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尽量多做实验,利用身边的物品自制教具补充一些实验;通过多媒体把微观的知识直观化。进而让实验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对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进一步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实验 初中物理 教学 重要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01-0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观察与实践是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物理学知识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快速地了解物理规律的发展,加强科学的严谨性。在教学中脱离实验,学生的物理素养难以培养,物理思维和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到最后学生还只是记住了几条公式,会做几道物理题而已。所以要加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研究。
一、对物理学史的引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在这里不是告诉学生某个物理学家是多么聪明,在小时候就能够通晓很多的物理知识,显示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天赋。向学生讲解物理学史的目的主要还是让他们知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他的历史发展规律,它在社会中应当起的作用。中学阶段适当的向学生引入一些物理学史,在增长了他们的见闻的同时,让他们明白任何理论的得出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有时候甚至在不被别人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艰苦的探索。帮助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二、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中学物理实验是课本知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从中总结出物理规律,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识记。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物理仪器,弄懂实验原理,掌握必要的专业技巧,再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接线柱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造成测量值的误差大,同时要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或小集体合作完成,打好实验的基础,获得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这充分体现出团结的力量。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我们都离不开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与他人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过程。物理实验,既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又能使他们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例如,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平面镜成虚像,我们无法直接测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无法直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而需要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来替换它,在同学们完成实验的过程中,甲组同学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像的位置,乙组同学将蜡烛拿到玻璃板的后面,乙组同学在与甲组同学的团结协作和帮助之下,顺利的将蜡烛放到了像的位置上,直到与像完全重合,他们这几个小组也很快找到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交流评估时,他们都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四、合理利用,突破难点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问题比较抽象,单凭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模型,形成概念,这也是物理难学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把某些规律利用演示实验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现出来,不但可以很容易让学生接受,愿意接受,还将难点顺利突破。比如研究杆作用力方向的问题时直接告诉学生杆受到的力沿杆的方向学生接受起来很难,而且画受力分析时也总是画错,那么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老师可以准备一根细绳,和一根两端连有小弹簧的弹性较好杆,这样就能很直观的看出杆的受力方向。在教材必修有一个用水柱显示平抛轨迹的平抛演示仪,学生对其中的原理理解不透,也没有动力去理解透,如果老师先将演示实验成功给学生展示,学生自己就会问其中的道理,然后教师再讲解原理,学生就会兴趣很高,甚至有的学生自己就会分析出原理。如果再让学生自己回家做一下,拿到班里展示,那样学生兴趣会更高。所以,有时合理利用演示实验,对于突破難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性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实验能动性,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虽然具有实验能动性,但他还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主体,学生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实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还要受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程度的影响和制约。这一观点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程度提供了重要标准:主导作用发挥的越充分、越具体,越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和实验能动性的发挥。
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实践、研究,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成功了乐趣,学生敢于大胆提问、大胆质疑,养成了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我们认识到增加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关键词】实验 初中物理 教学 重要性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01-0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观察与实践是帮助学生形成和发展物理学知识的基础,可以让学生快速地了解物理规律的发展,加强科学的严谨性。在教学中脱离实验,学生的物理素养难以培养,物理思维和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到最后学生还只是记住了几条公式,会做几道物理题而已。所以要加强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验教学研究。
一、对物理学史的引入,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在这里不是告诉学生某个物理学家是多么聪明,在小时候就能够通晓很多的物理知识,显示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天赋。向学生讲解物理学史的目的主要还是让他们知道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他的历史发展规律,它在社会中应当起的作用。中学阶段适当的向学生引入一些物理学史,在增长了他们的见闻的同时,让他们明白任何理论的得出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有时候甚至在不被别人理解的基础上来进行艰苦的探索。帮助他们在人生观、价值观上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
二、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中学物理实验是课本知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在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自己动手实践,从中总结出物理规律,加深对物理知识的识记。每次做实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物理仪器,弄懂实验原理,掌握必要的专业技巧,再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比如在电学实验中,教师要反复强调电流表、电压表的连接特点及“+”、“一”接线柱的接线位置,让学生学会用欧姆定律正确估算量程,避免量程过大造成测量值的误差大,同时要避免量程过小使电流烧坏仪表。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掌握了基本实验技能,就能独立动手操作或小集体合作完成,打好实验的基础,获得课本上没有的或者是一带而过的知识。通过实验,不仅有效地帮助学生领会物理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
“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这充分体现出团结的力量。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学习上,我们都离不开来自父母、老师、同学的关心和帮助,我们成长的过程,就是与他人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过程。物理实验,既能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又能使他们养成互帮互助的好习惯。例如,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平面镜成虚像,我们无法直接测量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无法直接比较像与物的大小,而需要用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来替换它,在同学们完成实验的过程中,甲组同学在玻璃板前面观察像的位置,乙组同学将蜡烛拿到玻璃板的后面,乙组同学在与甲组同学的团结协作和帮助之下,顺利的将蜡烛放到了像的位置上,直到与像完全重合,他们这几个小组也很快找到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交流评估时,他们都体会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四、合理利用,突破难点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问题比较抽象,单凭教师讲解很难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模型,形成概念,这也是物理难学的一个主要原因。如果把某些规律利用演示实验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现出来,不但可以很容易让学生接受,愿意接受,还将难点顺利突破。比如研究杆作用力方向的问题时直接告诉学生杆受到的力沿杆的方向学生接受起来很难,而且画受力分析时也总是画错,那么为了突破这个难点老师可以准备一根细绳,和一根两端连有小弹簧的弹性较好杆,这样就能很直观的看出杆的受力方向。在教材必修有一个用水柱显示平抛轨迹的平抛演示仪,学生对其中的原理理解不透,也没有动力去理解透,如果老师先将演示实验成功给学生展示,学生自己就会问其中的道理,然后教师再讲解原理,学生就会兴趣很高,甚至有的学生自己就会分析出原理。如果再让学生自己回家做一下,拿到班里展示,那样学生兴趣会更高。所以,有时合理利用演示实验,对于突破難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实验教学的主体,其主体性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就是实验能动性,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虽然具有实验能动性,但他还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主体,学生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实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还要受到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程度的影响和制约。这一观点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程度提供了重要标准:主导作用发挥的越充分、越具体,越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逐步确立和实验能动性的发挥。
经过近两年的摸索、实践、研究,取得较为显著的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真正体验到了成功了乐趣,学生敢于大胆提问、大胆质疑,养成了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我们认识到增加实验教学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