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出一片精彩来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x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速递
  《春酒》这篇课文,借甜甜的春酒表达了作者对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的怀念,对母亲的眷念,对故乡美好风俗的回忆。
  请你选择生活中的某一种物品,模仿这种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引
  面对一篇好文章,如何将它的优点借鉴过来,切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仿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对于《春酒》,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寻找仿写点:
  1.巧设文眼,文末点睛
  《春酒》一文,构思精巧,这源于琦君巧设文眼。喝春酒、喝会酒、做春酒,这一切都围绕着“家乡的味道”展开,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我们在构思作文时也可以设置一个文眼,围绕文眼来组织写作素材,这样可以更好地突出作文中心。《春酒》文末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遗憾的语气,撩起人们心底最温柔的乡愁。我们也可以在作文结尾处仿写这样的句子,既点出作文主旨,又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2.取材生活,借物抒情
  《春酒》的选材源于生活,春酒承载着作者美好的童年回忆,这是一杯生活酒。家家户户轮流喝会酒,母亲还捧出八宝酒助兴,这是一杯人情酒。作者借春酒表达了自己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对母亲的眷恋,对故乡美好风俗的回忆。我们写作也应该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生活,选择能够承载自己记忆和情感的物品,如精美的民间工艺品、家乡独特的美食等,把这个物品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借此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
  3.设喻新奇,善用细节
  《春酒》一文比喻新奇,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如“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蜜蜂”这个比喻用得妙不可言,既写出了小孩子肚子吃得圆鼓鼓的模样(这是形似),又让人联想到蜜蜂采蜜,从而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春酒之香甜(這是神似)。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春酒》中,“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里的“偷偷”写出了作者小时候的调皮可爱,“舔”写出了作者对酒的好奇和珍惜。看似随意的细节描写,却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活泼调皮、幽默诙谐的小女孩。好的细节描写常常是一篇作文的闪光点,也是作文用来凸显人物性格的一种有效技巧。
  写作提醒
  我们应该明白:仿写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先学习并掌握范文的各种写作方法,然后在写作中有所创新,再写出属于自己独特见解的好作文。
  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在仿写时注意以下三点:
  1.要确定好仿写点
  仿写点是指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写作之“点”,这个“点”可能表现在一个地方,也可能表现在几个地方。这个“点”是范文与仿写文的联结点、相似点,确定仿写点是仿写的关键所在。
  2.仿写要自然、妥帖
  要深入品读选定的范文,梳理并明确范文在写法上的独到之处,才能仿到实质,才能以别人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内容。
  3.仿写应循序渐进
  我们可以先练习点仿,再逐步进行全仿;先练习句段的仿写,再逐步进行结构、写法和表情达意的模仿;开始可以有所限定,再逐步达到创造性的仿写。
  总之,对经典课文的仿写,要做到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由模仿到创造,仿写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炸麻串
  ◎吴 湛
  我的家乡在江苏北部的黄海边上。我们这儿的农村,元宵节有炸麻串的习俗。所谓炸麻串(也叫“放哨火”或“放烧火”),其实就是用细长的芦苇裹着稻草,扎成一根小碗粗的芦苇棒,等到天黑后,点燃芦苇棒,在田野上边走边跳舞。
  据说,这一习俗源于明代。明代中叶以后,被称为“倭寇”的日本海商、海盗在日本藩侯支持下,经常来我国沿海地区武装抢掠,苏北沿海一带易遭倭患。为了抗击倭寇,人们用柴草扎成火把,轮流放哨,称之为“哨火”。有一年正月,倭寇奔袭,人们纷纷举起火把,从四面八方赶来迎战。繁星一般的火把吓得倭寇转身就逃,大家奋勇追击,消灭了不少倭寇。为了纪念这一胜利,就形成了“放哨火”的习俗。
  记得小时候,元宵节前几天,爷爷便张罗着扎麻串把儿。他把上一年冬天砍下的芦苇翻出来,从中挑选些粗长的芦苇;再拎来一捆软稻草,拿来塑料丝、剪刀等用具,便开始扎起来。爷爷先把十几根芦苇平摊在地上,再把一个大稻草团放在上面,用扎丝把芦苇根扎牢,形成一个柱状;接着把芦苇竖立放,一根根拨匀称,再扎上一根扎丝,第一节就完成了;接下来,一边往里面塞草,一边在外面扎丝,等扎到12节(闰年13节)时,麻串就算扎成了。
  盼望着,盼望着,元宵节终于来了。这一天,天刚黑,我和小伙伴们就迫不及待地点燃火把,然后高高举起,一路奔向自家的田头。一时间,歌声震天响。也许是太激动了,或者因为唱得太投入了,我脚下一滑,连人带着麻串把儿从田埂滚了下去。等我爬起来的时候,大伙儿已经冲出去好远了。
  来到目的地后,大家先高举火把绕田走一圈,然后在田中央举着火把画圈,据说画的圈有多大,年底家中的粮囤就有多大。于是大家相互竞争,谁也不服谁。田野上火光一片,“繁星”点点,要多壮观就有多壮观。
  终于,我们疯够了,火把也燃烧掉了一大半,该回家了。大家又相约高举着麻串把儿,像得胜的将军,雄赳赳气昂昂地“班师回朝”。
  接下来,便是敬麻串了。各家各户的主人们,早已在家中点上蜡烛,敬上斗香,恭候麻串把儿回来。我家也不例外,我一踏进院门,爷爷便接过火把,在院子里画下一个大大的圆圈,祈盼着今年的粮囤更大更满;接着,把火把虔诚地立在庭院正中,任由其慢慢燃烧。爷爷说,那芦苇燃烧后留在火把上的灰头有多长,今年的稻穗就有多长。于是一家人都围着火把观看,红红的火光下,所有人的脸都被映得通红,一脸幸福……
  一转眼,我已经长大,但那炸麻串的场面,还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我的故乡,我的童年,我亲爱的小伙伴们,我会永远记住你们。
  (江苏东台市台南镇中学)
  ●点评
  这篇作文,小作者模仿了《春酒》借物抒情的方法,记叙了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炸麻串的经过,把苏北沿海地区元宵节之夜特有的民风民俗生动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对童年、对故乡、对小伙伴们的怀念之情,悄然打动读者的心。
其他文献
年度盘点  2017年度流行语  每到年终,媒体上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总结、盘点,归纳各领域一年的概况与特色。其中,汉语盘点活动也是如此。  2017年12月8日,北京语言大学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平面媒体中心发布“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本次发布的十大流行语为:“十九大”“新时代”“共享”“雄安新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天舟一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牢记
期刊
教室宣传板上贴的奖状换了又换,唯独那一张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陪着我们走过一个个春夏秋冬。①。  思绪的小舟荡回了四年级夏令营的第一天。学校在消防队的组织下,开展了消防演习比赛活动。那时,因为刚来到这样一个新的学校,望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的心里不由得产生了几分紧张和担忧。②  我们在座位上坐了几分钟以后,两位消防员叔叔走进教室。他们和颜悦色地给我们讲解关于消防的知识,亲自教我们使用干粉灭火器:“干
期刊
故事点击  高铁二等座上最尊贵的乘客  2017年6月12日下午,郑州到北京的高铁二等座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神情专注地查阅打印出来的演讲稿课件,右手还拿着纸笔随时记录。他上身穿一件浅白色短袖衬衫,脚穿一双旧皮鞋,没有穿袜子。这位衣着朴素、不拘小节的老人,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刘先林。  刘老是我国测绘领域的顶级专家,测绘仪器国产化的积极倡导者,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期刊
那一年,宋军兵临城下,乌云笼罩了南唐的天空。  那一年,文官武将的奏书如雪花般飘向宫中。  那一年,老臣们不愿见到国破而含泪赴死。  那一年,南唐倾覆。  身为南唐国君,李煜享尽荣华富贵,他无疑是宫中的闪光点,却也因这点光亮而刺到了赵匡胤的野心。  无力的抗争抵不住强大的军队。  发现宋军兵临城下时,已太晚,李煜怒斩了谎报军情的皇甫继勋,亲自统领军队,然而他也很快意识到,这不过是死亡前最后的挣扎。
期刊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样东西,对他们的盯凝愈深刻,在我们的心里唤起的敬畏和赞叹就愈强烈。这就是:头顶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康德墓志铭  一个夜晚,我在楼下散步,抬头仰望星空,忽然有所感慨:星空,它跨越了时间和空间,无论何时何处,依然灿烂。  几年前,我和父亲去郊外的河边钓鱼。不料,到了晚上,大雾弥漫,我们被困在杂草丛生的“迷宫”里,手足无措。没有手电的我们只得躺在垫子上,等待路过的车子救援
期刊
在白大路村的窑洞里,我们遇到祖孙两代人。  村民都已搬迁到山下明亮的砖瓦房里了,只有两位老人,因为习惯了杏林掩映下的窑洞,便一直留了下来。尽管窑洞有些旧了,但是他们又粉刷了墙面,并将依山而建、没有院墙的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从山下开车上来,大约要十几分钟。汽车在曲折的山间小路上兜兜转转,忽然间就驶入这片开阔平坦的庭院,便很有闯入世外桃源般的“豁然开朗”。尽管庭院隐匿在杏林之中,但因有二十多只鸡,一
期刊
精彩片段  一  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
期刊
立冬过后,天气一日日冷下来。如果说霜降还是试探,那么小雪的冷就开始明目张胆,尤其是夜里,北风呼呼地刮过。这时候,我总爱裹上冬装,出去捡拾一些小温暖,回家后藏起来,抵挡一个冬天。  我最喜欢去的是菜市场,这里永远不会让我失望,每次总能拾到一篮子温暖。那里有最世俗的喜悦,最烟火的丰盈,就算什么也不买,看看那些水灵灵的萝卜、敦厚的大白菜、绿莹莹的芫荽……心里就会一点点暖起来。还有脸色黑红、腰身粗壮的卖菜
期刊
茅盾、木心这两个乌镇之子,应对乌镇熟稔于心并萦回于异乡的梦中。  茅盾,1896年生于乌镇东栅,本名沈德鸿,字雁冰,后外出求学、从文、投身社会变革运动,先后用过几十个笔名,最终以“茅盾”和《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等确立在中国文坛的地位。  在乌镇上可以找到茅盾笔下林家铺子的原型——一家老杂货店,现改成专营字画古玩的商铺,在观前街茅盾故居对面。当然,眼前的老板并不姓林,却按《林家铺子》里的描写来
期刊
翻开古往今来辉煌灿烂的文学画卷,众多伟大的作品中,无一不凝聚着作者浓浓的乡愁。从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到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从艾青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到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故乡,早已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萧红:孤独的心里时刻闪现着童年的暖色  对萧红而言,故乡就是一个梦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