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肝脏CT增强检查和肝脏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是诊断肝脏疾病的常用方法,两者均需使用碘对比剂.对比剂外渗是CT增强检查中的主要并发症,其常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可造成皮肤组织坏死、溃疡,甚至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分析对比剂外渗的原因及研究对比剂外渗的预防与处置方法是目前影像科护理的热点课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肝脏CT增强检查和肝脏CTA检查中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脏CT增强检查和肝脏CT血管造影(CTA)检查是诊断肝脏疾病的常用方法,两者均需使用碘对比剂.对比剂外渗是CT增强检查中的主要并发症,其常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重则可造成皮肤组织坏死、溃疡,甚至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分析对比剂外渗的原因及研究对比剂外渗的预防与处置方法是目前影像科护理的热点课题.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肝脏CT增强检查和肝脏CTA检查中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
其他文献
音乐的教化功能深层次上是文化教化功能的一种表现;主体依赖自身文化积淀重构音乐,赋予音乐以意义,从而达到教化的目的;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中世纪音乐教化功能有不同的特点;中国古典音乐的教化功能主要表现为礼乐政治,它服从、服务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社会秩序,以天人合一的和谐追求为宗旨;西方中世纪音乐的教化功能借助宗教活动展开,它以其庄严肃穆、不可揣摩的风格表达了人对上帝至高无上的服从;中国古典音乐与西方中世纪音乐教化功能的差异深层次上是一种世界观的差异,正确把握二者的差异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西方解决社会问题方式的差异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为吉林省一级期刊,季刊,每季度末28日出刊,国内统一刊号为CN 22-1322/C,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009-8976。设有政治•哲学•法律、经济•管理•历史、语言•文学•艺术、高等教育与研究、教学改革与实践等栏目。欢迎广大教师、校友、研究管理人员等踊跃赐稿。来稿要求如下.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是神经阻滞精准麻醉的一个发展方向.在肩部(含锁骨)手术中,单一的臂丛神经阻滞或颈丛神经阻滞往往不能起到比较全面的麻醉效果;而在超声引导下分别行臂丛神经阻滞和颈浅层丛神经阻滞,可以取得比较全面的麻醉效果[1].复习解剖,在环状软骨水平,颈浅丛神经就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椎前筋膜浅层行走,椎前筋膜深层就是前中斜角肌,臂丛神经也就在这个前中斜角肌间隙内,两个神经丛在这个平面上只隔着一层椎前筋膜.
目的探讨绩效考核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的就诊患者1000例,根据就诊的不同时间段分为两组,绩效考核实施前(2018年1-12月)就诊的患者500例设为对照组,绩效考核实施后(2019年1-12月)就诊的患者50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投诉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0.4%、91.4%,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投诉率分别为19.6%、8.6%,对照组患者投诉率
2001年Rita Charon提出了叙事医学的概念[1].研究表明,叙事医学能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减少负面情绪,改善治疗预后[2-3].截肢手术是挽救下肢坏疽患者生命不得已而采取的治疗方式.皮斌等[4]发现,患者截肢术前有较强的疾病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术后表现出抑郁等负面情绪.本文通过叙事医学的形式讲述一个老年女性因心房颤动出现下肢坏疽,截肢术后伤口长达7个月的延迟愈合的病例.运用Belkin危机干预三模式对患者术前术后进行心理危机干预[5],用极大的耐心和家庭的积极支持最后让患者活下来并治愈出院.
静脉留置针是住院患者最常使用的输液工具之一,具有操作简单、对组织刺激性小、留置时间长、不易刺破血管等优点,能够有效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疼痛,减少静脉损伤,降低血管导管感染发生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抢救患者;但在实际工作中静脉留置针常发生堵管,使其静脉留置时间缩短,增加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加重患者经济负担,增加护士临床工作量[1].
本文通过构建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将金融集聚促进区域技术扩散的融资支持、信息传递、风险分散三大机制引入空间杜宾模型,利用2006—2018年长三角地区地级市层面数据,实证分析并比较金融集聚对长三角六大都市圈技术扩散的促进机制与成效差异。结果显示:上海大都市圈金融集聚促进技术扩散主要体现为融资支持机制,宁波都市圈主要体现为融资支持和信息传递机制,苏锡常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的作用机制全面且成效显著,南京和合肥都市圈内技术扩散成效不显著;从金融子行业集聚来看,银行业集聚在各都市圈技术扩散中起主导作用,证券业集聚对苏锡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于身体机能较差的老年人群,一般会造成患者的进气、出气困难,通气功能障碍,且存在肺泡壁受损、呼吸性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扩大情况,严重影响患者自身的生活质量[1].一般患者在疾病缓解后会离院居家护理,而后续的用药与训练极大地依赖患者自身的依从性,而多数患者因为各种原因,难以保证训练的质量与持续用药,故部分患者存在再次返院甚至病情急剧恶化的情况[2].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法定传染病报告质量、管理现状和薄弱环节,评估传染病报告质量,探讨传染病报告质量控制管理策略.方法对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传染病报告情况进行调查,获取传染病报告及时率、漏报率、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完整率、传染病报告卡填写准确率等指标,分析2018年和2019年传染病报告质量.结果2019年与2018年传染病报告情况相比,漏报率由22.3%下降至1.8%,报告及时率由92.0%上升至98.2%、完整率和准确率分别由86.0%、84.0%上升至98.0%、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