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是一条诗意的河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reck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课堂应该是诗意的课堂。即使不是诗歌课,也有诗意在流淌。语文课堂是学生生命流动的课堂,是教师生命流动的课堂,更是师生生命交融的课堂。当教师把自己的生命投入课堂,并点燃学生的生命,共同燃烧,共同感受种种崇高的感情的时候,诗意就诞生了。
  关键词: 语文教学 诗意课堂 生命流动
  课堂作为学生和教师栖息之地,应该充满浓浓诗意。诗意的课堂涌动着诗的灵性,洋溢着诗的浪漫,弥漫着诗的芳香,流淌着诗的精彩。
  诗意课堂,是教师用诗样唯美的语言演绎着课堂,用诗样的精巧锻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意蕴营造着课堂,用诗样的激情澎湃着课堂。
  语文课堂应该是诗意的课堂。即使不是诗歌课,也有诗意在流淌。
  课堂教学是丰富多彩的动态生成过程,也是生命的流动过程。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叶澜教授认为,它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蕴含特殊的生命教育和人文教育的价值。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那种为语言而语言忽视人的发展的教育方式,构建富有人性化的课堂教学,使教师和学生在生命的互动中,在心灵不断撞击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点燃智慧的火花,使语文课堂具有灵动性,充满生命活力。
  一、语文课堂——学生生命流动的课堂
  叶澜教授认为:传统的课程,学科教学的内容缺乏生命色彩,这是造成学科育人价值贫乏的深层次原因。新课程的课堂更加关照学生生命成长,课堂不再是“传经布道”的场所,而是溢彩流光的生命之河。在这样的课堂上,你看到的是学生生命的流动。
  课例1:苏教版小学语文第5册《掌声》第2课时教学片断
  ……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英神态,动作变化的句子。分小组讨论,从这些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
  (1)出示: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班里有位叫小英的同学,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说说小英为什么总是坐在教室的一角,练习朗读,体会小英的自卑心理。)
  (2)出示:轮到小英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小英才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讨论:小英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练习朗读,再次体会小英的自卑心理。)
  (3)出示: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自由读,讨论:为什么犹豫慢吞吞?(不愿意讓人看到她走路时的样子。)眼圈儿为什么红了?(小英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练习朗读,体会小英复杂的心理变化。)
  (4)出示:那掌声热烈、持久,小英感动得流下了眼泪。齐读,讨论:小英为什么流泪?(同学们的掌声使小英感到了大家的关心和鼓励,她感动得流泪了。练习朗读,体会小英的感激的心情。)
  (5)小英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同学们的掌声里微笑着走下讲台。
  讨论:鞠躬表示什么?(是感谢同学们再一次的热情鼓舞。练习朗读)
  (6)她不再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交谈、游戏,甚至还走进了学校的舞蹈房……
  (讨论:小英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练习朗读)
  ……
  于是,课文就不仅仅是讲述“掌声”改变了主人公小英的事情了,而是直接进入学生的生命中,与他们的生活经验、生命体验融为一体。正因为如此,学生被打动了,流了泪,听课的老师也流泪了,成了感受爱、感受真情、感受生命的顽强与坚韧的磁场。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体现在主体参与下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流动的语言之中。因此,语文课堂不仅是知识建构的空间,更是学生生命活动的场所。它不再是静止的跑道,而是学生感悟生活、展示风采、体验人生、追求成功、感受欢愉、发展生命的过程。因此,让课堂充满灵性,充满活力,应是始终回荡于语文教学的主旋律。
  二、语文课堂——教师生命流动的课堂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全身心地用自己的生命去感受,那么怎么可能真正打动学生,从而轻易地走进他们的心灵?
  课例2: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灰椋鸟》第2课时教学片断
  ……
  在学完课文后,播放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打字机形式出示作者的生平。教师在一旁深情地吟诵:有一个女孩,她从小爱养丹顶鹤,在她大学毕业以后,她仍回到她养鹤的地方,可是有一天,她为救那只受伤的丹顶鹤,滑进了沼泽地,就再也没有上来……她就是我们本文的作者——徐秀娟,1987年9月16日,饲养场里的一只丹顶鹤飞散,徐秀娟为寻找这只飞散的丹顶鹤,不顾自然环境的恶劣,在夜色笼罩的茫茫滩涂上寻找失散的丹顶鹤,不慎陷入沼泽地,献出了年仅23岁的年轻生命……据说,当第二天村民们从河中打捞出徐秀娟的遗体时,两只丹顶鹤徘徊在她的身边,不停地低下戴着红冠的头,用长长的尖缘整理着她湿淋淋的衣服……
  听着听着,师生不觉泪湿眼眶,在此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仅仅将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文字,而是透过文字看思想,通过自身的语言表述进行再创造并把它传达出来,用声传情,以情言声,实现学生主体的认识和感知,唤醒生命活力。使学生的语言技能在共同参与、彼此合作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使教师能从生命的高度关注课堂教学,让学生的心智在感受生命涌动的过程中,开发生命潜力。
  这样的课堂,怎么可能不动人?
  三、语文课堂——师生生命交融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不拒绝字、词、句、篇,但又不以这些为旨归,更注重对师生双方精神上的提升。教育,因此不仅是一种付出,而且是一种享受。一节课下来,师生双方都感觉到了深深的满足。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9册《二泉映月》第2课时教学片断
  ……
  《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让人感动的文章,还没有上的时候,有几个学生就对我说:“老师,这篇文章真感人啊!”学生的话给了我压力,在学生眼里,文章是如此的令人感动,万一我上得让他们感觉不到感动怎么办呀?我一遍又一遍地读,文章的确很感人,生动记录了阿炳热爱音乐,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故事,音乐记载了他苦难坎坷的一生。但是对于缺乏生活经验的学生,他们很难领悟文章的中心——音乐要告诉我们的情感,因此,我在课堂中两次用了音乐,一处放在开课处,想借此烘托气氛,让学生尽快进入情境,一处放在结课处,力求通过全文感悟,让学生在乐曲声中得到更深领悟。   我的设计是这样的:用音乐渲染激情,上课出示课题后,我立刻播放《二泉映月》,让优美凄苦的乐声把学生的深思凝聚起来,带入一个优美的意境中,接着引入主题:告诉老师,这悠扬的琴声,让你听到了什么?接着对学生质疑:阿炳这位民间艺人为什么能够创作出这样动人的音乐呢?随着问题的提出,让他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疏通生字词。随后通过让学生找带有“听”字的句子,将教学引入第2自然段。用第2自然段中小阿炳什么声音也没有听到与4、5自然段中长大后的阿炳听到了叹息、哭泣、倾诉、呐喊作对比。引导学生找出阿炳听到叹息、哭泣、倾诉、呐喊声的关键词(双目失明、卖艺度日),其中穿插了情境说话练习及感情朗读训练,进一步体会阿炳的苦难人生,激发对阿炳的无限同情。紧接着,情感激昂地连用4句“有人倾听吗?”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引入高潮。学生有了情感的积淀,对描写阿炳创作《二泉映月》及《二泉映月》旋律的语句理解、体会得比较到位,此时趁热打铁,强化感情朗读训练收到了很好效果。
  语文学习是师生与作者、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我们要提倡师生与文本之间跨越时空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弘扬个性的对话、学生与教师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追求的是心与心的呼唤、神与神的交融、情与情的相牵、思维与思维的碰撞。要牢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无论言辞怎样精彩,都只是起引导作用,承担主持人的角色,尽服务者的职责,任何时候都不能喧宾夺主。唯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形成默契,心神交融,才有愉快的氛围。同时,教师要善于提出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激发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欲望,激起学生的头脑风暴,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已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充满激情与活力,有待点燃的火炬。教师就要用自己的情和知识点燃这些火炬,使他们熠熠闪光,也使课堂在对话中充满活力。
  诗意的语文,表现在课堂的灵动与师生情绪的起伏上。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口吐莲花,学生精彩迭出,师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真正意义上的诗意或许并不是来自于教师诗一般的教学语言,而是来自于课堂内在的节奏,来自于课堂上师生双方情感的律动,来自于那闪耀的灵感火花。
  这诗意来自于教师深厚的学养。这学养,不仅仅是指诗歌修养,甚至不仅仅是指文学修养,也包括哲学修养,更包括教师本人对教育的认识、对学生的深入研究、对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对课堂的倾情投入。
  当教师把自己的生命投入课堂,并点燃学生的生命,共同燃烧,共同感受种种崇高的感情的时候,诗意就诞生了。
  王崧舟老师曾说:“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精神享受的过程,是为学生的精神生命铺垫底子的过程。”
  学生在诗意的课堂里浸润,收获人格修养的熏陶、语文素养的发展、丰厚语感的提升、人生智慧的开发,更获得生命发展的动力。
  參考文献:
  [1]听袁卫星老师讲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中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魅力经典解读[M].江苏人民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 要: 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教师要从传统的教学误区中走出来,尊重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进行培养,既要让学生的阅读能力服务于学习,又要服务于学生以后的工作。  关键词: 高中语文 阅读教学 趣味性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最重要的能力,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想要提高综合语文
摘 要: 预科汉语教学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对于提升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都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由于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恶劣,师资条件薄弱,该地区的汉语教学一直处在较低水平。如何更新理念,改善预科汉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必要的创新就成为摆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学校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预科教育的基本概念切入话题,分析当前新疆少数民族
摘 要:政府会计是我国会计体系里的一大构成要素,随着社会进程的不断推进和财政制度的改革,政府会计制度也需要及时地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状况。因此,本文拟打算着重分析权责发生制视角下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特征与路径分析权责发生制视角下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特征与路径分析。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视角;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特征;路径  一、权责发生制视角下的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特征  (一)修订颁布制度准则,
摘 要: 吟诵教学是把吟咏和朗诵相互结合,在深入了解吟咏和朗诵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循序渐进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吟诵教学的经验和教训,最终让学生在古典诗词的学习上达到入情入心境界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在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古典诗词吟诵教学能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旨在探讨高等职业院校古典诗词吟诵教学的必要性和方式方法。  关键词: 高职语文 古典诗词 吟诵教
摘 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信息化技术运用在很多领域中,并且促进各个领域的进步与发展。财务管理也在社会进步和和财务相关工作改革过程中积极的将信息技术融入其中,为了实现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质量的整体提升,就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力度。水务公司的重组、融资以及并购等经营活动都密切联系着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展开,使信息技术在水务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对水务公司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
车前子----中医临床常用中药之一。本论文对车前子的化学成分、车前子的质量标准以及车前素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对阐明中药材车前子的化学成分,建立质量标准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阐明了车前子中车前素的药代动力学规律,为车前素的开发和物效基础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论文取得如下成果:1、车前子化学成分研究30 kg车前子中药材经粉碎机粉碎后用75%乙醇回流提取,所得提取物分别用三氯甲烷、乙酸乙酯、正丁醇
摘 要: 中职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学业成绩不是那样理想,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十分渺茫。中职学校学生身心健康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阶段,本文论述利用语文环境建设健康中职学生身心的相关思考,值得借鉴。  关键词: 语文环境 健康身心 策略思考 中职教育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利用语文环境建设健康中职学生身心,在一定程度上能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我将近几年利用语文环境建设健康中职学生身心的思考和实践拙于笔端以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