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来有投资者戏称,证监会可被评为“劳动模范”。在“五一”小长假期间,几乎每天都有政策出台,内容涉及降低股票交易成本、加快绩差上市公司退市以及改革新股发行制度等多个方面。虽然投资者对这些政策的评价不一,但大多认为是偏向利多的。
不难发现,其实自去年底以来,证券监管部门有关呵护股市发展的政策措施就不断涌现,甚至连吸引境内外长线资金入市、鼓励上市公司分红以及推动市场创新等过去很少被提及的领域,都一一提了出来,并且开始分步兑现。毫无疑问,如果从大盘运行的市场政策环境而言,现在可以算是近年来最好的一个时期。
自2010年以来,中国股市持续走弱,行情表现也与经济基本面形成了较大反差,以致不断受到诟病。
股市不振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应该承认,确实存在市场体制与制度方面的原因。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新股发行制度缺陷明显,使得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出现对立而不能协调发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改革新股发行制度,提振市场信心。
在这以后,管理层在市场制度改革方面动作不断,半年后的今天,各种政策措施集中出台,自然就毫不奇怪。有人说,现在的中国股市正经历着第二次股改,这话未必准确,但是,时下制度改革的力度的确非常之大,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今年的股市走势,在1月初完成探底以后,就展开了反弹行情,到3月底4月初的时候,沪深两市已经分别上涨了16.22%和24.07%,大大超过了一般超跌反弹的范畴。
3月,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股市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调整,基本上抹去了前两个月上涨幅度的一半以上。4月,股市行情是在震荡中逐步回升,到月底的时候再度接近前期高点。此刻,市场自然出现分歧:大盘还能不能进一步有所上涨呢?在今年这个较为特殊的环境下,历史上所谓的“红五月”走势会不会重现呢?
如上所述,时下管理层对股市的支持与呵护程度前所未有,如果在过去,这将意味着大盘会出现暴涨。但眼下,不过是引发了一波迄今为止似乎还称不上中级行情的反弹,原因何在?
具体而言,有两方面的因素对行情影响甚大。其一,目前实体经济仍处于增速不断下滑的态势,虽然多数股票估值不高,平均市盈率仍处于历史低位,但如果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势头不能及时得到扭转,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尽管投资者也都认识到现在的蓝筹股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但那些典型的蓝筹股却并没有受到足够的追捧,原因就是投资者担心其成长性及未来业绩。
其二,股改以来,中国股市各种形式的扩容步伐很快,资产证券化程度快速提升,但恰好遭遇两轮宏观调控,货币供应开始收紧,流动性逐渐变得不那么宽裕。因此,就股市的资金供应来说,对大盘的有效支撑作用正在减弱。正是这种供求矛盾,导致股市交易重心回落,财富效应丧失,以致增量资金拒绝入市,存量资金也在不断退出。
表现在市场上,就是成交量不能相应放大,股指的上涨行情并不流畅。3月股市的急剧调整和4月大盘进三退二、举步维艰的表现,就是源于这些因素。客观而言,尽管当下的诸多政策利好涵盖多个方面,但要么早就为市场所了解(如改革新股发行制度与退市制度),要么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性内容(如降低交易成本),因此,其对股市的实际利好作用有限。
然而,这些措施毕竟表明了管理层支持股市发展的决心。由此,投资者难免会联想到,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将带来新一波“政策红利”。这也就难怪在“五一”小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会出现明显上涨。而且,看多后市的投资者也开始增多,市场人气有了明显回升,股市上行有望。
但另一方面,这种股市政策利好所激发起来的上涨,其基础并不牢固,毕竟经济基本面仍不理想,宏观货币政策的调整也相当有限,特别是影响行情走势的根本因素——资金面,到目前为止还比较紧张。
在缺乏足够资金推动的大前提下,就算大盘所处的环境再好,股指多半也涨幅有限。
股市要想有较大攀升,还有赖于市场资金面的改善、宏观政策的进一步微调,以及实体经济发出各种明显的见底信号。5月的股市值得看好,但还不宜过于乐观。
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不难发现,其实自去年底以来,证券监管部门有关呵护股市发展的政策措施就不断涌现,甚至连吸引境内外长线资金入市、鼓励上市公司分红以及推动市场创新等过去很少被提及的领域,都一一提了出来,并且开始分步兑现。毫无疑问,如果从大盘运行的市场政策环境而言,现在可以算是近年来最好的一个时期。
自2010年以来,中国股市持续走弱,行情表现也与经济基本面形成了较大反差,以致不断受到诟病。
股市不振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应该承认,确实存在市场体制与制度方面的原因。其中,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新股发行制度缺陷明显,使得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出现对立而不能协调发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改革新股发行制度,提振市场信心。
在这以后,管理层在市场制度改革方面动作不断,半年后的今天,各种政策措施集中出台,自然就毫不奇怪。有人说,现在的中国股市正经历着第二次股改,这话未必准确,但是,时下制度改革的力度的确非常之大,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今年的股市走势,在1月初完成探底以后,就展开了反弹行情,到3月底4月初的时候,沪深两市已经分别上涨了16.22%和24.07%,大大超过了一般超跌反弹的范畴。
3月,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股市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调整,基本上抹去了前两个月上涨幅度的一半以上。4月,股市行情是在震荡中逐步回升,到月底的时候再度接近前期高点。此刻,市场自然出现分歧:大盘还能不能进一步有所上涨呢?在今年这个较为特殊的环境下,历史上所谓的“红五月”走势会不会重现呢?
如上所述,时下管理层对股市的支持与呵护程度前所未有,如果在过去,这将意味着大盘会出现暴涨。但眼下,不过是引发了一波迄今为止似乎还称不上中级行情的反弹,原因何在?
具体而言,有两方面的因素对行情影响甚大。其一,目前实体经济仍处于增速不断下滑的态势,虽然多数股票估值不高,平均市盈率仍处于历史低位,但如果上市公司业绩下滑的势头不能及时得到扭转,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因此,尽管投资者也都认识到现在的蓝筹股有很高的投资价值,但那些典型的蓝筹股却并没有受到足够的追捧,原因就是投资者担心其成长性及未来业绩。
其二,股改以来,中国股市各种形式的扩容步伐很快,资产证券化程度快速提升,但恰好遭遇两轮宏观调控,货币供应开始收紧,流动性逐渐变得不那么宽裕。因此,就股市的资金供应来说,对大盘的有效支撑作用正在减弱。正是这种供求矛盾,导致股市交易重心回落,财富效应丧失,以致增量资金拒绝入市,存量资金也在不断退出。
表现在市场上,就是成交量不能相应放大,股指的上涨行情并不流畅。3月股市的急剧调整和4月大盘进三退二、举步维艰的表现,就是源于这些因素。客观而言,尽管当下的诸多政策利好涵盖多个方面,但要么早就为市场所了解(如改革新股发行制度与退市制度),要么本身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性内容(如降低交易成本),因此,其对股市的实际利好作用有限。
然而,这些措施毕竟表明了管理层支持股市发展的决心。由此,投资者难免会联想到,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将带来新一波“政策红利”。这也就难怪在“五一”小长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沪深股市会出现明显上涨。而且,看多后市的投资者也开始增多,市场人气有了明显回升,股市上行有望。
但另一方面,这种股市政策利好所激发起来的上涨,其基础并不牢固,毕竟经济基本面仍不理想,宏观货币政策的调整也相当有限,特别是影响行情走势的根本因素——资金面,到目前为止还比较紧张。
在缺乏足够资金推动的大前提下,就算大盘所处的环境再好,股指多半也涨幅有限。
股市要想有较大攀升,还有赖于市场资金面的改善、宏观政策的进一步微调,以及实体经济发出各种明显的见底信号。5月的股市值得看好,但还不宜过于乐观。
作者为申银万国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