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通过对云南陆良县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栽培过程中常见病害的调查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研究,以期为云南平菇栽培管理和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陆良县平菇栽培过程中菌包感染是最为常见的病害症状,也是影响最为严重的问题;基于rDNA序列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引起菌棒感染的病原菌有平菇木霉(Trichoderma pleuroti)、*Trichoderma patella、椰青霉菌(Penicillium copticola)和歧皱青霉(Penicillium steckii),
【机 构】
: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1;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学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1;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云南 昆明 650221;云南省供销合作社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云南陆良县平菇(Pleurotus ostreatus)栽培过程中常见病害的调查以及病原菌分离鉴定研究,以期为云南平菇栽培管理和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陆良县平菇栽培过程中菌包感染是最为常见的病害症状,也是影响最为严重的问题;基于rDNA序列对分离的病原菌进行鉴定,发现引起菌棒感染的病原菌有平菇木霉(Trichoderma pleuroti)、*Trichoderma patella、椰青霉菌(Penicillium copticola)和歧皱青霉(Penicillium steckii),其中T.pleuroti为引起病害的主要病原菌.
其他文献
期末考试快要到了,每个人都在抓紧时间复习。老妈说,如果我考过徐小丽,就可以给我一个大大的奖励。以往,徐小丽的成绩总会比我多一两分,要我考过徐小丽,岂不是要神仙下凡相助? 考试前几天,我开始“算计”徐小丽,想让她没有时间复习。一天下课,我又让她给我讲解题目:“小丽,这道数学题我不懂,可以讲解一下吗?” “好啊,是哪一题?”徐小丽回答。 每次听到徐小丽的回应,我心中暗暗自喜,一个劲儿地往小纸条上
随着红托竹荪产业发展,传统固体菌种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工厂化生产的需要.通过利用液体培养技术获得了红托竹荪液体菌种,并且实现了红托竹荪菌包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实践证明,该项技术不仅可以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还改变了以往红托竹荪菌种培养周期长、污染率高、收益低的生产模式,推广应用价值高.
通过超微粉碎茯苓粉,采用热水浸提法获得茯苓粗多糖,粗多糖醇沉后复溶,过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5 kDa和10 kDa的超滤膜,再经醇沉,冷冻干燥获得不同分子量的茯苓多糖PW-P1、PW-P2和PW-P3.采用体外DPPH自由基清除、LPS诱导NO炎症及酪氨酸酶活性模型,测试其抗炎及美白活性.结果表明,茯苓多糖PW-P1、PW-P2、PW-P3的粗多糖含量分别为96.46%、93.18%、92.25%,且具有良好的清除DPPH自由基作用,其中多糖PW-P3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IC50为0.45 mg·mL-
食用菌具有喜阴喜湿的生长习性,室内栽培需要稳定的保温、保湿环境,合适的食用菌种类和容器是栽培成功的关键.通过分析室内气候的变化和不同食用菌品种对温、湿度的需求特点,采用不同容器栽培双孢蘑菇、鸡腿菇、粉红平菇等食用菌,发现各容器保湿通风效果、出菇时间和出菇效果差异明显,为都市家庭专用食用菌栽培装置、菌种和管护技术提供了理论支持.
利用香菇生产后的废菌渣替代30%的木屑,进行滑子菇的工厂化反季节栽培.结果表明滑子菇产量与不添加废菌渣的木屑栽培相当.香菇菌渣的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木屑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利用香菇出菇房反季节生产滑子菇,还可以缓解当前香菇工厂化的高成本、低效益问题.
黑木耳的菌包制作是黑木耳栽培生产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中国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菌包工厂正在逐步取代手工家庭制作黑木耳菌包.然而一些工厂化生产黑木耳菌包厂使用的工艺不合理,对黑木耳菌种生物学特性认知不足,菌种生产及菌包生产过程中管理出现漏洞造成菌种或菌包发生严重污染事件,以至于生产出的菌包质量不稳定,菇农使用后出现减产或大面积菌包感染,对菇农造成重大损失.在结合黑木耳菌包工厂化生产的特点及实际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对菌包生产中各环节的技术指标、工艺要求、检验方法、注意事项等都作了详细的分解,以期能为黑木
在中国农业遥感技术应用现状梳理基础上,分析遥感技术应用发展的趋势和不足,提出农业遥感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为遥感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深入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对文献、政策进行整理及归纳分析,并结合国内外进展的对比,从中国农业遥感技术的重要性、应用水平、发展趋势、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结果表明,在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技术支撑下,国内对农业遥感技术需
随着工厂化栽培杏鲍菇规模的扩大,菌渣浪费的问题也愈发突出,菌渣的循环再利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介绍了使用杏鲍菇菌渣覆土栽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褐孢菇(Fistulln hepatica)、姬松茸(Agaricus blazei)、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以及用作肥料、做燃料的合理方法,不仅避免了环境污染,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具有显著的生态学效应.
以西藏野生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菌塘土壤为材料,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菌塘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结果表明,鸡腿菇菌塘土壤样品共获得1899个细菌OUTs,871个真菌OUTs.菌塘土壤中RB41为细菌群落相对优势属,谷菌根菌属(Archaeorhizomyces)为真菌群落优势属.通过分析野生鸡腿菇菌塘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优势菌属及有益菌属,以期为西藏自治区野生鸡腿菇的驯化和栽培提供参考.
以10个草菇菌株为材料,比较其在杏鲍菇菌渣基质上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产量、农艺性状等方面指标.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在杏鲍菇菌渣基质上均可生长,但有一定差异.表现最好的菌株为V1296,菌丝萌发速度快,长势强,现蕾时间短(9 d),菌丝萌发至出菇时间短(12 d);菌膜厚度一般,较易开伞,子实体中等大小,椭圆形,子实体顶部灰黑色,底部灰色,温度高时子实体偏白;平均单菇重22.289 g,产量达3.959 kg·m-2,生物学效率为13.19%.其次为菌株V1295,菌丝生长速度慢,长势一般,但现蕾时间最短(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