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竞争,有些孩子适应性很强,很快就能掌握规则和方法,轻松应对,并通过竞争使自己达到更高的高度。但也有一些孩子无法适应竞争,从害怕到最后干脆放弃,孩子郁闷,家长也苦恼。因此,家长应特别注意教给孩子对待竞争的态度和方法,让孩子学会竞争。下面几点就是家长应该特别注意的地方。
1. 教会孩子如何对待失败
竞争中总会有胜利者和失败者,胜利者自然高兴,但失败了并不能就此否定自己,所以首先要教孩子学会面对失败。胜败乃兵家常事,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以后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一次小小的失败有什么要紧呢?家长要多给孩子讲述自己是怎么对待竞争中失败的。比方说,你在马拉松比赛中只得了第二名或者根本就没有取得名次,但你在失望的同时也为自己参加了比赛而骄傲。
在竞争中,失败是令人遗憾的,但千万别让懊丧吞噬自己,要尽快摆脱心理压抑,重新振奋精神,努力拼搏,去争取胜利。心理学家认为,失败后的轻度懊丧可以成为成功校正器,而懊丧一旦成为一种心境,就会形成人格品质,使人丧失信心,在竞争面前却步。
2. 鼓励孩子努力进取而不是只盯着胜利
家长要让孩子懂得,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成绩比奖品更为宝贵,让他知道,当他能无愧地说“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时,其实与说“我胜利了”一样重要。
人都想有更好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但在前进的路上,失败不可避免,教育孩子不应为了一次失败就放弃自己人生的目标。积极进取的人,机会总比那些消极等待的人多。
3. 鼓励孩子与自己竞争而不是同别人竞争
家长应灌输给孩子这样的思想: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我没有遗憾了,而不是要孩子做得比别人好。而孩子也会对自己的成绩做出评价“这是我做得最好的一次”,因为他们特别喜欢破自己的记录。
与人竞争,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努力补上,而与己竞争,则可以使孩子不断超越自我。不管是哪一种竞争,只要不放松自我努力,离成功都会越来越近。
4. 鼓励孩子赞赏别人的成功
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常常谈谈别人或者兄弟姐妹的成功,即使有时这样会让他感到不自在,比如羡慕或嫉妒。要告诉孩子:“你这样做对你有好处,也会使别人高兴。”因为通过谈别人的成功,孩子会发觉别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都付出了什么,而且也会慢慢发觉成功的人身上所具备的优点,对孩子性格的修正和养成都有好处。
家长也可以找一张自己最敬佩的竞争者的照片挂在房中,在赞赏他人成功的同时,也拿来做模仿的对象。这样可以训练自己的勇气,使自己摆脱安于被控制的弱点,还可以增强自信,战胜自身的软弱。
5. 不要在自己的孩子们之间鼓励竞争
不管如何鼓励孩子竞争,家长都不要鼓励自己的孩子之间相互竞争。因为这样,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必须在某些方面是最好的,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家庭应该是所有家庭成员心灵的港湾,是所有家庭成员信心和力量的源泉。毕竟,家庭之外的竞争已经太多了,就让孩子们在家里心灵都能得到抚慰吧。
6. 鼓励孩子参加他有机会取胜的活动
当附近的孩子都报名参加棒球队,如果你的孩子手臂较瘦弱,那么最好别让他参加。你还是让他去参加那些他有机会取胜的活动,从而发现孩子的天赋,并给以发展的机会。如果明明知道孩子在某方面较弱,家长还非要孩子去参加那方面的竞争,那不就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吗?
7. 在孩子们的竞争活动中,将为胜利者的欢呼声放低些
在一些活动中,家长如果为胜利者大声欢呼,就会清楚地表明自己对胜利者的关心与爱护。它远远胜于对参与者的关心与爱护。因此,为胜利欢呼要有节制,要考虑到有些参与者不是胜利者,他们应得到同样的关心与爱护。
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竞争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具有的竞争性心理品质的高低。儿童时期不仅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期,也是心理品质形成与发展的最佳期。教孩子学会正确地对待竞争,有利于孩子竞争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自然有利于孩子成功。
【编辑:潘金瑞】
1. 教会孩子如何对待失败
竞争中总会有胜利者和失败者,胜利者自然高兴,但失败了并不能就此否定自己,所以首先要教孩子学会面对失败。胜败乃兵家常事,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以后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一次小小的失败有什么要紧呢?家长要多给孩子讲述自己是怎么对待竞争中失败的。比方说,你在马拉松比赛中只得了第二名或者根本就没有取得名次,但你在失望的同时也为自己参加了比赛而骄傲。
在竞争中,失败是令人遗憾的,但千万别让懊丧吞噬自己,要尽快摆脱心理压抑,重新振奋精神,努力拼搏,去争取胜利。心理学家认为,失败后的轻度懊丧可以成为成功校正器,而懊丧一旦成为一种心境,就会形成人格品质,使人丧失信心,在竞争面前却步。
2. 鼓励孩子努力进取而不是只盯着胜利
家长要让孩子懂得,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成绩比奖品更为宝贵,让他知道,当他能无愧地说“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时,其实与说“我胜利了”一样重要。
人都想有更好的发展,取得更大的成绩,但在前进的路上,失败不可避免,教育孩子不应为了一次失败就放弃自己人生的目标。积极进取的人,机会总比那些消极等待的人多。
3. 鼓励孩子与自己竞争而不是同别人竞争
家长应灌输给孩子这样的思想:我尽了最大的努力,我没有遗憾了,而不是要孩子做得比别人好。而孩子也会对自己的成绩做出评价“这是我做得最好的一次”,因为他们特别喜欢破自己的记录。
与人竞争,可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努力补上,而与己竞争,则可以使孩子不断超越自我。不管是哪一种竞争,只要不放松自我努力,离成功都会越来越近。
4. 鼓励孩子赞赏别人的成功
家长应当鼓励孩子常常谈谈别人或者兄弟姐妹的成功,即使有时这样会让他感到不自在,比如羡慕或嫉妒。要告诉孩子:“你这样做对你有好处,也会使别人高兴。”因为通过谈别人的成功,孩子会发觉别人在通往成功的路上都付出了什么,而且也会慢慢发觉成功的人身上所具备的优点,对孩子性格的修正和养成都有好处。
家长也可以找一张自己最敬佩的竞争者的照片挂在房中,在赞赏他人成功的同时,也拿来做模仿的对象。这样可以训练自己的勇气,使自己摆脱安于被控制的弱点,还可以增强自信,战胜自身的软弱。
5. 不要在自己的孩子们之间鼓励竞争
不管如何鼓励孩子竞争,家长都不要鼓励自己的孩子之间相互竞争。因为这样,会让孩子感到自己必须在某些方面是最好的,才能得到家长的认可。家庭应该是所有家庭成员心灵的港湾,是所有家庭成员信心和力量的源泉。毕竟,家庭之外的竞争已经太多了,就让孩子们在家里心灵都能得到抚慰吧。
6. 鼓励孩子参加他有机会取胜的活动
当附近的孩子都报名参加棒球队,如果你的孩子手臂较瘦弱,那么最好别让他参加。你还是让他去参加那些他有机会取胜的活动,从而发现孩子的天赋,并给以发展的机会。如果明明知道孩子在某方面较弱,家长还非要孩子去参加那方面的竞争,那不就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吗?
7. 在孩子们的竞争活动中,将为胜利者的欢呼声放低些
在一些活动中,家长如果为胜利者大声欢呼,就会清楚地表明自己对胜利者的关心与爱护。它远远胜于对参与者的关心与爱护。因此,为胜利欢呼要有节制,要考虑到有些参与者不是胜利者,他们应得到同样的关心与爱护。
心理学研究认为,一个人竞争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具有的竞争性心理品质的高低。儿童时期不仅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期,也是心理品质形成与发展的最佳期。教孩子学会正确地对待竞争,有利于孩子竞争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自然有利于孩子成功。
【编辑:潘金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