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爱好是指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事物与某次活动的积极倾向。学习爱好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爱好具有选择性、趋向性的特征。从学习历史知识的心理特征看,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智力水平和能力水平正逐步提高。他们的英雄主义意向及好奇心理,对过去的探索及对未来的追求都为激发他们的学习、爱好提供了条件。因此,本文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几点有利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尝试,希望能与同行分享。
关键词: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48
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思想活跃,接受和模拟能力很强,而且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其心理特点是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依靠性,而且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接受新事物,但这种学习却又是建立在自己的爱好基础上的。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挖掘和发现史实,并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所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五种方法:
一、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爱好的重要手段。
二、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
学史使人明智,可以说是对历史规律、人类文明发展的课堂的熟悉。智,既包括鉴古知今的熟悉聪明,也包括开拓未来的创新聪明。明智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式,对重要的历史问题、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的熟悉过程。笔者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间的开放与融通上做出一些尝试。如讲授《戊戌变法》一课时,首先确定了以戊戌变法为重点教学内容,用以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熟悉人生价值的教学目标;在思维能力培养上,笔者与学生一起就戊戌变法为什么没有成功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历史上里程碑等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为保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笔者对教材的知识内容大胆地进行了取舍。从教学实践看,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在探讨历史问题的同时把握和理解了重点知识,练习了历史思维能力,从活生生的历史中受到了做人、行事的启迪。
三、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此,笔者采取了以下做法:
首先,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爱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模拟角色情境,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模拟过去历史的片断,渲染课堂气氛,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史兴趣。
其次,教材虽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也不完善,也需要适应新时期要求,对它进行补充、改进。如,讲太平天国,笔者将前后期军事活动相连作简要介绍,而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连在一起置后并作重点处理。又如,讲《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一节时,简单处理了国民党右派夺权过程,重点处理了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等。
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
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搜集信息、现场考察、专题研究、讨论辩论、参观访问等。活动中,注重学生参与的目的性、实效性,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索时间和体验的机会。对社会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注重在教学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使学生形成新的熟悉,启迪科学思维,揭示科学现象的本质,使学生感受科学的真实性,感受科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历史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些分歧,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明确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改进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
中学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评价历史教学,主要不是看教师是否能讲,不是看学生对具体的知识记忆多少和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而是要考查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笔者展开课堂讨论,通过研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历史观。笔者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如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在学期历史学习总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历史课的学业成绩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查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也统计成绩。
总之,通过近几月的探讨和实验,笔者在历史学科的教法和学法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始形成,对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满足率明显上升;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增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始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开始养成。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科研意识显著增强了,开始从知识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以上是笔者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妥之处还请批评和指正。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万盈第二初级中学 224100)
关键词:提高;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 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5-0048
初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思想活跃,接受和模拟能力很强,而且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其心理特点是既具有独立性又具有依靠性,而且他们乐于学习、乐于接受新事物,但这种学习却又是建立在自己的爱好基础上的。促使学生努力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挖掘和发现史实,并在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所以,笔者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以下五种方法:
一、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学中,出乎学生意料的演示、生动形象的类比、深入浅出的解释、学生生活中以及科技和社会中有趣的事例、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以及不断出现的挑战性问题等,都是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爱好的重要手段。
二、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
学史使人明智,可以说是对历史规律、人类文明发展的课堂的熟悉。智,既包括鉴古知今的熟悉聪明,也包括开拓未来的创新聪明。明智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式,对重要的历史问题、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的熟悉过程。笔者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间的开放与融通上做出一些尝试。如讲授《戊戌变法》一课时,首先确定了以戊戌变法为重点教学内容,用以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从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去熟悉人生价值的教学目标;在思维能力培养上,笔者与学生一起就戊戌变法为什么没有成功为什么说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历史上里程碑等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激发了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为保证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笔者对教材的知识内容大胆地进行了取舍。从教学实践看,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思维活跃,在探讨历史问题的同时把握和理解了重点知识,练习了历史思维能力,从活生生的历史中受到了做人、行事的启迪。
三、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为此,笔者采取了以下做法:
首先,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授知识为主,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爱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模拟角色情境,让学生广泛参与表演,可以更好地体现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模拟过去历史的片断,渲染课堂气氛,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学史兴趣。
其次,教材虽为教学活动提供了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然而,它不可避免地带有局限性,科学性和准确性也不完善,也需要适应新时期要求,对它进行补充、改进。如,讲太平天国,笔者将前后期军事活动相连作简要介绍,而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连在一起置后并作重点处理。又如,讲《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一节时,简单处理了国民党右派夺权过程,重点处理了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经验教训等。
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
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如搜集信息、现场考察、专题研究、讨论辩论、参观访问等。活动中,注重学生参与的目的性、实效性,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探索时间和体验的机会。对社会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注重在教学中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使学生形成新的熟悉,启迪科学思维,揭示科学现象的本质,使学生感受科学的真实性,感受科学与社会、日常生活的关系。历史教师正好可以利用这些分歧,采用讨论法进行教学,以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明确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改进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
中学历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评价历史教学,主要不是看教师是否能讲,不是看学生对具体的知识记忆多少和某一次书面考试成绩,而是要考查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和人文精神的养成。如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上,笔者展开课堂讨论,通过研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树立科学的历史观。笔者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如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在学期历史学习总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历史课的学业成绩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查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也统计成绩。
总之,通过近几月的探讨和实验,笔者在历史学科的教法和学法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开始形成,对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学生对教师的满足率明显上升;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增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开始树立科学的批判精神,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反思的意识和习惯开始养成。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科研意识显著增强了,开始从知识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化。以上是笔者在历史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不妥之处还请批评和指正。
(作者单位:江苏省大丰市万盈第二初级中学 22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