拣选副手的学问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m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美国大选,民主、共和两党总统候选人奥巴马和麦凯恩,拣选的副总统人选,并不是很多人心目中的梦幻组合。例如奥巴马和希拉里,又或者麦凯恩和罗姆尼,这些初选时斗得难分难解、实力旗鼓相当的组合,反而爆冷跑出了拜登和佩林两人。

究竟美国总统候选人在拣选副手人选时会考虑什么因素呢?


  较老一辈的总统,通常会找个不会为自己平添麻烦的便算数,因为在他们眼中,副总统根本是一个无足轻重的岗位,他需要兼任参议院议长一职,所费时间心力不少,所以角色的立法性质多于决策性质,根本不会指望他们能帮自己分担重责。
  所以很多副总统对这个鸡肋位置,心态上有点“深闺怨妇”。如美国第28任副总统托马斯·马歇尔曾经如此抱怨和自嘲过:
  “很久以前曾经有一对兄弟,一个扬帆出海,一个当了副总统,而从此之后,再也没有人听过他俩的消息了。”
  又如第32任副总统约翰·加纳更直截了当地说:
  “副总统的职位比不上一泡尿!”
  如果大家看过那套风靡全美的政治电视剧《白宫群英》,便一定记得那位幕僚长Leo如何摆姿态,教训那位副总统不要“玩花样”,否则教他好看的场景,令人都替后者委屈。在白宫里,幕僚长一职往往较副总统更具实权。
  罗斯福争取第4任总统的前夕,原本众望所归的副总统大热人选有两个,一个是原副总统Henry Wallace,另一个是白宫战争物资动员局局长James Brynes。但两人都有弱点,前者自由派色彩棱角鲜明,政治立场左倾;相反,后者则来自南方,属于旗帜鲜明地反对黑人民权的保守派人士,政治立场右倾。
  罗斯福担心无论拣选哪一个,都会强烈刺激另一方,在大选前夕撕裂民主党,遑论团结全党。结果,他另辟蹊径,找来了立场中庸、人缘不错的资深参议员杜鲁门当副总统。据说杜鲁门最初收到邀请时,大惊失色,立即婉拒,但罗斯福得悉后大为不悦,并再委托人告之,日后民主党若为此分裂,杜鲁门将是党的罪人,后者才勉为其难接受。

另一个例子则是尼克松,他又是如何考虑拣选副手的?


  话说1973年,原副总统斯皮罗·阿格纽因贪污受贿被迫辞职,尼克松原本属意财政部部长约翰·康纳利继任副总统,但后来担心这名民主党叛将(从民主党转投共和党)会招惹是非,惹来国会内民主党议员的报复和抵制,令府会关系紧张,遂改变念头,转而找来一位公认的“老好人”、众议院共和党领袖福特担任副手。
  从中可见,一些美国总统拣选副手时,是出于“平衡政治”的考虑,但求避免惹起争议,节外生枝。
  但也有另外一些较为进取的美国总统,拣选副手时是出于选战的考虑,希望能够为自己争取到一些额外的选票,不惜兵行险着,纵使人选有着一定的争议性,仍甘冒风险。其中一个典型例子便是肯尼迪。
  肯尼迪标榜年轻、活力、求变作为自己选举的主要信息,但却不顾幕僚反对找来十分具争议性的德州老粗约翰逊作为副手,后者与英俊潇洒、博学多才的肯尼迪相比,根本不能同日而语。当时肯尼迪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知道自己在保守的南方未必受欢迎,于是希望通过约翰逊在南方的雄厚影响力及人脉关系来攫取南方选票。结果在约翰逊的努力下,取得南方各州63%的选举人票,此乃历届总统大选副总统辅选成绩最亮丽的一役。
  到了今天,越来越多的总统候选人,如肯尼迪一般,往往以副总统人选来弥补自己形象上的不足。例如2000年大选,戈尔因为害怕自己被克林顿性丑闻以及另一些政治捐款负面新闻牵连形象,找来人称“干净先生”的Joseph Lieberman帮补形象,后者是首位走出来公开谴责克林顿性丑闻的民主党参议员,以道德操守见称;至于小布什,则找来了被称为“经验先生”的切尼当副手。除了拥有一位前总统父亲,当時布什在政坛仍嫌分量不足,当过白宫幕僚长、国防部长、大企业行政主管的切尼,可以加强选民对整个组合的信心。其实,看过布什演说的人,都知道这位“牛仔总统”实在有感动人心的一面,切尼正好补足了他性格上的缺点,如缺乏纪律和组织才华。
  47岁的黑人奥巴马,在初选时被讥讽年轻、欠缺治国尤其是外交经验。他在选副手时,便拣了一位白人,65岁的识途老马拜登,一样是要找一位“经验先生”,亦考虑到拜登的背景可以吸引白人蓝领阶层的选票,来弥补自己初选时的弱项。另外,奥巴马虽演说才华出众,却嫌太过温文尔雅,找来言辞犀利的拜登,必要时可为自己扮演“白脸”角色痛击对手。
  72岁的麦凯恩则更加出奇,找了44岁的阿拉斯加州年轻女州长佩林,弥补他年事已高、“老饼”的形象弱点,更标榜若当选,将为美国带来史上第一位女副总统,全力争取在初选中与奥巴马结下梁子的希拉里支持者的选票。他似乎看到了“奥希配”落空后很多国民心灵上的失落,因而祭出“男女搭配”这张王牌,于是只是在几天前与佩林通了一次电话,便作了这个大胆决定。
  此外,佩林是个大右派,反对堕胎、反对同性恋尤其是同性婚姻、捍卫民众拥有枪支的权利、不相信全球变暖是人为现象,总而言之,是布什连任成功时高举的大右派立场。
  结果佩林一出,便卷起了一阵旋风,令麦凯恩的民意调查支持度急升,赢了漂亮的最初一仗。问题是麦凯恩已经年逾古稀,而且曾患癌症,如果他真的当选,万一任内有什么差池,这位政治履历表近乎空白、党内外皆缺乏人脉的政坛新丁,就要接下这超级大国的治国重责。事事以选战角度考虑问题,究竟又会不会是国家之福呢?
  (摘自《新君王论》)
其他文献
有次打仗,姥爷披裹血衣,爬了几天几夜回到家。十多天后,伤没好就被人接走升了官。什么官姥姥竟不知道!只知道姥爷再回家就有了车有了警卫队,中正剑大门口一挂,外人就不能随便入内。姥爷轻易不回来,回来姥姥白天也少见他面,晚上见了也是低眉顺眼,怕他    昨晚,母亲从老家打来电话说,二舅把姥爷的墓迁到了姥姥的墓地里,终于让他们合葬。姥姥去世3年,合葬的事舅舅、母亲牵挂了3年。想起当年姥姥为合葬分葬三改遗嘱,
到1955年2月,浙江沿海岛屿全部解放,蒋介石控制的大陆沿海岛屿只剩下福建沿海的金门、马祖。此前的1954年12月,蒋介石和美國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宣称美国和“中华民国”双方有为“自卫而抵御外来武装攻击的共同决心”。对于美国是否有责任保卫国民党所占大陆沿海岛屿,条约予以模糊处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和台湾叶公超会谈时,同意协助防御金门、马祖,但艾森豪威尔总统在审阅会谈记录时删去了这两个岛屿。  
明明是好政策,出台多年却未能落地执行,企业无法享受政策红利且投诉无门……据报道,近年来,有些地方出台了很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降低企业成本的好政策,但部分政策尽管已出台多年,却因“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一直处于“休眠”状态,沦为“僵尸政策”。  已经出台了的政策,按说已经经过了论证和把关,可为何还会出现“休眠”甚至是“僵尸”状态?  个中情由千差万别,不一而足。有的政策只是勾勒出一个大的框架,看上
近日,有媒体调研发现,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又出现新变种——“被动形式主义”。为应付一些花样翻新的形式化考核,一些基层干部“虽然很反感,但不得不搞”,陷入“用形式主义对付形式主义”的无奈。  细察基层干部的现实吐槽,有遇事就要发定位、拍照片、录视频的“留痕”需求,也有每日必须打卡签到、在线刷分的“日活”安排,形式愈发多样,但内核还是“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那一套。问题在于,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
新老战场同时存在  近年来,在叙利亚、阿富汗等地,传统的坦克、火炮、步枪对决,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战场与几十年前相比,场面看起来变化不大。说叙利亚和阿富汗“基本”是老战场,是因为在老旧的形式下,无人机、卫星侦察、假新闻等新形态暗含其中,隐约有些新战场的蛛丝马迹。在世界另一些地方,除无人机空袭、舆论真假交锋,还有间谍街头搏命、驾车冲撞和挥刀砍杀的恐怖袭击、网络黑客攻防、太空竞赛、贸易金融对垒等,
1978    “谈恋爱”此前整整10年,年轻人公开约会被视为可耻和堕落,他们只能以“谈工作”为借口进行地下活动,情书的开头一定要称呼某某同志,结尾也必须是致以革命敬礼。但在这一年,爱情开始与“阶级感情”稍稍分开,“谈恋爱”一词开始风行全国。    《望乡》这部原名《山打根八号妓院》的日本电影对国人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反响程度竟达到北京电视台转播市民代表座谈会实况的地步。有人说,还可以有色情场面更
这个终其一生只活过13个快乐年头的美丽女子,如今是生是死,都因为日朝两国对于遗骨鉴定的各执一词而显得扑朔迷离。各执一词的背后,是日本“难以再向朝鲜提供进一步的粮食援助”,朝鲜则宣称日本“恶意利用横田惠问题,企图达到政治目的”。      10月5日,以朝鲜绑架横田惠事件为题材的美国纪录片《绑架》在东京举行了试映。这一天正好是被绑架者横田惠的42岁生日,然而对于她的生死问题,日朝两国依然各执一词。 
两宋享国320年,共开科118榜,取士人数超过11万,是唐五代登科总人数的10倍多。其中,北宋取士总数约61000人,平均每年大约录取360人。元明清各代取士人数均不及宋代。  南宋郑樵在《通志》中说本朝“取士不问家世”,即选拔官员不问家庭出身、门第高低和社会关系,只问考试成绩。那么,宋朝的科举制度如何做到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寒门出贵子”又是如何得以实现的?科举制度的唐宋转型  科举制度在唐代基本
有人问中军将军殷浩:“为什么将要得到官爵就梦见棺材,将要得到钱财就梦见粪便?”殷浩回答说:“官爵本来就是腐臭的东西,因此将要得到它时就梦见棺材尸体;钱财本来就是粪土,因此将要得到它时就梦见肮脏的东西。”当时的人认为这是至理名言。  这是记录于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中的东晋之时的一段人物对话。这殷浩,是那个时代的名士,见识度量清明高远,年少即负有美名,尤其精通玄理。早年他曾隐居十年之久,出仕之
輿论战从来都是国际政治的一部分。中国越是崛起,越是要攥紧话语权,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展示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中国。而这一切的基础,都是一心一意做好自己的事,提升自身的实力耐力。一个更强大的中国会让外界的纷纷扰扰显得苍白无力。一个真正的强国,必须构建最有向心力和吸引力的政治文明。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而无论世界历史的大转折将往何处去,一个愈加自信的中国,一个愈加努力的中国,一定会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