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也必然是矛盾运动的过程。这一法则,不仅适用于社会科学,同样也适用于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生物学也不例外。生物学的两个最重要、最基本的观点是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虽然书中的每章每节的具体内容不同。也没有明确的辩证唯物主义方面的具体论述,但若细细的分析,用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方法去透视,我们就会发现,事物的矛盾法则,才是这些内容中最根本、最本质的东西。
事实上,在自然界的万千生物中,不论它是植物还是动物,不论它是水生还是陆生,也不论它是低等的单细胞植物还是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生长、发展过程,总是伴随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因为生命的过程。就是矛盾运动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如果简单机械的移动本身包含着矛盾,那么物质的更高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既然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问题是生命发展过程中最根本最本质的东西。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我认为主要应以三个基本观点为基础。
一、运动和发展的观点
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也必然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因此,我们认识物质,就是认识它的运动形式、认识它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过程。例如多细胞动物是由一个受精卵逐渐发育成为一个个体的,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吐故和纳新的矛盾运动。卵细胞的发育。正是在这样一系列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完成的。单个生物如此,整个生物界和整个自然界也都不例外。
二、普遍联系的观点
一切过程中矛盾着的诸方面,不但有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一面,同时又有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一面。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在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也是关系密切的。如寄生虫同寄主之间的关系,寄生虫若是离开了寄主就无法生存。再如,海葵与寄居蟹共同生活。寄居蟹依靠海葵的保护,海葵则依靠寄居蟹的活动获得了更多的捕食机会。
三、矛盾是发展的动力的观点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并因此而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所引起的结果。植物和动物的单纯的增长,数量的发展,主要则是因为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并由这些矛盾的存在和斗争推动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其中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就是很重要的一对矛盾。这一对矛盾的存在和斗争,才是推动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动力。同样,在生物与自然界中,也充满了矛盾和矛盾斗争。例如,位于印度洋南部的克尔格伦岛。岛上经常刮大风,高大的树木完全不能生长,只有那些发生了矮小变异的植株才能生存,这一矛盾斗争的结果,最后使这个岛上出现了贴着地面蔓生的植物。
总之,不论是在生物体内,在生物个体与个体之间,或是生物界与自然界之间,无不存在着矛盾,存在着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正是由于这些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才促使生物界的不断发展和进化。由此观之。教师在教生物学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有机地结合到课文中去,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小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郭连满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中写到“写作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那么,小学生写作的创作性表达及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呢?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课程标准》中提到“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写作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生作文写作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写人记事的,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有些事情或事物好像就能触摸得到。由于学生年龄小。不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和感动瞬息即逝,很少保留当时的印象。为以后写作和创新性表达留下了空白。
为了让学生能创造性表达和创新性写作,我在作文教学之前都安排学生体验生活、走进生活。组织学生开展与本次作文内容有关的活动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为创造性的表达打下基础。
二、让学生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使一种吸收,观察是一种输入,观察又是一种积累,观察也是小学生写作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不善于观察,就不能很好的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方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如:写校园的景色,我就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实际观察,观察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记录,有感悟。抓住校园景物的特点,具体明确,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为学生创新写作奠定基础。
三、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决定创新写作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一篇好的作文是生活经验的积累,观察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结晶,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在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如:“雄鹰”、“海燕”、“蜜蜂”、“蛟龙”、“太阳”、“地球”、“月亮”、“青松”、“梅花”等等。可以想象什么?通过训练,提高了学生想象能力,丰富了作文内容,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打下了伏笔。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标准》中提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不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积累词句,学会运用语言。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不但读懂教科书,而且多读课外书。把书中优美的词句积累下来,把感人至深的地方记下来,并且附注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学生的视野宽阔了,语言发展了,写作水平也随之增强,创新表达能力也就逐渐的显露出来了。
五、激励学生创新写作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从生活经验的积累,到观察想象能力的提高,从阅读欣赏到写作能力的培养,都给学生创新写作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激励学生大胆去尝试写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写出真心实感。如:写校园景色,有的学生这样写到“二鹰展翅育梁才,两亭恰似两瑶台。对龙盘踞校园内,双月掩映对门开。”这首诗把校园景色的特点全部跃然纸上,既有写实又有写虚,更富含寓意。而且数字上用得准确。巧妙而不重复,真正是一种创新表达能力的体现。又如,2008年10月,我国“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举国欢庆,世人瞩目。班级以赞扬我国科技发展。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让学生写感悟文章。有学生这样写到:“神七开太空,举目世人惊。中华了不起,科技做支撑。“短短的二十字,把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及世界看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这种自豪感表达的十分完整,并且使用“举”“科技”、“支撑”。用词准确,含义深刻,有创新精神。有创意的文章还有很多,这是践行《课程标准》的成果。
作文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写作创新能力培养是多层面的是科学有序的,不但要抓住生活体验、感悟、观察、想象等,还要指导学生写作时的“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才能为小学生写作创新能力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事实上,在自然界的万千生物中,不论它是植物还是动物,不论它是水生还是陆生,也不论它是低等的单细胞植物还是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生长、发展过程,总是伴随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因为生命的过程。就是矛盾运动的过程。正如恩格斯所说的:“如果简单机械的移动本身包含着矛盾,那么物质的更高的运动形式,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生命首先就在于:生物在每一个瞬间是它自身,但却又是别的什么。所以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一停止,生命亦即停止……”既然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问题是生命发展过程中最根本最本质的东西。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教材有机地结合起来就显得十分重要,这不但有助于学生对书本内容的理解,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我认为主要应以三个基本观点为基础。
一、运动和发展的观点
矛盾是简单的运动形式的基础,更是复杂的运动形式的基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也必然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因此,我们认识物质,就是认识它的运动形式、认识它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过程。例如多细胞动物是由一个受精卵逐渐发育成为一个个体的,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吐故和纳新的矛盾运动。卵细胞的发育。正是在这样一系列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完成的。单个生物如此,整个生物界和整个自然界也都不例外。
二、普遍联系的观点
一切过程中矛盾着的诸方面,不但有互相排斥、互相斗争、互相对立的一面,同时又有互相联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一面。生物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之间,在结构和功能上是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约的。在不同的生物个体之间,也是关系密切的。如寄生虫同寄主之间的关系,寄生虫若是离开了寄主就无法生存。再如,海葵与寄居蟹共同生活。寄居蟹依靠海葵的保护,海葵则依靠寄居蟹的活动获得了更多的捕食机会。
三、矛盾是发展的动力的观点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并因此而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自然界的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界内部矛盾所引起的结果。植物和动物的单纯的增长,数量的发展,主要则是因为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充满了矛盾,并由这些矛盾的存在和斗争推动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其中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就是很重要的一对矛盾。这一对矛盾的存在和斗争,才是推动生物生长发育的主要动力。同样,在生物与自然界中,也充满了矛盾和矛盾斗争。例如,位于印度洋南部的克尔格伦岛。岛上经常刮大风,高大的树木完全不能生长,只有那些发生了矮小变异的植株才能生存,这一矛盾斗争的结果,最后使这个岛上出现了贴着地面蔓生的植物。
总之,不论是在生物体内,在生物个体与个体之间,或是生物界与自然界之间,无不存在着矛盾,存在着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正是由于这些矛盾的对立和斗争,才促使生物界的不断发展和进化。由此观之。教师在教生物学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有机地结合到课文中去,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小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培养
郭连满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中写到“写作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那么,小学生写作的创作性表达及创新能力如何培养呢?我在作文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课程标准》中提到“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写作应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小学生作文写作的内容,绝大多数都是写人记事的,都是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有些事情或事物好像就能触摸得到。由于学生年龄小。不留心,生活中的细节和感动瞬息即逝,很少保留当时的印象。为以后写作和创新性表达留下了空白。
为了让学生能创造性表达和创新性写作,我在作文教学之前都安排学生体验生活、走进生活。组织学生开展与本次作文内容有关的活动并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事物的特点,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为创造性的表达打下基础。
二、让学生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使一种吸收,观察是一种输入,观察又是一种积累,观察也是小学生写作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不善于观察,就不能很好的写作。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方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如:写校园的景色,我就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校园中实际观察,观察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记录,有感悟。抓住校园景物的特点,具体明确,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为学生创新写作奠定基础。
三、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决定创新写作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一篇好的作文是生活经验的积累,观察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结晶,是小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在作文训练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如:“雄鹰”、“海燕”、“蜜蜂”、“蛟龙”、“太阳”、“地球”、“月亮”、“青松”、“梅花”等等。可以想象什么?通过训练,提高了学生想象能力,丰富了作文内容,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打下了伏笔。
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标准》中提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不仅开阔视野,增长知识,还能积累词句,学会运用语言。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不但读懂教科书,而且多读课外书。把书中优美的词句积累下来,把感人至深的地方记下来,并且附注自己的体验和感悟。学生的视野宽阔了,语言发展了,写作水平也随之增强,创新表达能力也就逐渐的显露出来了。
五、激励学生创新写作
“只有厚积,才能薄发”。从生活经验的积累,到观察想象能力的提高,从阅读欣赏到写作能力的培养,都给学生创新写作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激励学生大胆去尝试写作,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表达,写出真心实感。如:写校园景色,有的学生这样写到“二鹰展翅育梁才,两亭恰似两瑶台。对龙盘踞校园内,双月掩映对门开。”这首诗把校园景色的特点全部跃然纸上,既有写实又有写虚,更富含寓意。而且数字上用得准确。巧妙而不重复,真正是一种创新表达能力的体现。又如,2008年10月,我国“神舟七号”发射成功,举国欢庆,世人瞩目。班级以赞扬我国科技发展。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让学生写感悟文章。有学生这样写到:“神七开太空,举目世人惊。中华了不起,科技做支撑。“短短的二十字,把我国航天技术的发展及世界看中国和中华民族的这种自豪感表达的十分完整,并且使用“举”“科技”、“支撑”。用词准确,含义深刻,有创新精神。有创意的文章还有很多,这是践行《课程标准》的成果。
作文教学实践证明,小学生写作创新能力培养是多层面的是科学有序的,不但要抓住生活体验、感悟、观察、想象等,还要指导学生写作时的“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才能为小学生写作创新能力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打下可持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