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题速递
《春酒》这篇课文,借甜甜的春酒表达了作者对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的怀念,对母亲的眷念,对故乡美好风俗的回忆。
请你选择生活中的某一种物品,模仿这种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引
面对一篇好文章,如何将它的优点借鉴过来,切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仿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对于《春酒》,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寻找仿写点:
1.巧设文眼,文末点睛
《春酒》一文,构思精巧,这源于琦君巧设文眼。喝春酒、喝会酒、做春酒,这一切都围绕着“家乡的味道”展开,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我们在构思作文时也可以设置一个文眼,围绕文眼来组织写作素材,这样可以更好地突出作文中心。《春酒》文末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遗憾的语气,撩起人们心底最温柔的乡愁。我们也可以在作文结尾处仿写这样的句子,既点出作文主旨,又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2.取材生活,借物抒情
《春酒》的选材源于生活,春酒承载着作者美好的童年回忆,这是一杯生活酒。家家户户轮流喝会酒,母亲还捧出八宝酒助兴,这是一杯人情酒。作者借春酒表达了自己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对母亲的眷恋,对故乡美好风俗的回忆。我们写作也应该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生活,选择能够承载自己记忆和情感的物品,如精美的民间工艺品、家乡独特的美食等,把这个物品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借此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
3.设喻新奇,善用细节
《春酒》一文比喻新奇,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如“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蜜蜂”这个比喻用得妙不可言,既写出了小孩子肚子吃得圆鼓鼓的模样(这是形似),又让人联想到蜜蜂采蜜,从而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春酒之香甜(這是神似)。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春酒》中,“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里的“偷偷”写出了作者小时候的调皮可爱,“舔”写出了作者对酒的好奇和珍惜。看似随意的细节描写,却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活泼调皮、幽默诙谐的小女孩。好的细节描写常常是一篇作文的闪光点,也是作文用来凸显人物性格的一种有效技巧。
写作提醒
我们应该明白:仿写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先学习并掌握范文的各种写作方法,然后在写作中有所创新,再写出属于自己独特见解的好作文。
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在仿写时注意以下三点:
1.要确定好仿写点
仿写点是指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写作之“点”,这个“点”可能表现在一个地方,也可能表现在几个地方。这个“点”是范文与仿写文的联结点、相似点,确定仿写点是仿写的关键所在。
2.仿写要自然、妥帖
要深入品读选定的范文,梳理并明确范文在写法上的独到之处,才能仿到实质,才能以别人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内容。
3.仿写应循序渐进
我们可以先练习点仿,再逐步进行全仿;先练习句段的仿写,再逐步进行结构、写法和表情达意的模仿;开始可以有所限定,再逐步达到创造性的仿写。
总之,对经典课文的仿写,要做到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由模仿到创造,仿写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炸麻串
◎吴 湛
我的家乡在江苏北部的黄海边上。我们这儿的农村,元宵节有炸麻串的习俗。所谓炸麻串(也叫“放哨火”或“放烧火”),其实就是用细长的芦苇裹着稻草,扎成一根小碗粗的芦苇棒,等到天黑后,点燃芦苇棒,在田野上边走边跳舞。
据说,这一习俗源于明代。明代中叶以后,被称为“倭寇”的日本海商、海盗在日本藩侯支持下,经常来我国沿海地区武装抢掠,苏北沿海一带易遭倭患。为了抗击倭寇,人们用柴草扎成火把,轮流放哨,称之为“哨火”。有一年正月,倭寇奔袭,人们纷纷举起火把,从四面八方赶来迎战。繁星一般的火把吓得倭寇转身就逃,大家奋勇追击,消灭了不少倭寇。为了纪念这一胜利,就形成了“放哨火”的习俗。
记得小时候,元宵节前几天,爷爷便张罗着扎麻串把儿。他把上一年冬天砍下的芦苇翻出来,从中挑选些粗长的芦苇;再拎来一捆软稻草,拿来塑料丝、剪刀等用具,便开始扎起来。爷爷先把十几根芦苇平摊在地上,再把一个大稻草团放在上面,用扎丝把芦苇根扎牢,形成一个柱状;接着把芦苇竖立放,一根根拨匀称,再扎上一根扎丝,第一节就完成了;接下来,一边往里面塞草,一边在外面扎丝,等扎到12节(闰年13节)时,麻串就算扎成了。
盼望着,盼望着,元宵节终于来了。这一天,天刚黑,我和小伙伴们就迫不及待地点燃火把,然后高高举起,一路奔向自家的田头。一时间,歌声震天响。也许是太激动了,或者因为唱得太投入了,我脚下一滑,连人带着麻串把儿从田埂滚了下去。等我爬起来的时候,大伙儿已经冲出去好远了。
来到目的地后,大家先高举火把绕田走一圈,然后在田中央举着火把画圈,据说画的圈有多大,年底家中的粮囤就有多大。于是大家相互竞争,谁也不服谁。田野上火光一片,“繁星”点点,要多壮观就有多壮观。
终于,我们疯够了,火把也燃烧掉了一大半,该回家了。大家又相约高举着麻串把儿,像得胜的将军,雄赳赳气昂昂地“班师回朝”。
接下来,便是敬麻串了。各家各户的主人们,早已在家中点上蜡烛,敬上斗香,恭候麻串把儿回来。我家也不例外,我一踏进院门,爷爷便接过火把,在院子里画下一个大大的圆圈,祈盼着今年的粮囤更大更满;接着,把火把虔诚地立在庭院正中,任由其慢慢燃烧。爷爷说,那芦苇燃烧后留在火把上的灰头有多长,今年的稻穗就有多长。于是一家人都围着火把观看,红红的火光下,所有人的脸都被映得通红,一脸幸福……
一转眼,我已经长大,但那炸麻串的场面,还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我的故乡,我的童年,我亲爱的小伙伴们,我会永远记住你们。
(江苏东台市台南镇中学)
●点评
这篇作文,小作者模仿了《春酒》借物抒情的方法,记叙了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炸麻串的经过,把苏北沿海地区元宵节之夜特有的民风民俗生动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对童年、对故乡、对小伙伴们的怀念之情,悄然打动读者的心。
《春酒》这篇课文,借甜甜的春酒表达了作者对天真无邪的童年时光的怀念,对母亲的眷念,对故乡美好风俗的回忆。
请你选择生活中的某一种物品,模仿这种写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写作导引
面对一篇好文章,如何将它的优点借鉴过来,切实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呢?仿写无疑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对于《春酒》,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寻找仿写点:
1.巧设文眼,文末点睛
《春酒》一文,构思精巧,这源于琦君巧设文眼。喝春酒、喝会酒、做春酒,这一切都围绕着“家乡的味道”展开,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我们在构思作文时也可以设置一个文眼,围绕文眼来组织写作素材,这样可以更好地突出作文中心。《春酒》文末写道:“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遗憾的语气,撩起人们心底最温柔的乡愁。我们也可以在作文结尾处仿写这样的句子,既点出作文主旨,又能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
2.取材生活,借物抒情
《春酒》的选材源于生活,春酒承载着作者美好的童年回忆,这是一杯生活酒。家家户户轮流喝会酒,母亲还捧出八宝酒助兴,这是一杯人情酒。作者借春酒表达了自己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对母亲的眷恋,对故乡美好风俗的回忆。我们写作也应该把目光投向自己的生活,选择能够承载自己记忆和情感的物品,如精美的民间工艺品、家乡独特的美食等,把这个物品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借此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
3.设喻新奇,善用细节
《春酒》一文比喻新奇,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如“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手里还捧一大包回家。”“蜜蜂”这个比喻用得妙不可言,既写出了小孩子肚子吃得圆鼓鼓的模样(这是形似),又让人联想到蜜蜂采蜜,从而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春酒之香甜(這是神似)。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写。《春酒》中,“早已偷偷把手指头伸在杯子里好几回,已经不知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这里的“偷偷”写出了作者小时候的调皮可爱,“舔”写出了作者对酒的好奇和珍惜。看似随意的细节描写,却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活泼调皮、幽默诙谐的小女孩。好的细节描写常常是一篇作文的闪光点,也是作文用来凸显人物性格的一种有效技巧。
写作提醒
我们应该明白:仿写不是依样画葫芦,而是先学习并掌握范文的各种写作方法,然后在写作中有所创新,再写出属于自己独特见解的好作文。
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在仿写时注意以下三点:
1.要确定好仿写点
仿写点是指范文中将被模仿的写作之“点”,这个“点”可能表现在一个地方,也可能表现在几个地方。这个“点”是范文与仿写文的联结点、相似点,确定仿写点是仿写的关键所在。
2.仿写要自然、妥帖
要深入品读选定的范文,梳理并明确范文在写法上的独到之处,才能仿到实质,才能以别人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内容。
3.仿写应循序渐进
我们可以先练习点仿,再逐步进行全仿;先练习句段的仿写,再逐步进行结构、写法和表情达意的模仿;开始可以有所限定,再逐步达到创造性的仿写。
总之,对经典课文的仿写,要做到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由模仿到创造,仿写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炸麻串
◎吴 湛
我的家乡在江苏北部的黄海边上。我们这儿的农村,元宵节有炸麻串的习俗。所谓炸麻串(也叫“放哨火”或“放烧火”),其实就是用细长的芦苇裹着稻草,扎成一根小碗粗的芦苇棒,等到天黑后,点燃芦苇棒,在田野上边走边跳舞。
据说,这一习俗源于明代。明代中叶以后,被称为“倭寇”的日本海商、海盗在日本藩侯支持下,经常来我国沿海地区武装抢掠,苏北沿海一带易遭倭患。为了抗击倭寇,人们用柴草扎成火把,轮流放哨,称之为“哨火”。有一年正月,倭寇奔袭,人们纷纷举起火把,从四面八方赶来迎战。繁星一般的火把吓得倭寇转身就逃,大家奋勇追击,消灭了不少倭寇。为了纪念这一胜利,就形成了“放哨火”的习俗。
记得小时候,元宵节前几天,爷爷便张罗着扎麻串把儿。他把上一年冬天砍下的芦苇翻出来,从中挑选些粗长的芦苇;再拎来一捆软稻草,拿来塑料丝、剪刀等用具,便开始扎起来。爷爷先把十几根芦苇平摊在地上,再把一个大稻草团放在上面,用扎丝把芦苇根扎牢,形成一个柱状;接着把芦苇竖立放,一根根拨匀称,再扎上一根扎丝,第一节就完成了;接下来,一边往里面塞草,一边在外面扎丝,等扎到12节(闰年13节)时,麻串就算扎成了。
盼望着,盼望着,元宵节终于来了。这一天,天刚黑,我和小伙伴们就迫不及待地点燃火把,然后高高举起,一路奔向自家的田头。一时间,歌声震天响。也许是太激动了,或者因为唱得太投入了,我脚下一滑,连人带着麻串把儿从田埂滚了下去。等我爬起来的时候,大伙儿已经冲出去好远了。
来到目的地后,大家先高举火把绕田走一圈,然后在田中央举着火把画圈,据说画的圈有多大,年底家中的粮囤就有多大。于是大家相互竞争,谁也不服谁。田野上火光一片,“繁星”点点,要多壮观就有多壮观。
终于,我们疯够了,火把也燃烧掉了一大半,该回家了。大家又相约高举着麻串把儿,像得胜的将军,雄赳赳气昂昂地“班师回朝”。
接下来,便是敬麻串了。各家各户的主人们,早已在家中点上蜡烛,敬上斗香,恭候麻串把儿回来。我家也不例外,我一踏进院门,爷爷便接过火把,在院子里画下一个大大的圆圈,祈盼着今年的粮囤更大更满;接着,把火把虔诚地立在庭院正中,任由其慢慢燃烧。爷爷说,那芦苇燃烧后留在火把上的灰头有多长,今年的稻穗就有多长。于是一家人都围着火把观看,红红的火光下,所有人的脸都被映得通红,一脸幸福……
一转眼,我已经长大,但那炸麻串的场面,还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我的故乡,我的童年,我亲爱的小伙伴们,我会永远记住你们。
(江苏东台市台南镇中学)
●点评
这篇作文,小作者模仿了《春酒》借物抒情的方法,记叙了童年时“我”和小伙伴们一起炸麻串的经过,把苏北沿海地区元宵节之夜特有的民风民俗生动展现在读者面前,表达了对童年、对故乡、对小伙伴们的怀念之情,悄然打动读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