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師设计的提问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思维活动进行的过程,学生追索答案的过程应该是一个思考、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课堂提问是师生之间交流互动的基本手段,特别是在引入新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经常被采用。但是如果问题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提问方式不恰当,就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就无法进行。因此,每个教师都应该重视提问的设计。
关键词:问题设计 切入点 因材施教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贯穿于地理教学的整过程,运用广泛、类型多样,特别是随着地理课程、教材的改革,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提问的方法,掌握课堂提问的一些方法,对提高地理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很有益的。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以讲解为主,“满堂灌”的形式多见,所以教师在运用提问法时,应注意平时对学生的训练与指导,要解除学生思维上的束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营造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从积极的方向督促、检查、巩固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踊跃答问的良好习惯。再提问中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可能形成有效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在备课时应缜密地设计问题
地理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要为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服务。教师自身要理解教材的关键处,就关键处设问。例如,在“气温的日变化”教学中,教师设问:一是一天中,地面温度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二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只要对这两个问题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地面辐射和大气温度几种关系及储热效应都迎刃而解,产生“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
设计的问题主题要明确,既要求问题不能有知识性和概念性错误,又要使问题内容及要求清楚明确,直截了当。例如,教学“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节时,有教师问:“今天是10月6日,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因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不明确意思,无从着手。后来教师直问:“今天是10月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还是以北?”学生则异口同声回答:“在赤道以南”。可见,问题的设计若题意不明,就会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质量。
二、以重点处、思维短路处和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为切入点进行提问
在知识重点处寻找切入点。任何课堂提问,在强调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必须牢记课程目标,把启发点放在教材的重点内容上,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创造挑战自我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只有在知识重点处挖掘出的问题才会让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探究。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告诉我们,思维短路处正是开启智慧的“切入点”。我们要善于在学生熟视无睹却蕴藏着问题的内容上挖掘切入点,“无疑处设疑”,学生往往会一下子瞪大眼睛将注意力聚焦到所提问题上。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选定切入点,能够将学生的思维从“旧知识固定点—— 新旧知识衔接点—— 新知识延深点”上有序展开。要善于在新旧知识结合点上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效地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如在讲解“降水形成过程”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分析提问,引导学生找到答案。降水一定从云中来,但有云不一定会产生降水,为什么?小云滴怎样才能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在自然界中使小云滴增大的方式有哪些?自然界中空气上升方式又有哪些等等?
三、由简到难,步步深入 的提问
对于教学内容比较难的部分,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问题,由简到难,步步深入。例如对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内容,规律讲完、学生掌握后如果问这样一个问题:从近日点到远日点,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移动方向如何?大部分学生一时也很难回答得出。但如果我们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步步深入:
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移动方向如何?
从5月1日到10月1日,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移动方向如何?
从近日点到远日点,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移动方向如何?
这样由简到难,就好比楼梯台阶,一步步拾级而上这个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
四、地理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提问要符合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提问的难度要以多数同学能回答上来为准,切忌提大而空、细而浅的问题,且突破口应选在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上;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规律,问题的表达要明确,能让学生听明白,防止问题提得过于笼统,使学生无所适从。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是进行地理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首先问题的设计应能吸引学生,必须创造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其次,在提问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支持学生创新精神。
(3)系统性原则
提问不是盲目进行的,要按照教材的知识系统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序地进行。提问要联系学生原有的认知;提问要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要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利于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
(4)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保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能培养学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关键词:问题设计 切入点 因材施教
地理课堂教学提问贯穿于地理教学的整过程,运用广泛、类型多样,特别是随着地理课程、教材的改革,教师在课堂中善于运用提问的方法,掌握课堂提问的一些方法,对提高地理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很有益的。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教师以讲解为主,“满堂灌”的形式多见,所以教师在运用提问法时,应注意平时对学生的训练与指导,要解除学生思维上的束缚,鼓励学生敢于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意见,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营造畅所欲言的良好氛围。从积极的方向督促、检查、巩固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踊跃答问的良好习惯。再提问中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技巧,才可能形成有效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在备课时应缜密地设计问题
地理课堂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要为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服务。教师自身要理解教材的关键处,就关键处设问。例如,在“气温的日变化”教学中,教师设问:一是一天中,地面温度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二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出现在什么时候?为什么?只要对这两个问题有正确的认识,那么,太阳辐射、地面温度、地面辐射和大气温度几种关系及储热效应都迎刃而解,产生“以一当十”的教学效果。
设计的问题主题要明确,既要求问题不能有知识性和概念性错误,又要使问题内容及要求清楚明确,直截了当。例如,教学“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一节时,有教师问:“今天是10月6日,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因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不明确意思,无从着手。后来教师直问:“今天是10月6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以南还是以北?”学生则异口同声回答:“在赤道以南”。可见,问题的设计若题意不明,就会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提问的质量。
二、以重点处、思维短路处和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为切入点进行提问
在知识重点处寻找切入点。任何课堂提问,在强调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同时,必须牢记课程目标,把启发点放在教材的重点内容上,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给学生创造挑战自我的机会、独立思考的机会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只有在知识重点处挖掘出的问题才会让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探究。
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式教学告诉我们,思维短路处正是开启智慧的“切入点”。我们要善于在学生熟视无睹却蕴藏着问题的内容上挖掘切入点,“无疑处设疑”,学生往往会一下子瞪大眼睛将注意力聚焦到所提问题上。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选定切入点,能够将学生的思维从“旧知识固定点—— 新旧知识衔接点—— 新知识延深点”上有序展开。要善于在新旧知识结合点上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有效地促使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探究。如在讲解“降水形成过程”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分析提问,引导学生找到答案。降水一定从云中来,但有云不一定会产生降水,为什么?小云滴怎样才能降落到地表,形成降水?在自然界中使小云滴增大的方式有哪些?自然界中空气上升方式又有哪些等等?
三、由简到难,步步深入 的提问
对于教学内容比较难的部分,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几个问题,由简到难,步步深入。例如对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内容,规律讲完、学生掌握后如果问这样一个问题:从近日点到远日点,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移动方向如何?大部分学生一时也很难回答得出。但如果我们设计这样几个问题步步深入:
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移动方向如何?
从5月1日到10月1日,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移动方向如何?
从近日点到远日点,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移动方向如何?
这样由简到难,就好比楼梯台阶,一步步拾级而上这个问题就变得容易多了。
四、地理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
提问要符合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提问的难度要以多数同学能回答上来为准,切忌提大而空、细而浅的问题,且突破口应选在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上;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规律,问题的表达要明确,能让学生听明白,防止问题提得过于笼统,使学生无所适从。
(2)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是进行地理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首先问题的设计应能吸引学生,必须创造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其次,在提问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都积极参与,必须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支持学生创新精神。
(3)系统性原则
提问不是盲目进行的,要按照教材的知识系统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有序地进行。提问要联系学生原有的认知;提问要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要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要利于建构学生的认知结构。
(4)循序渐进原则
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保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能培养学生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田宏虎.初中地理教学新法[J]读与写,2013,(12).
[2]于清江.教学反思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考试周刊,2015,(31):123.
[3]徐飞.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