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九0农场隶属于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拥有水稻生产面积48万亩,占农场生产总面积的69.2%,水田大面积采用地下水灌溉方式,近年来,为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及减轻地下水灌溉对寒地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农场引进由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信息技术学院研制的智能化节水灌溉系统,从而改变了传统的灌溉方式。另外由于地下水温度低,对水稻前期生长发育有很大影响,影响水稻分蘖及孕穗。而在生育后期如遇低温,冷害更为严重。为研究水稻受低温影响,其格田中水温、地温、泥温的关系及对水稻抽穗期及成熟的影响、地下水温度与井水增温后灌溉的差别, 探讨如何通过调控水温提高水稻的品质和产量, 我们做了大量的实地监测及调查研究。
1 常规灌溉水与井水温度的调查与分析
经长期试验调查总结井水温度很低,一般井口出水口温度仅为5-7℃,比最低允许温度17℃,低10℃以上;理想温度为25-30℃(表1),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极大,而成发展井灌水稻的瓶颈。具体影响情况,
1.1 常规水温的调查与分析
二九0农场科技园区采用三种技术提高晒水池水温技术,其中包括瀑布增温、延长晒水渠道增温及叠水增温。经对科技园区水温调控仪调查看,一天中的早晨和傍晚气温偏低,中午偏高, 水温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14 时左右气温及水温表现为最高, 泥温在 2~3 cm 也表现最高。田间水温、地温与渠水温度接近,但均比井口出水实际温度高出 1~3 ℃,(晒水池第一层、第二层测量)。2016年5月中旬日平均气温 15.1℃,最低气温仅 5 ℃,最高气温达到 21 ℃;5 月 9~18日气温变化比较明显,而此期为二九0农场水稻高产插秧期,90%以上的壮苗均能返青,正常分蘖。 在常规灌溉条件下,除了气温偏低影响水温以外, 常规灌溉温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明显,而井水灌溉区距离泵站越近,格田水温越接近井水出水口温度,其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而距离晒水池较远的格田水溫高于井水温度,均在 17 ℃以上,说明延长流程能有效提高井水出水口温度。
1.2 井水灌溉温度调查与分析
主要针对不同棚室、不同格田的水稻灌溉方式进行调查。
1.2.1 井水浇秧苗温度调查
经对科技园区116棚室水稻育苗调查, 井水抽出的水温在 4 月上旬为 4.5 ℃; 随着气温升高, 在棚温20℃以下时井水温度为 5 ℃;棚温超过 25 ℃,井水温度为 6 ℃。调查发现,不同浇秧苗的方式其水温有所变化。例如:将从井里抽出的水直接浇在大棚内的秧苗上, 水温仅 5 ℃;而管注方式,用 5~6.7 cm 的水管 30 m 左右,水管一端安装喷头浇苗,平均水温 6.8 ℃;微喷方式,平均水温 7.9 ℃。 如果直接用抽上来的冷水浇苗, 尤其在中午浇灌, 水温与床温的温差大,相差 10 ℃以上,秧苗突然处在冷浸状态,根部吸水不畅,地上部蒸发快,容易造成生理失水。 因此,苗床缺水时,最好在早上或傍晚浇水,使水温与床温接近。提倡采用微喷、在大棚内用罐贮水等增温方式来浇大棚内的秧苗, 才能促进秧苗根系发育,利于培育壮苗。
2 水温调控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水层调控水温
在水稻一生中,水温对水稻的品质及产量有很大影响。 在秧田期, 浇水温度应不低于苗床温度;在插秧期,深水(苗高 2/3)护苗保温;在分蘖期,浅灌 2~3 cm 水层能有效地提高水稻根系温度,利于分蘖早生快发。此期在早晨或晚上灌水,提高水温。为防止水口附近水稻生育差,在水口处挡上塑料板,让水分流,增温效果好;在有效分蘖末期,正常田块需晒田 5~7 d,提高水稻根系温度,增强根系的透气性,利于排出根部有害气体,同时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此后采用间歇灌溉方法,为根系供氧,促进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水稻茎粗抗倒。在水稻孕穗期及抽穗开花灌浆期,灌 3~5 cm 水层,如果遇到低于 17 ℃的低温,深水灌溉 15~18 cm,保温护胎,防止植株脱水抑制生育,可有效避免水稻生理障碍,提高结实率;在水稻乳熟期以后采取“干干湿湿”间歇灌溉方法,蜡熟期采取湿润灌溉,收获前 10天左右停灌。这种通过水层调控来调节水温,采用科学灌溉的方法,既能使土壤供氧充分, 增加有效养分, 实现节水灌溉,又能增强根系活力,提高光合效率,降低空瘪率 10%以上,实现壮秆、大穗、增粒重、创高产。
2.2 水温调控效率高
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统计节水增温区共灌水 10次,平均用水量为 405 m3/667 m3,常规灌溉区共灌水 14 次,平均用水量为510 m3/667m2,节水增温区栽培比对照节水 105 m3/667 m2,节省电费18.5元/667m2,就节约水电费这方面来看其经济效益提高了 15.6%。 因此水温调控栽培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 降低了无效的蒸发和渗漏流失,节水效果显著。
总之,水稻采用水温调控栽培模式能提高秧苗成活率,提高药剂的除草效果,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及倒伏的发生,能够实现节水灌溉,提高水温、地温、泥温,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水稻科学灌溉可达到增温、高产及水分高效利用,从而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是一项节本增效的好技术,具有比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单位:156202黑龙江省绥滨县农垦二九0农场)
1 常规灌溉水与井水温度的调查与分析
经长期试验调查总结井水温度很低,一般井口出水口温度仅为5-7℃,比最低允许温度17℃,低10℃以上;理想温度为25-30℃(表1),对水稻生长发育影响极大,而成发展井灌水稻的瓶颈。具体影响情况,
1.1 常规水温的调查与分析
二九0农场科技园区采用三种技术提高晒水池水温技术,其中包括瀑布增温、延长晒水渠道增温及叠水增温。经对科技园区水温调控仪调查看,一天中的早晨和傍晚气温偏低,中午偏高, 水温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升高,14 时左右气温及水温表现为最高, 泥温在 2~3 cm 也表现最高。田间水温、地温与渠水温度接近,但均比井口出水实际温度高出 1~3 ℃,(晒水池第一层、第二层测量)。2016年5月中旬日平均气温 15.1℃,最低气温仅 5 ℃,最高气温达到 21 ℃;5 月 9~18日气温变化比较明显,而此期为二九0农场水稻高产插秧期,90%以上的壮苗均能返青,正常分蘖。 在常规灌溉条件下,除了气温偏低影响水温以外, 常规灌溉温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不明显,而井水灌溉区距离泵站越近,格田水温越接近井水出水口温度,其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而距离晒水池较远的格田水溫高于井水温度,均在 17 ℃以上,说明延长流程能有效提高井水出水口温度。
1.2 井水灌溉温度调查与分析
主要针对不同棚室、不同格田的水稻灌溉方式进行调查。
1.2.1 井水浇秧苗温度调查
经对科技园区116棚室水稻育苗调查, 井水抽出的水温在 4 月上旬为 4.5 ℃; 随着气温升高, 在棚温20℃以下时井水温度为 5 ℃;棚温超过 25 ℃,井水温度为 6 ℃。调查发现,不同浇秧苗的方式其水温有所变化。例如:将从井里抽出的水直接浇在大棚内的秧苗上, 水温仅 5 ℃;而管注方式,用 5~6.7 cm 的水管 30 m 左右,水管一端安装喷头浇苗,平均水温 6.8 ℃;微喷方式,平均水温 7.9 ℃。 如果直接用抽上来的冷水浇苗, 尤其在中午浇灌, 水温与床温的温差大,相差 10 ℃以上,秧苗突然处在冷浸状态,根部吸水不畅,地上部蒸发快,容易造成生理失水。 因此,苗床缺水时,最好在早上或傍晚浇水,使水温与床温接近。提倡采用微喷、在大棚内用罐贮水等增温方式来浇大棚内的秧苗, 才能促进秧苗根系发育,利于培育壮苗。
2 水温调控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水层调控水温
在水稻一生中,水温对水稻的品质及产量有很大影响。 在秧田期, 浇水温度应不低于苗床温度;在插秧期,深水(苗高 2/3)护苗保温;在分蘖期,浅灌 2~3 cm 水层能有效地提高水稻根系温度,利于分蘖早生快发。此期在早晨或晚上灌水,提高水温。为防止水口附近水稻生育差,在水口处挡上塑料板,让水分流,增温效果好;在有效分蘖末期,正常田块需晒田 5~7 d,提高水稻根系温度,增强根系的透气性,利于排出根部有害气体,同时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此后采用间歇灌溉方法,为根系供氧,促进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水稻茎粗抗倒。在水稻孕穗期及抽穗开花灌浆期,灌 3~5 cm 水层,如果遇到低于 17 ℃的低温,深水灌溉 15~18 cm,保温护胎,防止植株脱水抑制生育,可有效避免水稻生理障碍,提高结实率;在水稻乳熟期以后采取“干干湿湿”间歇灌溉方法,蜡熟期采取湿润灌溉,收获前 10天左右停灌。这种通过水层调控来调节水温,采用科学灌溉的方法,既能使土壤供氧充分, 增加有效养分, 实现节水灌溉,又能增强根系活力,提高光合效率,降低空瘪率 10%以上,实现壮秆、大穗、增粒重、创高产。
2.2 水温调控效率高
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统计节水增温区共灌水 10次,平均用水量为 405 m3/667 m3,常规灌溉区共灌水 14 次,平均用水量为510 m3/667m2,节水增温区栽培比对照节水 105 m3/667 m2,节省电费18.5元/667m2,就节约水电费这方面来看其经济效益提高了 15.6%。 因此水温调控栽培提高了水的利用效率, 降低了无效的蒸发和渗漏流失,节水效果显著。
总之,水稻采用水温调控栽培模式能提高秧苗成活率,提高药剂的除草效果,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及倒伏的发生,能够实现节水灌溉,提高水温、地温、泥温,促进水稻生长发育。水稻科学灌溉可达到增温、高产及水分高效利用,从而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是一项节本增效的好技术,具有比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单位:156202黑龙江省绥滨县农垦二九0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