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内服联合火针针刺及耳尖放血治疗囊肿型痤疮41例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囊肿型痤疮患者应用中药内服、火针针刺联合耳尖放血治疗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81例囊肿型痤疮患者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中药内服治疗,观察组41例联合耳尖放血及火针针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皮肤油脂含量及皮损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皮损积分及皮肤油脂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7.80%高于对照组70.00%(P<0.05)。结论:中药内服、火针针刺联合耳尖放血有效改善囊肿型痤疮患者皮肤油脂含量,促进囊肿结节消除。
  【关键词】囊肿型痤疮;火针;耳尖放血;中药
  【中图分类号】R758.7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0101-03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effect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oraladministration,fireacupuncturecombinedwitheartipbloodlettinginpatientswithcysticacne.MethodsAtotalof81patientswithcysticacnewereenrolledinourhospitalbyrandomnumbertablemethod.40patientsinthecontrolgroupweretreatedwithChinesemedicineorally.41patientsintheobservationgroupweretreatedwitheartipbloodlettingandfireacupuncture.Theclinicalefficacyandskinoilofthetwogroupswerecompared.Changesincontentandskinlesions.ResultsTheskinlesionscoreandskinoilcontentoftheobservationgroupwerelowerthanthecontrolgroup,andthetotaleffectiveratewas87.80%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70.00%(P<0.05).ConclusionOraladministrationofChinesemedicine,fireacupuncturecombinedwitheartipbleedingcaneffectivelyimprovetheskinoilcontentofpatientswithcysticacneandpromotetheeliminationofcystnodules.
  Keywords:CysticAcne;fireNeedle;EarTipBloodletting;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痤瘡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发生于青春期,主要发生于颈胸、颜面、背部等部位,临床上主要以丘疹、粉刺、囊肿、结节、脓疱等为主要表现,损容性较强,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1]。囊肿型痤疮是一种严重的痤疮类型,主要是由于寻常痤疮病情未能得到及时控制发展而来,临床治疗难度大。中医认为,囊肿型痤疮的发生与痰瘀热互结有着重要关联,治疗时应以清热、散瘀、化痰为治疗原则,而中医外治能够直达病灶,引热外出,加快疾病痊愈速度[2]。该研究旨在观察中药内服、火针针刺联合耳尖放血治疗囊肿型痤疮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81例囊肿型痤疮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17~39岁,平均(27.99±2.63)岁;病程0.3~10年,平均(5.13±0.46)年。观察组41例,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17~40岁,平均(28.02±2.71)岁;病程0.4~10年,平均(5.15±0.49)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3]颜面、背、颈胸等皮脂溢出部位出现米粒、豌豆或更大脓疱、囊肿、瘢痕等皮损,挤压有波动感,破溃后形成窦道和瘢痕,面部皮肤油腻,疹间皮肤正常。
  1.3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伴有炎性改变及皮脂溢出,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治疗前30d服用痤疮治疗药物者,药物禁忌症者,合并传染性疾病及精神疾病患者。
  1.4方法两组均给予活血散结方内服,方中丹参15g,生牡蛎15g,益母草15g,夏枯草15g,苍术9g,玄参9g,白芍9g,浙贝母9g,赤芍9g,连翘9g,茯苓9g,甘草6g,水煎后分早晚两次温服,1剂/d,4周为1疗程,共计2疗程;观察组增加火针针刺及耳尖放血,针刺操作:消毒结节囊肿周围皮肤,点燃酒精灯,右手持笔式持针(华佗牌,规格:0.25mm×25mm),针尖放置外焰烧红后直刺刺入结节囊肿,迅速拔出,结节囊肿较大者多点针刺,针刺后再次消毒,1次/周;耳尖放血:定位耳尖穴,按摩耳廓使其充血,局部消毒,左手固定,右手持针刺入穴位2mm,立即出针,出血后使用棉签吸血,血滴黄豆大小为宜,6~8滴/次,放血后再次消毒,1次/周,两组患者均于治疗8周后对比疗效。
  1.5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皮损积分、皮肤油脂含量及临床疗效。
  1.6疗效判定①皮损积分:治疗前后对患者面部进行拍照并识别,对比结节囊肿、丘疹脓疱、粉刺数量,计分标准:结节囊肿>1cm为4分,<1cm为3分;②皮肤油脂含量:采用由德国CK公司生产的MPA6/10型探头皮肤测试系统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双眉正中处油脂含量;③临床疗效治愈:治疗后,皮损积分减少>95%;显效:皮损积分减少70%~95%;有效:皮损积分减少30%~69%;无效:未达有效标准[4]。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7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皮损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皮损积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皮肤油脂含量比较观察组治疗后,皮肤油脂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87.80%,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痤疮是一种有多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研究证实[5],皮脂过度分泌、内分泌失调、毛囊内微生物感染及雄性激素过度分泌等均与痤疮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关联。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加剧、生活压力提升、饮食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其发病率逐年提升,且年龄范围逐渐呈现扩大化趋势。囊肿型痤疮由于病情更甚于寻常痤疮,对患者的容貌损伤较为严重,是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之一。囊肿型痤疮患者病程多较长,治疗时需长时间服药,而西药长时间服用毒副作用较大,整体疗效欠佳,中医药具有毒副作用低的特点,在治疗囊肿型痤疮中具有独特优势[6]。
  囊肿型痤疮在祖国医学中属于“肺风粉刺”范畴,中医认为,患者体质多为湿热型,湿热集聚,促痰而生,或久病以致脾失健运,运化功能不足,水湿停饮,凝聚为痰,或胃肺积热,蕴结不解,酿湿为痰,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发为瘀,与血搏结,互结于面发为痤疮,其以实热证居多,以湿聚为主,兼以痰凝、血瘀、热毒等证,常累及肝、胃、肺脏器,其病机为痰瘀内阻,临床症见皮损肿痛、色泽暗红、面色纳呆、晦暗、舌质暗、苔白腻,脉涩、滑,治疗时应以软坚散结、以通为用、化痰祛瘀为治疗原则[7]。活血散结方中丹参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本经》:主寒热积聚;生牡蛎软坚散结,潜阳补阴;益母草活血祛瘀,利尿消肿;夏枯草清火,清热散结;苍术燥湿、化浊、健脾;玄参降火、清热滋阴、解毒散结;白芍敛阴平肝;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解毒,《纲目拾遗》:解毒利痰,开宣肺气;赤芍行瘀消肿,治温毒发斑,痈肿疮疡,《别录》:通顺血脉,消痈肿;连翘清热解毒,散结消肿;茯苓健脾和胃,败毒利湿;甘草调和诸药,共奏软坚散结、祛瘀化痰之功[8]。该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后皮损积分及皮肤油脂含量水平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中医联合方案能够更为有效降低油脂含量,改善症状体征。临床分析认为活血散结方中丹参能够调节凝血系统功能、降低血液黏度及抗血小板凝聚;玄参能够改善血流量,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性,促纤溶,增强免疫活性,抗炎,抑制肝细胞凋亡,发挥保肝效用;连翘煎剂抗菌消炎、利尿;茯苓酸、茯苓聚糖增强免疫力,抑菌降胃酸,防止肝细胞坏死,影响肾小管吸收Na+发挥利尿作用;诸药合用清热解毒,化痰祛瘀[9-12]。火针能够促进浅表气血通畅,驱邪外出,直达病灶,破坏结缔组织,祛除炎性物质,损伤小,不留痕,现代研究证实,火针能够直接作用于皮脂腺及毛囊,抑制丙酸杆菌水平,促使炎症介质及细胞变性坏死,改善炎症因子趋化作用及微循环、微环境,提升白细胞吞噬能力,加快炎症消退速度[13]。耳廓穴位较多,与脏腑经络关系密切,通过刺激耳穴,能够产生调治脏腑的作用[14],该研究中,通过应用耳尖放血,亦泻热祛火,后期放血部位结痂收涩,持续刺激穴位,促进脏腑功能恢复正常。该研究显示,中药内服、针刺结合耳尖放血,通过内调脏腑,改善内分泌,外泄炎性物质,驱邪外出,内外结合,发挥增益效用,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中药内服、火针针刺联合耳尖放血,内外同治,表里结合,治疗囊肿型痤疮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皮肤油脂含量,促进囊肿结节消除,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天文,孙林潮.美容激光医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11-112.
  [2]欧阳恒,杨志波.颜面皮肤病中西医结合诊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82.
  [3]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06:936,1165-116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27.
  [5]顾丹,刘伟,林昭春.利用光纤导入组织的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与常规光动力治疗囊肿、结节型痤疮的疗效对比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8,15(2):175-177.
  [6]刘婧,宋坪,陈岩.庄国康从痰瘀热互结论治囊肿型痤疮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21(8):1036-1037.
  [7]孙玉财,冯子轩.丹参针局部注射联合中药内服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國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15(1):45-46.
  [8]李伟,朱东来,李光辉,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囊肿型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5(23):3605-3607.
  [9]赵娜,郭治昕,赵雪,等.丹参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J].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2007,22(4):155-160.
  [10]俞静静,陈素红,吕圭源.玄参“凉血滋阴”药效相关研究概况[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9):63-66.
  [11]刘明.中药连翘药理作用的研究近况[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6):2438-2439.
  [12]冯亚龙,赵英永,丁凡,等.茯苓皮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Ⅰ)[J].中国中药杂志,2013,38(7):1098-1102.
  [13]王文莉,胡素叶,李领娥.火针治疗皮肤病的研究进展[J].中医外治杂志,2018,27(3):54-57.
  [14]秦建.耳穴划痕术佐以划痕点敷药治疗湿热壅结型痤疮临证心得[J].江苏中医药,2016,48(8):61.
  (收稿日期:2018-11-07编辑:杨希)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建立鉴别、检查、含量测定方法,完善蜗牛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相关方法进行鉴别检查及对重金属酸不溶性限度;采用乙二胺四醋酸二钠配位滴定法对其碳酸钙(CaCO3)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碳酸钙回归方程为y=197.53x+0.4664,r=0.9999,表明碳酸钙的取样量在0.1~0.2g范围内,与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的消耗体
期刊
【摘要】对“八段锦”的历史沿革,以及其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运用进行系统归納总结,得出“八段锦”不仅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再住院率及死亡率,还可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调整,但现有针对“八段锦”在慢性心力衰竭方面的研究仍亟待完善,加强相关方面的研究对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质量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八段锦;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志码】A
期刊
【摘要】苗医药棒疗法是苗族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苗医外治方法,极具民族特色,民间运用较为广泛。文章报道课题组采用苗医药棒疗法配合温针灸治疗颈型颈椎病典型医案一例,以供临床参考。  【关键词】苗医;药棒疗法;颈型颈椎病;验案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0089-03  颈型颈椎病是临床康复科、骨科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大鼠胆道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中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60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六组,每组10只,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参附注射液组(15mL/kg组、10mL/kg组、5mL/kg组)和依达拉奉组。术后4h采取血清及肝组织,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胆管组织TNF-a、Fas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肝脏病理学改变;测定丙二醛(M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柴半六合汤治疗慢性肾衰竭合并胃肠道症状患者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肾衰竭合并胃肠道症状患者92例,参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尿毒清颗粒治疗,观察组予柴半六合汤治疗,比较两组胃泌素、胃动素及生长抑素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胃泌素、胃动素及生长抑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胃泌素、胃动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2型糖尿病和甲状腺疾病皆属内分泌疾病,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1例2型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Graves并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患者,标本兼治,疗效甚佳,以验案一则,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2型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1-0086-03 
期刊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少阳经透刺对比常规针刺对偏头痛的治疗效果,为透刺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和Cochranelibrary,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月,收集少阳经穴位透刺和常规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使用ReviewManager5.3软件对纳入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辅助康复训练治疗脑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2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人,对照组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3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及NIHSS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明显增高,NIHSS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壮药消骨方内服联合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运用壮药消骨方内服治疗,治疗组在运用内服壮药消骨方基础上联合壮药外敷治疗,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及疼痛积分(VAS)的變化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明显降低,组内相比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疗效及肺动脉高压(PAH)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PAH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吸氧、改善肺通气等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即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络理肺汤治疗,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肺功能、血气分析、肺动脉压及实验室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第一秒用力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