每个主题六条评价标准,汇编成类似于护照的《君子通行证》一本。我们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庭评价、教师评价。在四个评价中得到三“优”,总评则为优,六条标准都得到总评“优”之后,则给盖章“通过”。“通过”意味着学生在这一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得到家校的一致认可,以下是“君子之孝”的评价表格。
以评价来修正学生日常行为,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在成长中评价,在评价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健康地成长。
综上所述,多种活动的开展,《论语》中的君子品质逐渐植根于每个学生的心中,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学生在校园里快乐地成长,人际关系和谐,班集体凝聚力强,学习成绩稳步提高。以《论语》中的君子品质为依托的班级精神文化的教育功能虽然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本文系惠州市2019—2020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论语》中的君子品质在中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9hzkt017)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献:
[1]张津铭.《论语》的君子观对学生人格养成的价值[J].才智, 2018(34):55.
责任编辑 温铁雄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在《论语》中,“君子”一词一共出现了107次,可见“君子”在孔子心目中的地位。张津铭在《〈论语〉的君子观对学生人格养成的价值》一文中谈到:在孔子看来,“圣人”是道德修养的至高境界,是一般人可望不可即的,而“君子”则更具现实意义,是通过努力修行就能达到的一种人格境界。何谓君子?在笔者看来,凡是《论语》中提到的正面的、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质都属于君子品质。比如,诚实守信,知礼懂礼,心胸宽广,言行一致,志向远大,好学善学等。
如何让这些美好的品质和智慧的思想渗透到学生心理,陶冶情操,提升人格素养,为以后的人生道路铺上基石呢?笔者带领课题组成员做了以下的尝试。
二、君子品质引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选定主题,编校本教材
中学是人生成长的关键词,学生在其中完成了由少年到青年的过渡,建立起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因此,有好的精神引导至关重要。学生在不同年级呈现出不一样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七年级时,学生需要适应新的环境,认识新的教师和学生,需要在新的集体中重新生活;八年级时,多数学生来到青春叛逆期,会与父母产生情感上的隔阂,甚至顶撞父母或者封闭沟通,情绪容易激动,有时候难以处理好人际关系。九年级时,升学压力渐升,学生开始悟到学习的紧迫性,迫切需要学习方法的指导,有时候会出现懈怠和自暴自弃情况等。根据这些特点,课题组从《论语》中选出六大主题的内容,分别作用于三个年级,它们是七年级的“君子之行”“君子之交”,从交友和和行为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八年级的“君子之量”“君子之孝”,从度量和孝顺上引领学生;九年级的“君子之学”“君子之志”,从学习和志向方面鼓舞学生。
选好六大主题后,我们从《论语》中选择与之相关的章节,汇编成《君子修炼手册》的校本教材。比如,“君子之交”这个主题,我们选了13章,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等章节。班主任利用早读、语文课前三分钟、班会课让学生朗读,形成初步的认知感受。
(二)开展活动渗透君子品质
学生熟悉了《君子修炼手册》的内容之后,我们开展了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感悟君子品质并进行内化。
1.知识竞赛。每一个主题出一份竞赛试题,包含选择题5道,填空题10道,翻译题5句,简答题2道。选择题指向《论语》相关的常识,填空题和翻译题考察内容的背诵和理解,简答题引领学生反观自己,思考生活与人生。比如,“君子之行”中的两道简答题是:1.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请你结合在生活中、学校里的所见所闻所感,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孔子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也经常说“冲动是魔鬼”,但也有学生说“正值青春年少,该出手时就出手”,认为中学生不需要考虑太多,大胆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请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赞同哪种观点?这种竞赛的形式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提高了他们的兴趣。
2.辩论赛。每个主题一个辩题,如,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需不需拘小节,中学生广泛交友利大于弊(弊大于利),传统的孝文化是财富(包袱)等。辩论赛在提高学生能力上,可谓一举多得,既提高了学生收集检索材料和团队向协作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临场应变能力,又能展示学生的个人才华。学生在辩论中加深了对辩题的理解。如,在“广泛交友”的辩论赛之后,有学生写了体会“我想说的是,矛盾确实会有,但对于真心朋友,矛盾之后是理解,理解之上是包容。”有学生写了感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品行好的人做朋友,学习他身上的长处,我们要真诚地对待朋友,这样才能让友谊长存。” 班主任反映辩论赛后,班里学生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了,学生之间也更加有礼貌了。
3.演讲比赛。先在班级进行初赛,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再选出优秀者参加年级决赛。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演讲,或谈理解,或谈生活,或发出警醒,或提出忠告。如,学生在讲“君子之孝”这个主题时,有的学生说:“将‘孝’字拆开,我们可以发现,上方是‘老’的上部,下方是一个‘子’,我们在佩服古人造字智慧的同时,也不禁为其中的含义所折服。”是啊,“子”从小在“老”的呵护下成长,在“子”长大成人之后,“子”是不是也要以实际行动回报“老”之前的爱呢?有的学生说:“‘孝’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只要不调皮捣蛋就是孝,但是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就是认真学习,分担家务,为父母排忧解难。”这次演讲比赛之后,有家长给笔者发信息说:“孩子今天晚上主动说洗碗,这是上了初中没有的事情,问他怎么了,他说我们上班很累了,他要分担家务。”也有家长说:“原来脾气挺爆的,现在和我们意见不合时,就说我进房间静静,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怼回,很感谢老师组织了这样的活动,我们做家长的千言万语都抵不过老师的引导教育啊。”
4.故事会
故事会是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式,讲故事的人讲的妙趣横生,或者感人肺腑,听故事的人听得津津有味。比如,在“君子之量”这场故事会中,学生小颖给大家讲了《六尺巷》的故事:在康熙年间,有一个大官叫张英,是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有一天他接到老家来的一封信,说他的老家与吴家在宅基地问题上发生了争执。由于牵涉到尚书大人,官府和旁人都不愿沾惹是非,只好写信让张英打招呼“摆平”吴家。
张英思量后,回诗一首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家人收到信后立即将垣墙拆让三尺。张家的忍让感动了吴家,他们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于是,两家的院墙之间有一条宽六尺的巷子,村民们可以自由通过,“六尺巷”由此得名。乡亲们交口称赞张英和他家人的旷达态度。
学生们在故事中明白了:六尺巷的“宽”不是宽在“六尺”上,而是“宽”在人们的心灵境界与和谐礼让精神上。包容忍让,平等待人,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从古至今,源远流长。
5.主题班会
除了以上四个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我们还针对相关主题,设计主题班会,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六个主题六节班会,分别为《见贤思齐,力争上游》《朋友一生一起走》《学会宽容》《孝——为人之本》《常温习,有成效》《立于实际,志在必行》。在班会课上,教师通过视频、情景剧、歌曲、故事、讨论、朗诵、小品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主题,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
(三)通过评价促进性格养成
评价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它可以修正学生的言行,促进学生的成长。为此,我们开展过程性评价,制定每个主题六条评价标准,汇编成类似于护照的《君子通行证》一本。我们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庭评价、教师评价。在四个评价中得到三“优”,总评则为优,六条标准都得到总评“优”之后,则给盖章“通过”。“通过”意味着学生在这一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得到家校的一致认可,以下是“君子之孝”的评价表格。
以评价来修正学生日常行为,让学生在评价中成长,在成长中评价,在评价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健康地成长。
综上所述,多种活动的开展,《论语》中的君子品质逐渐植根于每个学生的心中,内化成学生的自觉行动。学生在校园里快乐地成长,人际关系和谐,班集体凝聚力强,学习成绩稳步提高。以《论语》中的君子品质为依托的班级精神文化的教育功能虽然是无形的,但又是无所不在的,就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
[本文系惠州市2019—2020年度中小学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课题“《论语》中的君子品质在中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编号:2019hzkt017)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献:
[1]张津铭.《论语》的君子观对学生人格养成的价值[J].才智, 2018(34):55.
责任编辑 温铁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