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陆方言的句末助词“得”和“着”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zadi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陆方言里,有两个句末助词“得”和“着”,“得”不是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着”也不是普通话里的动态助词,它们都用在句子的末尾,是句末语气词,而且有其特定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分布特征。
  
  一、句末助词“得”
  
  “得”不同于普通话里的结构助词“得”,在安陆方言中是存续体标记,表示动作行为实现后其状态在延续或存在。这一意义在普通话中用“着”表示。《现代汉语八百词》中列出了“着”的四项意义:1、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动词前可加副词“正、在、正在”,句末常有“呢”。2、表示状态的持续。用在动词、形容词后,动词、形容词前不能加副词“正、在、正在”。3、用于存在句,表示以某种姿态存在或动作产生的状态。4、动1 着 动2。构成连动式。对应《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着”的四种用法,第一种用法安陆话与普通话一样,用“正在、在”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第二、第三种用法安陆话用“得”表示某种状态的持续或以某种姿态存在。第四种用法安陆话中用“倒”表示,指事件里的动作行为呈持续不断的状态。也就是说,安陆方言中用“正在”和“在”表示进行体,用“倒”表示持续体,用“得”表示存续体。本文主要讨论助词“得”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分布及与“得”有关的助词“倒”。
  安陆方言中,“得”不同于普通话的助词“着”紧跟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而是处在句子的末尾,表示确信无疑和叙实的语气。(鲜丽霞 2002年《成都话的语气词“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第四期)例如:
  [1] 身上带了钱得。(身上带着钱。)
  [2] 东西放在那里得。(东西放在那儿呢。)
  [3] 饭放在桌子高头得。(饭放在桌子上呢。)
  处在句子末尾的“得”在安陆方言中有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为:
  (一)“得”对动态助词“了”或处所性补语的强制性选择
  在安陆方言里,“得”虽为存续体标记,但它并不是单独出现在句法结构中,而是必须和“了”或处所性补语同时出现在句法结构中,即以“V 了 O 得”或“V 了 得”和“V 在(处所) 得”的格式出现。像上面的例子就不能这样说:
  身上带钱得。(×)/ 东西放得。(×)/ 饭放得。(×)
  (二)“得”对句法结构的选择
  1、“得”出现在存现句的末尾,表示存在的状态,是一种静态的存在句。其格式为:S(某处) V 了 O 得。例如:
  [4] 台子高头坐了主席团得。(台上坐着主席团。)
  [5] 屋里睡了人得。(屋里睡着人。)
  安陆方言里,“得”出现的存现句的主语只表示处所,不表示时间。而普通话里存现句的主语具有时空性,即表示处所的方位词和表示时间的时间名词做主语。
  2、“得”还出现在非存现句的末尾,谓语由动词或状态形容词充当,格式为:S V/A 了 得。例如:
  [6] 画子贴了得。(画儿贴着呢。)
  [7] 绿豆汤冷了得。(绿豆汤正冷着呢。)
  这些例子中的主语往往具有事物性,是受事主语,而整个句子则判定某物处于某种状态,是判定性静态句。(汪国胜 1994年《大冶方言语法研究》[M],湖北教育出版社)
  (三)“得”对句法结构中动词或形容词的选择
  “得”往往与静态意义的动词或形容词相联系,这类动词或形容词有“挂”、“带”、“贴”、“醒”、“饿”、“冷”、“热”等等。例如:
  [8] 伢醒了得。(小孩醒着呢。)
  [9] 跑了一大天我还饿了得。(跑了一整天我还饿着呢。)
  这些静态意义的动词或形容词往往表示动作或状态已经发生并持续着。如上例中的“醒了得”,是指“醒”这一动作已经发生,并处于一种持续醒的状态;“饿了得”是已经发生了饥饿的感觉,而且这一感觉到说话的当时仍然持续着。
  (四)“得”与“倒”
  1、“得”是存续体标记,表示动作行为实现后其状态的延续或存在,往往与静态意义的动词或形容词相联系,见上文。而“倒”是持续体标记,指的是事件里的动作行为呈持续不断的状态,一般与动态意义的动词相联系。这类动词有“走”、“说”、“唱”、“做”、“吃”、“看”、“听”、“插”、“盖”等。例如:
  [10] 灯亮了得。(灯亮着。)
  [11] 大人说么事你都听倒。(大人说什么你都听着。)
  [12] 说倒说倒他突然笑起来了。(说着说着他突然笑起来了。)
  2、“得”永远处在句子的末尾,表示持续的状态,而“倒”紧跟在动词后面,可以处在句中,也可以处在句末,表示动作的持续。
  [13] 大椒晒了得。(辣椒正晒着呢。)
  [14] 我是走倒去的。(我是走着去的。)
  3、有些动词既表示动态的意义,也表示静态的意义,这时既可以用“得”表示存续,也可以用“倒”表示持续,不过“得”多用于陈述句中,而“倒”多用于祈使句中。例如:
  [15] 他坐了得。(他正坐着呢。)
  [16] 你坐倒,莫把我挡得巧。(你坐着,别把我挡着了。)
  上面两组例子中的“得”和“倒”不能互换,如果互换,则句子的意义不一样。
  “倒”如果用于陈述句,那么在句型上应是连谓句或者句子里不止一个动词。如:
  [17] 他坐倒吃饭。(他坐着吃饭。)
  [18] 唱倒唱倒他陡然哭起来了。(唱着唱着他突然哭起来了。)
  有时候,“得”和“倒”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既表示动作的进行,也表示一种状态的存续。例如:
  [19] 他坐倒得。(他正坐着呢。)
  上例中,“坐”和“站”的动作已经实现,句子表示“坐着”或“站着”的状态的持续。
  
  二、句末助词“着”
  
  “着”不同于普通话里的动态助词“着”。在安陆方言中,它是先行体标记,表示先行的语气,意为“先……再说”。句法上常常有A、B两句,对于A句而言,B句表示的是先行意义,“着”通常出现在B句中。“着”有时单独出现在句子末尾,有时和“先”、“等”、“尽”共现,形成不同的格式。
  (一)句末助词“着”的使用格式
  1、“VP着”与“NP着”
  [20] 百么事莫想,好生儿地睡一告瞌睡着。(什么都别想,好好地睡一觉再说。)
  [21] 几咱儿做作业叻?(什么时候做作业呢?)——晚旬着。(晚上再说。)
  2、“先VP了着”
  [22] 几咱儿要伢唉?(什么时候要小孩儿啊?)——先玩够了着。(先玩够了再说。)
  [23] 等他来了再吃。——管他叻,先吃了着。(管他呢,先吃了再说。)
  3、“等VP着”
  [24]等他长大了着。(等他长大了再说。)
  [25] 等我说完了着。(等我说完了你们再说。)
  4、“尽VP着”
  [26] 尽我想哈着。(让我想一下再说。)
  [27] 尽我用几天着。(让我用几天再说。)
  上述四种格式中,“VP着”、“等VP着”、“尽VP着”可以与“先”同现。例如:
  [28] 先玩够了着。(先玩够了再说。)
  [29] 等我先看完了着。(等我先看完了再说。)
  [30] 尽他们先上去着。(让他们先上去再说。)
  而“NP着”不能与“先”共现,原因是“着”字句本身表示先后的时间序列,而“NP着”里的“N”本身就是时间名词,所以不再用“先”。
  安陆方言里多用“着”字句,也用“再说”句。而“再说”多半与“先”配合使用,构成“先VP再说”、“等先VP再说”、“尽先VP再说”的格式,也有的与“到”配合使用,构成“到NP再说”。如果用“再说”,则句子的祈使语气不那么强烈。
  (二)句末助词“着”的使用语境
  1、句末助词“着”往往在后续句中出现,暗含一个先行句,这个先行句一般是预备发生某个动作行为,而且暗含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说话人,这时有一个后续句里就要用到含“着”的句末助词。同时,含“着”的后续句往往含有否定的意味,这个否定是在暗含的先行句中体现的。例如:
  [31] 等我说完了着。
  例[31]中隐含着一个先行句“你先别说。”表示否定,同时意味着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说话人,也意味着还有后续句“等我说完了,你再说。”因而“‘着’表示的‘在先’的意义总是在一定的序列中体现的。”(萧国政2000年《武汉方言“着”字与“着”字句》[J],《方言》第1期)
  2、一般用于祈使句,表达某种要求或愿望,表示先行、违逆的语气,(刘平 2002年 《宜春话的语气助词“着”》[J],《语言研究》特刊)也可用于疑问句,表示疑问的语气。
  先行语气表示说话者要先到了某一时间,然后才实行或考虑是否实行“VP”。例如:
  [32] 先吃个红薯着,饭一哈儿就熟了。(先吃一个红薯再说,饭一会儿就熟了。)
  [33] 你莫走着,我还有东西把得你。(你先别走,我还有东西给你。)
  违逆语气表示不顾对方的劝说或警告,执意要做“VP”。例如:
  [34] 车子高头哈是水,你莫坐。(车子上都是水,你别坐。)——管它哩,先坐倒着。(管它呢,先坐着再说。)
  [35] 等一哈儿再吃饭吧?(等一会儿再吃饭吧?)——管它哩,我先吃了着。(管它呢,我先吃了再说。)
  疑问语气既表示疑问,也表示先行。例如:
  [36] 张老师住在哪儿唉?——你问他住在哪儿做么事着?
  上例中回话人没有直接回答“张老师住在哪儿?”而是先要求对方回答“找张老师有什么事”,意味着你先告诉我找张老师做什么后我才回答你“张老师在哪儿”这个问题。所以这样的“着”字句既表示疑问的语气,又表示先行的语气。
  3、一般预示着有某个时点或时段,在“着”字结构中也往往会出现“时间”意义的词或短语,来表示时间或表示先后顺序。如果把“着”字句的前一句补充出来,往往是问时间或者是要求在某一个时点或时段完成某个动作行为。例如:
  [37] 几咱儿抹汗叻?(什么时候洗澡呢?)——我先看哈书着。(我先看一下书再说。)
  [38] 你几咱儿还书唉?(你什么时候还书呢?)——等我看完了着。(等我看完了再说。)
  [39] 快点走!他们哈等了得。(快点走!他们都等着呢。)——莫急,尽我喝口水着。(别急,让我喝一口水再说。)
  总之,安陆方言里的“得”和“着”都是语气助词,虽然都处在句子末尾,表示某种语气,但“得”是“存续体”助词,表示事件已经发生,并处于持续状态。而“着”是“事态”助词,表示事件在说话的时候还没有发生,没有实施或没有完成。
  
  单位:湖北教育学院中文系
其他文献
摘 要:用太阳周日视运动图不仅可以一目了然地揭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变化,也可以清楚地揭示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并且还可以准确地显示太阳的升落方位。  关键词:天球;正午太阳高度;太阳升落方位;昼夜长短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20-054-2  在历年各地试题中经常会遇到有关考核太阳周日视运动内容的题目,由于现行地理教材中
特发性肺上叶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upper lobe fibrosis,IPUF)是指发生在肺上叶胸膜下区原因不明的进行性肺间质纤维化.由于IPUF比较少见,发生部位特殊,影像表现无特异性,所以很容易误诊,尤其病变晚期易误诊为肺结核.笔者认为有必要加深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