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玉米作为三大谷物之一,可以直接或者间接给人们提供丰富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同时玉米还可以作为饲料和工业原料,所以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玉米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因此玉米的栽培种植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分析
引言:
玉米的栽培需要根据玉米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程度,以及对阳光、温度的需求决定,不同阶段的施肥量、灌溉量以及施肥方法,都会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基于此,本文就玉米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
1.前期准备工作
1.1选地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就需要进行大规模区域的玉米种植,所以科学的选地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在自然条件在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就需要选择那些土壤保水性、温度、湿度以及降雨方面良好的土壤。同时在对于玉米地的选择中,需要对平原区域进行大范围的机械作业,有利于提供广阔的玉米种植技术条件。选择好种植玉米的地后,还需要对玉米地进行土质疏松,确保土壤的肥沃以及排灌能力良好,对于玉米地的翻耕,至少每年一次,可以极大地提升玉米的产量。
1.2种子的选择
在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的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应玉米生长、发芽率高以及抗病虫害强的玉米种子,比较优良的玉米种子有会单、雅玉等品种。
1.3種子的处理
在播种前需要对玉米种子进行选种、晒种和拌种处理,选种时,挑选那种颗粒度饱满的种子为宜,小粒、坏粒以及病粒的种子要挑选出来集中处理。在晒种时,可以将玉米种子晒2-3天左右,有利于提前打破种子的休眠期,促使种子的萌发和杀死病菌,也有利于种子在播种后快速吸水,提高出苗率。对种子进行拌种时,使用微肥进行拌种,确保种子所需的各种养分,可以促进玉米种子的成长。
2.播种工作
2.1播种期的确定
对玉米种子的播种,要考虑到玉米种子的品种、发芽温度、土壤情况等因素,通常情况下,玉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不得低于6℃,因此在播种时,要确保温度在10℃以上,才有利于种子的发芽。
2.2播种深度
播种的深度决定玉米种子的发芽和出苗情况,通常播种的深度保持在4-6cm为宜,但在播种时,也需要考虑到土壤的实际情况。如果土壤的粘度较重时,播种的深度可以适当浅一些,但如果土壤的土质比较疏松时,那么可以适当播种较深一些。
2.3播种的密植度
田间玉米的播种密植度决定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如果播种密植度较高,那么会影响玉米的生长,但如果播种密度较低,那么难以达到对土地有效利用。因此在对玉米的播种密度考虑时,每亩种植4000-5000株为宜。
3.施肥技术
玉米在不同时期对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在玉米的生长阶段,需求最多的矿物质元素是氮元素,所以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就必须给玉米提供足够的氮肥,可以使玉米的生长速度得到提升。科学的施肥方法是将家肥、有机肥以及微量元素肥合理搭配施肥,通常在整地环节配合施用农家肥的方式,确保每亩肥料用量在1500kg左右,对底肥和种肥采用玉米专用的复合肥,每亩使用复合肥在30kg左右为宜,磷肥的使用,每亩为25kg。追肥一般分两次,第一次是在5-6叶追加拔节肥料,第二次是在11-14叶时施加穗肥,两次追肥的量分别是每亩15kg和25kg。
4.灌溉技术
玉米属于喜温、喜光植物,也属于耐旱植物,但想要确保玉米的高产量,最适合玉米生长的降水量一般在550-650mm之间。在玉米幼苗期,需水量一般比较少,但在播种期的需水量就比较多,通常情况下,地面灌溉时保证每公顷灌溉量在1600-2100m3左右,如果是湿润年,那么每公顷的地面灌溉量在1300-1600m3左右即可。
5.病虫害的防治
5.1对玉米螟虫害的防治管理
玉米螟虫主要以幼虫蛀茎害为主,通过破坏玉米的茎秆组织,从而影响玉米营养的运输,如果一旦出现玉米螟,那么会使玉米的产量降低20%-30%左右,针对玉米螟这种虫害,一定要及时进行防治工作,否则一旦使玉米螟虫大量繁殖出现,会给玉米的生长带来严重的危害。通常在玉米在大喇叭口期,每667m2的土地上使用含量在3%的呋喃丹500g进行喷洒,可以预防玉米螟,当玉米授粉结束后,使用80%的敌敌畏喷洒雌穗花丝,可以彻底阻断玉米螟虫害。
5.2对地老虎、蚜虫的防治管理
在玉米的幼苗期,地老虎会从地上转移到地下危害玉米幼苗,通常地老虎潜藏在土里,晚上出来觅食,将玉米的颈基咬断,从而使玉米田间缺苗断垄。玉米幼苗的早期经常会出现地老虎这种虫害,可以使用90%含量的敌百虫拌嫩草撒在玉米中,能够很好地诱杀地老虎。当玉米生长到后期时,会经常出现蚜虫危害玉米生长,针对蚜虫,可以使用10%吡虫啉和0.3%的硫酸锌溶液进行喷洒,可以很好地杀死蚜虫,减少玉米的发病。
5.3玉米叶部病害的防治管理
常见的玉米叶部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锈病,这些玉米叶部病害通常对造成玉米苗叶出现枯黄色,使玉米叶子枯死,从而使玉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随着玉米叶部病害的范围扩大,最终导致玉米生长发育不良,使玉米的产量降低。因此针对于玉米叶部病害的防治,通常玉米育苗期间使用20%的百克可以预防叶斑病,当玉米成熟前的15天时间,使用20%的三唑酮乳油喷洒可以预防玉米叶锈病。
6.收获
在对玉米节栽培技术分析中,为了确保玉米活杆的成熟,因此在收获玉米的时候,需要对玉米的外观特征查看,如果玉米的苞叶完全发黄蓬松,且乳线消失,那么在整体的原则情况下,只要整株玉米没有完全死掉,同时在不影响正常播种的情况下,则要充分利用晚秋的光照,促进玉米完全灌浆成熟,尽可能地采取晚收的方式收获玉米。
结束语:
在保证玉米品质的同时,加强对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通过优化玉米栽培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玉米栽培种植的管理效率,使玉米的产量得到提升,最终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淑艳.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方式分析[J]. 农家参谋, 2020, No.652(08):81-81.
[2]柴春艳. 基于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及大豆,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11):144-145.
[3]吕京华. 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及大豆,玉米栽培技术要点[J]. 种子科技, 2020, v.38;No.279(03):48-49.
[4]张雪萍, 何伟昌. 云南富源县玉米绿色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工程技术, 2019, v.39;No.725(05):64+66.
作者简介:王珂茂(1982.9),男,汉,河南西峡,助理农艺师,大专,西峡县原种场,研究方向:植物种植。单位所在的省市邮编:河南南阳474500
关键词:玉米;栽培技术;分析
引言:
玉米的栽培需要根据玉米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程度,以及对阳光、温度的需求决定,不同阶段的施肥量、灌溉量以及施肥方法,都会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基于此,本文就玉米栽培技术要点进行深入的探讨分析。
1.前期准备工作
1.1选地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就需要进行大规模区域的玉米种植,所以科学的选地是必须要考虑到的,在自然条件在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就需要选择那些土壤保水性、温度、湿度以及降雨方面良好的土壤。同时在对于玉米地的选择中,需要对平原区域进行大范围的机械作业,有利于提供广阔的玉米种植技术条件。选择好种植玉米的地后,还需要对玉米地进行土质疏松,确保土壤的肥沃以及排灌能力良好,对于玉米地的翻耕,至少每年一次,可以极大地提升玉米的产量。
1.2种子的选择
在保证玉米产量和质量的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应玉米生长、发芽率高以及抗病虫害强的玉米种子,比较优良的玉米种子有会单、雅玉等品种。
1.3種子的处理
在播种前需要对玉米种子进行选种、晒种和拌种处理,选种时,挑选那种颗粒度饱满的种子为宜,小粒、坏粒以及病粒的种子要挑选出来集中处理。在晒种时,可以将玉米种子晒2-3天左右,有利于提前打破种子的休眠期,促使种子的萌发和杀死病菌,也有利于种子在播种后快速吸水,提高出苗率。对种子进行拌种时,使用微肥进行拌种,确保种子所需的各种养分,可以促进玉米种子的成长。
2.播种工作
2.1播种期的确定
对玉米种子的播种,要考虑到玉米种子的品种、发芽温度、土壤情况等因素,通常情况下,玉米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不得低于6℃,因此在播种时,要确保温度在10℃以上,才有利于种子的发芽。
2.2播种深度
播种的深度决定玉米种子的发芽和出苗情况,通常播种的深度保持在4-6cm为宜,但在播种时,也需要考虑到土壤的实际情况。如果土壤的粘度较重时,播种的深度可以适当浅一些,但如果土壤的土质比较疏松时,那么可以适当播种较深一些。
2.3播种的密植度
田间玉米的播种密植度决定玉米的品质和产量,如果播种密植度较高,那么会影响玉米的生长,但如果播种密度较低,那么难以达到对土地有效利用。因此在对玉米的播种密度考虑时,每亩种植4000-5000株为宜。
3.施肥技术
玉米在不同时期对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在玉米的生长阶段,需求最多的矿物质元素是氮元素,所以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就必须给玉米提供足够的氮肥,可以使玉米的生长速度得到提升。科学的施肥方法是将家肥、有机肥以及微量元素肥合理搭配施肥,通常在整地环节配合施用农家肥的方式,确保每亩肥料用量在1500kg左右,对底肥和种肥采用玉米专用的复合肥,每亩使用复合肥在30kg左右为宜,磷肥的使用,每亩为25kg。追肥一般分两次,第一次是在5-6叶追加拔节肥料,第二次是在11-14叶时施加穗肥,两次追肥的量分别是每亩15kg和25kg。
4.灌溉技术
玉米属于喜温、喜光植物,也属于耐旱植物,但想要确保玉米的高产量,最适合玉米生长的降水量一般在550-650mm之间。在玉米幼苗期,需水量一般比较少,但在播种期的需水量就比较多,通常情况下,地面灌溉时保证每公顷灌溉量在1600-2100m3左右,如果是湿润年,那么每公顷的地面灌溉量在1300-1600m3左右即可。
5.病虫害的防治
5.1对玉米螟虫害的防治管理
玉米螟虫主要以幼虫蛀茎害为主,通过破坏玉米的茎秆组织,从而影响玉米营养的运输,如果一旦出现玉米螟,那么会使玉米的产量降低20%-30%左右,针对玉米螟这种虫害,一定要及时进行防治工作,否则一旦使玉米螟虫大量繁殖出现,会给玉米的生长带来严重的危害。通常在玉米在大喇叭口期,每667m2的土地上使用含量在3%的呋喃丹500g进行喷洒,可以预防玉米螟,当玉米授粉结束后,使用80%的敌敌畏喷洒雌穗花丝,可以彻底阻断玉米螟虫害。
5.2对地老虎、蚜虫的防治管理
在玉米的幼苗期,地老虎会从地上转移到地下危害玉米幼苗,通常地老虎潜藏在土里,晚上出来觅食,将玉米的颈基咬断,从而使玉米田间缺苗断垄。玉米幼苗的早期经常会出现地老虎这种虫害,可以使用90%含量的敌百虫拌嫩草撒在玉米中,能够很好地诱杀地老虎。当玉米生长到后期时,会经常出现蚜虫危害玉米生长,针对蚜虫,可以使用10%吡虫啉和0.3%的硫酸锌溶液进行喷洒,可以很好地杀死蚜虫,减少玉米的发病。
5.3玉米叶部病害的防治管理
常见的玉米叶部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褐斑病、锈病,这些玉米叶部病害通常对造成玉米苗叶出现枯黄色,使玉米叶子枯死,从而使玉米无法进行光合作用,随着玉米叶部病害的范围扩大,最终导致玉米生长发育不良,使玉米的产量降低。因此针对于玉米叶部病害的防治,通常玉米育苗期间使用20%的百克可以预防叶斑病,当玉米成熟前的15天时间,使用20%的三唑酮乳油喷洒可以预防玉米叶锈病。
6.收获
在对玉米节栽培技术分析中,为了确保玉米活杆的成熟,因此在收获玉米的时候,需要对玉米的外观特征查看,如果玉米的苞叶完全发黄蓬松,且乳线消失,那么在整体的原则情况下,只要整株玉米没有完全死掉,同时在不影响正常播种的情况下,则要充分利用晚秋的光照,促进玉米完全灌浆成熟,尽可能地采取晚收的方式收获玉米。
结束语:
在保证玉米品质的同时,加强对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能够提高玉米的产量,通过优化玉米栽培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玉米栽培种植的管理效率,使玉米的产量得到提升,最终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淑艳.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方式分析[J]. 农家参谋, 2020, No.652(08):81-81.
[2]柴春艳. 基于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及大豆,玉米栽培技术要点分析[J]. 科学技术创新, 2020(11):144-145.
[3]吕京华. 农业技术推广作用及大豆,玉米栽培技术要点[J]. 种子科技, 2020, v.38;No.279(03):48-49.
[4]张雪萍, 何伟昌. 云南富源县玉米绿色栽培技术要点[J]. 农业工程技术, 2019, v.39;No.725(05):64+66.
作者简介:王珂茂(1982.9),男,汉,河南西峡,助理农艺师,大专,西峡县原种场,研究方向:植物种植。单位所在的省市邮编:河南南阳47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