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告别位于“亚欧第一大陆桥”交通要道上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城市满洲里,记者沿着属于黑龙江流域的呼伦湖——额尔古纳河水系,驱车在辽阔而翠绿的草原深处。往南,再往西南,于呼伦湖湖水和草地之间的公路逶迤前行,前方是呼伦贝尔草原最西南端的新巴尔虎右旗。在7月的新右旗,有世上最奢侈的视觉盛宴:草原,湖泊,河流,以及牛羊,一切皆处于最具生命力和美感的时节。发源于蒙古国肯特山东麓的克鲁伦河,在旗的西部入境后向东北横贯全旗,宛如一条银练不疾不缓地飘进呼伦湖。东边,从贝尔湖发源的乌尔逊河蜿蜒曲折,最终注入呼伦湖。呼伦湖是我国第五大湖泊,在新右旗境内有2200多平方公里。据说夏冬之季在其西岸观日出,是来草原不可错过的一大奇观。附近的鲜卑石板墓,无言地述说着一个伟大民族由森林走向草原、从草原入主中原的不平凡历程。成吉思汗拴马桩,见证了“一代天骄”统一蒙古各部的艰辛岁月。东南角的贝尔湖,则是中蒙两国的界湖,属于新右旗的湖面有33平方公里。两个湖之间,是“动物天堂”乌兰诺尔湿地。每逢春季,这里成了鸟的王国。这样的地方,怎么会缺少历史的深厚积淀呢?据考古发现,至少远在旧石器时代,距今1万年以前,这里就出现了人类——被鉴定为蒙古人种的“扎赉诺尔人”。这些中国北方的古人类,繁衍生息在克鲁伦河——呼伦湖——额尔古纳河一带,孕育出以渔猎和畜牧业为主的草原文化,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此后,从公元前春秋战国时期直到清朝初期,东胡、匈奴、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驰骋疆场,在变幻的风云中你来我往,包括新右旗在内的呼伦贝尔草原成为“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历史学家翦伯赞语)。就在这草枯草荣之间,巴尔虎蒙古部落迁居呼伦贝尔草原和新巴尔虎右旗建制已有270多年。2006年夏季,记者探访新右旗,注目两个特殊的人文地标——巴尔虎博物馆和“思歌腾”广场。