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长效干扰素(PEG-IFN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外周血浆样树突状细胞(pDC)亚群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PEG-IFNα-2a(180μg)每周皮下注射一次,治疗48周;治疗过程中检测肝功能、血清HBV病毒学标志物和HBV DNA,在治疗前及治疗开始后2、12、24、36、48周分别检测外周血pDC数量和功能及Toll样受体(TLR)9的表达水平、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IFNγ水平。对数据进行成组设计t检验、非参数检验、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结果应答组与无应答组比较,TLR9平均荧光强度、pDC数量及INFα分泌能力在治疗2周时均明显下降,应答组在12周时TLR9平均荧光强度恢复(66.25±13.10),无应答组仍处于低水平(51.47±1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8,P<0.05);12周时应答组pDC数量恢复(5.24±1.61),无应答组为(3.74±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4,P<0.05);12周时应答组IFNα分泌能力明显升高(459.94±200.27)pg/ml,显著高于无应答组[(237.18±123.5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2,P<0.05)。治疗24周时,应答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升高[(67.81±16.64)pg/ml],显著高于无应答组[(43.73±15.9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6,P<0.05);TNFα水平为[(268.94±64.32)pg/ml],也显著高于无应答组[(206.45±78.2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2,P<0.05)。
结论pDC在PEG-IFNα-2a治疗诱发的早期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pDC数量和功能的恢复可能是机体抗病毒治疗应答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