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传授式教学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老师们在上课过程中太程序化,固定的思维模式遏杀了孩子们的想像力,创造力。因此,在新时代下的教育过程中,要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注重科学探究精神,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物理学科是一个实验学科,课堂上常常要通过演式实验,学生动手实验,来完成一个公式,定理的推导。物理的探究课都是实验探究,所以探究课上常常由于赶进度,会忽略掉一些过程,这样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不利的。如何把探究式教學更好的应用到本文的物理课堂中,下面就探究式教学中的几种教学模式谈几点见解。
关键词:物理课题;探究式教学;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多样化、多元化的,不同的学习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有不同的模式,而不同的模式则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但是,探究式教学的主线应该是一致的,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这条主线,笔者认为不管是怎样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物理探究教学必须包含“学生试探-师生共探-探后反思和总结”三个基本探究环节。
1.学生试探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这一环节必然会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交流与合作”等探究要素,显然一节课是不够的,这一环节最好就在课前完成,当然如果这节课安排两课时,也可以安排在课堂上。
学生试探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思维扩展、团结合作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首先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创设合理情景,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动机和兴趣,最后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积极思考中,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根据恰当的点拨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并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结果进行大胆猜想和假设,寻求问题的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创设情景是否合理将决定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和探究必要性的问题,最终也会影响学生初探的效果。探究问题应力求真实、直观而富于启发性,可以是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背景材料(如科学轶事、科学发展史、科技应用、新科技前沿等),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教师设计的一些有趣或出人意料的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的问题;可以是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提出的问题等等。
猜想与假设也是实现探究十分关键的一步,但又往往是教学中难以把握的一环。既要做到不对学生的猜想和假设过程过多的干涉,又要适当引导学生的猜想与假设不脱离探究的焦点问题。因此,教师应调控学生整个初探主线,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提出合符逻辑的猜想与假设。
2.师生共探
根据探究式教学内容,这一环节包含“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等探究要素,若是实验式探究还可能包含“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等探究要素。分析与论证就需要老师严谨的从理论上、数据上去进行分析,此时与学生之间错误就会形成矛盾,此时必须与学生一起探讨错误的原因。
在师生共探问题上,教师一定要明确好自己此时的角色,必须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猜想与假设的情况认真研究,并作筛选和加工。引导学生在课上通过设计实验或用已有的科学知识通过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要切忌教师满堂灌,即填鸭式,剥夺学生主动思考发问的权利,抑制学生的发展,而应在共探二字上做文章。教师应创造宽松的民主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地看、说、想、做。同时,教师应在“导演”探究的艺术上下功夫。对于学生所面对的探究目标的“采矿面”、“勘探点”,教师要敏锐地抓住课堂瞬息多变的信息反馈,果断地进行课堂“时空分割”、“时空预留”和“时空切换”,适时地设置“认知悬念”,巧妙地设置探究中的“情节扣子”,适度地留下思考余地。这样,教师及时地“引而不发”,学生就会“一发而不可收”。也就是说,教师课堂上不必把什么问题都讲深讲透,要及时放手;教师能不说的尽量不说,能不做的尽量不做,把机会尽可能留给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谈心式”的交流中学习知识和方法,在严密而又轻松的思考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这一环节也最能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
课堂上实现师生共探与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相结合,重学习过程、重学生参与,往往所需时间较多,因此,探究过程中一定要突出探究重点,且探究的重点务必结合学生“求知”、“破难”、“解惑”的需要。有时,还可以把几个课时合并到一起完成探究活动或是把探究课分段设计,将探究问题分解为几个具体问题逐个探究。同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还可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辅助教学,这样不仅能使课上时间充裕,还能为学生创设许多物理情境,激发生学生探究,从而掌握概念,吃透规律,促进应用,加深印象。
3.探后反思和总结
这一环节必然会涉及“交流与合作”、“评估”等科学探究要素。往往很多老师会忽略掉这一环节,他们以为结论都得到了,还要什么反思,评估。还不如多做几道题目巩固一下来得实际。其实学生这个时候对整个实验过程还是很茫然的,虽然结论已经知道,但只是很生硬记住。所以反思和总结对那些课堂上反映慢的学生是很有必要的,对那些已经了解和掌握的学生更是有帮助的。
每一次探究结束,都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谈谈感受,一方面想通过学生的表现来了解这节课的效果,一方面通过学生的总结,让自己在这节课上做出反思,也让学生有所反思。让学生反思和总结本课探究式学习的过程、结论和方法,通过反思将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思维规律,加深记忆。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其它途径解决同一问题并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生活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励其创新。
这一环节尤其要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重点探究取得的最后结果与讨论中提出的猜想与假设之间的差异,通过这种反思对照,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苦与乐,必然极大地提高其探究兴趣和自觉性。
有人认为,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应该是充满热烈的讨论、师生问答的频繁,但我想这些只是形式的表象,我觉得课堂应该有紧有松,有激烈的讨论,也有无声的思考,有老师的讲授,也有学生的反驳。当然,过分的放手,这也是不行的,教育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的控制能力。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教学模式,但它不是一种万能的模式,应对不同的学科,不同教学内容,要适当的做出改变和选择。老师要非常明确,要通过探究课,让学生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不是传统的讲授课所不能得到的。当然更关键在于探究中学生自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自主思维的广度,体现在参与猜想和合作讨论的人数以及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和能力的范围;自主思维的深度,体现在学生对思维规律的自觉习得与熟练运用的程度。
因此,本文期待学生能在试探、师生共探和探后反思和总结的三个基本探究环节中,充分体现其自主思维活动,并提高其自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对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特征的分析[J]. 宋桂敏. 文教资料. 2009(13)
[2]物理教师主体性的缺失与建构[J]. 费金有,孟昭辉. 课程.教材.教法. 2009(05)
[3]高中物理自主学习的理论分析及模式初探[J]. 丁建荣. 教学与管理. 2005(21)
关键词:物理课题;探究式教学;教学模式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多样化、多元化的,不同的学习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有不同的模式,而不同的模式则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但是,探究式教学的主线应该是一致的,即“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根据这条主线,笔者认为不管是怎样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物理探究教学必须包含“学生试探-师生共探-探后反思和总结”三个基本探究环节。
1.学生试探
由于一节课的时间只有45分钟,这一环节必然会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交流与合作”等探究要素,显然一节课是不够的,这一环节最好就在课前完成,当然如果这节课安排两课时,也可以安排在课堂上。
学生试探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思维扩展、团结合作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首先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创设合理情景,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的探究动机和兴趣,最后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积极思考中,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根据恰当的点拨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并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结果进行大胆猜想和假设,寻求问题的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创设情景是否合理将决定学生能否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和探究必要性的问题,最终也会影响学生初探的效果。探究问题应力求真实、直观而富于启发性,可以是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背景材料(如科学轶事、科学发展史、科技应用、新科技前沿等),引导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教师设计的一些有趣或出人意料的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通过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的问题;可以是通过学生的切身体验提出的问题等等。
猜想与假设也是实现探究十分关键的一步,但又往往是教学中难以把握的一环。既要做到不对学生的猜想和假设过程过多的干涉,又要适当引导学生的猜想与假设不脱离探究的焦点问题。因此,教师应调控学生整个初探主线,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提出合符逻辑的猜想与假设。
2.师生共探
根据探究式教学内容,这一环节包含“分析与论证”、“交流与合作”等探究要素,若是实验式探究还可能包含“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等探究要素。分析与论证就需要老师严谨的从理论上、数据上去进行分析,此时与学生之间错误就会形成矛盾,此时必须与学生一起探讨错误的原因。
在师生共探问题上,教师一定要明确好自己此时的角色,必须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猜想与假设的情况认真研究,并作筛选和加工。引导学生在课上通过设计实验或用已有的科学知识通过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要切忌教师满堂灌,即填鸭式,剥夺学生主动思考发问的权利,抑制学生的发展,而应在共探二字上做文章。教师应创造宽松的民主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地看、说、想、做。同时,教师应在“导演”探究的艺术上下功夫。对于学生所面对的探究目标的“采矿面”、“勘探点”,教师要敏锐地抓住课堂瞬息多变的信息反馈,果断地进行课堂“时空分割”、“时空预留”和“时空切换”,适时地设置“认知悬念”,巧妙地设置探究中的“情节扣子”,适度地留下思考余地。这样,教师及时地“引而不发”,学生就会“一发而不可收”。也就是说,教师课堂上不必把什么问题都讲深讲透,要及时放手;教师能不说的尽量不说,能不做的尽量不做,把机会尽可能留给学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的“谈心式”的交流中学习知识和方法,在严密而又轻松的思考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这一环节也最能体现教师的教育智慧。
课堂上实现师生共探与学生相互讨论交流相结合,重学习过程、重学生参与,往往所需时间较多,因此,探究过程中一定要突出探究重点,且探究的重点务必结合学生“求知”、“破难”、“解惑”的需要。有时,还可以把几个课时合并到一起完成探究活动或是把探究课分段设计,将探究问题分解为几个具体问题逐个探究。同时,为了提高课堂效率,还可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辅助教学,这样不仅能使课上时间充裕,还能为学生创设许多物理情境,激发生学生探究,从而掌握概念,吃透规律,促进应用,加深印象。
3.探后反思和总结
这一环节必然会涉及“交流与合作”、“评估”等科学探究要素。往往很多老师会忽略掉这一环节,他们以为结论都得到了,还要什么反思,评估。还不如多做几道题目巩固一下来得实际。其实学生这个时候对整个实验过程还是很茫然的,虽然结论已经知道,但只是很生硬记住。所以反思和总结对那些课堂上反映慢的学生是很有必要的,对那些已经了解和掌握的学生更是有帮助的。
每一次探究结束,都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谈谈感受,一方面想通过学生的表现来了解这节课的效果,一方面通过学生的总结,让自己在这节课上做出反思,也让学生有所反思。让学生反思和总结本课探究式学习的过程、结论和方法,通过反思将有助于学生熟练掌握思维规律,加深记忆。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其它途径解决同一问题并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生活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励其创新。
这一环节尤其要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重点探究取得的最后结果与讨论中提出的猜想与假设之间的差异,通过这种反思对照,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苦与乐,必然极大地提高其探究兴趣和自觉性。
有人认为,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应该是充满热烈的讨论、师生问答的频繁,但我想这些只是形式的表象,我觉得课堂应该有紧有松,有激烈的讨论,也有无声的思考,有老师的讲授,也有学生的反驳。当然,过分的放手,这也是不行的,教育又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的控制能力。探究式教学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教学模式,但它不是一种万能的模式,应对不同的学科,不同教学内容,要适当的做出改变和选择。老师要非常明确,要通过探究课,让学生得到什么,这些东西是不是传统的讲授课所不能得到的。当然更关键在于探究中学生自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自主思维的广度,体现在参与猜想和合作讨论的人数以及所涉及的科学知识和能力的范围;自主思维的深度,体现在学生对思维规律的自觉习得与熟练运用的程度。
因此,本文期待学生能在试探、师生共探和探后反思和总结的三个基本探究环节中,充分体现其自主思维活动,并提高其自主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参考文献:
[1]对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特征的分析[J]. 宋桂敏. 文教资料. 2009(13)
[2]物理教师主体性的缺失与建构[J]. 费金有,孟昭辉. 课程.教材.教法. 2009(05)
[3]高中物理自主学习的理论分析及模式初探[J]. 丁建荣. 教学与管理. 20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