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各国饮食风俗,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我们中国人是用舌头吃饭,法国人是用情调吃饭,美国人是用思想吃饭,日本人是用眼睛吃饭。我当时觉得吃饭最不讲实惠的就要算是只注重外观的日本人了。然而,当我听到一位在日本留学工作多年的朋友在微博里所说的一番话,我的这个成见立马被颠覆了。下面是他的微博:
一日,忙里偷闲,我逛了趟超市,惊奇地发现几乎所有的蔬菜水果、生肉鸡蛋鲜鱼等都有了“身份证”。比如超市出口处那一排碧绿浑圆模样可人的西瓜,它们有的老家在茨城县,名叫广泽昭雄,有的原籍山形县,名叫高桥一夫……超市里逛累了,随便找个地方坐下吃个汉堡喝杯咖啡吧。咦,这汉堡里的西红柿和生菜也都有名有姓了——红的叫木崎亨,绿的叫白根明俊,还是来自青森县的一对儿“小老乡”。日本人注重饮食的安全健康世界闻名,但什么时候连西瓜生菜都有了“身份”啦?
原来,2011年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3.11大地震”所致)发生后,日本的主妇们在超市购物时往往兜来转去,生怕选到的肉蛋蔬果里有放射性物质。为打消消费者的顾虑,也为了振兴当地农业,日本1都16县的农业组合自主推出了“看得到(生产者的)脸的食品”安全对策,实行农产品“实名制”贩卖。除了原有的对食品的残留农药检查,他们还在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增添了放射性物质检查,并且记录幼苗的来处、栽培农作物的土壤情况等,将结果公布在官方网站和手机网站上,向农户和消费者双公开,所有有关产地土壤、产品特征以及农户的资料、个人照片等都能查到。只有通过这一环环“审查”的蔬菜、水果,才有资格获得“身份证”,成为有身份的安心食品。
这一做法受到了日本消费者的一致欢迎,其他地方城市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组合接连仿效,都开始按照“看得到(生产者的)脸的农产品”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实行农副产品“实名制”。比如兵库县宝塚市的“西谷亲密接触梦市场”里,每天开业1小时前,农户们就带着清晨刚摘下的新鲜蔬果来“交货”,每根萝卜、每个苹果都是“带证上岗”。很多老顾客甚至会跟店员指名购买,“帮我拿个丰岛孝一西红柿,丰岛的好吃啊。”……在日本,很多食品生产商都把食品安全看成是企业的生命,很多饭店、食品加工企业都是主动要求进行日常性的食品安全检查的。
如果居家附近没有这样的超市怎么办呢?很多日本主妇会选择网上购物,看看那些食品产地的土壤检查结果如何,看看那些农民老伯的照片是否“顺眼”后,再决定要不要买。
最后我这位朋友特别提到,在日本,这些有“身份证”的食品并不是给有身份的人的特供。它们的售价与没有“身份证”的几乎相同。我想,这应该就是日本农林水产行业的职业操守与底气了。
由日本想到了我国。“农产品也应该有身份证,有了身份证之后,这些农产品才可以得到很好的区分、监管,对农产品的知识产权所有人权益也能很好地保护。”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院长杨剑波提出上述建议。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如今在我国不仅汽车牌照有套牌现象,农产品也经常被“套牌”。一个知名的农产品往往引来众多套牌者,如江苏省的阳澄湖大闸蟹、安徽省的太平猴魁、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等,仿冒者众多。如何才能保护这些农产品,杨剑波代表认为,应该从源头上给农作物品种实行身份证制度。这个身份证可以区分不同品种之间的特质,也有利于保护一些优质品种,让好品种一证在手,获得市场的认可,不仅确保食品安全有据可查,也可以有效地打击仿冒者,保护产权所有人的权益。
另外,杨剑波代表还建议,与农产品身份证相配套的,要建立起一套可追溯、可跟踪、可查询的种子平台,这样,农作物品种的信息与防伪技术结合,可以保证农作物种子更“纯”,从来保证农产品质量。可以告慰杨代表的是,如今这样的平台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去年以来纷纷上线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电商平台,倡导的就是“先溯源、再购买、保安全”的新消费理念,平台对入驻的商家设置了严格的准入制度:要求入驻企业必须通过5大认证,即QS认证,产品认证,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诚信认证,食品溯源系统认证。
这5大认证其实就像是人脸的五官,世界上六十亿人口,尽管都有五官,但也没有长得完全一样的人,俗话讲:谁的孩子谁自己抱走,绝对不会搞错的。这话用在农产品和食品安全识别上真是太合适不过了。而现在问题是,虽然一些农产品和食品都有了身份证了,即所谓“脸”,也有了露脸的平台,但并非所有的农产品和食品都有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脸。因此,笔者以为,我国食品安全今后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除了建立更多露脸的溯源和电商平台,还应该在全国范围内,由政府立法立规并强力推广,让所有的农产品和食品都有一张属于自己且让大家都能看得到的脸。
(作者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一日,忙里偷闲,我逛了趟超市,惊奇地发现几乎所有的蔬菜水果、生肉鸡蛋鲜鱼等都有了“身份证”。比如超市出口处那一排碧绿浑圆模样可人的西瓜,它们有的老家在茨城县,名叫广泽昭雄,有的原籍山形县,名叫高桥一夫……超市里逛累了,随便找个地方坐下吃个汉堡喝杯咖啡吧。咦,这汉堡里的西红柿和生菜也都有名有姓了——红的叫木崎亨,绿的叫白根明俊,还是来自青森县的一对儿“小老乡”。日本人注重饮食的安全健康世界闻名,但什么时候连西瓜生菜都有了“身份”啦?
原来,2011年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3.11大地震”所致)发生后,日本的主妇们在超市购物时往往兜来转去,生怕选到的肉蛋蔬果里有放射性物质。为打消消费者的顾虑,也为了振兴当地农业,日本1都16县的农业组合自主推出了“看得到(生产者的)脸的食品”安全对策,实行农产品“实名制”贩卖。除了原有的对食品的残留农药检查,他们还在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等各环节增添了放射性物质检查,并且记录幼苗的来处、栽培农作物的土壤情况等,将结果公布在官方网站和手机网站上,向农户和消费者双公开,所有有关产地土壤、产品特征以及农户的资料、个人照片等都能查到。只有通过这一环环“审查”的蔬菜、水果,才有资格获得“身份证”,成为有身份的安心食品。
这一做法受到了日本消费者的一致欢迎,其他地方城市的农业、畜牧业和渔业组合接连仿效,都开始按照“看得到(生产者的)脸的农产品”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实行农副产品“实名制”。比如兵库县宝塚市的“西谷亲密接触梦市场”里,每天开业1小时前,农户们就带着清晨刚摘下的新鲜蔬果来“交货”,每根萝卜、每个苹果都是“带证上岗”。很多老顾客甚至会跟店员指名购买,“帮我拿个丰岛孝一西红柿,丰岛的好吃啊。”……在日本,很多食品生产商都把食品安全看成是企业的生命,很多饭店、食品加工企业都是主动要求进行日常性的食品安全检查的。
如果居家附近没有这样的超市怎么办呢?很多日本主妇会选择网上购物,看看那些食品产地的土壤检查结果如何,看看那些农民老伯的照片是否“顺眼”后,再决定要不要买。
最后我这位朋友特别提到,在日本,这些有“身份证”的食品并不是给有身份的人的特供。它们的售价与没有“身份证”的几乎相同。我想,这应该就是日本农林水产行业的职业操守与底气了。
由日本想到了我国。“农产品也应该有身份证,有了身份证之后,这些农产品才可以得到很好的区分、监管,对农产品的知识产权所有人权益也能很好地保护。”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科院院长杨剑波提出上述建议。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如今在我国不仅汽车牌照有套牌现象,农产品也经常被“套牌”。一个知名的农产品往往引来众多套牌者,如江苏省的阳澄湖大闸蟹、安徽省的太平猴魁、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等,仿冒者众多。如何才能保护这些农产品,杨剑波代表认为,应该从源头上给农作物品种实行身份证制度。这个身份证可以区分不同品种之间的特质,也有利于保护一些优质品种,让好品种一证在手,获得市场的认可,不仅确保食品安全有据可查,也可以有效地打击仿冒者,保护产权所有人的权益。
另外,杨剑波代表还建议,与农产品身份证相配套的,要建立起一套可追溯、可跟踪、可查询的种子平台,这样,农作物品种的信息与防伪技术结合,可以保证农作物种子更“纯”,从来保证农产品质量。可以告慰杨代表的是,如今这样的平台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去年以来纷纷上线的农产品和食品安全电商平台,倡导的就是“先溯源、再购买、保安全”的新消费理念,平台对入驻的商家设置了严格的准入制度:要求入驻企业必须通过5大认证,即QS认证,产品认证,产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企业诚信认证,食品溯源系统认证。
这5大认证其实就像是人脸的五官,世界上六十亿人口,尽管都有五官,但也没有长得完全一样的人,俗话讲:谁的孩子谁自己抱走,绝对不会搞错的。这话用在农产品和食品安全识别上真是太合适不过了。而现在问题是,虽然一些农产品和食品都有了身份证了,即所谓“脸”,也有了露脸的平台,但并非所有的农产品和食品都有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脸。因此,笔者以为,我国食品安全今后需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除了建立更多露脸的溯源和电商平台,还应该在全国范围内,由政府立法立规并强力推广,让所有的农产品和食品都有一张属于自己且让大家都能看得到的脸。
(作者系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食品物流专业委员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